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錫劇珍珠塔故事發源地哪裡

錫劇珍珠塔故事發源地哪裡

發布時間:2024-07-25 23:58:13

㈠ 珍珠塔的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明神宗萬曆十八年間,冬月十八,襄陽府襄陽縣御史府第,紅燈高照,鼓樂齊鳴,告老還鄉在家的西台御史陳璉(號培德),正值五十壽辰。河南開封府祥符人氏方卿,奉母之命來姑母處借錢,以備讀書科考之費。方卿一路辛苦,趕到陳府時已經衣衫襤褸。

這位方卿,本是宰相之孫,吏部天官之子,方家只因遭奸臣陷害,家道敗落。出於禮節需要,姑父陳御史有意讓方卿沐浴更衣,備齊壽禮,高跨駿馬,從大門進入。於是,方卿便先去後堂見姑。

豪華的蘭雲堂內,姑母方朵花正在向幾位官太太誇耀方家在政治上的顯赫和經濟上的富有,她把嫁妝希世珍寶珍珠塔拿出來供大家欣賞,還盛贊侄兒小方卿,皇帝誇他是文曲星,說他做三交的時候,皇帝送來百歲鎖,大牆門里抬不進。

正宮娘娘送來的金鏈條,南京好連到北京城。不想此時方卿來到蘭雲堂,讓方朵花當眾出醜,好不尷尬。方朵花滿心不悅,責備方卿不懂人情世故,寒酸上門。方卿說明是奉母之命為借讀書銀而來,不知姑爹把壽慶,望姑母原諒他未備壽禮送上門。

吝嗇的方朵花一聽借錢,更是十分地不高興,她不念骨肉之情,有意刁難,一會兒要中保人,一會兒問幾時還。方卿答道:但等方卿有出頭日,本本利利還上門;還以古人蘇秦、呂蒙正自比,並說姑爹陳御史當時流落河南時,還賣過燒餅,一旦高中,西台御史坐衙門。

姑母本看不起他的落魄樣,又聽得他揭陳璉的老底,不覺惱火萬分,並將方卿數落一番,說方卿若把高官做,除非是滿天月亮一顆星,日出西天向東行,毛竹扁擔出嫩筍,黃狗出角變麒麟,曬乾的鯉魚跳龍門,老鼠身上好騎人,滾水鍋里結冷冰。

除非是文武白官死干凈,宗師大人瞎眼睛。說他文不成,武不行,只有籃一隻,棒一根,街前街後要飯吞,生來就是討飯命,要做官必須來世投胎再做人。方卿言君子受刑不受辱,發誓凍死不穿陳家衣,餓死不吃陳家食,窮死不用陳家銀,有官再到襄陽來,無官不進陳家門。

方朵花表示:如果方卿能做官,她願意頭頂香盤十八斤,三步一拜接方卿。方卿遂離開陳府,在後花園得遇陳家小姐翠娥。陳翠娥與方卿自幼是青梅竹馬,得知表弟受了委屈,好生安慰,又將價值連城的珍珠寶塔藏於盒中,推說是孝敬舅媽的干點心。

誰知方卿在天寒地凍的雪天,飢寒交迫,又遇強人邱六橋劫塔,幸好為御史的朋友江西畢雲顯大人相救,並支持其繼續讀書。方卿十分刻苦,終於在三年後會試中,高中頭名狀元。皇帝封其七省巡按御史,並賜刻有「代天巡狩」的金印。

方卿既做了高官,又到襄陽,假伴唱道情的江湖藝人,再見姑母,不想姑母依然是嫌貧愛富,以為他沒有做官,又把他奚落了一番。方卿借唱道情之機,對姑母的勢利行為進行了譏諷。

等真相大白時,姑母後悔不已,只得頭頂香盤,跪接方卿,而方卿也與陳翠娥完婚,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兩家人合為一家人,故事至此結束。

(1)錫劇珍珠塔故事發源地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溯源

《珍珠塔》的故事源於蘇州吳江同里,故事主人公方卿見姑,翠娥贈塔,陳王道嫁女的史實在同里源遠相傳。故同里設此景點,並稱為「珍珠塔」。整個景點現僅存陳翠娥書樓部分遺跡。同里鎮開始投入2000多萬元修復這一景點,家喻戶曉的千古絕唱將在同里流傳,流向遠方。

古時,陳家牌樓位於同里鎮北的富觀橋與永安橋之間,是明萬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死後,朝廷為表彰其為官清正、政績卓著而旌表之。

牌樓三個門面大小,用四根直徑尺許的方形石柱拔地聳立。牌坊上方為楠木結構,坊上飛檐翹角,正中額扁上刻著「清朝侍御」四個大字,下面額板上縷刻:「大明萬曆庚辰為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立」。

