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羅伯特這一類的故事還有哪些

羅伯特這一類的故事還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07-17 14:50:26

『壹』 有哪些探險家的故事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黃蜂號」的美國核動力潛水艇在波羅的海執行巡邏任務時,突然發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潛水艇急速下沉,艇內的23名船員被沉入海底43米處。
由於海水壓力過大,他們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強大的壓力會把人壓成肉餅。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內,用不了多久,人人都會因缺氧而死。
艇長米蓋羅尼在啟動通氣蓋時,被鐵蓋子猛地擊中頭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緊要關頭時,失去了主帥,大家更是驚慌失措,亂成一團,感覺死神離他們越來越近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說:「伙計們,大家不要亂,靜下來動動腦筋,可能我們會在絕處逢生的!」
眾人的眼光集中盯在這個說話人的身上,才發覺講話者是炮手貝利,盡管他只有28歲,可是在艇內已經工作了8年,是個老練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點就是頭腦靈敏,臨危不亂。
「伙計們,我宣布,從現在開始,由我擔任代理艇長大家都要聽我的指揮!」
貝利的果斷和冷靜,使大家鎮靜了下來,大家不約而同地紛紛點頭,表示願意聽從他的指揮。
大家一起開動腦筋,主意一個接著一個地提出來,但不是不切實際,就是不具備所需條件無法實現。
貝利也漸漸焦急起來,他心神不寧地在艙內來回徘徊,上牙咬著下唇,雙眉緊鎖著,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魚雷。驀地,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魚雷可以從炮口發射出去,能不能把人當作魚雷從炮口發射出去呢?
貝利把自己的設想說了出來,夥伴們聽後頓時嚇得目瞪口呆,人當作「海底肉彈」從炮口發射出去,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貝利鎮靜地說:「人和魚雷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從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式控制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達海面。」
「可是這樣做安全嗎?」一位名叫傑森的船員膽戰心驚地問。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掃過傑森,語氣堅決地說,「關鍵就要看我們的毅力和勇氣了!膽小的在後面,膽大的在先上!」
大家呆了幾分鍾後,不得不同意試試貝利的設想,因為艙內的氧氣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險執行這個方案外,沒有別的選擇了。
接著,貝利簡單地把要求說了一遍:「把活人當作魚雷發射,每個人在被發射前,必須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氣,再屏氣半分鍾,否則,活人就會因肺部擴張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魚不小心竄到海面上內臟爆炸一樣。」
看到有些船員滿臉驚恐的樣子,貝利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開始准備,氧氣已經不多了!」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潛水員羅伯遜。他在呼完肺部空氣後,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會兒,他的臉開始變紅,轉而由紅變白。他發現自己有點支持不住了,但他還是咬緊牙關屏住氣。就在這一剎那間,貝利按動了魚雷炮的開關,透過觀察孔,貝利看到魚雷炮的炮管以強大的氣流排開了周圍的一小片海水,緊接著,一個黑影從塗有塑料防水膠的發射管口沖出,一眨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羅伯遜被發射出去,不過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
接下來進行得很順利,船員一個接一個地被魚雷發射到海面上,連「膽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後只剩下貝利自己一人了。這時除了他自己外,潛艇內已別無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來按動電鈕了。
此時艙內的氧氣已消耗殆盡,如果他不能在5分鍾內把自己發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長長地做了個深呼吸,然後慢慢地往外排氣。他竭盡全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當肺部的空氣被他一點一滴地擠完後,他馬上開始凝神屏息地啟動了開關,迅速鑽入了炮膛。
「轟」的一聲,貝利只覺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飛,他的耳朵有點痛就像是飛機迅速拉升時的感覺那樣,一剎那,他的耳朵聽到了的水聲,他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議!
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幾個頭在一上一下,他知道這是他的戰友們,他高喊:「我也上來了!」……
希望的曙光
03教本(1)班溫慧玉07號
文章主要講的是美國核動力潛水艇「黃蜂號」在波羅的海發生意外故障,23名船員被困在海底43米處的潛水艇內,在面臨死亡的危險關頭,炮手貝利果斷勇敢地利用發射魚雷的原理,把人當作「海底肉彈」從炮口發射出去,最後使23名船員全部獲救的故事。
在文章中作者運用了朴實,直白,簡練地語言和大量的側面描寫,巧妙地進行鮮明地對比把主人公寫得真實,自然,朴實,使主人公的形象躍然於紙上。作者並沒有極力地去運用誇張,比喻等手法和華麗地詞藻來給讀者樹立主人公高大地形象。簡單的語言描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被困艇內又失去了主帥時,大家的驚慌失措,亂成一團和貝利的果斷和冷靜,這種鮮明地對比我們看到了主人公的臨危不亂。更有勝者是他的膽識過人,「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魚雷可以從炮口發射出去,能不能把人當作魚雷從炮口發射出去呢?」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這不僅令遇難的夥伴們嚇得目瞪口呆,而且「人和魚雷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從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出去」這樣的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精神,就連我們深感佩服。「膽小鬼」的種種驚恐、質疑、怯懦和貝利的堅持,他可是冒著把把23名船員送上天國的危險來做的。在語言方面作者用的是簡短用力的話,三言兩語就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畫出來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開始准備,氧氣已經不多了!」
