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閩南有什麼故事或神話
1共工怒觸不周山
水神共工,是炎帝玄孫祝融的兒子。他人臉、蛇身、紅發,駕黑龍,管理和控制著佔大地面積十分之七的海洋、江河、湖澤。
顓頊繼黃帝登上帝位後,施行絕天地通的治理方略,搞得眾神沒有一點自由,地上的人們也怨聲載道。共工起而造反,向顓頊宣戰。雙方大戰於不周山。這不周山乃是當年女媧補天斬龜腿所立的四根天柱之一。沒日沒夜地廝殺了十幾天後,共工之軍漸漸不支。共工此時已殺紅了眼睛,他怒吼一聲,一頭向不周山撞去。只聽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不周山折斷了! 頃刻之間,西北邊的天空因失去支撐而傾斜下來,日月星辰迅速地向著西方滑落,同時,東南的地表也因巨大的震動而塌陷下去,百川之水順勢向東南奔流,宇宙從此改觀,形成了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和百川歸海的地勢。
2百鳥朝鳳
很久以前,鳳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鳥。但它有的優點就是:很勤勞。把吃多下來的食物都藏進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都餓得頭昏眼花。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給大家。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3、炎帝擊石生火
人類使用最早的火全都是天然火.有個人便想人類總不能一直依靠天然火吧,所以決定自己要創造一種取火的方法,在一次狩獵中,他一失手未將石制的標槍命中獵物,不過他發現標槍與地上的石頭相擊時產生了火花,於是他就撿了很多那裡的石頭來試驗,結果成功的取得了火.也因為他發現了取火的方法,所以各個部落都一致擁他為王,這個人就是以火德為王的炎帝.之後他又創造了耕種方法並且教會了人類耕種,所以他又被稱為神農.
4、後羿與嫦娥
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那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百姓都民不聊生。於是天帝命令善於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後羿把多餘的九個太陽射下去後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5、盤古開天闢地
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此時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盤古。他拿起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就這樣有了天地。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尺,天空就隨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丈,天空就隨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盤古生前完成開天闢地的偉大業績,死後永遠留給後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
6、鯀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沒有得到天帝的命令取了天帝的神土來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殺死了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賓士洪水,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處的地方跑到太陽落的地方,,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願。終於安定了九州。
7、誇父追日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誇父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天上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就去追了一天,終於看到了太陽想把太陽捉住帶回去。可是他已經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口渴難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黃河、渭河裡的水。兩條河的水很快就喝完了,但他還是沒有解渴,就跑去了北方大澤里的水,但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8、愚公移山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這兩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牆,擋住了他們通往外界的路,與世隔絕,非常落後。於是愚公決心把山平掉,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走。有個老人叫智叟,笑他太傻,對他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9、嫦娥奔月
嫦娥是後羿的妻子,因後羿立下蓋世神功所以收了許多徒弟。其中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當有一次後羿帶眾徒外出狩獵時,蓬蒙裝病留了下來,並逼嫦娥交出她丈夫前不久給她的不死葯,嫦娥在被逼無奈之際吞下了不死葯,她立即飛上了天,因為不捨得後羿,所以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10、吳剛砍樹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11、女媧造人
盤古開辟了天地,但女媧總覺得很寂寞因為世界是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於是她用泥土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捏完後,他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作「人」。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氣概舉動自然與別的生物不同,居然會嘰嘰喳喳講起和女媧一樣的話來。從這以後,大地就到處有了人。
12、皇帝戰蚩尤
一次,華夏大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戰事連連,百姓不得生存。華夏被分為五個大部落,其中黃帝和蚩尤的部落勢力最大,黃帝因不願看到百姓因戰爭而受苦,便想停止這種戰爭局面,所以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解決。最後,蚩尤兵敗逃跑.黃帝命應龍前往追殺.應龍不負期望將蚩尤殺死並割下蚩尤的頭顱獻給黃帝.
13、女媧補天
女媧是一位善良的神,她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傳說當人類繁衍起來後,兩個神仙打架從天上打到了人間,天被打出了個洞,把人們安靜的生活環境都破壞了。女媧看到這種場景,非常不忍心,於是練了五色石來把天上的洞補好了。把臟亂的環境重新恢復平靜,再還給了人類,人類都非常感謝女媧。
14、神農試百草
生老病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不過因為」病」而早早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又實在值得同情.神農覺得自己有保護好自己的子民的職責,所以他踏遍神州大地尋找治療病患的葯草,找到後他都先自己服用來確定有用與否或者有毒與否.最後終於找到了可以治療很多常見病患的葯草.
