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敦煌裡面有哪些有關鳥的故事

敦煌裡面有哪些有關鳥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4-08-16 12:08:14

Ⅰ 敦煌壁畫的背後,都有什麼故事

敦煌莫高窟二五七窟(北魏)西壁的壁畫以本生故事畫的形式向我們呈現出著名的九色鹿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位菩薩現在鹿王身上,鹿王身上的毛有九種顏色,鹿角白如雪,鹿只要站著不動,就能看到它身體閃著七彩光。在鹿的身邊常有一隻小鳥與它做伴。鹿與鳥生活在恆河邊的一塊水草肥美的地方,自在安樂。

Ⅱ 敦煌壁畫中有哪些故事和人物誰來幫我應付老師啊!!!

一、九色鹿舍已救人

古時候,在一座景色秀麗的山中,有一隻鹿,雙角潔白如雪,渾身是九種鮮艷的毛色,漂亮極了!人稱九色鹿。
這天,九色鹿在河邊散步。突然,一個人抱著根木頭順流而下,在洶涌的波浪中奮力掙扎,高呼:「救命啊,救命!」美麗善良的九色鹿不顧自己安危,跳進河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落水人救上岸來。驚魂未定的落水人名叫調達,得救後頻頻向九色鹿叩頭,感激他說:「謝謝你的救命之恩。我對天起誓,永做你的奴僕,為你尋草覓食,終身受你的驅使……」
九色鹿打斷調達的話頭說:「你的心意我領了,但我救你並不是讓你來做我的奴僕。快回家與親人團聚吧。你只要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處,就算是知恩圖報了。」
調達又起誓說:「恩人請放心,如果背信棄義,就讓我渾身長瘡,嘴裡流膿!」說完,千恩萬謝地走了。
這個國家的王妃,嫵媚動人。有一天夢到了毛色九種、頭角銀白的九色鹿。心發奇想:如果用此鹿的皮毛做件衣服穿上,我定會顯得更加漂亮!於是,她嬌嗔地對國王訴說了美夢,要國王立即捕捉九色鹿。不然,就死在他面前。
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懸重賞捕鹿,有知九色鹿行蹤或捕獲著,贈國土一半,並用銀碗裝滿金豆,金碗裝滿銀豆作為重賞。調達看了皇榜,心中暗喜:我當國王、發大財的機會到了。雖然我對鹿立下誓言,但它畢竟是個畜牲,怕什麼?於是揭了榜文,進宮告密,說自己知道九色鹿居住的地方。國王聞言大喜,調集了軍隊,由調達帶路,浩浩盪盪地前來捕捉九色鹿。
山林之中,春光明媚。九色鹿在開滿紅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突然,好友烏鴉高聲叫喊道:「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國王的軍隊捉你來了!」九色鹿從夢中驚醒,起身一看,已處在刀槍箭斧的包圍之中,無法脫身。仔細一看,調達站在國王旁邊,便明白了。心想:即使死也要把他的丑惡嘴臉公布於眾。於是,毫無俱色地走到國王面前,問:「大王,你是怎麼知道我的住處的?」
「是他告訴我的。」國王指著調達說。
「你知道嗎?」九色鹿說,「正是這個人在河中快要淹死時,是我救了他,並發誓不暴露我的住地。誰知道他見利忘義,反復無常,聖明的陛下,你竟然同一個靈魂骯臟的小人來濫殺無辜,豈不辱沒了你的英名?」
此時,調達無地自容,身上長滿了爛瘡,嘴裡流出了膿血,臭不可聞,遭到了報應。
明白了事實真相,國王非常慚愧,責斥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傳令收兵回宮。並下令全國臣民不許傷害九色鹿。
王後沒有得到九色鹿的皮毛,又羞又恨,最後活活氣死了。

二、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是漢武帝時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並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 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占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於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准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干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一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系。但苦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願。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後又設計逃出,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於13年後回到長安。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公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但由於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並獲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帶回長安。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西端畫的就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有人曾依據此圖論證了漢武帝派張騫赴大夏國問金人(佛佗)名號,是佛教傳人中國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對觀點,認為這是附會之說。但不管怎麼說,張騫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的歷史功績是真實可信的。此圖是現存最早的「張騫出使西域圖」。

