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海經里有什麼故事
1、神荼郁壘
東海之中的度朔山上有一株大桃樹,枝幹蟠曲綿延,覆蓋三千里,桃樹的東北方是鬼眾出入陰陽界的鬼門關。神荼、郁壘住在桃樹上面,稽查進進出出的群鬼,如果遇見惡鬼為非作歹,就用蘆葦索子捆了去喂老虎。
黃帝委任神荼、郁壘做鬼頭子,監察、統領天下萬鬼;又教導民間,在大門上懸掛繪有神荼、郁壘像的桃木板和蘆葦索子,以象徵之物避邪鎮惡,這樣,神荼、郁壘就成了門神。
2、無頭巨人刑天
蚩尤被黃帝殺死後,巨人刑天決心去找黃帝決斗。他左手持盾牌,右手提戰斧,悄悄離開南方天庭,踏上了不歸路。他明白,路途的盡頭就是生命的盡頭,但他義無反顧,他要用勇氣和熱血向天地間的一切證明,炎帝不可侮,炎帝的後裔和部屬不可侮。
巨人孤身行千里,勢如破竹,直殺到中央天庭的南天門外,指名道姓,要與黃帝單挑獨斗。黃帝忖道:炎帝部下,個個桀傲難馴,此人單騎闖關,尤其大膽,若不立斬樹威,恐南方臣服無日。他親自出馬,舞動昆吾劍來斗巨人。
兩個在雲端里劍斧交加,各賭平生本事,劍起如閃電破空,天為之變色,斧落似流星墜毀,地為之動搖,從天庭殺到凡界,又一路殺至西方常羊山,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黃帝一時間贏不了那巨人,急中生智,朝巨人身後瞪了一眼,大聲喝叱:「五虎將還不上來拿下那廝?」
巨人一驚,心神微散,手中的戰斧略鬆了一松。說時遲,那時快,黃帝的昆吾劍已削在他的脖子上,轟的一聲巨晌,碩大的頭顱落地,把堅硬的山地砸出了個大坑。
巨人一摸頸上沒了頭顱,心中慌張,急忙放下斧、盾,彎腰伸手,往地上亂摸。那高挺的大樹,突兀的岩石,在那雙巨手的觸摸下折斷了,崩裂了,直弄得塵土紛揚,木石橫飛。
黃帝怕巨人摸著了頭顱接上,趕緊手起劍落,將常羊山一劈為二,那頭顱骨碌碌滾入山內,大山又合而為一。黃帝得勝回朝了。摸索不到頭顱的巨人撿起斧、盾,復挺身直立,他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刑天。
刑的意思是斬殺,天的意思是頭顱。刑天不甘心,不服氣,他還有足夠的勇,足夠的力,他只但是被陰謀的劍偶然砍去了頭。
刑天赤裸上身,把兩只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他的雙乳似乎冒出了凶光,他的肚臍似乎唱起了戰歌,他揮舞著盾牌,掄圓了戰斧,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殊死拼殺,在無物之陣中戰斗不息。
3、嫦娥奔月
羿上射九日、下除六害,堯和普天下的人民感激不已,頌揚他的歌謠在民間四處傳唱,但是,羿的心頭卻沉甸甸的,自己畢竟射殺了天帝的九個太陽兒子,不明白天帝能否原諒。
羿特地宰了在桑林捕獲的大野豬,把豬肉剁得細細的,製成肉膏,恭恭敬敬地端上天庭奉獻給帝嚳,想看一看帝嚳對他的態度改變了沒有,是否對他依舊親密,依舊信任。
帝嚳看也不看豬肉膏,悶悶不樂:「我不願再看見殺生的事,也不願再看見你。你和你的妻子住到下方去吧。」
羿謫居下界,夫妻倆成了凡人,他深感對不住妻子,便與嫦娥商議:「天上等級森嚴,在人間倒也逍遙自在。但是凡人終將一死,若要長生,就務必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侖,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靈葯。」
西王母原先住在西方玉山的山頂洞穴里,有三隻紅腦袋、黑眼睛的青鳥輪番外出給她尋找食物,她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披頭散發,卻佩戴玉簪,每當晨昏,踞於山頭狂嘶猛吼。
她掌管天災、瘟疫、刑罰,也煉制、收藏不死靈葯。黃帝退隱九重天外,西王母便遷居昆侖山,那時的她已化身為雍容華貴、儀態端莊的貴夫人。
昆侖山下有弱水環繞,弱水非但不能載舟,一片鳥羽落下亦會沈沒。弱水外又有炎火之山,山上的火焰晝夜不息。羿憑著蓋世神力、超人意志,越過炎山、弱水,攀上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的懸崖峭壁,在昆侖山巔的宮殿里拜見了西王母。
