『壹』 怎麼哄小孩入睡
1、從上往下摸額頭 ,寶寶滿月的時候不太容易睡覺,這個時候在寶寶的額頭上由上入下撫摸,讓他把眼睛閉上,不久寶寶就會打哈欠,不久就睡覺了。 2、邊唱歌邊拍背,在我們家,哄女兒睡覺是爸爸出馬的。他會讓女兒趴在他的肚子上,然後邊唱歌邊拍女兒背,女兒馬上會覺得很舒服,開始睡覺了。 3、用浴巾裹著寶寶 把寶寶...用浴巾裹住放到被子里也是很好的一個方法,寶寶會覺得像在媽媽的肚子里一會有安全感。 4、輕敲被子 聽到這樣有規律的節奏,寶寶好像顯得很安心,睡得很熟。 5、放胎教音樂 給寶寶播放胎教時的音樂,聽到熟悉的聲音,他就能很安心地睡覺。 6、用手蓋在寶寶眉間 用手蓋在寶寶眉間,慢慢地寶寶就進入睡眠了,我都是用這種方法哄他睡覺的。
『貳』 睡前講故事時,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不耐煩的情況這和哪3點原因有關系
科學家研究表證明,睡前能聽到父母講故事,會影響孩子上學以後的表現以及學習成績,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在睡覺之前會給孩子講故事。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對睡前故事特別的喜歡,甚至會出現不耐煩的情況,這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孩子並不喜歡你所選的故事。那麼具體和哪三個原因有關系呢?
最後你的故事可能讀得並不生動。孩子喜歡生動的東西,所以如果你只是一板一眼的照著書讀的話,那自然不會引起孩子的興趣,所以可以嘗試著去模仿出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聲音。
如果你的故事做到了聲情並茂,並且可以帶動孩子的積極性,那麼孩子肯定是特別喜歡每天的故事時間。所以寶媽們對照以上幾點,看看自己哪裡沒有做到加以改正吧。
『叄』 父母如何講,孩子才更愛聽更愛讀
父母如何講故事,孩子才愛聽?
有些爸爸媽媽說,我們不是專業的主持人,聲音也不好聽,講的故事也不動聽,所以孩子不愛聽,我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孩子是否喜歡聽故事,跟父母的聲音是否悅耳、動聽關系不大,更多的是與孩子當前的狀態和孩子的專注力持續時間有關。如果孩子對聽故事興趣不大,父母首先應該考慮兩點。
一方面,孩子當前狀態是否不適合聽故事,比如他想睡覺、想吃東西,那父母就應該等合適的時間再講給孩子聽;
另一方面,孩子的孩子的年齡小,專注力持續時間短,父母講故事的時間長短是否超出了孩子專注力持續的范圍。
那故事的長短如何把控呢?
0--3歲的孩子,在各個階段專注力持續時間都不一樣。
0--6個月的孩子,專注力只能持續幾秒,他可能只是偶爾看幾眼書。
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並不是在看書,他更多的是在享受被父母抱在懷里的感覺。
父母的心跳、體溫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被愛護的情感體驗。
這一階段更多的是對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每天固定的幾分鍾,讓他感到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
9個月的孩子,他的專注力持續時間變長,他會被書中的圖畫所吸引進而用手指。
這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圖畫中事物的名字,或者說出簡短的句子。
孩子不一定能聽得懂,但是他會發現每當他用手指的時候,父母都會有言語的表達,這就到了「指物認名」的階段。
父母的不斷重復都會被孩子儲存在他的潛意識里,閱讀就這樣開始了。
1歲以後,孩子會發現一本書中重復出現的動物,在每一頁上的動作都不一樣,他會主動的進行翻書,想看看後面會發生什麼。
這一階段,父母一定不要代替孩子做翻書的動作,要鼓勵讓他自己完成,因為「翻書是閱讀的開始」。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階段的幼兒讀物都是布制的或者單頁特別厚的原因,它便於孩子翻頁。
孩子翻到哪裡,指到哪裡,父母就要說出來,這能促進孩子的探索,引起孩子的興趣。
此外,孩子不喜歡聽故事還要考慮閱讀環境是否嘈雜,選取的讀物是否適合孩子等等。
總之,親子閱讀對父母和孩子都是一個學習成長的過程。
給學齡前的孩子講故事要教他們認字嗎?
一些閱讀推廣人,會推薦孩子閱讀繪本時把字遮住,只讓孩子看圖說故事,來鍛煉孩子的想像力。
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在閱讀同一本繪本時,可以有一遍是遮住字讓孩子來看圖說的,但是不能每一遍都這樣,這會給孩子造成書上的字是不能看的錯覺,影響孩子識字。
在孩子上小學時會與其他孩子有差距,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
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在3歲以後,所以3歲以上的孩子在親子閱讀時,孩子對字感興趣,父母就告訴他。
日積月累,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會有不小的識字量。
如果孩子到4、5歲都沒有好奇字的讀音,那就需要父母適當的引導。
微信公眾號 【娟子媽媽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