當我們經歷了太多艱辛後,我們被城市的繁雜所蒙蔽了,我們疲憊了,慢慢地我們徘徊了,畏縮了,悲觀了,停止了腳步。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失去了勇氣,我們就束手無策了。我們應停下腳步來洗滌自己的心靈,應看到希望曙光,但是,人間是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在成長的路上即使我們什麼都沒有,也不要輕易地低頭,即使我們什麼都沒有,也不要有放棄的念頭,不管路要怎麼走,無論希望是多麼的渺茫,我們也不要輕易地放棄希望,應該勇敢地堅強地走下去,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去,因為我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羅爾德-亞孟森征服了南極,從而兩極的探索活動開始了一個偉大的紀元。一個月之後,他的英國對手,羅伯特-斯科特也在一個月後到達南極點。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為飢餓和嚴寒而犧牲,當時,他們離下一個供給站僅僅幾英里的距離。
從此,斯科特成了一個傳奇,一個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徵;而真正的勝利者,亞孟森卻為人們輕蔑、不屑。同樣的經歷,卻帶來如此強烈的反差。或許,這個現實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數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結局規律。
在下文中,挪威占星學家拉斯-維丁將就他們的出生盤對這兩個傳奇人物的生活、性格和成就加以分析和闡述。
斯科特的故事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同行的四人悲傷而沮喪地站在南極大陸上。他們已經在極度惡劣的氣候環境下行走了80天,只為了尋找亞孟森在一個月之前留下的帳篷。裡面有一封致給挪威國王的信箋,而斯科特曾經答應了亞孟森一定將信件帶回。後人提起這段故事的時候,都說,這封信將斯科特從一個南極考察者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信童。
斯科特一行五人起先准備了不少犬只和馬匹,但由於無人精通狗拉雪橇,而馬匹也很快在厚而冰冷死去,大多數的路程里,他們只能自己拖著沉重的雪橇前行。到了三月中旬,當他們支起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帳篷的時候,人數已經減少到了三人。曾經同行的體力最好的埃文斯因為營養不良和體力不支最先告別了隊友。而後,奧茨兩腳的凍傷繼續惡化,疼痛難忍使得他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他不想讓自己拖累了隊友,於是一天,他掙紮起身,拉開了帳篷,回身望瞭望同伴,說:「我出去一下,一會兒就回來。」從此便消失在茫茫暴風雪之中,後人也再也沒有找到他的遺體。
然而,嚴重的體力不支和極度惡劣的天氣還是奪走了剩下三人的生命。在臨終的時日里,斯科特一直堅持寫信和記日記。此刻,他已經遠離了那些有關榮譽和成功的渴望,而成為這個探險隊的領袖。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他的信件中,他始終沒有悲觀,而是記錄著關於英勇、信念和壯烈的一切品質。
半年以後,人們找到了這個帳篷,發現了斯科特等三人的屍體還安詳地躺在各自的睡袋裡。後來,人們用滑雪橇製成了十字架立在了他們的墓前。
回答者:592289555 - 助理 二級 5-25 22:10
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裡。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聖·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並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馬克·波羅:走進中國
探險成果:最早考察中國的歐洲人之一
時 間:始於1271年
在中世紀,當其他小夥伴還沉迷於彈子游戲時,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問他:要不要同他們一起騎馬從義大利旅行到中國。現在,讓我們看看真正不可思議的事吧:這個熱愛冒險的17歲男孩,竟然毫不猶豫答應了!
馬可說,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彷彿聽到了死神的召喚。但是,當他到達龐大而輝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時,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一切都那麼神奇:可以買東西的紙(幣)、色彩艷麗的紋身,像神話中獨角獸一樣的犀牛…
馬可把這次旅行寫成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馬可·波羅游記》。後來,就是這本書喚起了另一名義大利青年的冒險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佛迪南·麥哲倫:環球旅行
探險成果:進行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時 間:始於1519年
在佛迪南·麥哲倫的時代,人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通過環球旅行來證明這個事實。於是,證明地球形狀這件事,就成了麥哲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怕的暴風雨幾乎使他的船隊覆沒。由於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隊員們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飢。3年過去了,只有5艘船勝利到達終點,就是這些船帶回了第一批環球航行的勇士們。
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於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鬥並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後,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並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後來的探險家。
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夥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彷彿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裡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後,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幺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
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0 1

