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借刀殺人成語故事
1、借刀殺人,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謀略。當敵方動向已明,就千方百計誘導態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擊敵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損失。此計是根據《周易》六十四卦中《損》卦推演而得。」曰:損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認為,「損、益」,不可截然劃分,二者相輔相成,充滿辯證思想。此計謂借人之力攻擊我方之敵,我方雖不可避免有小的損失,但可穩操勝券,大大得利。
2、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於是子貢游說齊相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鏟除異己。子貢以「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輕易主動,擴大勢力,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而攻吳怕師出無名。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是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吳。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子貢游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後,定會要挾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危。於是他偷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系:吳國伏魯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3、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於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國書及幾員大將死於亂軍之中。齊國只得請罪求和。夫差大獲全勝之後,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2. 借刀殺人,問刀有沒有罪。突發奇想,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看你說的刀是指什麼了,要是指人就有罪,而且相關案例不是沒有過,但拿刀的人往往比刀判的重。
①【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孔明病故,魏延在軍中做了一個頭上生角的夢就認為自己可以稱王的預兆,就對孔明的安排不滿,與馬岱起兵攻打楊儀,楊儀看了孔明的錦囊妙計,就叫魏延叫「誰敢殺我」,魏延高呼,馬岱在後殺死魏延,這是孔明生前安排的。
②【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三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居功自傲,蠻不講理,相國晏嬰擔心他們會鬧事而影響國家安危,建議齊景公賜兩個桃子讓他們三人論功而食,結果他們有勇無謀,因爭吃桃子紛紛自殺身亡。
借刀殺人[jiè dāo shā rén]
【解釋】: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借刀殺人》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凄涼感,尤其兩位男主角在車里看見那匹狼時背景音樂響起,抑制不住的心臟脈動(夜裡看的話這音樂配這電影能把情緒給炒熱。記得當時聽到這音樂時心中不由產生一股抑制不住的燥動。呵呵,純屬個人感受)。
很不錯的電影,看看吧。
通過違法手段剝奪他人生命構成故意殺人罪,借刀殺人一樣如此。當然,如果沒有證據證明是借刀殺人,則可能逍遙法外,但這種可能性很小,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例子太多了。
1. 曹操為了奪取大權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一個借刀殺人的辦法來除掉心腹大患。
2. 王熙鳳要害尤二姐,這種借刀殺人的手段真歹毒。
3. 群眾壓迫比拉多,想借刀殺人,用他的權力處死耶穌。
4. 我們有個成語"借刀殺人",就是指這個說的。
5. 這件事不是他乾的,肯定是第三者製造的假象,想借刀殺人罷了。
【成語】: 借刀殺人
【近義詞】: 以夷制夷、暗箭傷人
【拼音】: jiè dāo shā rén
【解釋】: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出處】: 明·汪廷訥《三祝記·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為環慶路經略招討使,以平無昊,這所謂借刀殺人。」
【舉例造句】: 鳳姐雖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發脫二姐,用借刀殺人之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
借刀殺人近義詞:
以夷制夷;
暗箭傷人
借刀殺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屬於錦囊牌,出牌階段使用,需要對場上除了自己以外並裝備了武器的人使用,借他的刀殺令外一個攻擊范圍內的人,殺的物件不能是刀的主人,但可以是自己。此時,刀的主人需要打出一張殺,否則這個刀就要被別人拿走。
殺雞是借刀殺的,那應該是雞了
昔
借 字被刀殺了人後 結成了 昔
因為借字的單人旁已經被殺了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