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順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2、文學家魯迅的孝順故事
魯迅從小到大都擁有一顆孝心。少年時,作為長子的魯迅,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主動地承擔起典當舊物和為父親請醫買葯等雜務。母親六十大壽時,魯迅先寄回60元錢,給母親過生日,在生日將臨時,又特意從北京趕回紹興,為母親祝壽。
為了讓母親愉快,魯迅特邀請演員來家裡唱戲。這一天,全家熱鬧非凡,也是魯迅母親最欣慰的一天。後來,魯迅在北京西城八道灣購置了一套住房,購房當年,魯迅就親自返回紹興,把母親和全部家屬接到了北京。
母親愛吃火腿,魯迅在上海時,經常寄火腿給母親吃。母親愛讀言情小說,魯迅多次購買張恨水、程瞻廬的小說寄給母親看。
3、國學大師黃侃的孝順故事
國學大師黃侃,雖放浪形骸,卻奉母至孝。黃侃自幼喪父,由生母和慈母將他撫養長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黃侃回到家照顧了六個月,母親就去世了。
黃侃大慟,吐血不止。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黃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請好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這幅畫成為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對慈母田氏,黃侃也是非常孝順。他在京鄂間千里來來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隨身攜帶一口棺材。
這口棺材是其父黃雲鶴留給慈母的,本為黃父當年准備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給了慈母。慈母去世後,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以後,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全家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關於孝順的名人故事還有以下:
1、許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著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
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著這么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裡好受些!」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
他看到母親背著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么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裡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2、陳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
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
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② 孝的故事
網上資料,希望有所幫助,可能整理不全
名人故事——許世友五跪慈母
許世友非常孝順,曾經五跪慈母。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著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著這么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裡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背著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么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裡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田世國——捐腎救母
他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親捐腎,延續了母親生命,演繹了一段當代孝子的佳話(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頒獎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孝的傳統深深植根於中國人心中,在現代社會也得到很好的發揚。當代學生劉霆考入浙江林學院以後,把患有尿毒症而無人照料的母親帶在身邊。他在校外租了一間小屋,為母親打針、量血壓、洗衣、做飯,背著母親曬太陽……幾乎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來照顧她。得知他的這種孝行後,無數好心人被感動並給他以資助,這說明,孝的種子其實深藏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
