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司馬遷的故事
1、20歲後他漫遊大江南北,到過長城,渡過黃河,登過泰山,經過長江,一路上采訪民間傳說,考察文物古跡,搜集歷史資料。這些活動大大地豐富了他各方面的知識,培育了他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司馬遷漫遊回來後,當了一名小官。不久他父親病危,臨去世前,拉著司馬遷的手說:「我家世世代代都當史官,你將來也會接替這個職務。我早就想寫一部通史,但這個願望實現不了啦!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千萬不要忘記啊!」
司馬遷堅定地回答說:「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我一定實現您的願望!」
2、司馬遷當了史官,他如飢似渴地閱讀皇家圖書館里的藏書、檔案,整理和考證歷史資料。那時的文字都刻在木簡上或寫在絲絹上,有時一部書就要堆滿一間屋子,讀書是很不容易的,到41歲那年,他開始寫《史記》。
3、馬遷因直率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送進監獄。他在獄中身體受到嚴重摧殘,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是他又覺得:「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果就這樣輕易死去,《史記》由誰來完成呢?他決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
4、50歲那年,司馬遷被釋放出獄。他更加奮發,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到寫《史記》中去。他用了14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了這部50多萬字的著作。《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通史,一共寫了3千多年的歷史,其中有揭露帝王作惡的文章,也有歌頌奴隸起義故事。
5、司馬遷小的時候,是個愛靜不愛動的孩子,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著爸爸。白天,小朋
友們都在外邊玩兒,司馬遷卻搬個小板凳坐到爸爸身邊,聽他讀書,看他寫字、畫畫。「爸爸
的大筆可真神奇!」
小司馬遷心裡想。晚上,吃過飯,司馬遷蹦著跳著撲到爸爸懷里,「爸爸,
今天講什麼故事呀?」隨著司馬遷一天一天長大,他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爸爸知道那麼多的事情,會講那麼
多的故事呢?」
原來爸爸都是從書上看到的,可司馬遷翻了翻,他一點兒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從那天開始,司馬遷跟著爸爸學認字了。
司馬遷生平: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Ⅱ 司馬遷的勵志故事都有什麼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因編纂了《史記》而被後世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背後的 勵志 故事 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司馬遷的故事,供大家參閱!
司馬遷的勵志故事:司馬遷學認字
司馬遷小的時候,是個愛靜不愛動的孩子,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著爸爸。白天,小朋友們都在外邊玩兒,司馬遷卻搬個小板凳坐到爸爸身邊,聽他讀書,看他寫字、畫畫。“爸爸的大筆可真神奇!”小司馬遷心裡想。晚上,吃過飯,司馬遷蹦著跳著撲到爸爸懷里,“爸爸,今天講什麼故事呀?”
隨著司馬遷一天一天長大,他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爸爸知道那麼多的事情,會講那麼多的故事呢?”
原來爸爸都是從書上看到的,可司馬遷翻了翻,他一點兒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從那天開始,司馬遷跟著爸爸學認字了。
司馬遷的勵志故事:司馬遷忍辱負重的勵志故事
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受刑之後,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殺,可想到自己寫史書的理想尚未完成。於是忍辱奮起,前後共歷時18年,終於寫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共526500字。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史料豐富而翔實,歷來受人們推崇。魯迅曾以極概括的語言高度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為了搜集史料,開闊眼界,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就游歷祖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看了 傳說 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汨羅江邊憑吊愛國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游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給司馬遷的寫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以後,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在他正准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武帝,下了監獄,受了刑。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
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郁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 事跡 都作了詳細的敘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司馬遷依靠自己的信念,創造了奇跡。
司馬遷的勵志故事:司馬遷小時候的讀書故事
司馬遷幼年是在韓城龍門度過的。龍門在黃河邊上,山嶽起伏,河流奔騰,風景十分壯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滋養了幼年的司馬遷。他常常幫助家裡耕種莊稼,放牧牛羊,從小就積累了一定的農牧知識,養成了勤勞艱苦的習慣。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司馬遷 10 歲就閱讀古代的史書。他一邊讀一邊做摘記,不懂的地方就請教父親。由於他格外的勤奮和絕頂的聰穎,有影響的史書都讀過了,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歷史在頭腦中有了大致輪廓。後來,他又拜大學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人為師。他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從小立志做一名歷史學家。
一天,快吃晚飯了,父親把司馬遷叫到跟前,指著一本書說:“孩子,近幾個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沒工夫學習。我也公務纏身,抽不出空來教你。現在趁飯還不熟,我教你讀書吧。”司馬遷看了看那本書,又感激地望瞭望父親,說:“爸爸,這本書我讀過了,請你檢查一下,看我讀得對不對?”