15、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一天,女娃去東海看太陽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終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女娃死了,化作了一隻小鳥,「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精衛非常痛恨東海,於是日復一日地不斷地往東海中扔石子,想把東海填平。
16、刑天戰黃帝
黃帝用強大的武力打敗了炎帝,把炎帝被迫退到南方。刑天發誓要與黃帝爭奪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與天帝開始了一場激戰。突然,黃帝看準機會一劍向刑天脖頸砍去,刑天那顆巨大的頭顱就被砍落下來。刑天見頭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兩只乳頭當作眼睛,肚臍當作嘴巴,揮舞武器,繼續吶喊戰斗。
17、姜子牙釣魚
商朝末年,紂王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用奇特的方式釣魚,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請了他好幾次姜子牙都不理睬他們繼續釣魚。最後姬昌就准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誠心誠意,就答應輔佐他。
18、沉香救母
漢代有個書生叫劉向與善良的仙女,華岳三娘相愛了。不久,三娘就懷孕了並為孩子取名為沉香。天上的神仙知道了此事後,便把他抓了回去。沉香懂事長大後決定去就自己被壓在華山下的母親。母親知道沉香不能就出自己,便叫沉香去找他舅舅,沉香在舅舅手裡拿到了寶蓮燈,立即飛回了華山,救出了母親。
19、八仙過海
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涌,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於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於水面,然後立於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呂洞賓有長劍,何仙姑有蓮花、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花籃。)
20、仙女造橋
很久以前,上天三元仙子每年中元節去承受人間的香火供奉,不巧這一年上元仙子因為有事不能離開,只好拜託其他兩位仙子飛下天界。她們見這裏海秀山奇、人民淳樸,便心生愛意。為回報百姓的祭奉盛情,兩位仙子見海島與大陸交通不便,決定修一座海橋連接起來,以造福人間。於是施用移山填海的法力,頃刻間,那海橋即將修造成功。
閩南七夕民俗及傳說
在閩南地區,傳說中的「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七娘媽」,並且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自古以來,在閩南地區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按照這一習俗,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頭一個「七夕」要做「新契」,意為新拜「七娘媽」為義母(閩南話稱「契母」)。到了十六歲,當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對其長大成人、與「七娘媽」脫離關系進行洗禮。這一民俗相沿成習,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城市家庭現已摒棄,但在農村中仍可見其遺存。
