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中國三大神話故事都有哪些

中國三大神話故事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07-25 11:26:07

Ⅰ 中國古代四大神話是什麼

分別為《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後羿射日》、《嫦娥奔月》。

1、《女媧補天》,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後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2、《共工觸山》,在中國先秦古書《列子·湯問》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終。

3、《後羿射日》,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4、《嫦娥奔月》,後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交予嫦娥保管。逢蒙趁後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危急之時吞下不死葯,不多時便飄離地面,飛落月亮上成了仙。

(1)中國三大神話故事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淮南子》以道為主、兼容百家的綜合性,具有先秦子書所沒有的多元色彩,尤其因保存了很多神話故事而被視為中國古代神話的淵藪之一,中國四大神話——「女媧補天」、「共工怒觸不周山」、「嫦娥奔月」和「後羿射日」便最先在該書中較為完整地出現。

中國四大神話原文:

1、嫦娥奔月

譬若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恆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葯所由生也。

——《淮南子·覽冥訓》

2、羿射十日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脩蛇於洞庭,禽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陝、險易、遠近,始有道里。

——《淮南子·本經訓》

3、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淮南子·天文訓》

4、女媧補天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員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當此之時,卧倨倨,興眄眄,一自以為馬,一自以為牛;其行蹎蹎,其視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當此之時,禽獸蝮蛇,無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無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被後世,光暉重萬物。

乘雷車,服駕應龍,驂青虯,援絕瑞,席蘿圖,黃雲絡,前白螭,後奔蛇,浮游消搖,道鬼神,登九天,朝帝於靈門,宓穆休於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楊其聲,隱真人之道,以從天地之固然。何則?道德上通,而智故消滅也。

——《淮南子·覽冥訓》

Ⅱ 中國遠古神話故事

百鳥朝鳳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里。
這有什麼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乾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過年的來歷

--------------------------------------------------------------------------------

來源:中國民間故事網 點擊數:15781 作者:佚名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准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發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歷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Ⅲ 中國神話故事的三大神話