我記得浙江還是哪個地方。
有個大學生背著媽媽上大學的。很感人.
找了一個報道給樓主.
媽媽,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堅持下去!」劉霆是浙江林學院的一名大學生,今年 19歲。他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工人,媽媽是裁縫,自己從小成績優異。然而,六年前母親患上了尿毒症,為了給母親治病,家裡不僅耗盡了所有積蓄,連房子也賣掉了,不堪重負的父親離家出走,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頃刻變成了母子相依為命。
今年9月,邊照顧母親邊發奮學習的劉霆,以超過重點線的高考成績考上了浙江林學院,為了既能上學,又能照顧母親, 19歲的他只好背著母親上大學,每月靠著在學校勤工儉學的 50元補貼過著艱難的生活。近日新報記者來到了浙江林學院,走近了這位大學生。
學校食堂打工收入50元
做飯敷葯租房侍奉病母
11月 17日下午 6點,在浙江林學院的學生食堂里,劉霆正忙碌著給學生們盛湯,此時正是學生用晚餐的高峰期,學生絡繹不絕。見到同班同學他也會打一聲招呼,然後便又陰沉著臉。每天放學之後劉霆都要到學生食堂勤工助學,他的任務就是負責盛湯,之後,幫助師傅們打掃食堂衛生。在這里「工作」,除了一日三餐免費之外,每月他還能領到 50元的工資。
劉霆和師傅們做完衛生時,已是晚上七點一刻,劉霆拎著一盒菜急匆匆趕回「家」——校外出租房裡,身患尿毒症的母親還等著他做飯、敷葯。
路燈下,劉霆步履匆匆,他戴著一副深度眼鏡,身著一套校服,面容清秀而靦腆,乍一看很像個女生。可能過於勞累和憂愁,這位19歲的男孩身體過於單薄、瘦弱。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孩子,能為母親撐起一個家。
劉霆急走到校門口時,眼前情景讓他吃了一驚:媽媽就站在學校門口的馬路對面。她穿著一件棉衣,拖著一雙棉鞋,頭發零亂,面容憔悴,身體虛弱。她時不時地向著校門口張望,此時見到兒子回來,她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媽,你怎麼一個人跑出來了?病情會加重的。」劉霆有些埋怨。
「你這么晚都不回來,我不放心呀!」母親低聲說道。
由於很晚沒見兒子回家,母親放心不下便「一步一挪」來到了校門口等他。劉霆是校學生會的幹事,同時還兼任校團委新聞中心的記者。今天劉霆在學生食堂搞勤工助學後,又去校學生會拿了一份材料,晚回家了半個小時,母親放心不下便硬撐著來校門口等候。
劉霆背著他媽媽一步一步艱難地往四樓的出租房裡走。
「孩子,這樣下去我會拖累你的。」在劉霆背上母親哽咽著。
「媽媽,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堅持下去!」說這話的時候劉霆已是淚流滿面,看到兒子哭泣,母親也禁不住失聲痛哭。
劉霆母子租住的房子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個胡同里,出租房與學校僅隔一條馬路,距離校門口大約 100米。順著一個陰暗潮濕堆滿雜物的樓道,記者跟隨上了四樓。
一個將近 80平方米的套間,四間屋子分別出租給四戶人家。劉霆掏出鑰匙打開一間房子,一股濃重的葯味撲面而來,劉霆輕輕把母親放在床上,給她蓋好被子,待她情緒有些穩定,他立刻刷鍋做飯,給母親煮粥。
劉霆學校食堂打工
小屋裡放著一張小鋼絲床、兩條被子,一個小書桌上放著一堆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和一些葯品。房間的一角電飯鍋在噝噝地冒白汽,彌漫著整個房間。實際上,這間10多平方米的屋子仍顯得空空盪盪。二十分鍾後,劉霆給母親餵了一碗粥,給她量過血壓後,劉霆背著書包又趕去上晚自習了……
一份飯兩人吃同睡一張床
打針測血壓成「半個醫生」
「劉霆每天都回來得很晚,有時候他媽媽等急了就會出去等他。我們經常勸她:自己生病不要老出去,她老聽不進去。在樓道里經常見到劉霆背著他媽媽上下樓,手裡還提個書包,每次都是大汗淋漓。劉霆本身還是個孩子呀!這娘倆過的真是不容易……」住在對門的王大姐說。
對於劉霆來說,他的生活每天都是緊張而忙碌的,自己繁重的學習壓力,母親的一日三餐、昂貴的醫療費……這一切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而所有這些,旁人是不大了解的。
劉霆的母親告訴記者,劉霆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晨6:30起床,洗漱完畢之後,就給母親煮一碗米粥當早餐,給母親量血壓。7:00去上早自習,主要朗讀英語,並預習當天的功課。第二節課結束後,又趕回家中給媽媽量血壓,順便把米泡上。然後再去上課或者是去圖書館。
上完一天的課後,劉霆就要趕緊回到家裡,整理家務和清洗衣服,做完一切後,他又要回到學校食堂搞勤工助學。有時候實在太忙,他就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一半自己吃,另一半帶回去給媽媽。晚自習結束鈴聲一響,他又匆匆趕回出租房裡,在這里,身患尿毒症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母親,正等著他敷葯、打針。
晚上,劉霆和媽媽同睡一張鋼絲床,媽媽睡這頭,他睡那頭,劉霆說跟媽媽躺在一張床上,可以更好地照顧她。「每天至少要給媽媽量三次血壓,早晨、中午、晚上各量一次,有時候她身體不舒服了,爬起來就可以給她測血壓,給她打針吃葯。要是單睡,晚上媽媽犯病了,自己還迷迷糊糊的。」
今年暑假劉霆帶母親去山東濰坊一家腎病醫院治療了 10天,花完了賣房子剩下的 4萬元錢,現在病情已經初步得到控制,按醫生的要求,劉霆媽媽必須住院治療才有希望康復。然而,除了每個月勤工儉學的 50元收入以外,劉霆和母親沒有任何收入,根本支付不起昂貴的住院費用。
