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紅軍戰士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有名

紅軍戰士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有名

發布時間:2024-07-14 18:25:26

㈠ 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

1、一袋干糧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

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2、半碗青稞面

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干糧。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

戰士們聽了他的話,都把僅有的青稞面裝在糧袋裡,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里煮湯喝。戰士吳開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經餓了兩天。周副主席知道後。

就讓警衛員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給吳開生兩碗。他看著吳開生蠟黃的臉,語重心長的說:「這是革命呀!」吳開生流著眼淚說:「我只要有一口氣,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這天晚上又是狂風暴雨,用被單做成的帳篷自然擋不住風雨的襲擊。戰士們都淋成了落湯雞。周副主席命令戰士們都到他作為辦公室的帳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響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這大雨親自來了,說:「你們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話像火烤暖了戰士們的心。這樣走了幾天,草原仍然無邊無際。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軍馬也殺掉吃了。

戰士們只好燒皮帶吃,甚至把隨身帶的紙張咽下去充飢,紅軍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給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麼呢?」警衛員急了。

周副主席兩只大眼睛放出了嚴峻的光芒,清瘦的臉上肌肉抖動著,「有同志們活著,就有我。只要多留一個戰士的生命,就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拿出來分掉!」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戰士們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進著摧不垮的鋼鐵紅軍。

3、魂駐小紅橋

故事發生時間:1935年春 地點:甘南。出征的隊伍綿亘十幾里,風蕭馬嘶秋冷,紅軍將士們行色悲壯。每次突破敵人的封鎖線,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戰斗隊減員嚴重,而擔架隊卻越來越長,任務也隨之越來越艱巨。一個清瘦干練的姑娘穿梭在隊伍里,像踩著風火輪似的,跑前跑後,安排抬擔架的、照顧負傷的。

這是她的職責,她是擔架隊隊長。據說她是自己從家裡跑出來參加紅軍的,英子這個名字也是當兵後她自己取的。20歲的她,已參加紅軍4年、入黨3年。

麻利、果斷、機智、勇敢的作風常讓人忘了她是個姑娘。因此在長征前她受領了隊長一職。臨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權力,而是用性命兌現所有的責任。困難、問題、危險,接踵而來。

擔架不夠用,傷員有增無減!有的擔架員受傷了,雇來的民工逃跑了。十幾個擔架被扔在路上,重傷員血污模糊地躺著,較輕一點的傷員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觸目的情景讓她心如刀絞。

血直往頭上沖。年輕的隊長杏眼瞪圓,咬著嘴唇,狠狠地說:「背也要背著走!」她對擔架員的任務進行了分配,盡力找回逃走的民工,盡量安頓好每個傷員。可安排到最後。

再也勻不出擔架和人來抬一個傷勢嚴重、生命垂危的小戰士了。看著前方的路,看著奄奄一息的小戰士,英子決定背著他走。隊員們反對,勸她留下這個傷員。

因為矮小、單薄的她看上去實在不堪重負,而且這個傷員傷勢太重。可英子看著四周的荒山野嶺,說:「丟下他,不就等於讓他死嘛。決不能!」於是,再沒有多說什麼。

她背著他在崎嶇泥濘的路上,邁開了沉重的步子……傷員的手無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聲音說:「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聞,薄薄的嘴唇堅強地抿起。

是奇跡嗎?弱小的她,背著比她高、比她重的戰士,翻山越嶺,竟然走過了許多路程。而受傷的戰士,也頑強地抗爭著,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居然開始好轉!一路辛苦,一路歷險,一路化險為夷。

擔架隊艱難而曲折地前進著。而英子卻越來越瘦,她總是將少得可憐的食物分給擔架員和傷員;她也越來越弱,她總是將金貴的鹽和水送進戰友的嘴裡……隊伍來到山裡的一座小橋時。

彷彿春天正好等在這里,嬌嫩的小花與新綠撲面而來。勞頓不堪的戰士們愣了一下,然後,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腳步,深呼吸……那個重傷的戰士已經可以拄著棍子走了。