三、吉祥天

大吉祥天女梵語譯音是「摩訶室利」,藏語譯音是「班達拉姆」,她是佛教里的一個比較著名的歡喜神。也被稱做「大功德天」。
吉祥天的父親是德叉迦龍王,母親是鬼子母神,而毗沙門天是她的兄長。她是財富、功德和美麗女神,形象是一手持蓮花,一手撒金錢,坐金翅鳥或貓頭鷹,有白象相隨左右。關於她的出生,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天神和阿修鑼攪動乳海,吉祥天坐於蓮花上出世,所以她又叫做「乳海之女」。是不是好象希臘的愛情女神阿佛羅迪特的出生呢!

Ⅲ 誰知道有關敦煌壁畫的故事吉祥天的~

轉載: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

一、佛像畫。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

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

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

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面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車上重蓋高懸,車後旌旗飄揚,前有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四、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六、故事畫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

1.佛傳故事 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2.本生故事畫 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捨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3.因緣故事畫 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

4、佛教史跡故事畫 是指根據史籍記載畫成的故事,包括佛教聖跡、感應故事、高僧事跡、瑞像圖、戒律畫等。包含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這類畫多繪於洞窟龕內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處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繪於正面牆壁,如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圖澄」和第72窟的「劉薩訶」等。

5、比喻故事畫 這是釋迦牟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

七、山水畫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高超的想像力,描繪出「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自然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圖」。

壁畫內容除以上七類外,還有建築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

上述七類壁畫,除裝飾圖案而外,一般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統治階級的出行、宴會、審訊、游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捕魚、制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也是歷史。

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但是,任何藝術都源於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於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

Ⅳ 古敦煌有那些傳說

http://www.gycity.com/oldbbs3/bbsall/307958.html

屋窪傳說

敦煌的的魅力還在於一些虛幻的傳說,而傳說多半又與殘存的客觀事物緊密相聯,這就不能不使人有些半夢半醒,搞不清是傳說依附了真實世界,還是真實世界附會了這些傳說?總之也是相得益彰,敦煌就這樣撲朔迷離於虛幻與真實之間。

屋窪池的神奇倒不在於它何以是這沙漠之中一個明亮的湖泊,更在於有一匹神奇的「天馬」曾在這里橫空出世,博得漢武帝龍顏大悅,親作天馬歌。

西漢控制河西後,除修築邊防要塞,還大量移民屯墾,「人氣」對於繁榮一個地區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是中國古有的一個哲學觀點。特別是敦煌,地處絲綢之路最西端,人口的多少也反映政權的牢固程度,所以一時間,敦煌人口猛增。除了移民,也有獲罪的各級官吏,「皆徙敦煌郡」。當然,對於後者,就有發配的意味。這其中河南新野的一個小官暴利長,就因犯罪被充軍到敦煌,在屋窪池一帶放牧。

他經常見到一群野馬到池邊飲水,並且注意到其中的一匹馬長得特別壯碩而神態奇異。他在暗中窺視,對這匹馬覬覦良久,終於想到一個智取的計策。他做了一個和自己形體差不多的土人,將自己的衣服穿在土人身上,並讓土人手拿勒馬索像真人一樣立於池邊。起先,群馬一見,大吃一驚,不知其為何物,都不敢近前,跳開跑到遠處去張望、逡巡。後見土人並無攻擊之舉,也就慢慢習以為常,又繼續毫無顧忌地去池邊飲水嬉戲了。這時,河南小官見時機已經成熟,就搖身一變,將土人撒掉,自己立到了池邊。看到群馬又來池邊,忍不住滿心竊喜,甩出套馬索,終於一舉成功,得到了那匹他心儀已久的駿馬。他把馬獻給了漢武帝,因為他深知武帝有愛馬之癖。他對套馬的詭詐和辛苦隻字不提,稱馬是從水中躍出的天馬,落入他手純粹是上天的旨意。此話嚴絲合縫,絲毫不露溜須拍馬之嫌,武帝怎麼能不滿心歡喜,即刻作天馬歌,「湖中天馬沖波出,蹴踏驚濤行飄忽」。