MCXH9494
2007-05-26

關注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險家,他們的探險行動,也許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今天看來,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經歷更像一部系列劇(其中的一些,確實被拍成了電影或電視):無論是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還是在乾旱炎熱的沙漠里,這6位無畏的探險家,勇敢地面對一切,最終發現了地球上那些原來沒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認為他們沒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是有人與獅子搏鬥,有人吞下老鼠……那麼,如果有膽量的話,你也去探險吧! ……
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裡。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聖·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並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馬克·波羅:走進中國
探險成果:最早考察中國的歐洲人之一
時 間:始於1271年
在中世紀,當其他小夥伴還沉迷於彈子游戲時,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問他:要不要同他們一起騎馬從義大利旅行到中國。現在,讓我們看看真正不可思議的事吧:這個熱愛冒險的17歲男孩,竟然毫不猶豫答應了!
馬可說,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彷彿聽到了死神的召喚。但是,當他到達龐大而輝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時,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一切都那麼神奇:可以買東西的紙(幣)、色彩艷麗的紋身,像神話中獨角獸一樣的犀牛…
馬可把這次旅行寫成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馬可·波羅游記》。後來,就是這本書喚起了另一名義大利青年的冒險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佛迪南·麥哲倫:環球旅行
探險成果:進行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時 間:始於1519年
在佛迪南·麥哲倫的時代,人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通過環球旅行來證明這個事實。於是,證明地球形狀這件事,就成了麥哲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怕的暴風雨幾乎使他的船隊覆沒。由於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隊員們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飢。3年過去了,只有5艘船勝利到達終點,就是這些船帶回了第一批環球航行的勇士們。
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於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鬥並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後,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並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後來的探險家。
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夥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彷彿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裡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後,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0 6

網路網友92fb5a549
2007-05-27

關注
徐霞客(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七日—崇禎十四年正月二七日,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 ),生於江蘇江陰馬鎮南暘岐,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
徐霞客縱游舉國南北,跋涉了許多前人未到的荒野地區,往往露宿於荒野。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尤其對石灰岩地貌徐霞客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記錄,包括溶洞分布,石鍾乳、石筍成因都有詳細的考釋,是舉世第一人。同時對長江源頭作了考察,糾正了古代文獻的錯誤。
他去世後,清軍進攻江陰時,他的侄子幫助守城,全家被殺,他的游記有所散失,後人收集殘存的編輯成《徐霞客游記》。其內容包括他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農業、礦業、手工業、交通運輸、名勝古跡、風土人情,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學和文學價值。

『貳』 發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氣的啟示

在火車出現之前,人們在陸地上的運輸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動物進行的。但是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有同樣的缺點:速度緩慢,易受天氣變化影響,需要中途休息和補充食物。那麼,能不能製造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和其他動物進行運輸和旅行呢?被譽為「火車之父」的英國蒸汽機車發明家史蒂芬孫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

勤奮造就偉大的發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孫出生於英國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他的父親是煤礦里一個看管蒸汽機的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史蒂芬孫上不起學,8歲那年,他就去給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孫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給在煤礦工作的父親送飯。每次來到父親工作的鍋爐房,他都會被那些不停轉動著的機器迷住,他總是出神地看著鍋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忘情地聽著機器隆隆轉動的聲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們為什麼可以自動轉起來,而且力量會這么大?他想,自己長大以後,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幹活,那該多好!放牛的時候,他就常用泥巴來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機,鍋爐、汽缸、飛輪等各種各樣的部件都有。

14歲那年,史蒂芬孫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負責給蒸汽機添煤、加油和擦拭機器零件。看著機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飛快地轉動,他高興極了。但是時間久了,他覺得只是看著機器轉動不過癮。他開始在心裡琢磨起來:這機器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孫一個人偷偷地把蒸汽機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裝配難,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重新安裝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蒸汽機第二天轉動不了。

誰知道第二天一發動,那台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這次成功拆裝之後,他的膽子也大多了,以後就經常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機的各個零件都摸了個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史蒂芬孫多麼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機器。

他模仿著拆裝過的那台蒸汽機,試著畫了一張草圖送給煤礦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後,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希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明一台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可是,史蒂芬孫從小沒有進過學校門,怎麼讀得懂高深的理論書籍呢?