按照傳統習俗,閩南地區七夕敬奉「七娘媽」,具有濃厚的民間色彩,而且因為人們認為「七娘媽」是七個,因而都與「七」有關。主要有:七娘轎(七乘)、七娘亭(內有七個仙娘之像),其餘陳列的果蔬、糖果(煮熟的甜糯米丸)、酒樽、箸子等,一般也以七為數。另外,還有女性專用的生花、熟花、胭脂、花粉、剪刀、紅髻繩等。「七娘轎」和「七娘亭」保留了民間紙扎藝術的精巧,尤其是「七娘亭」更是別致,比較講究的亭中還扎有彩繪的「七娘」泥偶,煞是雅觀。據說,七娘亭的流傳源於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七夕以錦綠結成樓殿,陳設花果……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七娘亭也許源自於此。
關於七夕的傳說,閩南還有其精彩的說法。傳說當年天帝盛怒於七仙女與董永成婚,以銀河為界,將這一對恩愛夫妻隔開,後允其每隔七天相會一次,命喜鵲把天帝這一命令傳給他倆,不料喜鵲竟把七天一相會誤報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會。至今,閩南地區還保留著「客鳥(喜鵲)報錯喜」的俗諺。雖然喜鵲報錯喜,消息誤傳,但傳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須將錯就錯,不能再改,於是罰喜鵲每年「七夕」為牛郎織女搭橋。據說,七月初七這一天見不到喜鵲的影子,是因為它們都搭橋去了;七夕過後,喜鵲頭部皆禿頂,那是因為牛郎牽牛過鵲橋時,牛蹄子蹂踏所致。民間還傳說,七月初七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會偶爾飄下一陣毛毛雨,那是牛郎織女流下的情淚。閩南民間說是「七娘媽流眼淚」。
閩南民諺的哲理故事
閩南語作為中國古代中原母語的活化石,已經經過不少資深語言學家的論證。其生動的語匯無不蘊含豐富的哲理,因此,其流傳地區的廣泛更令人驚訝。現在,我就平日搜集過的一些閩南民間諺語故事一段段細細講來,相信大家聽了一定會喜歡的。首先咱要講到的一則諺語叫歹馬也有一步踢。這句諺語出自古代一次戰亂之後。據傳有一次兵荒馬亂過後,漳州府在清理戰場時,把一批受傷的戰馬拉到南門外圩市上拍賣。許多人看到傷馬價錢低賤,紛紛購買回去殺了吃馬肉。
有一天,一位城郊農夫到圩市賣菜,聽說傷馬很便宜,也去買了一匹,拉回家去。由於回家時天色已暗,他便把馬綁在豬圈裡,准備明天一早就把它殺掉。
這天半夜,有一個毛賊到村裡偷東西,聽見農夫家的豬圈裡有大豬嚎叫的聲音,走近一看,是一隻大肥豬。他高興地把豬圈門撬開。當他剛鑽進豬圈時,摸到那隻傷馬的尾巴。馬最怕有人揪尾巴,一覺得尾巴被抓住了,急急伸腿一踢,正好踢中毛賊的下身。小毛賊痛得哇哇叫。農夫一家人聽到了,馬上沖到豬圈,毛賊一看到有人來,便哀求:放我走吧,我以後不敢來偷東西了!」
第二天,這事傳開了,村裡的人說:「莫看這歹馬也有一步踢」。農夫也捨不得把馬殺掉、精心喂養,結果這只傷馬成了一匹壯馬。
這則故事說明,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點優勢,就不要小看或郫視他。
這以上說到的是歹馬也有一步踢這則民間諺語故事。接下來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另外一則閩南俗語叫「罩雞不成孵」,也叫「押雞不成孵」。聽眾朋友,「罩雞不成孵」,說的是,母雞不在蹲窩的時候,硬把它罩起來強迫它孵蛋是不可能的,如同普通話中「捆綁不成夫妻」「按下牛頭喝水」的意思一樣。它告誡人們,凡事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不能勉強。