不知頗有心計的河南小官是否因此得以減輕了罪責,重回故里,反正從此屋窪池便得了一個出天馬的聲名,流傳至今。

現在的屋窪池水深波闊,周邊蘆葦叢生,游鳥浮魚,相映成趣。靠附近泉水灌溉栽種出的葡萄又自成一景,有幾座晾房,遠處看,蜂巢一般,出產的葡萄乾比蜜還甜。沒有誰再在這里發現過天馬,但是來到這里的人都會吟誦起「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醉卧沙場也真不足以見笑,屋窪池是那樣充滿了別一樣的塞外風情。

白馬佛塔

這已是十六國時的事情。公元376年,前秦滅前涼,符堅統治了敦煌。他接受西域車師前部王和鄯善王的建議,派大將呂光帶兵伐西域。呂光從長安出發,經過敦煌出玉門關,花了兩年時間,大破龜茲等諸國聯軍,得勝凱旋。其時,呂光用兩萬多匹駱駝滿載西域各國的貢品,還帶著東去長安傳播佛教的龜茲高僧鳩摩羅什。

羅什騎一匹白馬,到得敦煌,白馬就一病一起,不吃草也不飲水,羅什為此十分焦慮。這天晚上,羅什沉沉睡去,就見白馬對他說,我本是上界天騮龍駒,受佛主之命,馱你進關,因為進關前的路上風沙迷漫,難辨方向。現在我已完成了使命,敦煌是我超脫生死之地,我不能伴你前行了,你前途鄭重。聞得此言,羅什心中十分難受又戀戀不舍,他緊緊拉住馬尾,對馬說,傳教乃佛祖大事,可不能半途而廢,功敗垂成!白馬見他情意懇切,便又說,前面不遠就是葫蘆谷,那裡有你的新坐騎,你去吧。說罷,就化作一片彩霞冉冉騰空而去。正在這時,一聲馬嘶驚醒了羅什,他正慶幸原來是一場噩夢,不料,隨從卻進來報告說,白馬死了。羅什心中感念佛恩,便花重金修建了這座白馬塔。

白馬塔九層,象徵白馬九歲。塔壁形奇飾美,頂上為六角剎盤,每角掛有一串鈴鐺,風搖鈴響,猶如白馬正在亦步亦趨。

鳴沙神山

你知道鳴沙山原來是一位女神從香爐里抓出來的一撮香灰么?

傳說敦煌本沒有山,一馬平川,一望無際。有一隊出征的將士在這里遭到沉重打擊,全軍覆滅,陳屍數萬。一位女神剛好路過這里,禁不住大動惻隱之心,就從香爐里抓出一把香灰撒下來,頓時遍地成丘,掩埋了這些將士血肉之軀。可藏身於此的將士並不甘心,仍然時時發出軍樂鼓角之聲,那是他們在征戰不息。

細嚼敦煌這些傳說,既有真實的影子,又不乏想像力,極有人情味,充滿了生活氣息。所以我沒法不以為,敦煌的人和神是不太容易區分的,敦煌的人一旦潛下心來極容易得道,而敦煌的神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從半空掉下來,這是真的。

敦煌不大,總面積不過3萬多平方公里,但要走遍讀透,沒有三冬五夏的卧冰歷暑,一切認識也只能是浮光略影。還有好些地方,我還沒有來得及去,所以文中涉獵仍然只是幾個點。什麼時候真能由點及面了,我想,我一定要把一個完整的敦煌好好鋪陳在你面前,讓你看敦煌的深沉厚重、繁花似錦。

陽關廢墟

敦煌早期的繁盛在漢代,這要歸功於雄韜大略的漢武皇帝,「四郡兩關」就是他的手筆。郡,是行政區域,包括酒泉、張掖、武威、敦煌,而陽關、玉門關則是門戶和關隘,雄踞此地,虎視絲路,成南北倚角之勢,威懾西域,使過往商賈,受其護佑。與此相配合,還大量修築亭、障、塞等邊防設施,塞,就是長城,亭和障都是烽燧墩,大的叫障,小的叫亭,從敦煌到羅布泊長城連綿,亭障不斷。戍邊的將士們以長城為界,亭障為家,負有墾田生產、打仗保邊的雙重任務。漫漫漠野時而也激起他們濃烈的思鄉之情,名將班超就曾在晚年上書皇帝:「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到了唐初,很長一段時間敦煌都在不平靜的征戰之中,飽受戰亂之苦。關於「安西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碎葉)的爭奪,形成了拉鋸戰,敦煌處於重要位置,既是兵站、糧站,又是差役人力的補給站,給敦煌人民造成了空前的災難,也帶來了深重的負擔,不少人離鄉背井逃離出去,敦煌在荒蕪中蒼涼冷寂下來。這大約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和「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大背景。