關於神話的說法有很多種,分門別類,先來說明比較古老的三種 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黃帝。至今,我們還自稱是炎、黃子孫,就因為黃帝與炎帝都對歷史的進步起過推動作用。
黃帝最初並不是某一個具體歷史人物的專稱,而是黃帝族的集中和簡稱的定名。既然原始公社時期,氏族名、部落聯盟之名與大酋長之名,三者是可以統一的,那麼黃帝族漸漸地變成了黃帝,黃帝又逐漸地變成了想像中的祖先英雄,並被描繪為一位神化了的人物,集遠古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於一體,於是黃帝便成了為由遠古歷史傳說到神話,又還原為歷史的典型。所謂黃帝時代,實際是個很廣泛的概念,至少包括了整個新石器時期。根據古史研究所得,黃帝族早期活動中心在西北,即陝西省渭河以北,還包括今甘肅、寧夏的部分地區。黃帝族壯大以後,沿黃河進中原,爭雄稱霸,成為最強大的部落聯盟集團,勢力范圍大體上跨今之山東、甘肅、河南、湖南、河北的地域,在征服其他部落集團的同時,民族之間進行了一次大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故此,黃帝便成了神話中的中心人物,諸神之上帝。
黃帝的神話傳說非常多,由於出自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記載,有的甚至相互矛盾。黃帝所在地,各說不一,有說他建的軒轅國,在窮山一帶。(見《山海經? 海外西經》)故後人稱他作軒轅黃帝。有的說黃帝是有熊氏族,在河南新郎。《史記》則說他生長於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左傳》又說黃帝族以雲為標志,官職和族名都叫雲……較普遍採用的《史記》所說。神話傳說中的黃帝有25個兒子,一萬個諸侯,諸侯中有7000個是神靈。說明黃帝確實是位勢力范圍很廣泛的部落聯盟首領。黃帝之是人文之祖,集文化英雄之大成。傳說他能種五穀,能馴化鳥獸和蟲類,會種桑樹,發明了布帛,能用石製造武器,開采了銅礦造刀……簡直是位萬能之神。
他的出身極不平凡,是大地之神的女兒附寶所生,嬰兒時便能說話,自幼聰明才智慧過人。傳說他是黃龍體,長了四張面孔。經常有百神來朝見他,他也派這些神替他作事。
天上的雷雨歸他主管,他能使天空發生14種變化,使陰氣和陽氣相互交感,震動為雷,激盪為電,交和為雨,發怒為風,亂而為霧,凝結為霜,分散為露,聚攏為雲,升騰為虹,霓[ni泥]……(見《太平御覽》卷六引《天文錄》)。由此可知,黃帝作為神話形象,奇異荒誕。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領,這都是歷來神話創作者的誇張。所謂黃帝四面,無非是表示他對四面八方的動態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戰必勝的可能。在古史傳說的五帝之中,黃帝能獨居中央上帝的位置,主要是他的赫赫戰功,常為人們傳頌。 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射手是羿,加上羿與月中嫦娥還有夫婦關系,所以這一神話傳說流傳很廣。魯迅根據這一傳說曾再創作成小說《奔月》,今人取羿的英雄事跡,創作成舞台藝術,說明羿的神話很深入人心。
據說,羿的所在地是有窮族,他製作的弓箭,善射,無論是高處的、遠處的、動的、細小的,他都百發百中。有人說:「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 儒教篇》)他調整好了弓箭以後就堅守不動。他操弓的時候,對其高低看得很准。他有必定射中的門道,因此多發多中。(見《管子? 形勢解》)羿對自己的射技要求非常嚴,如果偶然失誤,則更加勤練不懈。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羿經常與友人吳賀北游,見一隻小雀飛過,吳賀請羿射雀。羿問道:「你是要活的還是要死的?」吳賀請羿射雀的左眼,羿卻射中小雀的右眼,深以為恥。以後他勤練射技,結果「妙中高出天下」。(見《路史? 後記十三上》)這是羿的早期傳說,那時的羿竟然會因為友人的一個並不起眼的要求未滿足而發奮,足見其進取精神之強烈。有的傳說,羿在東方的天帝俊的屬下,俊賜給羿紅色的弓和帶繩子的白色箭,並命羿到下方同去扶助下方的百姓。羿作為射神,果真解救了下方眾人的艱危。(見《山海經? 海內經》)然而神話傳說經常出現不少歧異情況,後人不必像對待史實那樣去推敲。《山海經》說羿是奉俊之命扶救人們,而《准南子》的今傳本,又說他是奉堯的命令去為民除害的。出現這種情況沒有什麼奇怪。因為靠記憶和口頭傳播,傳來傳去,歡難免會有出入。加上人們愛慕英雄之心,自古有之,都願意跟英雄攀關系,學術界還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認為神話傳說中的俊、嚳、舜是同一個神話人物的不同稱呼,屬於東夷系。而舜又是堯的繼承人,既然舜(俊)能向羿下命令,焉知堯不能命羿呢?
這管羿是堯之下屬或是俊之下屬,都無關緊要,關鍵在羿究竟有哪些英雄事跡。對他的功績記載得最集中的是《淮南子? 本經訓》。幫文為;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ya yu 亞雨)、鑿齒、九嬰、大風、封豨(xi 希)、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chou 籌)華之野,殺九嬰於 水之上,繳( zhuo 酌)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禽(與擒通)封豨於桑林。