聽眾朋友,母雞蹲窩孵蛋是它的本能。當母雞產完一窩蛋以後,它就開始孵蛋。這時,窩里即使沒蛋,它也要蹲在窩里,這就是「蹲窩」,有的又叫「賴窩」。蹲窩的母雞既清醒又迷糊。說它清醒,是因為它感到窩里有它的兒女們,不能離窩,否則會遭夭折。這期間,它少吃少喝,但不忘把糞便排泄在窩外,還不時翻窩,用身體最大限度地蓋住所有的蛋。說它迷糊,是因為窩里有沒有蛋它並不理會,即使窩里放鴨蛋鵝蛋或者其他鳥蛋甚至石頭,它照樣精心孵化。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農家,為了使蹲窩的母雞早清醒早生蛋,往往使用各種殘忍手段折磨它,或泡入水中,或縛住雙翅或雙腳等,但一切都無濟於事,最後依然不能使它恢復常態。
「罩雞不成孵」原意為不能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如今又被人們引申為將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或事勉強湊合在一起,結果彼此不但不能和諧相處,甚至往往把事情弄得亂糟糟。例如,兄弟、妯娌間由於性格不同或利益沖突,提出要分家過,而父母為了維護家庭的「統一」,卻不答應,結果事與願違,落得「罩雞不成孵」,糾紛不斷,家庭失和,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好,講完了「罩雞不成孵」這則閩南俗語後,下面咱繼續來講到一個泉州的俗語叫「一個書籠,一個頭桶」。
聽眾朋友,「一個書籠,一個頭桶」是一句比較特殊的泉州俗語。書籠,即是裝書的竹籠;頭桶,便是裝人頭的木桶。這句俗語來自古代晉江一位書生的故事。
相傳,明朝洪武十八年(一三八五),磁灶村一農家誕生一男孩名叫吳復。吳復從小天資聰穎,活潑執靈。六歲時就能背誦《三字經》,七歲時通論語孝經,被稱為「小神童」。十八歲成為縣學中有定額的廩生,享受公費待遇。
宣宗宣德戊申年(一四二八),泉州知府發現府學里有的廩生是冒名代考而錄取的,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宣布所有的廩生全部除名,永遠不能參加科舉考試。那時,被除名的廩生,絕大部分覺得冤枉,但心裡生氣嘴中不敢說,自在家裡生悶氣。唯獨吳復不怕死地說:「現在,我蒙受極大的冤枉。盡管民要告官,難如上青天,但人生自古誰無死,我怎能歸世人屈辱於權勢而在世間生存呢?我要上訴,來昭雪我的恥辱。」這樣吳復就寫好理由充足的狀詞,立即向泉州知府申訴,但被拒之門外,不予受理,他又往省城福州進行申訴,仍然無什麼用。吳復回家後橫下一條心,決定排除一切困難,到京城告御狀,直到洗雪冤情方才罷休。
吳復拜別父母步行上京時,肩上挑著一個書籠和一個頭桶,走了一村又一村,穿過一縣又一縣,曉行夜宿,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順利抵達京城,找個小客店住下,准備告御狀。
當朝的宣德皇帝是一位聖明的君主,曾多次接見和受理來京告狀的受害者。吳復終於尋得機會,親自向皇上申述冤情,並懇求皇上讓受除名者重新參加甄別考試,他還表示:「若是小民考後屬於不合格者寧受死罪,斬首後裝在從家中帶來的頭桶而毫不悔恨。」皇上聽後,既同情又感動,遂即頒下聖旨,命翰林院出題,從速通知泉州府所有被除名的廩生前來京都,在天門下參加甄別考試。
消息傳開,泉州被除名的廩生都感到非常意外又歡喜,積極准備應試。眾廩生經過幾場甄別考試,到公開發榜時,吳復名列第一,其他具有真才實學者皆榜上有名。那些花大錢請人替考的冒牌貨色,一一落馬,丑態百出。事後,每當人們談起這件事時,無不敬佩吳復的才學和膽識。
不久,吳復被朝廷選派到江蘇省應天府溧水縣擔任縣學訓導,後因政績突出,又被提升為溧水知縣。吳復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慨地說:「當年若不是冒死拼搏,我哪會有今日呢?」從此,「一個書籠,一個頭桶」這句俗語,連同這個真實的故事便在泉州民間流傳開了。