而今,兩千多年過去了,歲月駁蝕,我是懷著突突的心跳走近陽關的。歷史猶如從未謀面的祖先,太長的時空形成巨大的壓力,我很猶豫我的尋訪拜謁該從何做起。

陽關,位於玉門關南面,南面朝陽,因而被稱作陽關。此時此刻它早已化作了一片廢墟,只剩一座烽燧還赫然傲立於墩墩山上,從容不迫地佐證著曾經有過的過去。聽人說,那一片廢墟其實是個寶地,沙土下隨處可以找到古幣、古裝飾品或兵器的殘片。

不過我沒有走到跟前,彎下腰去拂去沙土,即使找到什麼對我也沒有意義。就算我去過了陽關,又能證明什麼呢?還是讓它繼續地永遠地埋藏在那裡吧,那會使人感到那塊土地依然很厚,對它的發掘,除了考古,也許還應該用另外的更好的形式。於是,我只是站在遠處默默憑吊了片刻,便隨即刻掉頭,往北而去。

玉門雄關

幸好,玉門關還在,仍以那麼一副姿態巍然聳立著,使你不能不揣度當初那一種橫刀立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不遠處還有一段舊長城,和玉門關是那樣的一脈相承著。

然而,衛青、霍去病去矣,現在這一代守關人叫曹海。

曹海守關自然和古代將士在性質上已經有了根本的差別,他守衛的玉門關,關底已經圍上了鐵柵欄,像老人一樣被保護著。曹海說到一個牧羊老漢,遇到風狂沙猛的天氣,就喜歡把羊圈進關里,弄得關里一度積了半尺多高的羊糞。還有狼。所以曹海必須一天幾次騎著摩托巡關,摩托車轟鳴的馬達聲能把狼嚇走。

因為沒有想到玉門關已經衰弱到如此地步,心裡難免很有感觸。但它仍然是一座碑,一座挺立不朽的豐碑,記載著一個朝代、一個民族的聲威。

曹海很安詳的樣子。但守關這個職業有意無意還是傳承了一些古代的寂寞。方圓上百里的大漠上,通常只有曹海一個人,這里距離敦煌城還有90多公里。曹海的年紀50出頭了吧,原本,在敦煌那茵茵的綠洲上,是有曹海一個家的,也說不清這事與守關有多大幹系,總之,妻子最終離他而去了,他連告老還鄉的退路也沒有了。一不做,二不休唄,於是乾脆,曹海也就以關為家了。曹海在關下經營起了一個院落,在院里打了一口井,腌了幾壇咸韭菜,偶爾進城,再捎回一些日用品。

其實守關又有什麼不好呢?曹海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他也交了不少朋友,他會拿給你看他收獲到的大把來訪者名片和信件,還有外域來訪者送給他的美麗的花束。

有了這些,我就可以跳開唐人的詩句認識到一個真實的玉門關了,一個當今的玉門關,耳畔總是不斷響著摩托車馬達的嗡嗡聲,也就始終忘不掉那個活生生的當代守關人。

河洲亭障

認識河州堡,應該說是一個偶然的機緣,起先並不知道「堡」是什麼,只看到土牆很厚,足有四、五尺。走進去,裡面雜草叢生,堡里有內牆,還有好幾個門,可以判斷是有過的幾間房屋。其間還有過道,形成一個坡直達牆頂,牆頂上有垛口。

當終於知道這就是前面提到的亭或者障時,我們便不敢大聲說話了,因為這就是古代的邊防設施,與戰爭有關,裡面駐扎過古代將士。將士們曾在這里亦農亦兵,在這里回望故里,在這里夢里醉卧,在這里流血鳴金,可是河州堡,還能不能再確切的告訴我們,這些將士,他們堅守了幾載,征戰了幾回?牆上、垛口哪裡是他們留下的身影?他們可是而今堡外這一片良田的先作先耕?