萬民皆味道,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里。羿奉堯的命,射掉了危害人類的10個太陽和六種可怕的野獸。從此,不管是寬還是狹窄的地方,是險峻還是易行的地方,是遠還是近,都暢通無阻。這里兩處必須注意,一是立功者本是羿,為何眾人卻立堯當天子,這顯然是奴隸社會以後加進去的君臣觀念。另一是天上10個太陽都射掉,天下豈不一片漆黑,這大概是記錄者有疏忽。羿只能射下10日之中的9日才符合情理,事實上還留下了一個太陽。民間傳說1日躲在馬齒莧下說足可旁證。 傳說鯀是黃帝族的後裔。《山海經? 海內經》說:「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又是說他是天帝長子。「昔者伯鯀,帝之元子。」(見《墨子? 尚賢中》)他創造出農具,馴服了牛,並能駕馭,教會人們播種五穀時要把雜草鏟除干凈。他為人正直,家住西 .《世本》說他還建造過城廓。可見他在治水之前已經很有貢獻。
鯀是奉帝堯之命去治水的。堯在位的時候,天下尚未平定,洪水橫流,到處泛濫成災。
草木長得很高,禽獸繁殖得很快,五穀不豐收,禽獸比人還厲害,獸蹄鳥跡,遍布各地。(見《孟子? 騰文公上》)堯帝召集群神開會商議。帝說:「哎,四方諸位神啊,現在洪水浩浩盪盪,淹沒了大山與丘陵,到處都是水在作害,下方的百姓都很愁苦,有誰能去治理這場水患呢?」大家齊聲說:「噢,派鯀去吧!」堯帝接受了大家的建議,便對鯀說:「你去吧,不過要恭謙謹慎。」(見《尚書? 堯典》)鯀受命出發,看到洪水滔滔,無法止住,他便用息石、息壤去堵填。(見《山海經? 海內經》)郭注引《歸藏? 啟筮》這是一種自生自長的石塊和泥土,不是人間的東西,只有天帝所有。鯀大膽地從天帝那裡偷來,事先沒有得到天帝的同意,因此觸怒了天帝,天帝使命令一個叫祝融的神,在羽郊這個地方把鯀殺了,實際上是鯀掘土堵水,挖去了堯部落的肥沃土壤,侵犯了堯部落的利益。堯作為部落首領自然相對地有較多的特權。鯀偏偏偷了他管的領土的沃土,他怎麼能容忍,當然便要找個借口殺鯀。所謂鯀偷自生自長的天帝的自壤,便是對這一事件作了神話式的解釋。
鯀妻是何神,未見記載,但鯀卻生了禹,原來還是一位享有生育大權的男神。禹為父生,便不可能如正常所見的孕育生產,而是說鯀死以後,屍剖腹出禹只是其中之一。歷來根據這一則神話,便確認了鯀、禹的父子關系。另外,禹又是鯀未竟之業的繼承者,沒有鯀的失敗,也就不會有禹的成功。禹接受天帝的任命,把息壤分散開去,並平定了九州的水患。(見《山海經? 海內經》)鯀的壯烈犧牲,可與希臘神話盜火之神普羅米修斯媲美。人們懷著尊敬的感激之情追念這位治水的開創英雄。傳說,「海民於羽山之中,修立鯀廟,四時八致祭祀,常見玄鮮與蛟龍跳躍而出,觀者驚而畏矣。」(《拾遺記》卷二)據說,鯀便是羽淵之神,玄魚即他的化身。此後,他便成了河精或河神。鯀時期的科學技術只達到那手種水平。
禹時候的天帝已經不是堯,而是虞舜。歷史又前進了一步。
禹是傳說中的歷史人物,有若干神話色彩,但並不濃厚。禹出生於西羌,治水之前,曾得到河精的幫助。有的說,禹為了治水,正在河邊觀察,忽然看見一位人面魚身、皮膚白皙(xi 析)的人從水中出來,自稱是河精,授予禹一張治水的地圖,又回到水中去了。(見《屍子》孫星衍輯本卷下)又有的說,禹打開了龍關之門的龍門,走到一年深數十里的岩洞中,非常幽暗,無法再前走。禹便舉著水把向前,碰見一頭豬,銜著夜明珠,放出的光好似蠟燭,又有一條黑色的狗,朝前面吠叫。禹在里邊迷失了一晝夜。
天色漸明,見豬、犬都變人形,穿黑衣。另外還有一神,蛇身人面,即伏羲,賜給他一張八卦圖,還贈給他玉簡,可用於量度大地。(見《拾遺記》)
禹總結了鯀治水的經驗和教訓,改填堵為疏導。他在治水過程中,進行了一場又一場驚天動地的戰斗,也必然經歷了無數次驚險。不過上古人善於將自然神靈化,因此,圍繞著禹的治水,便有相應的神話。其中,禹治服大水怪無支祁,可說是禹治水傳說的一段插曲:禹為了治理洪水,曾三次到桐柏山,那裡驚風走雷,石頭會號叫,樹木會嗚鳴,地上的惡神充塞在河川,天上的惡神揮舞著兵器,水利工程不能進行。禹大怒,召集百神,授命夔(kui奎),命其清掃妖孽。桐柏山及附近諸山神們恐怕禍及自己,都請求饒命。禹把他們之中的鴻蒙氏、商章氏、兜婁氏囚禁起來,從他們那裡知道是淮水和渦水的水神名叫無支祁的在作怪。此神善於應對談話,能辯解別江淮之水的深淺,以及平原、低濕的遠近。無支祁的樣子像猿猴,高額扁鼻,白首青軀,金目雪牙,脖子一伸有10 0尺長,力量超過九條大象,不停地跳躍、搏擊、飛奔,一會兒也不安靜,無論聽什麼看什麼都不能持久。禹把它交給童律管不了;把他交給烏木則,也管不了;交給庚辰,庚辰才把它管住了。但那引起數以千計的妖物,如鴟(chi吃)脾、桓胡、木魅、水靈、山妖、石怪立即奔走呼號,把禹及其他人團團圍住。庚辰揮舞大戨把他們趕走了。禹命人用大鐵鏈鎖住無支祁的脖頸,鼻子上掛上一個金鈴,壓在淮陰龜山的腳下。淮水才能永遠平安地流入海里。