也許是受了這美景的鼓勵,他走到英子隊長面前,說:「隊長,我要編個花環給你!」英子笑了,那開心而生動的笑臉讓人想起她也只是個孩子,她點點頭回答:「嗯,好。」

可接著又故意板起臉說:「但是,你現在還需要休息。」這是她一生中所說的最後一句話。為了給傷員舀水喝,她墜到了橋下的河水裡。

4、紅軍鞋

我們來到大雪山下。當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說除了「神仙」,就連鳥也飛不過去。還有的說,有一年天旱,人們抬著菩薩上山求雨,事先沒有吃齋。

「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個也沒下來。我們不信什麼「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點神秘可怕。毛主席知道了這情況,教育大家說:「神山」不可怕,紅軍應該有志氣。

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翻過山去。這些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軍團首長也向我們講明了雪山的情況。出發前,上級規定每人要准備兩雙鞋,把腳保護好,而且特別強調要認真執行。

我除了腳上的爛草鞋,就剩一雙拴在皮帶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來,用手掂量著,心頭湧起很多感想。一首在江西中央根據地流行的山歌在耳旁縈繞著。

送得哥哥前線去,做雙鞋子贈送你。鞋上綉了七個字:紅色政權萬萬歲。想起這首山歌,也就想到我們離開老根據地時的情形。那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十分難過。

捨不得離開那裡的親如骨肉的人民群眾。老鄉們的心情也和我們一樣,知道我們要出發,清早就抬著各種慰勞品來送別。一位老大爺拉著我的手,把一雙「紅軍鞋」塞給我。

這是雙非常結實的布鞋,鞋幫上綉著「慰勞紅軍戰士」「殺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動了半天才說:「孩子,帶上這雙鞋吧!這鞋一到紅軍的腳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

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我看著老大爺,看著手裡的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從那以後,這雙鞋就掛在我的腰間,成為我最好的夥伴。

5、年齡最小的11歲女紅軍

在紅軍女戰士隊伍中,有一位年僅11歲的小姑娘,只見她身背一條線毯、腰別一把橫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為大家鼓勁,她就是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王新蘭。

王新蘭,1924年出生於四川宣漢一個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維舟是著名的中共早期黨員。在叔叔的影響下,王新蘭的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先後加入共產黨。

王新蘭7歲時,因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黨組織常讓她傳遞秘密文件。1933年紅四軍入四川,王維舟領導的「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他任軍長。

當時王新蘭只有9歲,雖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領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紅軍要長征了,家裡只留下王新蘭和多病的母親。看到王新蘭終日如坐針氈的樣子。

15歲的姐姐、紅軍女戰士王新國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著紅軍一起走。於是,在姐姐王新國的鼓勵下,王新蘭鼓足勇氣報名參加紅軍。

深明大義的母親對此感到特別欣慰,只是擔心王新蘭年齡太小,紅軍不收。時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們。當他見到王新蘭扎著兩個羊角辮、個頭還沒有步槍高時。

便微笑著問:「你這么小能幹什麼?」王新蘭惟恐紅軍首長把自己看小了,便大著嗓門說:「我什麼都能幹!」徐主任見她率真的樣子,哈哈大笑:「哦?什麼都能幹?那就說說你能幹些什麼。」

「好!」聽首長話有鬆口,王新蘭的勁頭更足了:「我會寫字,會跳舞,會吹奏,還會唱歌!」說著她還用手在地下寫了幾個字讓徐立清看。

這時,姐姐王新國也在旁邊幫腔:「首長,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別看她年齡小,可她已經為黨工作好幾年了。」她如數家珍般把王新蘭幾年來為黨傳遞情報的事講給徐立清。

徐立清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嗯,不錯,不錯。」專心聽王新國說完,徐立清轉而對王新蘭說:「小妹妹,不是紅軍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齡太小了……」

一聽又沒希望了,王新蘭發起了小孩脾氣:「小?小怎麼了?哪個天生會打仗,還不是一點點學起來的。我雖然年齡小,可學東西還快呢!」

看王新蘭參軍的決心很大,徐立清最終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過來吧!」王新蘭當即興奮得跳了起來。隨著一聲「是」,王新蘭拉著姐姐就往外跑。

