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簡介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典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結果自然再無所獲!近義詞:墨守成規。
《韓非子·五蠹》記載: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白話文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守株待兔
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⑵ 守株待兔故事內容
守株待兔,漢語成語,拼音是shǒu zhū dài tù,比喻死守經驗,不知變通。出自《韓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的故事講述了一農民有天看見一隻兔子在逃命的過程中撞到樹樁上死了,天真的以為以後都會有兔子往上面撞,於是開始每天就守在樹樁前。結果等了好久都沒有兔子來,農民便一直一無所獲。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妄想不勞而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