這雖然是後人根據神話傳說的再創作,仍然反映了禹當時治水有多麼困難,首先要克服自然界的種種阻力。禹治水的足跡踏遍南北各地。在他的率領下,疏導了九河,打通了濟水與漯水,將這兩水導之入海。開拓了汝水、漢水,疏通了淮河、泗水,讓這幾條河水直通長江。又讓洛水流入黃河。……《莊子。天下》說禹治水後,「通四夷九州,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華夏大地,江河暢通了,禹的功德被後人歌頌為「疏川導滯,鍾水豐物。」(《國語? 周語下》)治水成功,農業必定發展。農為我國古代的經濟基礎,當然帶動其他方面的物富民康,禹便繼舜當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禹的重要經驗是沒有採用鯀的湮塞法堵水,而是疏導之。「禹乃決江疏河,通之四瀆(毒),致之於海,大小相引,高下相授,百川順流,各歸其所。」(《新語? 道基》)大家才能離開高山,在平原上居住。禹為了建功立業,雖然愛上了塗山女,但沒有跟她在一起,而到南方巡視去了。塗山女常命侍候在向陽的山坡上,並自歌曰:「我等候著心中的人啊!」這就是南方樂歌的開端。(見《呂氏春秋? 季夏紀? 音初》)禹直到30歲,才跟塗山女結婚。《史記? 河渠書》說禹治水13年之中,三次走過家門都不進去。相傳有一塊「夫婦石」,就是因為塗山女總見不到禹回家,好久久佇立在那裡而變成的。
也有另一種說法。禹為了打通 轅山,化為熊,他曾對妻子塗山女說:「你要給我送飯,聽到鼓聲再來。」不料禹不小心,踩掉了一塊石頭,打中了鼓。塗山女一去,見禹變成了一頭熊,覺得很羞慚,跑到嵩山下,化做了一個石頭人。這時,她正要生孩子,禹追去說:「」還我兒子!石頭人的北面破裂,生出了啟。(見《漢書? 武帝紀》)顏注引古本《淮南子》禹為治水,犧牲了個人幸福。禹的奮斗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禹治水成功,當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歷來眾人治水的經驗和成果,通過禹集中體現出來。遠古時始,凡是有特殊才能和優秀品格的人,人們教育認為是因為有某種神異性,與常人不同,故而以神對待。禹在社會轉折時期立了大功,他的治水事跡,充滿了人定勝天的昂揚精神。他被人們塑造成大智大勇、公而忘私、高度理想化了的神,既在群神之列,又高於群神之上,成為山川之神的首領。「禹平水土,主名山川。」(《書? 呂刑》)主,即主神。山川之主,也就是社神,即最高土地之神。古人說,國中之神,莫貴於社,可見尊貴神聖之極。自古以來,上有最高統治者,中有官吏、文化人,下有平民百姓,無不贊美大禹之功。從正史到野史,從書面到口頭,禹都是很了不起的治水英雄。古代神話傳說里,鯀、禹治水是其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連春秋時代的人都不由地贊嘆禹為子孫後代所做的好事,他們說,假使沒有禹治水,那大家住的這些地方便只有魚,哪裡還會有人呢?禹的成功,恰恰證明他生活的時代,跟鯀的時代比,生產力已達到新的水平。
禹的神話傳說產生於原始社會解體時期,一直到封建社會初期才被記錄下來。當人們一想到禹長年在外勞苦,臉曬黑了,腿上的毛磨光了,連妻子都離他而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禹死以後,相傳葬在會稽山。他的墳墓所在地,春天常有鳥來除草,秋天常有鳥來啄穢。地方官禁止民眾隨便傷害這種鳥,若不守規定,刑不寬恕。(見《水經注·漸江水》) 中國從原始農業社會到封建社會,都是以農為本,關於農神的神話是不少的。傳說神農是牛的頭、人的身子,居住於姜水(今陝西省歧山縣一帶),故姓姜。姜水一帶的地理氣候宜於種植。傳說神農的出身很不平凡,他的母親女登一天到華陽去遊玩,與神交配才生下了他。神農見大家靠吃獸肉、飲生水、穿皮毛為生,難以長久地維持,便到處去尋找可以果腹的植物,有時,一天便中了很多毒。他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便得到了神靈的幫助。「神農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藝文類聚》卷十一引《周書》)從天上掉下來種子,供他種植。又說:「有丹陽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拾遺記》)太陽鳥叼著一枝九個穗的禾,掉在地上的谷料,神農拾起作種子。神農還會加工木料,製造耒[lěi壘]耒呂工具,教給人們按時令下種,用馬尿浸泡種子。人們因為有糧食吃了,都很感激神農。當然,農業的發明,決不會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許多人積累起來的經驗。神農的功業,也就是原始農業中的傑出者的創造。
人們為了突出他與農業的關系,賦予他牛首。牛在農業社會是神聖的動物,被禁止宰殺,死後以厚禮葬之。「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也。」(《淮南子·說山訓》)神農保留了人獸合體的形貌,更能表現出神性所屬。
後稷也是古代一位著名的農業神。他作為周民族的祖先,又被奉為百穀之神。《史記·周本紀》對他的身世記載很詳細,說他名叫棄,他的母親是有合阝氏的女兒,叫姜女 原 .姜女 原 當了帝嚳之妃,因在郊外踩了一個巨人的腳印,有所感而孕。她覺得生下這個兒子不祥,便把他拋棄在一條小巷子里。牛馬走過那裡都不去踩他。又把他拋在山林里,恰逢山林中人多。最後放在冰上,飛鳥用翅膀覆蓋他。姜 覺得很神,遂抱回撫養。因為最初拋棄過,故名棄。棄從小便有高遠的志向,做游戲的時候,愛種麻、豆子,而且長得還很好。他長大以後,便專愛從事耕稼。他會選土耕作,別的人也都學他的樣子。帝堯知識後,命他當農師,天下都因此獲益。以後,堯便封棄在邰那個地方,以「後稷」為號,以姬為性。後稷這一族,歷代都有好的名聲。前半是神話,後半幾乎就是歷史了。《詩·生民》歌詠了後稷的誕生、對農業的貢獻以及人們在他帶領下的祭祀求年活動:舂米的、淘米的、蒸米的,燒蒿熬油,宰羊烤羊。把這些祭品盛在木盤里和瓦鐙里,一股香氣直往上升。這都是為了祈求來年豐收。「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從後稷開始,便是這么禱告上蒼的,由此心裡便不會覺得有過錯。這樣做一直延續至今(指周代)。