說完把書從頭至尾背誦了一遍。
聽完司馬遷的背誦,父親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無師自通,也不相信傳說中的神人點化。可是,司馬遷是怎麼會背誦的 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馬遷趕著羊群在前面走,父親在後邊偷偷地跟著。羊群翻過村東的小山,過了山下的溪水,來到一片窪地。窪地上水草豐美,綠油油的惹人喜愛。司馬遷把羊群趕到草地中央,等羊開始吃草後,他就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讀,那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地在草地上縈繞回盪。看著這一切,父親
全明白了。他高興地點點頭,說:“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從 20 歲起,司馬遷開始到各地游歷,考察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他日後編寫史書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後,他常有機會隨從皇帝在全國巡遊,又搜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還了解到統治集團的許多內幕。他還如飢似渴地閱讀宮廷 收藏 的大量書籍,收集了各種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寫《史記》的時
候,為李陵說情觸犯了漢武帝,被關入監獄,判處了重刑。
司馬遷出獄後繼續寫作,經過前後 10 年艱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史記》。這部巨著,對後世史學與文學都有深遠的影響。
猜你喜歡:
1. 司馬遷少年立志的勵志故事
2. 司馬遷勵志的故事
3. 司馬遷成功的故事
4. 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5. 名人夢想勵志故事
Ⅲ 司馬遷的史記故事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司馬遷的史記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項羽是楚國下相人,他從小跟隨叔父項梁生活。項家世代為楚將,項羽的祖父就是楚國名將項燕。
項羽年少時曾讀過書,但沒什麼進展,後又去學劍,仍然不行。叔父項梁生氣了,問他到底要學什麼。項羽說:
“讀書只要能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學劍只能對付一個人,我要學能對付萬人的本領。”
項梁只好教他兵法。項羽這才高興起來。
後來項梁殺了人,為了躲避仇家報復,他帶著項羽到吳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會稽巡遊,很多百姓在路邊觀看,項梁帶著項羽也在人群中。項羽指著秦始皇說:“這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誅滅九族的。”但心中暗暗稱奇,覺得項羽不平常。
這時項羽已長得很高大,大約有八尺多點,力氣大得能舉起青銅鼎,當地的年輕人已沒人是他的對手,對他非常敬畏。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隨後各地義軍蜂擁而起,項羽也隨著叔父項梁率軍起義。他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兵法在戰爭中逐步擴大勢力,並成為重要的義軍首領。
他和劉邦率領的另一支強大的義軍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隨後又同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項羽在戰爭中失利,被劉邦包圍在垓下。由於項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國人,劉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國歌謠,項羽以為自己的老家已被劉邦佔領,心中驚慌。軍士們也都無心戀戰。
項羽預感到自己大勢已去。就作了一首《垓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蓋世,但天時不利連駿馬也不肯走了。駿馬不走我還有辦法,虞姬我可拿你怎麼辦呢?”
不久之後,戰敗的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
後來,“拔山扛鼎”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人力大無窮;或用來借稱項羽。
秦始皇統一天下稱帝後,又打敗了強大的匈奴,非常高興。就吩咐犒賞三軍,大宴群臣。席間,有個博士說道:“殷、周兩朝的王位傳了一千多年,是因為分封子弟功臣得到各地諸侯輔佐的緣故。如今陛下有了天下,皇室子弟卻都是普通人。一旦出了事,靠誰來援救呢?凡事都效法古代才能長久。”
丞相李斯馬上接著說:“黃帝等五帝辦事不相重復,夏、商、周三代制度也不因襲守舊,所以能興旺安定,並不是故意要同前代相反,而是因為時代不同,不能不有所改變。如今陛下開創了大業,建立了萬世功業,怎麼能再去效法三代的做法?現在天下太平,法令統一,百姓理應好好經商,種田,儒生也要好好學習和遵守法令制度。但是,就是有一些儒生不學今而專學古,他們糾集起來,向百姓造謠,製造混亂,如果不禁止這種風氣,皇帝的權威就會降落。為此,我請陛下下達一個法令:凡不是秦國記載的歷史,都把它焚燒掉,凡不是博士所掌管的典籍,包括藏有的《詩》、《書》、諸子百家的著作,由官府人員全部集中起來,堆在一起燒掉。凡是幾個人在一起談論《詩》和《書》的,處以死刑;凡是引用古書反對時政的,全族處死。官吏有知情不檢舉的,與犯人同罪。法令下達後30天內不把這些書交出來焚燒的,處以黥刑,並罰四年勞役。醫葯、算卦、種植等方面的書,可以不焚燒。”
秦始皇同意李斯的建議,命他起草法令。不久,就公布了焚書的法令。
當時,秦始皇正在尋找所謂長生不老之葯,結果花了許多錢財,還是沒能弄到。後來,他又聽信了專搞迷信的侯生與盧生兩人的謊言,讓他們再去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葯。這兩人知道不可能找到這種仙葯,私下議論說:“始皇帝的為人,殘暴專橫,自以為是。他出身於諸侯,並吞天下後,為所欲為,以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他喜歡用刑罰、殺戮來樹立威信。大家唯恐獲罪,只圖保持俸祿官位,無人敢效忠進諫。秦法規定,一個人不能兼有兩種以上的方技:如果方技試驗無效,往往要處死。觀測天象的多達30人,都是很好的讀書人。他們害怕觸犯忌諱,只是一味奉承,不敢直言他的過失……”
兩人合計了好久,最後決定逃走。秦始皇知道後大怒道:“盧生等人我很信任他們,還賜給他們許多東西,如今卻說我的壞話並逃跑,在咸陽的許多儒生,我派人偵察下來,他們中有的竟在散布妖言,惑亂百姓,真是可惡!”
