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間故事白蛇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緣分不由時間左右,但緣分一定會到來
與遇到的人之間都有緣分,只不過是緣分存在深與淺的區別。姻緣是緣分的一種,我們每個人都要相信姻緣,相信我們所愛的人一定會出現。
只要相信姻緣,姻緣遲早也會到來。即便窮其一生姻緣未到,我們也不必沮喪,就像許仙和白素貞那樣,來世再尋也未嘗不可。
2、應該時刻保持赤子之心,做一個善良的人;同時,執念不能過深,懂得適時放下,順應自然規律。
愛情很美好,但來之不易。擁有愛情的人們要倍加珍惜;沒有愛情的人就算千年等一回,姻緣定會有到來之時。
(1)邙山有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白蛇傳》故事來源:
一說源於唐代洛陽巨蛇事件。據兩唐書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洛陽邙山出現一條巨蛇,高3米多,長度為31.209米。
該數據比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已知最大的蛇類泰坦巨蟒(長約15米)還要整整大出1倍,震驚中外。天竺高僧善無畏見到後,感嘆道:「這條巨蛇准備引水漫洛城。」於是用天竺法咒對其進行攻擊,幾日後蛇死。
『貳』 有關洛陽的神話故事傳說
1、洛陽老君山的傳說
傳說,太上老君李耳曾在洛陽一座山上歸隱修煉,在寫成《道德經》後,他就告別函谷關的關令尹喜,騎著青牛而去,後來唐太宗給這座山賜名為「老君山」。
2、洛陽漿面條的傳說
相傳,東漢年間,光武帝劉秀為躲避王莽追殺,日夜奔走,數日水米未進。一日深夜行至洛陽附近,見到一戶人家。便想討些飯食,可主人貧窮,只有幾把乾麵條,一些已經放酸的綠豆磨的漿水。
劉秀飢餓難耐也顧不了許多,主人就用酸漿,把面條、菜葉、雜豆下入鍋內燒熟。劉秀狼吞虎咽,竟然覺得香氣撲面而來,吃得那叫津津有味。日後劉秀當了皇帝,雖然有山珍海味伺候,卻依然對當年落難中的漿面條念念不忘,以至於御宴中就有了漿面條這道菜。
3、洛陽水席的傳說
相傳袁天罡早年夜觀天象,知道武則天將來要當皇帝,但天機又不可泄露,就設計了這個大宴,預示武則天日後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湯湯水水,即是暗指武則天水到渠成;乾乾稀稀,是喻指武則天二十四年的干係(稀)。
4、洛陽燕菜的傳說
武周年間,女皇武則天為視察龍門盧舍那大佛(傳說是以武則天的容貌為樣本)的鑿刻,而駕臨洛陽仙居宮,適逢城東關下園村長出一棵特大白蘿卜,長有三尺,上青下白,重30多斤,菜農視為奇物,百姓視為「祥瑞」而敬獻進宮。
御廚們知道蘿卜做不出什麼好菜,但又懾於女皇威嚴,只得從命。他們反復琢磨,將蘿卜配以山珍海味烹製成一品不失御膳風味的湯菜。
女皇品嘗之後,贊其清醇爽口,沁人心脾,觀其形態酷似燕窩絲,當即賜名為「假燕菜」,女皇的喜好影響了一大批貴族、官僚,他們在設宴時都要趕這個時髦,把「假燕菜」作為宴席頭道菜,即使在沒有蘿卜的季節,也想法用其他蔬菜來做成「假燕菜」,以免掉身價。
宮廷和官場的喜好又影響了民間的食俗,人們不論婚喪嫁娶,還是請客待友,都把「假燕菜」作為宴席上的首菜。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武則天的賜名逐漸湮沒,人們將之稱為「洛陽燕菜」,或簡稱為「燕菜」。
5、洛陽飛虹瀑布的傳說
傳說,飛虹瀑布是南海觀音的縛虯練。
北海龍王敖順有一蛟一虯兩個兒子,蛟龍虯龍依仗權勢,一時興起,打開海眼,海浪翻出,淹沒田園,殃及百姓。
玉帝得知,派托塔李天王帶著天兵天將下界,擒住惡蛟,鎖在崖內。虯龍得知兄被懲處,怒火中燒,帶著狐朋狗黨,鱷魚及烏龜夫婦到鎖蛟崖救兄。
虯龍撞門不開,更加怒發沖冠,沖下泄憤崖,行至此處,恰遇南海觀音路過,遂從身上取出一條白練拋向虯龍,將其綁縛,而後又將其打入潭中鎮壓。
『叄』 白蛇傳這個故事最有趣的情節是什麼
《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源自於唐代洛陽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於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於清代,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
《白蛇傳》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表達了人民對男女自由戀愛的贊美嚮往和對封建勢力無理束縛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以此故事為原型拍攝了多部影視劇作和動畫片。
一說源於唐代洛陽巨蛇事件。據兩唐書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洛陽邙山出現一條巨蛇,高3米多,長度為31.209米。該數據比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已知最大的蛇類泰坦巨蟒(長約15米)還要整整大出1倍,震驚中外。天竺高僧善無畏見到後,感嘆道:「這條巨蛇准備引水漫洛城。」於是用天竺法咒對其進行攻擊,幾日後蛇死。[1]
白蛇傳起源說法一洛陽巨蛇事件
有學者指出,洛陽巨蛇事件可能為民間傳說故事白蛇傳的來源之一。故事中的「水漫金山」一事,極有可能來源於邙山巨蛇「水漫洛城」事件。天竺高僧善無畏施法降服巨蛇之事,也被加工搬運到白蛇傳中高僧法海身上。[2]
說法二
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博異志.李黃》[3] );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
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關於白蛇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唐人志怪小說《李黃》一篇中,宋元話本《西湖三塔記》算得上是《白蛇傳》最早的雛形之一[4] 。
說法三
據說《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鶴壁市淇濱區金山(又名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