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咸陽的歷史和傳說
咸陽,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的都城,咸陽身處華夏歷史文化長河的發端,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咸陽的的歷史和傳說詳細如下:
1.咸陽名稱的由來故事。
關於咸陽名稱的由來,一種說法是:古代有:水之北為「陽」,山之南為「陽」,咸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咸」字意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鞅在此置 「咸亨」、「陽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2.咸陽的建制歷史:
咸陽市政區建置始於夏代,前21世紀,市境西部為有邰氏封地,東南部為有扈氏管轄地,北部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殷商時期,發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國,市區在市境東南部。西周時為畢國,後改岐周,為豐、鎬二京近郊。
東周時封於秦,春秋時稱渭陽,至戰國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都城經九次遷徙後,定都咸陽。
3.咸陽定都歷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秦末項羽入關,廢郡縣,恢復分封制,將秦內史和上郡一部分劃為雍、翟、塞3國,是為"三秦"的由來。
漢高祖初年,劉邦恢復被項羽焚毀的咸陽,取名新城。武帝年間,因咸陽臨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4.咸陽的現代史:
1984年,撤銷咸陽地區,咸陽市改為省轄市,高陵、周至、戶縣劃歸西安市,原寶雞地區的武功縣、楊陵區劃歸咸陽市,原縣級咸陽市改為秦都區,咸陽市轄秦都、楊陵2區及武功、興平、涇陽、三原、禮泉、乾縣、永壽、彬縣、長武、旬邑、淳化11縣。
5.咸陽古跡歷史:
乾陵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性旅遊區,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中國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仿唐長安城格局構築,分為宮城、皇城和外城三個部分。
㈡ 七仙女與董永的故事發源地是江蘇東台嗎
七仙女與董永的故事發源地是江蘇東台。具體為江蘇東台西溪鎮西北角有一小村莊,叫「董家舍」。
七仙女與董永的故事:
傳說七仙女深為董永的勤勞和孝心所感動,一日在眾姐姐的幫助下,乘鶴下凡來到人間。七仙女下凡後,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與董永相遇,後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
數月後,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為震怒,遂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趕至西溪「南倉河口」,夫婦二人抱頭痛哭,生離死別。
七仙女被天兵天將抓上半空,她扔下腳上穿的一雙綉花鞋給董永留作紀念。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將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釵向地面劃出一條河,阻擋住追趕的董永,並用雙釵插地,鑿成兩口井,一井河東,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絕別,永無相見之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難容,她只好忍痛把兒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樹下,托夢囑董永領子。董永得到兒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來到老槐樹旁遠眺,遙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歸,全家團聚。
兩千年以來,「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的原生結構模型雖無改變,但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內涵都在不斷地豐富和創新。
孝感地區傳承的《董永與七仙女傳說》是一件優秀的民間口頭語言藝術作品。關於董永和七仙女故事,既是中國孝文化的集中體現,又是神奇幻想同人間現實巧妙融合的優美藝術作品。它在孝感深深紮根,發育成熟。
傳說董永本為千乘人(今山東博興),但早在漢代即遷移至孝感安家落戶,這不僅有史籍記載,且與孝感這一地名的由來緊密相關,還有孝感地區至今遺留的許多遺跡、地名和民俗可資佐證。
作為一件口頭語言藝術作品,它正是在孝感地區的崇尚孝道的民間文化生態中,才發育成熟,既凸現孝道主題,又富有民間生活情趣,並通過說唱、戲曲等多種樣式的藝術創造走向全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優美動人的「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主要價值在兩個方面。
第一,有關這個故事傳說的歷史資料和文學資料蘊涵著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包括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豐富信息,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
第二,該故事傳說所頌揚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具有現實實踐價值。
「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千百年來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可謂家喻戶曉,是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著名民間傳說之一,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
㈢ 端午節的故事傳說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龍舟節等,是集祈福納祥、祭祀祖先、品吃美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故事,想來流傳最廣的莫過於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其次是紀念忠臣伍子胥的傳說;還有是說紀念孝女曹娥的傳說。
端午是中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