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麼,對著她們喊:「你媽媽同意嗎?」「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從門外飄了進來。幾兄妹把母親託付給地方蘇維埃組織後,第二天一大早,王新蘭就到紅四軍報到了。

王新國被分配到紅四軍政治部宣傳委員會工作,王新蘭則安排在委員會下屬的宣傳隊當宣傳員。一到宣傳隊,姊妹倆就開始編演節目、書寫標語。長征路上,王新蘭和戰友一起穿山越嶺。

爬冰卧雪,無論吃多少苦,受多大罪,從不叫苦叫累,也從不掉隊。不過,王新蘭確實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著馬尾巴才攀上去的。過草地,她有些時候也不得不趴在紅軍大哥哥的肩膀上。

盡管這樣,王新蘭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在風口、站在路邊,為戰友們送歌獻舞,加油鼓勁。小紅軍王新蘭愣是用稚嫩的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隨同大部隊勝利到達陝北。

㈡ 紅軍25000里長征中有多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如什麼什麼什麼

1、斷腸就義紅軍師長

1934 年12 月初,中央紅軍突破敵軍三道封鎖線後,在湘江進行了一次慘烈的血戰。紅軍傷亡很大,由出發前的8.6萬人銳減至3萬。在這場戰斗中,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負責掩護中央機關轉移。主力紅軍西渡湘江後。

敵軍切斷了他們的通道,全體官兵血戰數日,與敵人拼盡彈葯。最後,除少數紅軍突出重圍外,6000名將士幾乎全部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江面。至今,當地還有「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

中央紅軍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帶領的百餘名官兵在突圍中因寡不敵眾全部陣亡,他本人腹部受重傷,不幸被捕。

在被敵軍抬往縣城的路上,他從昏迷中醒來,乘敵不備,用手伸進腹部傷口,絞斷了腸子,壯烈犧牲,年僅29 歲,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用生命詮釋了理想和信念。

2、賀子珍捨身救傷員

賀子珍是毛澤東的妻子。長征開始時,她已懷有身孕。1935年4月的一天,賀子珍隨幹部休養連在黔西盤縣境內隱蔽休息時,突然遭到國民黨飛機的襲擊。一個擔架員被炸死,傷員暴露在田地里,敵機又一次俯沖下來。

在這危急關頭,產後虛弱的賀子珍立即沖過去撲在傷員身上,用自己的軀體掩護著傷員。傷員得救了,賀子珍卻倒在血泊中,她身上嵌入了17塊彈片。當時醫療條件很差,只得把表層的彈片取出,有些深入體內的彈片伴隨了她一生。

部隊又要出發了,賀子珍為了不拖累大家,影響部隊行軍,主動要求留下來。毛澤東和戰友們堅決反對。在戰友們的幫助下,她繼續隨部隊長征。賀子珍這種捨生忘死救傷員,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激勵著戰士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走向最後的勝利。

3、一封血信

1935年2月,紅三軍團與敵軍為爭奪婁山關展開了激戰。軍團長彭德懷十分焦急,因為不拿下婁山關,紅軍大部隊就有被圍殲的可能。突然,軍團宣傳隊長鍾明彪發現,敵人陣地里跑過來一個人,他一手捂著肚子,一邊往山上招手。鍾明彪立即沖出掩體,跑去接應。

跑近一看,原來是半年前剛入伍的小戰士。他的衣服已被鮮血染紅,腸子流了出來。見到鍾明彪後吃力地喊著:「十團已沖上主峰,又被敵人壓下來,快派部隊增援!」鍾明彪想給他包紮,他說:「別管我,快去報告!」鍾明彪只好飛速跑回指揮所匯報。

彭德懷立即命令幹部團增援,一鼓作氣拿下了婁山關。後來,鍾明彪和戰友們沿著一條血路,在一棵大樹下,找到了已經犧牲的小戰士。大家忍著眼淚掩埋了小戰士,悲痛萬分地踏上新的征程。