碎缸的故事--閩南故事
民國某一年,剛好是麥子收成了後的季節,晉江龍湖有一個姓施的作田兄,聽說海口嘉排村船埠頭到了一批十一斗的大水缸,正好厝內欠用裝五穀,就趕緊前去購買。
說起這個姓施的作田兄,人人都知道他的性情溫和,無多無事,臉上常常笑咪眯。這日,他買了兩個大水缸用扁擔挑著,一搖一晃轉回家。來到田間小路上,看見一條被過路人踏出的小路,正從一丘閑田中穿過,可省繞一大段路,他想,路是人走出來的,即然別人從這里過路,我也抄近路,也挑著水缸從那條小路穿田中過去。沒想到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正躲在這里等攔。這是一個姓洪的作田兄,他性情爆烈,人人都怕他、讓他。這日他在田頭已經等了很久了,一看見姓施的作田兄挑著大水缸走到田中央,就風風火火趕上去,沒分沒話,舉起鋤頭,「呯嘭」一大聲,將姓施的一個大缸砸得碎碎碎。
姓洪的作田兄為什麼來打碎大水缸呢?原來這丘田正是他耕種的。這日,他帶著牛犁耙來田裡翻地,看見田中被踏出路,已經一肚子火了,沒想只犁二趟,田地被踏得實實,將一個新犁頭卡斷了。受不了氣,他才會提著鋤頭,在田頭,打碎大水缸。
再說姓施的作田兄聽見「呯嘭」一聲,前面的大缸就一墜在地上,嚇了一大跳,趕緊轉過頭,一見那姓洪的作田兄正睜大眼睛,拿著鋤頭氣呼呼,就知道是什麼原因了。所以他就笑著問: 「老兄,怎樣不作聲打碎我的大缸?」姓洪的作田兄「哼」了一聲,粗聲大氣叫起來: 「我問你,這里是田還是路?」姓施的作田兄聽了笑笑說: 「從你的田裡踏過去是我不對。老兄,請你把手中的鋤頭借我一下。」姓洪的作田兄正在火頭里,心裡想,就使讓你拿鋤頭相打,我也不怕你,便將鋤頭扔過去,說:「借就借吧,看你敢把我怎樣。」姓施的作田兄拿起鋤頭,不是要打姓洪的,而是「呯嘭」一聲,也將另一個大缸打得碎碎碎。姓洪的作田兄感到奇怪,說:「你這是做什麼?」姓施的作田兄轉過身來,笑笑說:「老兄,看你性地這么急,撩田是我不對,但是田中的路並不是我一人踏出來的,現在你不作聲將我的大缸打碎了,剩一個叫我怎樣扛回家?不如一起打碎,還麻煩你將那些碎缸片揀掉。」說了,將鋤頭拿給姓洪的作田兄,拾起扁擔繩子轉回家去了。
這件事雖然使姓洪的作田兄過後有點見笑,但是隨著時間一久,也就漸漸忘記了。
無巧不成書,有一天,正是龍湖鄉村裡幾年一度的「佛生日」,姓洪的作田兄也受朋友的邀請,前去吃酒。真真是「冤家路窄」,他剛剛踏入村頭,對面正碰上姓施的作田兄也到村頭接人客。原來這是姓施的所在鄉里。姓施的作田兄看見姓洪的作田兄,就大笑著跑過來拉住,喊著說:「哎呀,老兄弟,沒想到你也來了,真巧被我接到了,今日無論如何也要上我家吃杯酒。"俗語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這個時候,姓洪的作田兄只得跟著走。一進家,姓施的作田兄就對滿廳的親友嚷著:「我的好友來」。一邊就將姓洪的作田兄直直「請」進房中去,叫家裡人敬上煙、茶、酒、擺了滿滿一桌,然後笑著說: 「老兄,要什麼,自己用了,我還有些事趕快要辦, 只好失陪」說了,跨出房門,拉上門鎖,「咔嚓」一聲,門就鎖起來了。
這里姓洪的作田兄聽見外面人聲馬叫,心裡暗暗叫苦,但他性情直,心想:上次放門口刁,今日是自投羅網了,管他死還是活,先吃再說,就一個人在房中喝酒。臨近中午,姓施的作田兄才從外面進來,笑笑說:老兄,將你鎖在房中真是對不起。」姓洪的作田兄這時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只好不說一句話。姓施的作田兄又說:「老兄,我是真心要請你,怕你跑掉,所以將你鎖在房中。」接著就將姓洪的作田兄拉到廳中酒桌上。親友們看見姓施的作田兄這樣親熱地拉著一位客人來,都離坐站起來迎接。但是,那些知道這位客人被鎖在房中的親友未免心裡疑惑,有人問:「這位老友是……」這一問使姓洪的作田兄答不出來。姓施的作田兄連忙笑著說;「我來介紹,這位是我在路途結交的朋友,為人忠直,就是性子急一點……」接著就將前面的事大略講了出來。聽見的人都笑了起來。但是,這時姓施的作田兄卻是沒有笑,說: 「諸位,這件事倒是這位老兄教我做人的道理,大家試想,我們都是作田人,只圖路近,踏毀人家的田地,這就逆天理,大家說是不是?所以,我認了這位老兄為好友!」眾人聽了,心裡都很佩服。