西王母欽佩羿的作為,同情羿的遭遇,取葯慷慨相贈:「不死葯是用不死樹結的不死果煉制的。不死樹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煉製成葯又需三千年。我收藏的葯丸僅剩一顆了,兩人分享俱可長生不老,一人獨食即能升天成仙。」
羿如願以償,歡喜無限,回來與嫦娥約定,在結婚周年的日子共享靈葯。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神仙也未能免俗。嫦峨經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誘惑,趁羿夜出待獵,獨自吞下了葯丸。
奇跡果真發生了,嫦娥漸覺身子失重,雙腳離地,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冉冉飄升。上哪兒去呢?嫦娥思忖著:我背棄了丈夫,天庭諸神必須會責備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宮暫且安身。
嫦娥飄至月宮,才發現那兒出奇的冷清,空無一人。「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隱《嫦娥》),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著孤獨、悔恨的滋味,慢慢地竟化成了月精白蝦蟆。
4、日神羲和
日神(太陽女神)的兒子們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湯谷是東洋大海中的一塊水域,因太陽天天在此洗浴而滾熱如沸湯,故得名。湯谷內有一株同根偶生、兩干互相依倚的扶桑樹。
十個太陽九個泡在樹下水裡,一個棲於樹上,輪流上崗,一個回來了,另一個才出去,所以太陽共有十個,每一天和人們會面的卻只有一個。
每次出勤,都是由太陽女神羲和駕馭六條蛟龍牽引的太陽車,載著太陽兒子由東向西運行。當太陽在湯谷里洗完了澡,升上扶桑樹時,叫做晨明;升至扶桑樹頂,登上媽媽預備好的太陽車。
將要出發時,叫做拙明;行至曲阿,叫做旦明;行至曾泉,叫做早食;以後每經過一個重要地方,都有一個代表時間的名目。
羲和一向將兒子送到悲泉,剩下的一小段路要讓太陽自己行走了。但是媽媽總不放心,必須要坐在車上,看著愛兒走向虞淵,進入昧谷。
等到最後幾縷陽光灑上了昧谷水濱的桑樹梢、榆樹梢,她才駕馭空車,伴著清涼的夜風,穿過繁星和浮雲,回歸東方的湯谷,准備伴送第二天出勤的兒子,再開始新一天的行程。
十個太陽兒子,天天由媽媽護送,按照嚴格規定的路線和程序,依次上天值勤。慶都的兒子堯也長大了,他仁德似天,睿智如神,帝嚳將天下的統治權傳給他,讓他做人類的帝王。
5、誇父追日
太陽每一天東升西落,絲毫沒有在意北方大荒中的成都載天之山上,有一個巨人正全神貫注地觀察著它。巨人用兩條黃蛇作耳環,手裡也把玩兩條黃蛇,他是後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誇父。
誇父身材高大,如山嶽聳峙,卻很天真,富於幻想,這兩天,他在思考幾個有關太陽的大問題:其一,太陽落入昧谷,黑夜便要降臨;我熱愛光明,憎惡黑暗,我要去追趕太陽,讓他永駐天空。
其二,太陽的圓臉上,沾染了不少黑斑;我期望太陽更明媚,更透亮,我要去追趕太陽,請他揩乾凈臉盤。
其三,太陽在夏天噴吐了過多的光和熱,到了冬天勢必缺乏能量;我喜歡四季如春,不要酷暑也不要嚴寒,我要去追趕太陽,勸他平均分配熱能。誇父想著想著,提起木杖,撒開兩條長腿,就朝太陽追去。
太陽坐在車上悠然西行,猝然看見一個巨人像一座大山一樣壓來,不由驚呼:「媽呀!快跑,巨人來啦!」羲和在空中炸雷也似甩了個晌鞭,六條蛟龍抖擻精神,風馳電掣般朝前飛竄。誇父吼一聲:「跑什麼?」腳下用勁,瞬息間越過了千山萬水。
龍車馳至悲泉,太陽一滾而下直趨虞淵,這時,誇父已跨入光影,處在大光明的包圍中,他的眼前是一團極大極亮的火球。誇父興奮地張開雙臂,想擁抱太陽,但是,但是怎樣啦?