於是,秦始皇讓御史對所有的儒生都進行考察審問,又讓儒生們互相檢舉揭發。他親自圈定把違犯禁條的460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陽。
後來,人們把這兩件事聯系起來,形成了“焚書坑儒”這條成語。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Ⅳ 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的故事,司馬遷是人人熟知的歷史人物,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也留下了很多關於他的勵志故事和傳說,下面請看我整理的司馬遷的故事。
《史記》作為一部重要的史書,是西漢太史令司馬遷窮極一生的代表作,被魯迅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那麼司馬遷為什麼要編著這樣一本《史記》呢?
司馬遷出生在龍門縣的一個小康之家,十歲時就能閱讀背誦《左傳》、《國語》等書。司馬遷家族祖輩都是史官,他的'父親司馬談在漢武帝時期在朝中擔任太史令。在司馬談剛擔任太史令後就開始搜集各種史料,准備編撰一部絕世罕見的史書。但是隨著司馬談年事的增高,時間、精力和才學也都遠遠不夠,所以司馬談便將這個願望寄託在了兒子司馬遷身上。
在父親的要求下,司馬遷從20歲開始就游歷全國,他去過屈原投江的地方,高聲朗誦屈原的詩;他還去過韓信的故鄉,向當地人詢問韓信幼年的故事;他也到過孔子的故鄉學習騎馬射箭,廣泛地接觸人民群眾的生活。經過此次游覽,司馬遷的文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且獲得了很多真實的材料。回到京城後,司馬遷便被漢武帝封為郎中。元豐元年,司馬談病危,臨終之時司馬談將太史令之職傳與司馬遷並讓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願,編寫出一部偉大的史書。
漢武帝天漢二年,司馬遷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說了句公道話,結果觸怒了漢武帝,被判死刑。想到父親的遺願還未完成,司馬遷決定用最令人羞辱的腐刑代替死罪,繼續編寫史書。
經過多年的忍辱負重,司馬遷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修史工作,《史記》這本書記載了從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間的歷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與後世的《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
司馬遷是我國西漢的大文學家和歷史學家,父親是西漢一個很有學問的史官.司馬遷從小就跟父親來到長安,10歲開始攻讀古文,學習非常刻苦.
20歲後他漫遊大江南北,到過長城,渡過黃河,登過泰山,經過長江,一路上采訪民間傳說,考察文物古跡,搜集歷史資料.這些活動大大地豐富了他各方面的知識,培育了他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司馬遷漫遊回來後,當了一名小官.不久他父親病危,臨去世前,拉著司馬遷的手說:「我家世世代代都當史官,你將來也會接替這個職務.我早就想寫一部通史,但這個願望實現不了啦!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千萬不要忘記啊!」司馬遷堅定地回答說:「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我一定實現您的願望!」
後來,司馬遷當了史官,他如飢似渴地閱讀皇家圖書館里的藏書、檔案,整理和考證歷史資料.那時的文字都刻在木簡上或寫在絲絹上,有時一部書就要堆滿一間屋子,讀書是很不容易的,到41歲那年,他開始寫《史記》.
6年後,司馬遷因直率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送進監獄.他在獄中身體受到嚴重摧殘,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是他又覺得:「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果就這樣輕易死去,《史記》由誰來完成呢?他決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 (星座)
50歲那年,司馬遷被釋放出獄.他更加奮發,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到寫《史記》中去.他用了14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了這部50多萬字的著作.《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通史,一共寫了3千多年的歷史,其中有揭露帝王作惡的文章,也有歌頌奴隸起義故事.這是司馬遷用畢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寫出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
Ⅳ 司馬遷史記中的故事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漢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的作品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其中,有很多篇章都記錄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文化和思想等。以下是《史記》中一些著名的歷史故事:
1. 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與項羽一起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楚霸業。
2. 秦始皇千里走單騎,遇到一位老農,他問問天下有多少人,老農回答大約有四五百萬人。秦始皇聽了之後,想到國家還有那麼多人,就更加堅定了要修築萬里長城和連接川和漢的大運河的決心。
3. 戰國時期,齊國相孟嘗君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趙國國君,使趙國得以借齊國的力量和孟嘗君的智慧,逐步打敗強敵,最終統一北方。
4. 漢武帝時期,大禹治水的傳說流傳至今,司馬遷在《史記》中深入闡述了大禹治水的方法和理念。
另外,《史記》還有很多關於名臣賢相、英雄豪傑,以及各種奇聞軼事等等的歷史故事,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資料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