想到這些,我們的眼睛便禁不住要在堡內進一步探尋、搜索,金戈鐵馬的故事有了載體,我們彷彿聽到了廝殺聲由遠而近,看見埋伏在垛口的弓箭手英勇無比,眼前剎時便狼煙四起,烽火連天。

對於現在的我們,借烽火狼煙想像一個古代戰爭場面也許不是什麼問題,可有誰曾經考慮過烽火和狼煙是如何點燃的呢?這在沙漠上,限於當時的條件,既牽涉到材料,也牽涉到技巧,是個問題。

還是將士們想出了辦法,他們用一層紅柳一層沙土交替著碼放起來,堆成堆,既冒煙,又耐燒,又不出大的明火,一有情況,柴堆就成了語言,一處點燃,處處點燃,在大漠上獨特而壯觀,可以幾千里相望不絕,從而爭取時間,掌握戰機。

這實在是一個創舉,相信在世界戰爭史上都絕無僅有獨樹一幟,與其說是計策,不如說是智謀,邊關疆土在將士們殫精竭慮的守衛下,寸寸如金。而今,古代的將士當然已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殘垣斷壁的河洲堡更不能不讓我們產生一種「都護不來亭障廢」的思古之情。敦煌這一方土地,既有作物的芬芳,又有刀光劍影,從那以後我們就不能不總是若有所思,經常徜徉在河州堡附近。

一場大雪過後,我們的腳步發出沙沙少的聲音。一隻野兔驚恐地從堡里竄將出來,慌不擇路,在白茫茫的田野上狂奔如也。除此之外,一切都仍然是那麼寧靜。當陽光播開雲層一點點照射下來,雪地上一片銀光閃閃,我們享受著這曠古和平。
陽關廢墟

敦煌早期的繁盛在漢代,這要歸功於雄韜大略的漢武皇帝,「四郡兩關」就是他的手筆。郡,是行政區域,包括酒泉、張掖、武威、敦煌,而陽關、玉門關則是門戶和關隘,雄踞此地,虎視絲路,成南北倚角之勢,威懾西域,使過往商賈,受其護佑。與此相配合,還大量修築亭、障、塞等邊防設施,塞,就是長城,亭和障都是烽燧墩,大的叫障,小的叫亭,從敦煌到羅布泊長城連綿,亭障不斷。戍邊的將士們以長城為界,亭障為家,負有墾田生產、打仗保邊的雙重任務。漫漫漠野時而也激起他們濃烈的思鄉之情,名將班超就曾在晚年上書皇帝:「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到了唐初,很長一段時間敦煌都在不平靜的征戰之中,飽受戰亂之苦。關於「安西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碎葉)的爭奪,形成了拉鋸戰,敦煌處於重要位置,既是兵站、糧站,又是差役人力的補給站,給敦煌人民造成了空前的災難,也帶來了深重的負擔,不少人離鄉背井逃離出去,敦煌在荒蕪中蒼涼冷寂下來。這大約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和「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大背景。

而今,兩千多年過去了,歲月駁蝕,我是懷著突突的心跳走近陽關的。歷史猶如從未謀面的祖先,太長的時空形成巨大的壓力,我很猶豫我的尋訪拜謁該從何做起。

陽關,位於玉門關南面,南面朝陽,因而被稱作陽關。此時此刻它早已化作了一片廢墟,只剩一座烽燧還赫然傲立於墩墩山上,從容不迫地佐證著曾經有過的過去。聽人說,那一片廢墟其實是個寶地,沙土下隨處可以找到古幣、古裝飾品或兵器的殘片。

不過我沒有走到跟前,彎下腰去拂去沙土,即使找到什麼對我也沒有意義。就算我去過了陽關,又能證明什麼呢?還是讓它繼續地永遠地埋藏在那裡吧,那會使人感到那塊土地依然很厚,對它的發掘,除了考古,也許還應該用另外的更好的形式。於是,我只是站在遠處默默憑吊了片刻,便隨即刻掉頭,往北而去。