怎樣如此的焦渴難熬?哦,誇父奔跑了半天,灑盡了渾身的汗水,他怎樣能不渴?誇父追近太陽,經受著火球的燎烤,他怎樣能不渴?
誇父踉蹌地來到黃河邊,伏下身子一口氣喝乾了黃河水,轉過身,又連著將渭水喝乾,那焦渴,卻仍舊是那樣兇猛,那樣暴烈。
誇父掙扎著走向北方的大澤,大澤在雁門山北,是鳥們孳生雛兒、更換羽毛之地,縱橫達千里,煙波接遙天,端的是解渴的好去處,可惜他行至半途,即頹然倒地,余輝抹在他的臉上,是嘲諷?還是安慰?
誇父渴死了,他隨身攜帶的木杖,化作了綠葉茂盛、鮮果累累的桃樹林,人們說,那是誇父留給後世的理想追求者在漫漫長路中遮陽蔽雨、充飢解渴的希望。
『貳』 山海經故事有哪些
1.《精衛填海》:講述了精衛鳥為了報答父母之仇,不畏艱難,決心填海報仇的故事。
2.《誇父追日》:描述了誇父追逐太陽的壯麗場景,展現了誇父不屈不撓、永不言棄的精神。
3.《嫦娥奔月》:講述了嫦娥為了救人類,吞下仙丹,飛升月宮,成為月中仙子的故事。
4.《神荼郁壘》:描述了神荼和郁壘兩位神將保衛人間的故事。
5.《無頭巨人刑天》:講述了刑天與天帝爭位,被斬去頭顱後,仍不屈服,以胸為頭,繼續戰斗的故事。
6.《瑤姬的故事》:講述了瑤姬仙子下凡,與人間少年相戀,最終升天回歸仙界的故事。
7.《蚩尤大戰天神》:描述了蚩尤與天神們激戰的故事,展現了蚩尤的英勇與頑強。
8.《洛神宓妃》:講述了宓妃與洛神的美麗愛情傳說。
《山海經》是我國先秦時期的重要古籍,其中蘊含了豐富的神話傳說,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叄』 《山海經》有哪些故事
1、無頭巨人刑天
蚩尤被黃帝殺死後,巨人刑天決心去找黃帝決斗。他左手持盾牌,右手提戰斧,悄悄離開南方天庭,踏上了不歸路。他明白,路途的盡頭就是生命的盡頭,但他義無反顧,他要用勇氣和熱血向天地間的一切證明,炎帝不可侮,炎帝的後裔和部屬不可侮。
巨人孤身行千里,勢如破竹,直殺到中央天庭的南天門外,指名道姓,要與黃帝單挑獨斗。黃帝忖道:炎帝部下,個個桀傲難馴,此人單騎闖關,尤其大膽,若不立斬樹威,恐南方臣服無日。他親自出馬,舞動昆吾劍來斗巨人。
兩個在雲端里劍斧交加,各賭平生本事,劍起如閃電破空,天為之變色,斧落似流星墜毀,地為之動搖,從天庭殺到凡界,又一路殺至西方常羊山,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
黃帝一時間贏不了那巨人,急中生智,朝巨人身後瞪了一眼,大聲喝叱:「五虎將還不上來拿下那廝?」巨人一驚,心神微散,手中的戰斧略鬆了一松。說時遲,那時快,黃帝的昆吾劍已削在他的脖子上,轟的一聲巨晌,碩大的頭顱落地,把堅硬的山地砸出了個大坑。
巨人一摸頸上沒了頭顱,心中慌張,急忙放下斧、盾,彎腰伸手,往地上亂摸。那高挺的大樹,突兀的岩石,在那雙巨手的觸摸下折斷了,崩裂了,直弄得塵土紛揚,木石橫飛。
黃帝怕巨人摸著了頭顱接上,趕緊手起劍落,將常羊山一劈為二,那頭顱骨碌碌滾入山內,大山又合而為一。黃帝得勝回朝了。摸索不到頭顱的巨人撿起斧、盾,復挺身直立,他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刑天。
刑的意思是斬殺,天的意思是頭顱。刑天不甘心,不服氣,他還有足夠的勇,足夠的力,他只但是被陰謀的劍偶然砍去了頭。刑天赤裸上身,把兩只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他的雙乳似乎冒出了凶光,他的肚臍似乎唱起了戰歌,他揮舞著盾牌,掄圓了戰斧,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殊死拼殺,在無物之陣中戰斗不息。
2、蚩尤大戰天神
蚩尤是一個九黎族的首領,聽說,蚩尤的軍隊是由他的九九八十一個兄弟組成的,一個個都銅頭鐵臂,十分厲害,簡直就是人間中的精英。蚩尤大戰天神天神明白這件事後,覺得十分不公平,萬一哪一天,蚩尤他們覺得想欺負老百姓,就算老百姓要反抗,也不是蚩尤他們的對手。
天神就寫了挑戰書給了蚩尤,因為天神覺得他們肯定敵但是我的軍隊,所以在給他三天時候准備,蚩尤接到挑戰書後,就召集了他的兄弟,商量對策。
三天過後,天神就帶著軍隊來了,蚩尤也帶著軍隊來了,天神一開始就先派了雨神,雨神下起大雨讓蚩尤的軍隊被淋成落湯雞,但是,蚩尤的軍隊卻沒有退縮,還是直接沖上去,使雨神大敗,第二次,天神派來了霧神,天神願以為讓蚩尤的軍隊看不見就能夠贏取勝利,但是,蚩尤卻使用了指南針,讓霧神也大敗。
天神見此情景,大怒,自己親自出馬,蚩尤看到,就讓他們放火箭,天神剛想撤退,卻被蚩尤的軍隊所攔截,幸好天神的軍隊來了,天神順利的撤退,但是,這次戰爭,天神損兵損將,損失很多。
天神的部下對他說:「雖然我們兵力多,又強,而且我們也有絕對的優勢取勝,但是,就因為陛下太驕傲,太低估他們了所以我們才大敗!」天神聽完以後,虛心的理解了。天神後面再也沒有跟蚩尤發起挑戰了!
3、日神羲和
日神的兒子們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湯谷是東洋大海中的一塊水域,因太陽天天在此洗浴而滾熱如沸湯,故得名。湯谷內有一株同根偶生、兩干互相依倚的扶桑樹。十個太陽九個泡在樹下水裡,一個棲於樹上,輪流上崗,一個回來了,另一個才出去,所以太陽共有十個,每一天和人們會面的卻只有一個。
每次出勤,都是由太陽女神羲和駕馭六條蛟龍牽引的太陽車,載著太陽兒子由東向西運行。當太陽在湯谷里洗完了澡,升上扶桑樹時,叫做晨明;升至扶桑樹頂,登上媽媽預備好的太陽車,將要出發時,叫做拙明;行至曲阿,叫做旦明;行至曾泉,叫做早食;以後每經過一個重要地方,都有一個代表時間的名目。
羲和一向將兒子送到悲泉,剩下的一小段路要讓太陽自己行走了。但是媽媽總不放心,必須要坐在車上,看著愛兒走向虞淵,進入昧谷,等到最後幾縷陽光灑上了昧谷水濱的桑樹梢、榆樹梢,她才駕馭空車,伴著清涼的夜風,穿過繁星和浮雲,回歸東方的湯谷,准備伴送第二天出勤的兒子,再開始新一天的行程。
十個太陽兒子,天天由媽媽護送,按照嚴格規定的路線和程序,依次上天值勤。慶都的兒子堯也長大了,他仁德似天,睿智如神,帝嚳將天下的統治權傳給他,讓他做人類的帝王。
5、嫦娥奔月
羿上射九日、下除六害,堯和普天下的人民感激不已,頌揚他的歌謠在民間四處傳唱,但是,羿的心頭卻沉甸甸的,自己畢竟射殺了天帝的九個太陽兒子,不明白天帝能否原諒。