現在劉霆媽媽就在家裡療治,劉霆在醫生的幫助下學會了使用電療設備,學會了給母親打針、量血壓。現在他每天都要按時給母親打針、吃葯、測量血壓。劉霆的媽媽告訴記者,劉霆已經是「半個醫生」了。
為人處世孝為本
有這么3個兒子,當父親瞌然長逝時,他們趕回家裡,但不是為了料理後事,而是翻箱倒櫃,看父親有沒有留下值錢的東西。其中一個兒子找到了3000元現金,便欲奪門而走,母親上前阻攔說,這僅有的錢,是為安葬父親用的,殊不知兒子一聽僅有二字,更是加快離去,其餘二子亦聞而追出,了無影蹤。可憐的老母親在街道辦事處及親鄰的幫助下才了卻葬夫之事。
這3個兒子置親情、孝順於不顧,其行為有悖於家庭美德,簡直達到了寡廉鮮恥的地步,實為世人所不齒。為什麼在我們當前文明禮貌十分濃烈的氛圍下,仍會出現這類喪失人倫道德的現象?我認為是自私心理作怪。後來我還聽說這3個兒子每逢清明節,便湊錢買上小金豬,攜妻帶兒到父親的墳前拜祭,這個祈禱陞官發財,那個希望生意興隆。你看,生前不講孝順,死後仍奢求其父在天之靈給予保佑,實在是自私到了極點,聞之令人唏噓不已。
孝順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祖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孝順是一朵朵亮麗的浪花,澆灌了中華民族的興盛和昌隆,孝順的美談好事層出不窮,數不勝數。遠的不說,單說我們現代的許世友將軍。他身經百戰,為新中國的建立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一位叱吒風雲的高級將領,但刻在他心頭有一道永遠的痛,那就是為了革命的需要,他將母親丟在大別山麓而不能盡孝,盡管有一段時間他將母親接到身邊,但他母親卻住不慣大城市,不久又回到家鄉。生性直率而又充滿孝心的許世友,私下向毛澤東主席提出了生前盡忠,死後盡孝的請求,即是死後不火化,葬在母親的墳旁以盡孝心。時值壯年的毛主席,對著同樣壯年的許世友一笑了之。
1985年,許世友逝世後,鄧小平同志親自簽發了一個特殊的通行證,了卻許世友將軍長眠母親墳旁盡孝的心願。許世友將軍真是大忠大孝的典型模範。
可以說,孝順的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不孝順的人絕不會十全十美,而且為人處事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為人處世,孝順為本。人們啊!少幾分私心、多幾分孝順吧!這樣才能拉近文明與我們的距離。
美國一名企業管理人員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以下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一、 要想有朋友,就應該能為他人著想,從自我做起。
二、人們最大的需求是被他人需要,在與人相處時要注意尊重對方,使對方覺得自己被人需要。
三、善良是最高尚的品德,一個人不可能愛所有的人,但應該善待每個人。
四、不應總想讓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而應該讓別人多發表意見。
五、要富有熱情,無熱情難以成就大業。
六、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人具有吸引力,死氣沉沉的人令人反感。
七、不應在背後議論他人,多嘴多舌只會降低自己的威性,而無損於你想詆毀的人。
八、應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緒,讓周圍的人感到愉快。
九、與人交談時可以經常稱呼對方的名字,這樣顯得親切。
十、交往中難免會產矛盾和沖突,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應保持冷靜,行萬不要粗暴沖動。要知道,禮貌友好的態度有助於消除矛盾和沖突。
十一、如果你想取笑他人,就應想他人取笑你時你有何感覺。
十二、微笑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卻能帶來很好的回報。微笑不僅使自己心情愉快,而且能使他人感到舒服。
十三、遇到熟人時應主動打招呼,不要等別人來招呼你。"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這是一條黃金定律。
③ 中國孝親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1、蘆衣順母
孔子有個弟子叫閔損,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
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2、親嘗湯葯
劉恆,漢高祖和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葯必親嘗。
3、埋兒奉母
漢朝有個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
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4、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
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5、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
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