17歲的小學生沒有文化知識,就很難搞出發明創造。於是,17歲的史蒂芬孫第一次走進了學校,他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史蒂芬孫每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群里的駱駝,雞群里的仙鶴那麼突出。

「嘻嘻,傻大個!」「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會傳來這樣的譏笑聲。小學里的許多學生都譏笑這位「大學生」並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

然而,史蒂芬孫不怕羞,不怕譏笑,他毫不介意,只顧埋頭苦讀。史蒂芬孫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為了多掙些錢養家糊口,休息時間他還要替人家修理鍾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孫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後,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復習功課、做作業。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

1803年,史蒂芬孫被提升為煤礦的機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礦上的一台運煤車突然出了故障,許多機械師都找不出毛病在什麼地方。史蒂芬孫看了一會兒,就對總工程師說:「讓我試試吧。」那些機械師都不相信他,認為一個「毛頭小子」怎能把機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孫很快就把運煤車修好了。煤礦經理知道這件事後,馬上把史蒂芬孫提升為機械師。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

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

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叄』 有哪些理財的書值得推薦

第一次接觸理財也在大學,感覺還是挺神奇的,扭轉了我很多之前錯誤的思想,不過我看得不是那些特別深奧的,時比較簡單,但是容易理解的,我覺得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比較受益的。推薦的第一本《富爸爸、窮爸爸》,第二本《生財有道》,我就看過這些,還不錯的。沒辦法才疏學淺。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親生父親和朋 友的父親對金錢的看法截然不同,這使他對認識金錢產生了興趣,最終他 接受了朋友的父親的建議,也就是書中所說的。

正如作者所說:「我可以給您指出一條路, 但是這條路必須您自己去走。」

這就是我看過的兩本理財書哦,他沒有那麼難學,和傳統的理財書是不一樣的,但是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推薦看一下。

『肆』 十本童話故事的書名

1、《安徒生童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集,共由166篇故事組成。該作愛憎分明,熱情歌頌勞動人民、贊美他們的善良和純潔的優秀品德;無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貴族們的愚蠢、無能、貪婪和殘暴。其中較為聞名的故事有:《小人魚》、《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

2、《格林童話》是由德國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格林童話》裡面約有200多個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間的口頭傳說,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青蛙王子》等童話故事較為聞名。

它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影響十分廣泛。格林兄弟以其豐富的想像、優美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個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話故事。在國內,日本,中國台灣也有根據《格林童話》創作的故事集。

3、愛麗絲奇境歷險記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講述了小姑娘愛麗絲追趕一隻揣著懷表、會說話的白兔,掉進了一個兔子洞,由此墜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喝一口水就能縮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塊蛋糕又會變成巨人,在這個世界裡,似乎所有吃的東西都有古怪。

在這個奇幻瘋狂的世界裡,似乎只有愛麗絲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斷探險,同時又不斷追問「我是誰」,在探險的同時不斷認識自我,不斷成長,終於成長為一個「大」姑娘的時候,猛然驚醒,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個夢境。

4、木偶奇遇記

匹諾曹是好孩子,他完成了不可思議的驚天大冒險。不過,匹諾曹一說謊話鼻子就會杯具地變長。於是,在還沒有互聯網的80年代,當哪個好朋友很明顯在說謊話,周圍的小夥伴們就會指著他的鼻子大喊:「你的鼻子變長了哦!」然後,他便會馬上去照鏡子,緊張地檢查自己的鼻子。

5、《綠野仙蹤全集》

又名《OZ國經典童話》,是美國作家弗蘭克·鮑姆(Frank Baum)在1900--1920年期間陸續創作發表的奇幻冒險童話故事集,有「美國的《西遊記》」之稱,是美國兒童文學協會(CLA)評選的「十部美國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也是美國全國教育協會(NEA)推薦的「最佳童書之一」。

6、《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譚》。

該作講述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嫉妒,因王後行為不端,將其殺死,此後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殺掉,以示報復。

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天剛好亮了,使國王愛不忍殺,允她下一夜繼續講。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被感動,與她白首偕老。

因其內容豐富,規模宏大,故被高爾基譽為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7、《金銀島》

《金銀島》是英國小說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於1881年,作品於1881年10月至1882年1月以《金銀島,或伊斯班裊拉號上的暴亂》為題在《小夥子》上發表,作者的署名是「喬治·諾斯船長」,1883年出版單行本。

《金銀島》講述的是18世紀中期英國少年吉姆從垂危水手彭斯手中得到傳說中的藏寶圖,在當地鄉紳支援下組織探險隊前往金銀島。

並與岡恩眾人智斗海盜,最終平息了叛變並成功取得寶藏的故事。《金銀島》體現了東方主義「東方化」和「包容」東方的願望,金銀島及島上財寶代表著被東方主義扭曲了的東方形象。