羿特地宰了在桑林捕獲的大野豬,把豬肉剁得細細的,製成肉膏,恭恭敬敬地端上天庭奉獻給帝嚳,想看一看帝嚳對他的態度改變了沒有,是否對他依舊親密,依舊信任。
帝嚳看也不看豬肉膏,悶悶不樂:「我不願再看見殺生的事,也不願再看見你。你和你的妻子住到下方去吧。」
羿謫居下界,夫妻倆成了凡人,他深感對不住妻子,便與嫦娥商議:「天上等級森嚴,在人間倒也逍遙自在。但是凡人終將一死,若要長生,就務必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侖,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靈葯。」
西王母原先住在西方玉山的山頂洞穴里,有三隻紅腦袋、黑眼睛的青鳥輪番外出給她尋找食物,她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披頭散發,卻佩戴玉簪,每當晨昏,踞於山頭狂嘶猛吼。她掌管天災、瘟疫、刑罰,也煉制、收藏不死靈葯。黃帝退隱九重天外,西王母便遷居昆侖山,那時的她已化身為雍容華貴、儀態端莊的貴夫人。
昆侖山下有弱水環繞,弱水非但不能載舟,一片鳥羽落下亦會沈沒。弱水外又有炎火之山,山上的火焰晝夜不息。羿憑著蓋世神力、超人意志,越過炎山、弱水,攀上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的懸崖峭壁,在昆侖山巔的宮殿里拜見了西王母。
西王母欽佩羿的作為,同情羿的遭遇,取葯慷慨相贈:「不死葯是用不死樹結的不死果煉制的。不死樹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煉製成葯又需三千年。我收藏的葯丸僅剩一顆了,兩人分享俱可長生不老,一人獨食即能升天成仙。」
羿如願以償,歡喜無限,回來與嫦娥約定,在結婚周年的日子共享靈葯。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神仙也未能免俗。嫦峨經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誘惑,趁羿夜出待獵,獨自吞下了葯丸。
奇跡果真發生了,嫦娥漸覺身子失重,雙腳離地,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冉冉飄升。上哪兒去呢?嫦娥思忖著:我背棄了丈夫,天庭諸神必須會責備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宮暫且安身。
嫦娥飄至月宮,才發現那兒出奇的冷清,空無一人,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著孤獨、悔恨的滋味,慢慢地竟化成了月精白蝦蟆。
『肆』 《山海經》中都有哪些神話故事
1、精衛填海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鍾愛的女兒.有一天,女娃駕著小船,到東海去遊玩,不幸海上起了風浪,象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遠不回來了。炎帝固然掛念他的女兒。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熱來使她死而復生,只好獨自悲傷罷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靈變化做了一隻小鳥,名叫「精衛」。精衛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象烏鴉,住在北方的發鳩山。她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飛到西山去銜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
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迴翔著,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大海奔騰著,咆哮著,露出雪亮亮的牙齒。凶惡地嘲笑著:「小鳥兒,算了罷,你這工作就算幹上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終盡,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為什麼恨我這樣深呢?」「因為你呀—奪取了我年輕的生命,將來還會有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要被你無情地奪去。」「傻鳥兒,那麼你就干吧—干吧!」
大海哈哈地大笑了。精衛在高空悲嘯著:「我要乾的!我要乾的!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的!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填成平地!」她飛翔著,嘯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樹枝銜來投進大海。她就這樣往復飛翔,從不休息。
2、怒觸不周山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發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游,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
所到之處,雲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光明。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裡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