還有的記載說,後稷為了耕田,連回家都顧不上,三過其門而不入,終因辛勤勞作而死於山野。由於後稷歷史傳說較多,古書多記載他在農業生產上一些具體的方法和功勞,被人們稱贊為天地之主。他的孫子叔均也是農神,並比他更進一步,開始使用牛耕田。「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山海經·海內經》)叔均被稱為田神。 宇宙開辟巨神,絕大多數是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男神。僅此,也是以證明,從總體上看,開天地神話產生較晚,母系氏族的傳說少,父系氏族的傳說占優勢。
上古被保存下來的最著名的創世大神是盤古。古書記載,最初,天地混沌未開,像一個大雞蛋,盤古就生在其中。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和地分開了,陽清之物上升為天(民間至今有蛋清上升為天之說),陰濁之物下沉為地(民間至今有蛋黃為地之說)。盤古在天和地的中間,一日變九次(「九」是虛數,意思是多),神奇超過天,能力超過地。
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也一日長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已經很高了,地已經很厚了,盤古身材也很長了。等到盤古死的時候,他的頭化為了四岳,眼睛化為了太陽、月亮。身上的血液脂膏變成了江與海,身上的汗毛和頭發變成了草木。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的頭為東岳,他的腹部是中嶽,左臂是南嶽,右臂為北嶽,腳為西嶽。先輩說,盤古哭泣的眼淚變成了江河,呼出的氣是風,發出的聲音是雷,眼中的瞳孔變成了電。又說,他高興的時候是睛天,發怒的時候是陰天。還有的說,他的牙齒和骨頭變成了金屬和石頭,精髓變成了珍珠和玉石,流的汗是滋潤大地的雨水。
寄生在他身上的各種小蟲子,因感受到風吹,都變成了大地上的人。總之,宇宙即盤古,盤古即宇宙。盤古又是與天地同生長的巨人。
原始人這種想像,今天的人看來會覺得很荒謬。如果細一琢磨,又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原始人的整體觀念很強,把宇宙萬物神為一個巨大的整體。他們主觀認為,這個大整體應該跟人一樣,四肢齊全,五官靈活,有喜怒哀樂。他們把自然人化以後,又進一步想像,整個宇宙空間就是一位巨神——巨人。其次,原始人將此物比彼物,也不是亂比,一般都有某種近似之處。因此,明亮的眼睛才能化為日月,喜則晴,怒則陰。再次,像這種高深難解的問題,必須有相應發達的思想意識為基礎,因此宇宙開辟神無論如何不可能是早期的。通常把盤古作為男性神,可見至少是父系社會的作品。 火是人類無數發現中最偉大的發現。人類因為獲得火才能熟食,從而優化大腦,最終與動物分開。火是一種自然現象,自然起火的歷史比人類的歷史還長。對於火,如果不能認識、控制和掌握它,便是一種極大的威脅。神話傳說有大火毀滅人類的追憶。人類對火的了解和利用,曾經過很長的過程。火的使用對人類的發展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一偉大的發現,凝結在各民族火神的形象中。
上古的燧人氏便是因啄木鳥的啟發而得到火的;據說遂明國有棵大樹,名遂,盤根錯節,佔地萬頃。有一位聖人漫遊到日月光照以外的地方去,來到這個國家,在這棵樹下休息,看到有鳥啄樹,發出火光。這聖人受到啟發,也用小樹枝鑽木取火。以後這個人便叫「燧人氏」。(見《太平御覽》卷七八引《拾遺記》)
人類由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是飛躍的進步。一旦能人工取火,就不必為能否保存火種而發愁,人們可以隨時得到所需要的火。大約在舊石器的中期和晚期,人類已在保存火種和傳遞火種的基礎上,發明了人工取火。不過人工取火,在我國的舊石器考古學上尚未找到具體的例證,只在上古神話傳說中留下了一點蛛絲馬跡。
傳說祝融是上古南方的一位火神,他的形態在《山海經·海外南經》屬於人獸合體形,人面、獸身,騎著兩條龍。何以見昨這是火神,因為此神能顯現天地之光明,即「祝融亦能明顯天地光明」。(《國語·鄭語》)又有古書上說祝融是灶神,最初是女性,後來是男性,還有了妻子。如「灶神祝融是老婦」。(《太平御覽》卷五二姓引《五經異義》)灶,是用來燒火做飯的。灶神,自然也是火神。上古的灶神不少,地位比封建社會晚期的灶神地位要尊貴得多,所以傳說中的祖先黃帝、炎帝都當過灶神。炎帝曾是火神,證據更充分。「炎」即「火」,當是火神無疑。有的說:「炎帝為火師。」(《左傳·哀公九年》)既為「火師」,與一般火種的保存者便不可同日而語,意謂炎帝是火的掌握者、使用者,當然也能人工取火。因此有的說炎帝能鑽木取火,煮熟葷臊食品,使人們吃了不會生病。「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左傳·昭公十七年》)凡是崇拜火的氏族,便奉炎帝為神。炎帝,可能標志我國上古祖先在掌握火方面,具有歷史性的進步。