4、毛主席愛兵如子讓擔架

長征初期,毛澤東大病初癒,組織上給他製作了一副擔架,配備了坐騎。但他很少用擔架,不是讓給生病的警衛員,就是讓給凍腳的小戰士。

坐騎更是秘書、警衛、勤雜人員輪流使用。渡赤水河時,警衛員黃澤九因肚子痛掉隊了。毛澤東馬上將擔架留給他,自己和戰士們夜行軍走了100里山路。盡管很疲勞,他們一路上還給戰士們講笑話,鼓舞大家。

一天,紅軍來到雪山腳下,機要秘書黃有鳳又突然得了瘧疾,打擺子發高燒。毛澤東親自找衛生員給他服葯治療,又讓他躺在擔架上,一再鼓勵他要堅持下去。

可毛澤東自己卻拄著拐棍,迎著刺骨的寒風,一步一滑地向著雪山走去。黃有鳳躺在暖暖的擔架上,望著毛澤東那舉步維艱的身影,感動得熱淚盈眶。長征中,紅軍將領們像這樣愛兵如子的動人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5、彭德懷宰殺坐騎救急

1935年8月,紅三軍團在過草地時,由於連續長途行軍作戰,幹部戰士都十分疲憊。因為缺糧,他們只能靠吃野菜草根充飢。此時,軍團長彭德懷決定把僅有的六匹騾子全部殺掉,以解燃眉之急。身邊的警衛員和飼養員一聽要宰殺全部騾子,包括彭德懷的坐騎大黑騾子後,都不同意。

這頭大黑騾子在長征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一路上,它不是馱著糧食、器材,就是馱著傷病員。過湘江時,許多不會游泳的戰士就是它一次次地運過江去的;過雪山時,一些疲勞過度奄奄一息的戰士,也是靠它翻越了雪山。

彭德懷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不殺它們,部隊靠什麼走出草地?人比牲口更重要!」最後,騾子全部殺掉了,軍團部只留下了一些雜碎,其餘都留給了後面的部隊,這些肉不知救了多少紅軍戰士,使部隊渡過了難關。

㈢ 長征中有過哪些感人的事件

1、一袋干糧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

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2、半碗青稞面

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干糧。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

戰士們聽了他的話,都把僅有的青稞面裝在糧袋裡,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里煮湯喝。戰士吳開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經餓了兩天。周副主席知道後。

就讓警衛員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給吳開生兩碗。他看著吳開生蠟黃的臉,語重心長的說:「這是革命呀!」吳開生流著眼淚說:「我只要有一口氣,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這天晚上又是狂風暴雨,用被單做成的帳篷自然擋不住風雨的襲擊。戰士們都淋成了落湯雞。周副主席命令戰士們都到他作為辦公室的帳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響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這大雨親自來了,說:「你們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話像火烤暖了戰士們的心。這樣走了幾天,草原仍然無邊無際。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軍馬也殺掉吃了。

戰士們只好燒皮帶吃,甚至把隨身帶的紙張咽下去充飢,紅軍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給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麼呢?」警衛員急了。

周副主席兩只大眼睛放出了嚴峻的光芒,清瘦的臉上肌肉抖動著,「有同志們活著,就有我。只要多留一個戰士的生命,就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拿出來分掉!」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戰士們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進著摧不垮的鋼鐵紅軍。

3、魂駐小紅橋

故事發生時間:1935年春 地點:甘南。出征的隊伍綿亘十幾里,風蕭馬嘶秋冷,紅軍將士們行色悲壯。每次突破敵人的封鎖線,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戰斗隊減員嚴重,而擔架隊卻越來越長,任務也隨之越來越艱巨。一個清瘦干練的姑娘穿梭在隊伍里,像踩著風火輪似的,跑前跑後,安排抬擔架的、照顧負傷的。

這是她的職責,她是擔架隊隊長。據說她是自己從家裡跑出來參加紅軍的,英子這個名字也是當兵後她自己取的。20歲的她,已參加紅軍4年、入黨3年。

麻利、果斷、機智、勇敢的作風常讓人忘了她是個姑娘。因此在長征前她受領了隊長一職。臨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權力,而是用性命兌現所有的責任。困難、問題、危險,接踵而來。

擔架不夠用,傷員有增無減!有的擔架員受傷了,雇來的民工逃跑了。十幾個擔架被扔在路上,重傷員血污模糊地躺著,較輕一點的傷員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觸目的情景讓她心如刀絞。