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里,哪裡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卷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逃回大海。他滿以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
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讓開了一條大路。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
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這場大戰,皆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一方面說明了水火相剋的原理,即水火天生不睦。
另一方面說明了有些事物是自然界的基本本能,非人力所能幹擾。縱觀遠古時代水神和火神的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沒有什麼所謂正義和公理,只有大自然的力量在搏擊。而敗陣的水神共工因惱怒去撞不周山,女媧補天算是拯救了自然世界。
3、刑天舞干戚
刑天是山海經里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但被炎帝阻止。後來蚩尤被黃帝鏟平,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斗。
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斗。
4、後羿射日
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幹了大地,曬幹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
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5、神荼郁壘
東海之中的度朔山上有一株大桃樹,枝幹蟠曲綿延,覆蓋三千里,桃樹的東北方是鬼眾出入陰陽界的鬼門關。神荼、郁壘住在桃樹上面,稽查進進出出的群鬼,如果遇見惡鬼為非作歹,就用蘆葦索子捆了去喂老虎。
黃帝委任神荼、郁壘做鬼頭子,監察、統領天下萬鬼;又教導民間,在大門上懸掛繪有神荼、郁壘像的桃木板和蘆葦索子,以象徵之物避邪鎮惡,這樣,神荼、郁壘就成了門神。
『伍』 山海經神話故事
《山海經》神話故事:誇父追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
1、誇父追日
誇父是山海經中的一位神,他身高丈余,力大無窮,能夠一日行千里。有一天,誇父看到太陽在天空中飛馳,便決定追趕太陽。他一路奔跑,越來越接近太陽,但最終還是沒有追上。誇父因此疲倦不堪,最終熱死在沙漠中。
2、女媧補天
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重要人物,她是萬物之母,也是人類的始祖。傳說有一天,天空破裂,地震山崩,洪水滔天,人類生靈塗炭。女媧決定補天,她用五彩石砌成柱子,用烏龜背負著天空,最終成功地將天空補好。
3、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偉大治水英雄,他治理了黃河流域的水患,使人民免於洪水之苦。大禹在治水過程中,不斷修建堤壩,疏通河道,開鑿渠道,最終成功地控制了洪水。他的治水成就被後人稱為「大禹治水」。
《山海經》影響成就
文化價值:《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部描述遠古地理、人文風貌、神話傳說、風俗習慣的著作,包含大量古代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礦物、水文、氣象、礦產等方面的信息,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文學影響:《山海經》是古代史詩的代表作品,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的神話傳說、奇獸異禽、山川水澤等描述,為後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來源。
歷史價值:《山海經》中保留了大量遠古時代的歷史資料,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學者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陸』 有哪些故事被《山海經》記載下來了
《山海經》,其中著名的故事包括:女媧補天、嫦娥奔月、誇父追日。女蝸補天:遠古時代,九州大地裂毀,天不能覆蓋大地,洪水泛濫不止。在這種情況下,女媧冶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天空被修補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豎立了起來,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復了平靜。嫦娥奔月:傳聞後羿射殺九日降妖獸有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葯,後羿捨不得嫦娥自己在凡間,想與嫦娥共度餘生,便將仙葯交於妻子嫦娥保管。這事剛好被門徒蓬蒙看到心生歹念,便趁後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仙葯,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葯向天上飛去。誇父追日:相傳在黃帝時期,誇父族首領誇父想要把太陽摘下,於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時喝乾了黃河、渭水之後,在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軀化作誇父山。(6)山海經里有哪些歷史故事擴展閱讀《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參考資料