姓洪的作田兄這時也很見笑,當天離開後,隔天就趕緊去船埠頭買了兩個十一斗大水缸,挑往姓施的作田兄家中來。從此,兩人真的成了好朋友。
水井公生的傳說
洪瀨鎮東街有處地名叫中土爐的角落,有一口井叫「解元」井。這口井的泉水清洌甘純,哪怕是久旱未雨,也依然瀝瀝噴涌,取之不竭。在這個古鎮當年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周圍數百人口,均靠此井供水吃用。每當人們從單位下班或打工歸來,尤其是那盛夏酷暑的季節,只要從這口井中打起水來,無論是飲用或是沖涼,都會感到甘甜無比、疲勞頓消。這口井至今尚在,雖年代久遠,但該井的水依然清純而不渾濁,且抽之不盡,用之不竭。
然而說起這口水井的歷史,還有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相傳清朝道光年間,中土爐有戶吳姓人家,兄弟二人,親如手足,冷暖相知。大哥為人忠厚勤謹,早已婚娶。小弟吳宏模,卻是一介懦生。由於有這位大哥當家,所以小弟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專心致志、寒窗苦讀。其餘世事一概不管,有時連大嫂催其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他都不理,因此大嫂久而生怨,挾恨在心。從此對他的日食三餐也就不大理會。因此,吳宏模只好每天過著半飢不飽的苦澀日子,繼續用功。
再說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幾年的苦讀,終於盼來了省城會試的日期。這一天,吳宏模整束行裝,准備次日凌晨赴省城趕考。大嫂得知其情後,為了報平日這怨,就於當天晚上把家中糧食收存於自己房中,並把水缸里的水掏盡,甚至連打水用的小水桶也一並藏匿起來。
第二天,吳宏模起床後,正准備煮點稀飯作為早餐,卻找不到糧食。無奈之下,只想隨便燒點開水充飢,但卻見水缸滴水無存,欲到屋外打水,又不見平日打水用的水桶,他知道這是大嫂在挾怨報復,無奈之下,長嘆一聲,走出屋外,只見遍地積水,才想起昨夜有陣大雨。心想既然下大雨,井水必會上漲,就到屋裡拿個水瓢,准備到井中舀水,當他起近井邊,探頭一看,卻見水深如故。此時,傷心不已的吳宏模突然雙膝脆地,對著水井禱告說:「水井公啊,水井公!你若可憐我這位手無縛雞之力的貧寒書生,就將井水上漲,好讓我飲些井水充飢趕路。此後若能金榜題名,衣錦還張鄉之日,定當答謝你的恩情」!說來奇怪,吳宏模剛禱告完畢,就見井水慢慢上漲,直至平面。吳宏模高興萬分。急忙用水瓢打出一瓢冷水飲下,然後背起行裝,匆匆上路。
俗語說:功夫不負苦心人。這一日,流星快馬飛報洪瀨,吳宏模獲省試第一,高中解元。不日將回鄉探親。眾宗親及務鄉鄰聞訊後,皆大歡喜,就日夜盼望著他的歸來。直到返鄉的這一天,只見吳宏模端坐在大轎,鳴鑼開道,風光無限地返回故里。大嫂聞知後,悔恨交加,羞愧難當,只好躲到娘家迴避去了。然此時的吳氏宗親早已聚集在祠堂門口等候,當他們看到吳宏模步下官轎時,即由他那老實巴交的大哥帶領眾宗親迎上。這時忽聽見有族裡宗親提議說,此次吳宏模高中解元,光宗耀祖,是祖先在天之靈,應該先祠堂大門,祭拜祖宗,人答謝先人之恩。吳宏模聞聽後立即制止。解元公說:「我想,應該先答謝水井公當日漲水之恩,然後再祭拜祖宗。」說著就把趕考那天早上的情景,向眾位宗親作了一番講述,眾人聽後,驚奇無比!便聽從吳解元的建議,把每年農歷十月初三(即漲水的那天)訂為水井公的生日。每逢這天,吳氏宗親就要大擺筵席、演對酬神、熱鬧非常。為了紀念這個頗有意義的傳奇,就把這口水井稱為「解元井」。
後來,查閱中國的民俗歷史,普天之下,能為水井公做生日的,唯此而已耳!