在許多木架上還雕刻了各種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牌樓後是陳王道的故居,內有陳氏家祠、孚寄堂和陳彩娥書樓等。牌坊前還有一對大青石獅子,十分威嚴。

據《同里志》記載,陳王道(公元1526——1576年),字盂甫,一字敬所,號浩庵,為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進士,授靳縣知縣,又補陽信,皆以才能廉慎著兩邑,後為邵武守,擢南京監察御史。

相傳南都貢院的號房,向蔽以蘆席,值風雨如露,土子不堪,他奏請易之以瓦,故深受士子愛戴。據說他元配夫人死後,續妻方氏。民間傳說的《珍珠塔》,說的就是陳王道嫁女的故事。

㈡ 錫劇簡介

錫 劇 (Xī Jù)

錫劇 戲曲劇種。流行於江蘇南部和上海一帶。發源於太湖之濱的無錫,常州農村,初為鄉民用當地的民歌小曲說唱故事以自娛,稱為「東鄉調」,後逐漸發展成曲藝形式的「灘簧」。由於語音唱腔略異,分「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之後,灘簧吸收了江南民間舞蹈「採茶燈」的身段動作,開始演唱生活中的小故事。多為二人一檔,在農村中活動,所演節目只有一旦、一生(或一丑)兩個腳色,如《雙落發》、《磨豆腐》、《拔蘭花》、《庵堂相會》,稱為「對子戲」。進入城市後,又發展為多至幾十人同場演出的「大同場戲」,劇目也增加了《珍珠塔》、《玉蜻蜓》、《孟姜女》、《孟麗君》、《玉連環》等大戲。辛亥革命前後,無錫、常州的灘簧戲,正式搬上舞台,並先後進入上海,不久逐漸合班演出,改稱「常錫文戲」,1952年定名為錫劇。現江、浙、滬、皖共有錫劇團32個。

錫劇是一個長於抒情,具有江南水鄉情趣和特色的戲曲劇種,它的唱腔曲調基本上是上下句的版式變化體結構,常在上下句之間插入一段或長或短的清板。主要曲調為簧調。20世紀30年代,又吸收了杭州武林班的大陸板,蘇州文書調(由蘇灘和評彈衍變出來的一種說唱曲調)的「玲玲調」,蘇灘和申曲的「迷魂調」與「三角板」,京劇的「高拔子」以及[春調]、[紫竹調]、[九連環]、[綉荷包]等江南民歌小調,使唱腔更加豐富多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音樂工作者與演員密切合作,對錫劇音樂風格進行統一加工,並分清主次,先後改編和創作了多種板式唱腔。改革後的錫劇音樂,面貌一新,曲調柔和、流暢、輕快,具有「江南絲竹」特色。伴奏樂器以正、副二胡為主,琵琶、三弦、揚琴為輔,簫、笛等管樂器也開始伴奏唱腔。

錫 劇

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是在太平天

國前後由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合並發展而逐步形成的。解放前叫「常錫文劇」

,解放後才改成「常錫劇」,簡稱為「錫劇」。

錫劇的音樂,抒情優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錫劇音樂

是屬於曲牌板腔綜合體,它並有男、女分腔的顯著特點。錫劇的樂隊原來只有

一把二胡,現在除二胡外,還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簫、中胡和小提琴、

大提琴參加伴奏。打擊樂以四大件為主。

著名劇目有傳統戲《雙推磨》、《庵堂認母》、《庵堂相會》、《孟麗

君》、《珍珠塔》、《雙珠鳳》和現代戲《紅花曲》《海島女民兵》等。

當代錫劇有很多著名演員如姚澄、王影影、梅蘭珍、王蘭英、汪韻芝、王

漢清、楊企雯、吳雅童、薛靜珍等。

閱讀全文

與錫劇珍珠塔故事發源地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考試被打敗怎麼辦 瀏覽:735
父與子故事中有什麼藝術形象 瀏覽:907
美女去哪個大城市發財啊 瀏覽:439
曹聰的故事短寫怎麼寫 瀏覽:260
央視幸福出發怎麼報名 瀏覽:708
90年女婚姻和什麼生肖最配 瀏覽:678
幸福家庭吃飯繪畫怎麼畫 瀏覽:667
直播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797
健康證明金州哪裡能辦 瀏覽:539
衡量健康的標准都有哪些 瀏覽:891
婚姻最看重女人什麼 瀏覽:878
願幸福圍繞著你英語怎麼寫 瀏覽:831
新經濟圖書在哪裡app免費看的 瀏覽:524
山西哪裡可以查出婚姻狀況 瀏覽:599
嘉興健康碼副卡什麼意思 瀏覽:662
幸福像花兒一樣李梅怎麼了 瀏覽:430
找什麼樣的都不會幸福 瀏覽:840
團隊經濟活動有哪些 瀏覽:960
憲湖美女是什麼意思 瀏覽:743
男生在微信上說美女是什麼意思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