8、《寶葫蘆的秘密》是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張天翼(1906—1985)1958年創作的童話;1963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了黑白影片;2007年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重新投拍了同名彩色動畫影片;此外,還有同名電影版圖書與同名歌曲。

其故事情節為:王葆幻想得到一個寶葫蘆,可以不費力氣得到一切;一天他的願望實現了,心裡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和同學下棋想吃掉對方棋子,棋子馬上就飛到他嘴裡……

他的寶貝不但沒給他帶來幸福反而帶來痛苦,他毅然把這個寶貝拋棄,「轟「的一聲後,原來這卻是自己做的夢,他從此改正了缺點,認真學習,做一個好學生。

9、神筆馬良

神筆馬良是中國童話故事,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洪汛濤先生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表現了封建社會百姓的苦難以及馬良的正義和善良。

10、《快樂王子》

《快樂王子》是英國唯美主義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創作的童話作品,收錄於《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

故事講述了生前不知憂愁為何物的快樂王子死後目睹種種人世間的苦難,和燕子犧牲自我幫助他人的故事。

《快樂王子》勾勒的城市是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社會的縮影,王爾德把在真實社會中發生的種種丑惡現象揉入故事中,對於富有同情心的快樂王子與對社會底層人的慈善救濟活動和最終的失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的理想社會制度傾向,也從根本上質疑了當時社會的道德原則。

『伍』 你還讀過哪些愛國科學家的故事,選擇一個,大致寫一寫事情的經過。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字游螞若思,元代邢州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是我國宋元時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工程專家。

郭守敬生活在我國的宋元時代,這個時代我國封建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火葯、羅盤和印刷術的發明對世界科學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善於汲取前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並注重總結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勇於實踐和創新,在科學上做出了許多貢獻。他不僅精通天文歷法,還擅長水利工程,而且在數學、地理和機械工程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郭守敬主要科學成就在天文歷法和水利工程這兩方面,其中天文歷法的成就尤為突出。他是以優秀天文學家的名字列入世界古代著名科學家之林的。

元世祖忽必烈稱帝並入主中原後,雄才大略,廣羅人才,運用「漢法」。他吸取歷代統治經驗,改變蒙古舊制,採用宋、金以來封建政治經濟制度,他不僅重用蒙古族人才,而且對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才也加以使用,授以官職,使其為朝廷出力。這樣不久推動了蒙古的社會進步,而且促進了全國的安定和發展。他還提倡興修水利,重視農桑,開鑿會通河、通惠河,使南北水路暢通。還實行屯田,興建水利工程,推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等,這些措施都有利於元代農業生產的發展。1262年,忽必烈在上都召見了郭守敬聽取他對水利的建議,郭守敬提出對北方水利資源及華北水利灌溉問題的具體意見。

公元1276—1280年間(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十七年),郭守敬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主管歷法方面的官員,主持歷法的修訂工作。元初,由於舊歷法年久失修,舊有的天文儀器已經陳舊不堪,無法准確觀測天象,發生了節氣差錯、日月食不準等各種弊病。公元1276年忽必烈下令修訂歷法,由許衡、張文謙、王恂和郭守敬等主持,但實際負責的卻是郭守敬。他認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於是就把研製天文儀器作為主要問題來進行。在修歷過程中,郭守敬一共創制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儀、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余宏幾、日月食儀、星晷、定時儀等十三件精巧的天文儀器,這些儀器主要用於觀測天體、日月、星辰和日食等。《元史》稱他研製的這些天文儀器「皆臻於精妙、卓見絕識,蓋有古人未及者。」這些儀器具有精緻、靈巧、簡便、准確的特點,不僅元代以前我國歷史上沒有,而且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1279年天文儀器製成後,郭守敬在大都(今北京)城東設計、修建了一座觀測天象的司天台—靈台。靈台里陳設有各種有關天文學的圖書和儀器,是當時世界上設備最完善的天文台。以後明、清兩代的觀象台,就是在靈台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

郭守敬通過觀測工作,對於「黃赤大距」(黃指太陽,赤指赤道,大距是指赤道平面和太陽平面形成的交角,是天文學上最基本的數據之一)和二十八宿距度(即赤經差)的測定有了重要發現,這也是他在天文學上的兩項重要成就,對於改進歷法具有重大意義。他於1280年春編寫了一部新的歷法—《授時歷》,第二年頒行全國實行。《授時歷》確定一年為365.2425天,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時數僅差26秒,和現代世界通用的公歷完全相同,卻比它早三百年發現。它是我國古代最優良的一部歷法,體現了郭守敬在科學上的創新精神。