血直往頭上沖。年輕的隊長杏眼瞪圓,咬著嘴唇,狠狠地說:「背也要背著走!」她對擔架員的任務進行了分配,盡力找回逃走的民工,盡量安頓好每個傷員。可安排到最後。

再也勻不出擔架和人來抬一個傷勢嚴重、生命垂危的小戰士了。看著前方的路,看著奄奄一息的小戰士,英子決定背著他走。隊員們反對,勸她留下這個傷員。

因為矮小、單薄的她看上去實在不堪重負,而且這個傷員傷勢太重。可英子看著四周的荒山野嶺,說:「丟下他,不就等於讓他死嘛。決不能!」於是,再沒有多說什麼。

她背著他在崎嶇泥濘的路上,邁開了沉重的步子……傷員的手無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聲音說:「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聞,薄薄的嘴唇堅強地抿起。

是奇跡嗎?弱小的她,背著比她高、比她重的戰士,翻山越嶺,竟然走過了許多路程。而受傷的戰士,也頑強地抗爭著,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居然開始好轉!一路辛苦,一路歷險,一路化險為夷。

擔架隊艱難而曲折地前進著。而英子卻越來越瘦,她總是將少得可憐的食物分給擔架員和傷員;她也越來越弱,她總是將金貴的鹽和水送進戰友的嘴裡……隊伍來到山裡的一座小橋時。

彷彿春天正好等在這里,嬌嫩的小花與新綠撲面而來。勞頓不堪的戰士們愣了一下,然後,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腳步,深呼吸……那個重傷的戰士已經可以拄著棍子走了。

也許是受了這美景的鼓勵,他走到英子隊長面前,說:「隊長,我要編個花環給你!」英子笑了,那開心而生動的笑臉讓人想起她也只是個孩子,她點點頭回答:「嗯,好。」

可接著又故意板起臉說:「但是,你現在還需要休息。」這是她一生中所說的最後一句話。為了給傷員舀水喝,她墜到了橋下的河水裡。

4、紅軍鞋

我們來到大雪山下。當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說除了「神仙」,就連鳥也飛不過去。還有的說,有一年天旱,人們抬著菩薩上山求雨,事先沒有吃齋。

「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個也沒下來。我們不信什麼「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點神秘可怕。毛主席知道了這情況,教育大家說:「神山」不可怕,紅軍應該有志氣。

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翻過山去。這些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軍團首長也向我們講明了雪山的情況。出發前,上級規定每人要准備兩雙鞋,把腳保護好,而且特別強調要認真執行。

我除了腳上的爛草鞋,就剩一雙拴在皮帶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來,用手掂量著,心頭湧起很多感想。一首在江西中央根據地流行的山歌在耳旁縈繞著。

送得哥哥前線去,做雙鞋子贈送你。鞋上綉了七個字:紅色政權萬萬歲。想起這首山歌,也就想到我們離開老根據地時的情形。那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十分難過。

捨不得離開那裡的親如骨肉的人民群眾。老鄉們的心情也和我們一樣,知道我們要出發,清早就抬著各種慰勞品來送別。一位老大爺拉著我的手,把一雙「紅軍鞋」塞給我。

這是雙非常結實的布鞋,鞋幫上綉著「慰勞紅軍戰士」「殺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動了半天才說:「孩子,帶上這雙鞋吧!這鞋一到紅軍的腳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

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我看著老大爺,看著手裡的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從那以後,這雙鞋就掛在我的腰間,成為我最好的夥伴。

5、年齡最小的11歲女紅軍

在紅軍女戰士隊伍中,有一位年僅11歲的小姑娘,只見她身背一條線毯、腰別一把橫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為大家鼓勁,她就是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王新蘭。

王新蘭,1924年出生於四川宣漢一個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維舟是著名的中共早期黨員。在叔叔的影響下,王新蘭的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先後加入共產黨。

王新蘭7歲時,因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黨組織常讓她傳遞秘密文件。1933年紅四軍入四川,王維舟領導的「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他任軍長。