玉門雄關

幸好,玉門關還在,仍以那麼一副姿態巍然聳立著,使你不能不揣度當初那一種橫刀立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不遠處還有一段舊長城,和玉門關是那樣的一脈相承著。

然而,衛青、霍去病去矣,現在這一代守關人叫曹海。

曹海守關自然和古代將士在性質上已經有了根本的差別,他守衛的玉門關,關底已經圍上了鐵柵欄,像老人一樣被保護著。曹海說到一個牧羊老漢,遇到風狂沙猛的天氣,就喜歡把羊圈進關里,弄得關里一度積了半尺多高的羊糞。還有狼。所以曹海必須一天幾次騎著摩托巡關,摩托車轟鳴的馬達聲能把狼嚇走。

因為沒有想到玉門關已經衰弱到如此地步,心裡難免很有感觸。但它仍然是一座碑,一座挺立不朽的豐碑,記載著一個朝代、一個民族的聲威。

曹海很安詳的樣子。但守關這個職業有意無意還是傳承了一些古代的寂寞。方圓上百里的大漠上,通常只有曹海一個人,這里距離敦煌城還有90多公里。曹海的年紀50出頭了吧,原本,在敦煌那茵茵的綠洲上,是有曹海一個家的,也說不清這事與守關有多大幹系,總之,妻子最終離他而去了,他連告老還鄉的退路也沒有了。一不做,二不休唄,於是乾脆,曹海也就以關為家了。曹海在關下經營起了一個院落,在院里打了一口井,腌了幾壇咸韭菜,偶爾進城,再捎回一些日用品。

其實守關又有什麼不好呢?曹海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他也交了不少朋友,他會拿給你看他收獲到的大把來訪者名片和信件,還有外域來訪者送給他的美麗的花束。

有了這些,我就可以跳開唐人的詩句認識到一個真實的玉門關了,一個當今的玉門關,耳畔總是不斷響著摩托車馬達的嗡嗡聲,也就始終忘不掉那個活生生的當代守關人。

河洲亭障

認識河州堡,應該說是一個偶然的機緣,起先並不知道「堡」是什麼,只看到土牆很厚,足有四、五尺。走進去,裡面雜草叢生,堡里有內牆,還有好幾個門,可以判斷是有過的幾間房屋。其間還有過道,形成一個坡直達牆頂,牆頂上有垛口。

當終於知道這就是前面提到的亭或者障時,我們便不敢大聲說話了,因為這就是古代的邊防設施,與戰爭有關,裡面駐扎過古代將士。將士們曾在這里亦農亦兵,在這里回望故里,在這里夢里醉卧,在這里流血鳴金,可是河州堡,還能不能再確切的告訴我們,這些將士,他們堅守了幾載,征戰了幾回?牆上、垛口哪裡是他們留下的身影?他們可是而今堡外這一片良田的先作先耕?

想到這些,我們的眼睛便禁不住要在堡內進一步探尋、搜索,金戈鐵馬的故事有了載體,我們彷彿聽到了廝殺聲由遠而近,看見埋伏在垛口的弓箭手英勇無比,眼前剎時便狼煙四起,烽火連天。

對於現在的我們,借烽火狼煙想像一個古代戰爭場面也許不是什麼問題,可有誰曾經考慮過烽火和狼煙是如何點燃的呢?這在沙漠上,限於當時的條件,既牽涉到材料,也牽涉到技巧,是個問題。

還是將士們想出了辦法,他們用一層紅柳一層沙土交替著碼放起來,堆成堆,既冒煙,又耐燒,又不出大的明火,一有情況,柴堆就成了語言,一處點燃,處處點燃,在大漠上獨特而壯觀,可以幾千里相望不絕,從而爭取時間,掌握戰機。

這實在是一個創舉,相信在世界戰爭史上都絕無僅有獨樹一幟,與其說是計策,不如說是智謀,邊關疆土在將士們殫精竭慮的守衛下,寸寸如金。而今,古代的將士當然已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殘垣斷壁的河洲堡更不能不讓我們產生一種「都護不來亭障廢」的思古之情。敦煌這一方土地,既有作物的芬芳,又有刀光劍影,從那以後我們就不能不總是若有所思,經常徜徉在河州堡附近。