除天文學外,郭守敬還在水利工程方面有不少成就和貢獻。由於他擅長地理,精通數學,在二十歲時就對邢州城外的古老石橋進行過疏通和重修,解決了當地交通和農業灌溉方面的需要。後在元政府的支持下,在經過對各地地形、河川進行勘測的基礎上,制定出在華北地區整治河道、興修農田水利和發展航運的規劃。如,在元上都設計、興修了鐵幡竿渠;修復、擴建了西北河套平原的灌溉渠道;開辟了大都水源與鑿通通惠運河等。

元上都城建成後,由於城內和城周圍河流、湖泊較多,山洪下來,危及城池。1293年因下大雨,洪水沖壞上都城池,皇帝發派三萬虎賁(侍衛)軍來修復。為解決上都城的防洪和排瀉洪問題,大德二年(1298年)郭守敬經實地勘測,設計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鐵幡竿渠」。在上都城西北的鐵幡竿山(鐵幡竿高數十丈,以此鎮海)上修渠,將鐵幡竿山上的洪水引向灤河。鐵幡竿渠東岸僅距上都城西城牆一公里,水利工程遺址至今尚存。這是我國北方草原唯一保存下來的水利工程。

1264年(元世祖至元元年),郭守敬隨同西夏中興等路行省(今寧夏、甘肅、青海一帶)長官張文謙前往西北地區,負責修復河套平原的水利。河套平原,土地肥沃,河流眾多神毀埋,為西北地區盛產五穀的米糧川。這里的人民開鑿渠道,利用黃河之水灌溉農田。其中有兩條水渠最長,一條唐來渠,長四百里;另一條叫漢延渠,長二百五十里(都在今寧夏境內)。此外,還有數十條乾渠和支渠。元初,由於戰爭等原因,使這些水利工程受到嚴重破壞,影響了農業生產。由於郭守敬精心設計,他帶領當地人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修復了舊有的水渠,還興建了不少新的渠道,並在各渠道的入口處修建了用以調節水量的水壩和水閘。這些壩閘設計合理,堅固結實,直到明代中葉還繼續使用。

元朝建首都於大都後,大都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了解決大都的物資供應,把糧食等物品從南方調運來京,急需開鑿一條溝通大都與通州之間的運河,以便與杭州至通州的大運河連接。1292—1293年郭守敬授命開辟新水源和開鑿新運河的任務。這項工程比較艱巨,遼金以來幾番動工都未成功。郭守敬經過對大都周圍地形、水文勘測、調查之後,終於找到了水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他在大都西北修建了一條長達三十公里的白浮堰,把昌平以南神山附近的白浮泉水引進大都城,然後利用舊有運糧道順流東下,把通州和大運河連接起來。為了解決河床傾斜坡度問題,郭守敬還設計了設置二十座水閘、斗門來調節水位和控制流量,以保證船隻順利通行。這條運河全長一百六十餘里,由兩萬多名工匠、兵士和水手化了一年多時間修成。通惠河的修成不僅解決了大都的漕運問題,同時也促進了元朝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他還在測量華北地形時「又嘗以海面教京師至汴梁(今開封)地形高下之差」,是我國地理學上首次用「海拔」測量地形。

齊·斯秦巴托 本文參考《中國古代科學家史話》、《蒙古族簡史》等書

提到諾貝爾這個名字,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沒人不曉。諾貝爾是瑞典籍的科學家、發明家,他因發明炸葯、雷管並經營、生產這兩樣東西而成為富豪。諾貝爾臨去世前留下遺囑,決定在他死後把遺產的一部分作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為「對人類幸福最具貢獻者」的獎金,即: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個獎項(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

諾貝爾一家是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他的父親就是個發明狂,一生中有過不少發明。諾貝爾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諾貝爾幼年時,家境並不好,父親為了一家生計,隻身前往波蘭,但仍不能謀得好職業,後來又輾轉來到俄國。由於生活極為困苦,諾貝爾營養不良,瘦弱多病,經常感冒、發燒,母親沒少為他擔心。8歲時,他就讀於鎮上的一所小學,因身體虛弱不得不經常請假,但天資聰明的他,成績不但沒落在後面,反而比其他同學更優秀。

諾貝爾身體瘦弱,沒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麼活潑,而是經常獨自玩耍。他喜歡安靜地看童話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蟲兒,撿撿小石頭賞玩一番。在校園里,他經常遠離同學,獨自坐在樹蔭下看天空中變化不定的雲彩或地上昆蟲的各種動態。因此老師覺得他將來可能會成為詩人或文學家。諾貝爾的外婆很疼愛他,經常給他講一些瑞典和丹麥的童話故事,這時他總是乖巧地靜靜地聽著,腦海里充滿了無盡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所燃起的無數幻想,可能就是日後發明創造的胚芽吧!