媽祖傳說
❷ 閩南諺語故事合集3篇
閩南語作為中國古代中原母語的活化石,已經經過不少資深語言學家的論證。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閩南 諺語 小 故事 合集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閩南諺語小故事1
有一天,一位城郊農夫到圩市賣菜,聽說傷馬很便宜,也去買了一匹,拉回家去。由於回家時天色已暗,他便把馬綁在豬圈裡,准備明天一早就把它殺掉。
這天半夜,有一個毛賊早辯到村裡偷東西,聽見農夫家的豬圈裡有大豬嚎叫的聲音,走近一看,是一隻廳虛大肥豬。他高興地把豬圈門撬開。當他剛鑽進豬圈時,摸到那隻傷馬的尾巴。馬最怕有人揪尾巴,一覺得尾巴被抓住了,急急伸腿一踢,正好踢中毛賊的下身。小毛賊痛得哇哇叫。農夫一家人聽到了,馬上沖到豬圈,毛賊一看到有人來,便哀求:放我走吧,我以後不敢來偷東西了!」
第二天,這事傳開了,村裡的人說:「莫看這歹馬也有一步踢」。農夫也捨不得把馬殺掉、精心喂養,結果這只傷馬成了一匹壯馬。
這則故事說明,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點優勢,就不要小看或郫視他。
這以上說到的是歹馬也有一步踢這則民間諺語故事。接下來要和陸伏缺大家共同分享的另外一則閩南俗語叫「罩雞不成孵」,也叫「押雞不成孵」。聽眾朋友,「罩雞不成孵」,說的是,母雞不在蹲窩的時候,硬把它罩起來強迫它孵蛋是不可能的,如同普通話中「捆綁不成夫妻」「按下牛頭喝水」的意思一樣。它告誡人們,凡事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不能勉強。
聽眾朋友,母雞蹲窩孵蛋是它的本能。當母雞產完一窩蛋以後,它就開始孵蛋。這時,窩里即使沒蛋,它也要蹲在窩里,這就是「蹲窩」,有的又叫「賴窩」。蹲窩的母雞既清醒又迷糊。說它清醒,是因為它感到窩里有它的兒女們,不能離窩,否則會遭夭折。這期間,它少吃少喝,但不忘把糞便排泄在窩外,還不時翻窩,用身體最大限度地蓋住所有的蛋。說它迷糊,是因為窩里有沒有蛋它並不理會,即使窩里放鴨蛋鵝蛋或者其他鳥蛋甚至石頭,它照樣精心孵化。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農家,為了使蹲窩的母雞早清醒早生蛋,往往使用各種殘忍手段折磨它,或泡入水中,或縛住雙翅或雙腳等,但一切都無濟於事,最後依然不能使它恢復常態。
「罩雞不成孵」原意為不能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如今又被人們引申為將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或事勉強湊合在一起,結果彼此不但不能和諧相處,甚至往往把事情弄得亂糟糟。例如,兄弟、妯娌間由於性格不同或利益沖突,提出要分家過,而父母為了維護家庭的「統一」,卻不答應,結果事與願違,落得「罩雞不成孵」,糾紛不斷,家庭失和,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好,講完了「罩雞不成孵」這則閩南俗語後,下面咱繼續來講到一個泉州的俗語叫「一個書籠,一個頭桶」。
聽眾朋友,「一個書籠,一個頭桶」是一句比較特殊的泉州俗語。書籠,即是裝書的竹籠;頭桶,便是裝人頭的木桶。這句俗語來自古代晉江一位書生的故事。
相傳,明朝洪武十八年(一三八五),磁灶村一農家誕生一男孩名叫吳復。吳復從小天資聰穎,活潑執靈。六歲時就能背誦《三字經》,七歲時通論語孝經,被稱為「小神童」。十八歲成為縣學中有定額的廩生,享受公費待遇。
宣宗宣德戊申年(一四二八),泉州知府發現府學里有的廩生是冒名代考而錄取的,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宣布所有的廩生全部除名,永遠不能參加科舉考試。那時,被除名的廩生,絕大部分覺得冤枉,但心裡生氣嘴中不敢說,自在家裡生悶氣。唯獨吳復不怕死地說:「現在,我蒙受極大的冤枉。盡管民要告官,難如上青天,但人生自古誰無死,我怎能歸世人屈辱於權勢而在世間生存呢?我要上訴,來昭雪我的恥辱。」這樣吳復就寫好理由充足的狀詞,立即向泉州知府申訴,但被拒之門外,不予受理,他又往省城福州進行申訴,仍然無什麼用。吳復回家後橫下一條心,決定排除一切困難,到京城告御狀,直到洗雪冤情方才罷休。