『柒』 山海經的故事有哪些
1、精衛填海
精衛本來是太陽神「炎帝」的女兒,是個沒成年的小姑娘。中原人把孩子叫做「娃」,這個小姑娘,大夥兒都叫她「女娃」。
炎帝不但管太陽,還管五穀和葯材,因此,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叫「神農」。有時候,人們把他的兩個名字連起來,叫他「神農炎帝」。神農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東海去指揮太陽升起,一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家。
女娃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著一雙小紅鞋跑到田野里,把很多花插在自己頭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田野里看著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高高興興地沐浴著陽光,欣賞著周圍的一片生機。
萬物在陽光下生長,鳥獸在陽光下歡騰,她感到很自豪,因為大地的光明和溫暖是她爸爸帶來的。有時候,她跑到東海邊上去看日出,當她看到霞光萬道、光芒四射,一輪紅日從海面上跳出來的時候,她喜歡極了。
因此很想去看看東海以外太陽升起的地方。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帶她去。因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在東海以外幾億萬里的「歸墟」,那地方很熱很熱,小孩子受不了。女娃老是因為這件事生氣。神秘的歸墟太吸引人了。
有一次,她不聽話,等爸爸走了以後,自己跳到東海里向歸墟游去。游啊,游啊,起先她很快活,游得很起勁。後來越游越遠,不料,一陣風浪襲來,把女娃吞沒了。女娃沉入了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可是,女娃的精魂沒有死,她恨海中的惡浪,她的精靈化作小鳥,頭上的野花化作腦門的花紋,腳上的小紅鞋變成了紅爪,她發誓要填沒東海!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精衛就和海燕結成配偶,繁衍後代,讓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傳下去,以繼續填海的事業,直到把大海填平為止。
精衛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衛,雄的就像海燕。精衛鳥一刻不停地從西山銜來石子和樹枝,往東海扔。早也扔,晚也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風暴雨,它也在風雨中穿行。
有時候,它離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惡浪又一次把它吞沒,可是,它仍然不罷休,還有新的精衛鳥繼續來填海。精衛填海的事驚動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衛的精神,於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沖進大海,把海水都攪黃了。於是,人們把東海北部發黃的海域叫做「黃海」。
當大海發覺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險時,趕緊採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邊,泥沙在岸邊沉澱下來,就形成了海塗。海塗厚了、大了,人們就把它匡圍起來,改造成良田。
人們忘不了這片土地是精衛填海而來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愛鳥、護鳥,學習精衛精神,矢志不渝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奮力拚搏。
2、誇父追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非常高大的人,他的名字叫誇父。誇父的兩條腿可長了,一步可以跨過一條大河。
誇父看見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來,又從西方落下去,他想:「如果總是白天就好了。我要想辦法把太陽抓住,讓它永遠照亮大地。」
誇父拿起一根手杖,邁開兩條長腿去追太陽。他用堅強的毅力去追趕光明的太陽。他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太陽要下山的地方,誇父真高興啊,他真想一下子就把太陽抓住。
太陽是個大火球,誇父被太陽烤得渾身是汗,快要渴死了。他跑到黃河邊,一口氣喝乾了黃河的水,又跑到渭河邊,喝乾了渭河的水,但是他還是渴得要命,於是,他又邁開兩條長腿向北方的大湖跑去。還沒跑到大湖邊,誇父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向前一擲,就永遠合上了眼睛。
誇父雖然死了,但他用自己的身體滋潤著那根巨大的手杖。後來,那手杖變成了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結出了又甜又解渴的大桃子。
誇父將一片桃林留給了那些熱愛光明又很勇敢的人。人們路過這里的時候,可以在樹蔭下歇歇腳,還能摘個桃子解解渴呢。