諾貝爾9歲那年,父親從俄國來信說,他已在聖彼得堡開設了一家製造軍用機械的工廠,俄國對他很重視。父親叫全家到他那裡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諾貝爾10歲生日那天,全家人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聖彼得堡出發。

父親到碼頭上迎接他們。諾貝爾坐在馬車上左顧右盼,望著高聳的寺塔及洋蔥頭狀的屋頂,對異國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驚奇。到達新居安頓下來後,父親對三個孩子說;「今後你們弟兄三個要彼此勉勵,努力學習,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來。」父親問老大羅伯特:「你將來長大打算做什麼?」羅伯特說:「我一定要成為偉大的技師!」父親又問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說:「我們家向來很窮,所以我要做一個大企業家,賺很多很多的錢。」諾貝爾不等父親問他,就搶著說:「爸,我將來要當發明家!」母親嚴肅地說:「好啦好啦,將來想做什麼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讀書。」

諾貝爾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讀書很用功,很快學會了俄語,接著又學會了英語、德語。他的學習興趣廣泛,不僅閱讀有關機械、物理、化學方面的書籍,更喜歡文學,偶爾還作詩自我欣賞呢。

有時候,諾貝爾和哥哥們到父親的工廠去,他總是被那些轉動中的機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卻又發現了更有趣更好玩的東西,那就是裝入水雷的火葯。當時的火葯,無論是用於槍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諾貝爾會偷偷地帶點火葯回家,為了避免讓爸爸發現而挨罵,他經常把火葯粉放入紙袋中悄悄帶走。

諾貝爾用帶回家的火葯做煙火,他把火葯放在紙筒里,然後豎立在草地上,點著火後,火葯會「咻——」的一聲,在黑暗的夜晚中噴出美麗的火花。他又模仿父親的發明,嘗試做地雷來玩。他先用紙把火葯粉包成圓團,再用較韌不易破的紙搓成長條,作導火線。他覺得這還不好玩,又把火葯裝入小空罐中,封緊蓋子,再點燃導火線。「砰!」炸裂的罐子發出了巨響,蓋子飛了起來,大家都嚇了一跳,跑出來看是怎麼回事。諾貝爾的調皮很快被父親知道,父親嚴厲地禁止他再玩火葯。

工廠的員工們聽說此事,不再讓諾貝爾接近火葯。諾貝爾心想:「哼,不給?我就自己製造火葯。」他翻閱化學課本,原來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難怪火葯都是黑乎乎的呢。諾貝爾的試驗成功了,因此他又開始玩煙火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游戲,最後難免被父親發覺而遭到禁止。但諾貝爾從玩耍中,發現了火葯包紮的松緊與爆炸強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轉眼間諾貝爾長到17歲了。這時他的兩個哥哥已在父親的工廠里工作。父親跟母親商量,想讓諾貝爾也到工廠上班,專門搞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為了讓他先打好堅實的基礎,父親先派他去美國,跟那個發明螺旋槳式汽船的瑞典人學習一段時間。

於是諾貝爾第一次離開父母親,遠涉重洋到了美國。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國大發明家艾利克遜門下。艾利克遜對他深表歡迎。

諾貝爾跟艾利克遜學習了許多有關各種機械的技術,並幫助艾利克遜從事熱空氣引擎的研究工作。熱空氣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輪機,在當時還沒有普遍使用。諾貝爾從這項研究中,得知物體燃燒發熱使氣體膨脹產生力量的原理,並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可是單獨來到遙遠的國度的諾貝爾,心中交織著復雜的情感,這使他對文學的興趣勝過對機械的研究。每當他想家感到孤寂時,大詩人雪萊的詩便成了他的寄託,寫詩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過去了。諾貝爾辭別艾利克遜,離開美國踏上歸途。當他路過巴黎時,他想在此學習化學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賞巴黎美麗的風景以培養他作詩的靈感。

諾貝爾在聖彼得堡時已有一定的法語基礎,為了使自己的法語更流利,他進了一家法語會話補習班。在補習班裡,他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彼此相愛,海誓山盟私訂了終身,但遺憾的是,他所深愛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這個打擊,使諾貝爾無心留戀巴黎。他在少女的葬禮之後,就離開了這個心碎而難忘的地方,專心致力於將來的理想與事業,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聖彼得堡。