一場大雪過後,我們的腳步發出沙沙少的聲音。一隻野兔驚恐地從堡里竄將出來,慌不擇路,在白茫茫的田野上狂奔如也。除此之外,一切都仍然是那麼寧靜。當陽光播開雲層一點點照射下來,雪地上一片銀光閃閃,我們享受著這曠古和平。
陽關廢墟

敦煌早期的繁盛在漢代,這要歸功於雄韜大略的漢武皇帝,「四郡兩關」就是他的手筆。郡,是行政區域,包括酒泉、張掖、武威、敦煌,而陽關、玉門關則是門戶和關隘,雄踞此地,虎視絲路,成南北倚角之勢,威懾西域,使過往商賈,受其護佑。與此相配合,還大量修築亭、障、塞等邊防設施,塞,就是長城,亭和障都是烽燧墩,大的叫障,小的叫亭,從敦煌到羅布泊長城連綿,亭障不斷。戍邊的將士們以長城為界,亭障為家,負有墾田生產、打仗保邊的雙重任務。漫漫漠野時而也激起他們濃烈的思鄉之情,名將班超就曾在晚年上書皇帝:「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到了唐初,很長一段時間敦煌都在不平靜的征戰之中,飽受戰亂之苦。關於「安西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碎葉)的爭奪,形成了拉鋸戰,敦煌處於重要位置,既是兵站、糧站,又是差役人力的補給站,給敦煌人民造成了空前的災難,也帶來了深重的負擔,不少人離鄉背井逃離出去,敦煌在荒蕪中蒼涼冷寂下來。這大約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和「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大背景。

而今,兩千多年過去了,歲月駁蝕,我是懷著突突的心跳走近陽關的。歷史猶如從未謀面的祖先,太長的時空形成巨大的壓力,我很猶豫我的尋訪拜謁該從何做起。

陽關,位於玉門關南面,南面朝陽,因而被稱作陽關。此時此刻它早已化作了一片廢墟,只剩一座烽燧還赫然傲立於墩墩山上,從容不迫地佐證著曾經有過的過去。聽人說,那一片廢墟其實是個寶地,沙土下隨處可以找到古幣、古裝飾品或兵器的殘片。

不過我沒有走到跟前,彎下腰去拂去沙土,即使找到什麼對我也沒有意義。就算我去過了陽關,又能證明什麼呢?還是讓它繼續地永遠地埋藏在那裡吧,那會使人感到那塊土地依然很厚,對它的發掘,除了考古,也許還應該用另外的更好的形式。於是,我只是站在遠處默默憑吊了片刻,便隨即刻掉頭,往北而去。

玉門雄關

幸好,玉門關還在,仍以那麼一副姿態巍然聳立著,使你不能不揣度當初那一種橫刀立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不遠處還有一段舊長城,和玉門關是那樣的一脈相承著。

然而,衛青、霍去病去矣,現在這一代守關人叫曹海。

曹海守關自然和古代將士在性質上已經有了根本的差別,他守衛的玉門關,關底已經圍上了鐵柵欄,像老人一樣被保護著。曹海說到一個牧羊老漢,遇到風狂沙猛的天氣,就喜歡把羊圈進關里,弄得關里一度積了半尺多高的羊糞。還有狼。所以曹海必須一天幾次騎著摩托巡關,摩托車轟鳴的馬達聲能把狼嚇走。

因為沒有想到玉門關已經衰弱到如此地步,心裡難免很有感觸。但它仍然是一座碑,一座挺立不朽的豐碑,記載著一個朝代、一個民族的聲威。

曹海很安詳的樣子。但守關這個職業有意無意還是傳承了一些古代的寂寞。方圓上百里的大漠上,通常只有曹海一個人,這里距離敦煌城還有90多公里。曹海的年紀50出頭了吧,原本,在敦煌那茵茵的綠洲上,是有曹海一個家的,也說不清這事與守關有多大幹系,總之,妻子最終離他而去了,他連告老還鄉的退路也沒有了。一不做,二不休唄,於是乾脆,曹海也就以關為家了。曹海在關下經營起了一個院落,在院里打了一口井,腌了幾壇咸韭菜,偶爾進城,再捎回一些日用品。