Ⅳ 中國神話故事

杜鵑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綉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灧澦堆下的上牢關里。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拚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里。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陝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三大神話故事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與有詩有關的故事 瀏覽:592
劇本故事結構大綱怎麼寫 瀏覽:666
綜合知識事業單位應該怎麼復習 瀏覽:70
健康檢查應由什麼開展 瀏覽:619
事業單位什麼是三聯單 瀏覽:557
睡覺聽故事會怎麼樣 瀏覽:540
面對婚姻的危機該如何處理 瀏覽:287
為什麼湖北小店經濟這么多 瀏覽:50
抖音中二哥幸福生活是濱州哪裡 瀏覽:65
新種的幸福樹怎麼澆水 瀏覽:242
按下婚姻終止鍵有什麼徵兆 瀏覽:545
蝴蝶泉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瀏覽:467
方便麵怎麼健康吃 瀏覽:834
沒學歷沒經驗要如何經濟獨立 瀏覽:820
帶著完美的愛情這句歌詞是什麼歌 瀏覽:241
什麼標志代表幸福 瀏覽:903
愛情里卑微是怎麼回事 瀏覽:684
威海公交老人卡和幸福卡多少錢 瀏覽:846
醫院八大經濟業務指哪些 瀏覽:108
繁體字幸福在路上怎麼寫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