剛滿19歲的諾貝爾回到了闊別兩年的親人身旁。父母的身體都很硬朗,公司業務也相當景氣。他的大哥擔任了公司經理;二哥擔任工廠廠長,都成了優秀的技師,且在工作上能獨當一面。父親決定把諾貝爾安插在指導發明的單位工作。

諾貝爾第二天就到工廠上班了。他每天的工作相當繁重,終於積勞成疾,病倒了。家裡人想讓他去南方溫暖的鄉下靜養,可諾貝爾卻想去德國。他希望能趁這個機會學習德語。尤其他認為德國有最好的化學技術,因此他就來到靠近阿爾卑斯山的溫泉地養病。等身體康復後,他就立刻啟程回到了聖彼得堡。

這時候,俄國和英法聯軍發生了戰爭。諾貝爾家的工廠大量生產水雷,供不應求。水雷的威力被證實後,有兩位化學專家來到工廠訪問,他們就是在俄國學術界留下許多功績的希寧和特拉浦博士。

父親把諾貝爾介紹給兩位專家。希寧說:「為了使俄國獲勝而早日結束戰爭,我們想製造威力強大的炸彈,能不能和你們工廠共同研究?」諾貝爾說:「當然可以,不過,這大突然,一點頭緒也沒有呀。」特拉浦博士說:「這點你不用急,我這里有強烈的液體爆炸物,但它的威力無法確定,有沒有實用價值,還沒有把握。」他說著拿出個裝著透明液體的瓶子來。

諾貝爾一見便說:「啊,銷化甘油!」他從書本上得知,這是1847年義大利科學家沙布利諾發明的,今天他是頭一次看見。沙布利諾因試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傷,從此便停止了試驗。
兩位專家把瓶子留了下來,讓諾貝爾做試驗用。諾貝爾此時再也不會想到,這件事後來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帶給他輝煌無比的人生。

諾貝爾和父親開始細心研究硝化甘油。由於它呈液化狀態,稍微處理不當就會發生可怕的爆炸。但硝化甘油卻是心臟病患者的有效醫療用品,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俄國最終戰敗了。諾貝爾家的軍事工廠因此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父母親帶著諾貝爾的弟弟回瑞典去了,諾貝爾和兩個哥哥仍留在聖彼得堡。工廠換了新老闆。諾貝爾由於改良了晴雨表、水計量表並取得了專利,受到老闆器重。這時候,父親來信說他已開始對硝化甘油做研究,並問諾貝爾的進展如何?諾貝爾決心繼續研究,不輸給爸爸。

經過許多次試驗,諾貝爾發明了將硝化甘油裝入小玻璃管中再放進一個鐵罐里,四周塞滿黑色火葯,再用導火線點火。「轟!」一聲巨響,試驗成功了!這種能使火葯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諾貝爾的發明物「雷管」。

由於諾貝爾發明雷管,使硝化甘油能安全地使用於礦山、隧道的爆破工程,因此他高高興興地把這項發明帶到了父親身旁。而他父親在這方面卻毫無進展。

諾貝爾和父親打算成立一個諾貝爾硝化甘油公司。為了籌措資金,諾貝爾前往法國,四處拜訪巴黎銀行,向他們說明他從事的是一種具有偉大遠景的事業。但是,沒有一家銀行願意貸款給他。後來,幸運之神終於向他伸出援手了,法王拿破崙三世對他的發明很感興趣,認為硝化甘油在軍事上將有廣泛用途。諾貝爾因此獲得了10萬法郎的貸款。

閱讀全文

與羅伯特這一類的故事還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郭冬臨小美女搭檔有哪些 瀏覽:753
怎麼能讓幸福樹分枝 瀏覽:796
鄉鎮事業編制如何轉變身份 瀏覽:664
愛情里有哪些手段 瀏覽:123
易經怎麼看婚姻 瀏覽:731
我的愛情在天邊是什麼歌 瀏覽:273
這才叫愛情是什麼歌曲 瀏覽:491
她說我也是幸福的人怎麼回復 瀏覽:744
事業編擬聘公示後多久發工資 瀏覽:117
故事欣賞法是什麼 瀏覽:466
美女老鄉怎麼拍 瀏覽:582
電腦如何下載京視健康app 瀏覽:384
皮影戲寓言故事怎麼做 瀏覽:109
幸福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瀏覽:771
路衍經濟歸屬於什麼專業 瀏覽:43
有哪些有故事的古城 瀏覽:330
經濟犯罪多少日能結案 瀏覽:871
草原上的小牧寫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204
對你來說什麼是幸福的事情 瀏覽:346
聖杯6逆位事業代表什麼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