其實守關又有什麼不好呢?曹海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他也交了不少朋友,他會拿給你看他收獲到的大把來訪者名片和信件,還有外域來訪者送給他的美麗的花束。

有了這些,我就可以跳開唐人的詩句認識到一個真實的玉門關了,一個當今的玉門關,耳畔總是不斷響著摩托車馬達的嗡嗡聲,也就始終忘不掉那個活生生的當代守關人。

河洲亭障

認識河州堡,應該說是一個偶然的機緣,起先並不知道「堡」是什麼,只看到土牆很厚,足有四、五尺。走進去,裡面雜草叢生,堡里有內牆,還有好幾個門,可以判斷是有過的幾間房屋。其間還有過道,形成一個坡直達牆頂,牆頂上有垛口。

當終於知道這就是前面提到的亭或者障時,我們便不敢大聲說話了,因為這就是古代的邊防設施,與戰爭有關,裡面駐扎過古代將士。將士們曾在這里亦農亦兵,在這里回望故里,在這里夢里醉卧,在這里流血鳴金,可是河州堡,還能不能再確切的告訴我們,這些將士,他們堅守了幾載,征戰了幾回?牆上、垛口哪裡是他們留下的身影?他們可是而今堡外這一片良田的先作先耕?

想到這些,我們的眼睛便禁不住要在堡內進一步探尋、搜索,金戈鐵馬的故事有了載體,我們彷彿聽到了廝殺聲由遠而近,看見埋伏在垛口的弓箭手英勇無比,眼前剎時便狼煙四起,烽火連天。

對於現在的我們,借烽火狼煙想像一個古代戰爭場面也許不是什麼問題,可有誰曾經考慮過烽火和狼煙是如何點燃的呢?這在沙漠上,限於當時的條件,既牽涉到材料,也牽涉到技巧,是個問題。

還是將士們想出了辦法,他們用一層紅柳一層沙土交替著碼放起來,堆成堆,既冒煙,又耐燒,又不出大的明火,一有情況,柴堆就成了語言,一處點燃,處處點燃,在大漠上獨特而壯觀,可以幾千里相望不絕,從而爭取時間,掌握戰機。

這實在是一個創舉,相信在世界戰爭史上都絕無僅有獨樹一幟,與其說是計策,不如說是智謀,邊關疆土在將士們殫精竭慮的守衛下,寸寸如金。而今,古代的將士當然已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殘垣斷壁的河洲堡更不能不讓我們產生一種「都護不來亭障廢」的思古之情。敦煌這一方土地,既有作物的芬芳,又有刀光劍影,從那以後我們就不能不總是若有所思,經常徜徉在河州堡附近。

一場大雪過後,我們的腳步發出沙沙少的聲音。一隻野兔驚恐地從堡里竄將出來,慌不擇路,在白茫茫的田野上狂奔如也。除此之外,一切都仍然是那麼寧靜。當陽光播開雲層一點點照射下來,雪地上一片銀光閃閃,我們享受著這曠古和平。

閱讀全文

與敦煌裡面有哪些有關鳥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北地礦事業改制是什麼 瀏覽:1
婆婆夾在中間的婚姻該怎麼挽回 瀏覽:194
中國最多美女的是哪個省 瀏覽:485
金茶杯對身體健康有什麼壞處 瀏覽:784
婚姻中的距離有哪些 瀏覽:708
狼神故事有哪些 瀏覽:151
幸福之家現在在哪裡 瀏覽:219
怎麼學會講故事的能力 瀏覽:949
蘇康碼下面的健康提示前面為什麼不一樣 瀏覽:596
禮物和愛情都別伸手要如何回復 瀏覽:202
雙手雙大紋的事業運如何 瀏覽:978
什麼是健康作文 瀏覽:13
什麼運河有哪些美女 瀏覽:244
健康證哪個醫院可以檢查 瀏覽:782
婚姻中怎麼讓男人越愛越心動 瀏覽:54
老鼠嫁女講的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瀏覽:848
報兄誅嫂真奇特是什麼故事情節 瀏覽:223
愛情公寓算是什麼節目 瀏覽:536
男的事業不順怎麼辦怎麼化解 瀏覽:213
全國出美女的城市是哪些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