吳復拜別父母步行上京時,肩上挑著一個書籠和一個頭桶,走了一村又一村,穿過一縣又一縣,曉行夜宿,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順利抵達京城,找個小客店住下,准備告御狀。
當朝的宣德皇帝是一位聖明的君主,曾多次接見和受理來京告狀的受害者。吳復終於尋得機會,親自向皇上申述冤情,並懇求皇上讓受除名者重新參加甄別考試,他還表示:「若是小民考後屬於不合格者寧受死罪,斬首後裝在從家中帶來的頭桶而毫不悔恨。」皇上聽後,既同情又感動,遂即頒下聖旨,命翰林院出題,從速通知泉州府所有被除名的廩生前來京都,在天門下參加甄別考試。
消息傳開,泉州被除名的廩生都感到非常意外又歡喜,積極准備應試。眾廩生經過幾場甄別考試,到公開發榜時,吳復名列第一,其他具有真才實學者皆榜上有名。那些花大錢請人替考的冒牌貨色,一一落馬,丑態百出。事後,每當人們談起這件事時,無不敬佩吳復的才學和膽識。
不久,吳復被朝廷選派到江蘇省應天府溧水縣擔任縣學訓導,後因政績突出,又被提升為溧水知縣。吳復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慨地說:「當年若不是冒死拼搏,我哪會有今日呢?」從此,「一個書籠,一個頭桶」這句俗語,連同這個真實的故事便在泉州民間流傳開了。
閩南諺語小故事2
貪酒不顧病,貪色不顧身,貪財不顧親。
貪字貧字殼。
繳(賭博)和婊(玩妓女),沾著傢伙(財產)了。
酒小飲,沒要緊﹔酒大飲,損神經。
勿吃過量酒,毋喝隔瞑(過夜)茶。
煙酒不離嘴,醫生跑斷腿﹔毋沾煙和酒,活到九十九。
想食鴉片熏(煙)害己害囝孫。
鴉片仙,走路倥倥顛。
好色的人短歲壽,風雨未到骨先抽(抽搐疼痛)。
宋凶人(窮人)無病就是福。
平安恰贏大趁(賺)錢。
全家勤,厝前厝後出金銀。
毋驚山高,只驚腳軟,毋驚事難,只驚人懶。
急計(勤勞)人用手,想懶(懶惰)人用嘴啟計想做,想懶人想吃。
勤勤儉儉糧滿倉,大腳大手倉底空。
水停百日生蟲,人閑百日生病。
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做蟲想吃也著爬。
暗暗困(睡覺),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
若要生活好,勤勞、節儉、儲蓄三件寶。
要吃毋討趁(不謀生)吃久山也崩。
靠吃傢伙(祖業)是沒好尾(晚景)。
金山??(挖)久也會空。
衫褲笑破沒笑補。
冬天勿會曉儉,冬尾嘈嘈念。
有油也毋該白日點燈。
細水長流年年有,大吃大喝沒長久。
好漢戰死沙場,懶漢餓死眠床(床鋪)。
空吃山崩,急計(勤勞)好康(富裕)。
儉吃急計做。
閩南諺語小故事3
01 問路靠嘴水,行路靠腳腿。
02.兩人沒相嫌,糙米煮飯也會粘。
03.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三人四樣心,賺錢不夠買燈心.
04.做田要有好田邊,住厝(房子的意思,下同)要有好厝邊,
05.吃稱飯(隔夜飯)也著看天時。
06.有錢人驚死,無錢人驚無米。
07.好某(妻)娶會著,恰好吃補葯,
08.嫁著臭頭翁,有肉又有蔥;嫁著跋繳(賭博)翁,規厝內空空。
09. 錢來趁到手,毋通(不要)大蝦配燒酒。
10. 著算了吃,毋通吃了算。
11.鴨母裝金原扁嘴。(丑的事物再掩飾仍是丑)
12. 一圓打四結 鐵公雞 (喻一毛不拔)
13.一聲唔知,萬事無代。 (喻少惹事為妙)
14.人情世事陪夠夠,無鼎兼無灶。 (喻人情世事應酬不完)
15.大目新娘找無灶。 (譏眼前之物,竟找不到)
16.大鼎未滾,小鼎強強滾。 (責他人搶發言)
相關 文章 :
1. 閩南經典諺語大全
2. 閩南經典特色諺語集錦
3. 閩南話的經典歇後語有哪些
4. 福建環島路導游詞五篇
5. 關於孝順議論文-孝順父母
6. 一年級必讀書籍老鼠娶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