3、刑天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因和黃帝爭神座,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叫刑天。「刑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顛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 刑天誓戮天帝以復仇。(另有一說認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頭的意思)
當炎帝還是統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雖然忍氣吞聲,不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
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刑天左手握著長方形的盾牌,右手拿著一柄閃光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正帶領眾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刑天揮舞盾斧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劍刺斧劈,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遠,便是黃帝誕生地軒轅國。軒轅國的人個個人臉蛇身,尾巴纏繞在頭頂上。兩個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戰斗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現在被你竊取了,我一定要奪回來。
黃帝想,現在普天下邦安民樂,我軒轅子孫昌盛,豈容他人染指。於是各人都使出渾身力量,恨不得能將對方一下殺死。
黃帝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九天玄女傳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覷(qu)個破綻,一劍向刑天的頸脖砍去,只聽「咔嚓」一聲,刑天的那顆像小山一樣的巨大頭顱,便從頸脖上滾落下來,落在常羊山腳下。
刑天一摸頸脖上沒有了頭顱,頓時驚慌起來,忙把斧頭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亂摸亂抓。他要尋找到他那顆不屈的頭顱,安在頸脖上再和黃帝大戰一番。
他摸呀摸呀,周圍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個遍,參天的大樹,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觸摸下,都折斷了,崩塌了,還是沒有找到那顆頭顱。他只顧向遠處摸去,卻沒想到頭顱就在離他不遠的山腳下。
黃帝怕刑天真的摸到頭顱,恢復原身又來和他作對,連忙舉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隨著「轟隆隆」「嘩啦啦」的巨響,常羊山被劈為兩半,刑天的巨大頭顱骨碌碌地落入山中,兩山又合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深深地埋葬起來。
聽到這異樣的響聲,感覺到周圍異樣的變動,刑天停止摸索頭顱。他知道狠毒的黃帝已把他的頭顱埋葬了,他將永遠身首異處。他獃獃地立在那裡,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像著黃帝那洋洋得意的樣子,想像著自己的心願未能達到。他憤怒極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敗在黃帝手下。
突然,他一隻手拿著盾牌,一隻手舉起大斧,向著天空亂劈亂舞,繼續和眼前看不見的敵人拚死搏鬥起來。這種景象是多麼壯觀啊!失去頭的刑天,赤裸著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兩乳當作眼,把他的肚臍當作口,他的身軀就是他的頭顱。
那兩乳的「眼」似在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那圓圓的臍上,似在發出仇恨的咒罵,那身軀的頭顱如山一樣堅實穩固,那兩手拿著的斧和盾,揮舞得是那樣的有力。看著無頭刑天還在憤怒地揮舞盾斧,黃帝心裡一陣顫栗,不由自主地害怕起來。他不敢再對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庭去。
那斷頭的刑天,至今還在常羊山的附近,揮舞著手裡的武器呢。幾千年後,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寫詩贊頌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贊揚刑天雖然失敗,仍然戰斗不已的精神。詩中的「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象徵著一種精神:永不妥協!
4、後羿射日
傳說中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後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5、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捌』 山海經里的典故有哪些
一、《山海經》里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典故。
二、《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庄》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三、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最早整理《山海經》的西漢劉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