當時王新蘭只有9歲,雖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領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紅軍要長征了,家裡只留下王新蘭和多病的母親。看到王新蘭終日如坐針氈的樣子。

15歲的姐姐、紅軍女戰士王新國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著紅軍一起走。於是,在姐姐王新國的鼓勵下,王新蘭鼓足勇氣報名參加紅軍。

深明大義的母親對此感到特別欣慰,只是擔心王新蘭年齡太小,紅軍不收。時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們。當他見到王新蘭扎著兩個羊角辮、個頭還沒有步槍高時。

便微笑著問:「你這么小能幹什麼?」王新蘭惟恐紅軍首長把自己看小了,便大著嗓門說:「我什麼都能幹!」徐主任見她率真的樣子,哈哈大笑:「哦?什麼都能幹?那就說說你能幹些什麼。」

「好!」聽首長話有鬆口,王新蘭的勁頭更足了:「我會寫字,會跳舞,會吹奏,還會唱歌!」說著她還用手在地下寫了幾個字讓徐立清看。

這時,姐姐王新國也在旁邊幫腔:「首長,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別看她年齡小,可她已經為黨工作好幾年了。」她如數家珍般把王新蘭幾年來為黨傳遞情報的事講給徐立清。

徐立清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嗯,不錯,不錯。」專心聽王新國說完,徐立清轉而對王新蘭說:「小妹妹,不是紅軍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齡太小了……」

一聽又沒希望了,王新蘭發起了小孩脾氣:「小?小怎麼了?哪個天生會打仗,還不是一點點學起來的。我雖然年齡小,可學東西還快呢!」

看王新蘭參軍的決心很大,徐立清最終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過來吧!」王新蘭當即興奮得跳了起來。隨著一聲「是」,王新蘭拉著姐姐就往外跑。

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麼,對著她們喊:「你媽媽同意嗎?」「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從門外飄了進來。幾兄妹把母親託付給地方蘇維埃組織後,第二天一大早,王新蘭就到紅四軍報到了。

王新國被分配到紅四軍政治部宣傳委員會工作,王新蘭則安排在委員會下屬的宣傳隊當宣傳員。一到宣傳隊,姊妹倆就開始編演節目、書寫標語。長征路上,王新蘭和戰友一起穿山越嶺。

爬冰卧雪,無論吃多少苦,受多大罪,從不叫苦叫累,也從不掉隊。不過,王新蘭確實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著馬尾巴才攀上去的。過草地,她有些時候也不得不趴在紅軍大哥哥的肩膀上。

盡管這樣,王新蘭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在風口、站在路邊,為戰友們送歌獻舞,加油鼓勁。小紅軍王新蘭愣是用稚嫩的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隨同大部隊勝利到達陝北。

㈣ 長征中有哪些感人故事

1、啞巴排長。

紅軍在翻越雪山途中,一位因傷致啞的排長負責團給養隊的工作。為了給雪山上的部隊送糧,他背著一百多斤糧食,頂風冒雪向上進發,可數日不見歸隊。

戰友們焦急地上山尋找,在半山腰發現了「啞巴排長」,他趴在潔白的雪上,沉重的糧食壓在身上,右手使勁地向前伸出,手指深深地摳在冰雪裡,身體保持著向上爬行的姿勢,懷里還揣著兩個沒捨得吃的山芋。

2、女戰士小董。

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

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閱讀全文

與紅軍戰士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有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能讓幸福樹分枝 瀏覽:796
鄉鎮事業編制如何轉變身份 瀏覽:664
愛情里有哪些手段 瀏覽:123
易經怎麼看婚姻 瀏覽:731
我的愛情在天邊是什麼歌 瀏覽:273
這才叫愛情是什麼歌曲 瀏覽:491
她說我也是幸福的人怎麼回復 瀏覽:744
事業編擬聘公示後多久發工資 瀏覽:117
故事欣賞法是什麼 瀏覽:466
美女老鄉怎麼拍 瀏覽:582
電腦如何下載京視健康app 瀏覽:384
皮影戲寓言故事怎麼做 瀏覽:109
幸福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瀏覽:771
路衍經濟歸屬於什麼專業 瀏覽:43
有哪些有故事的古城 瀏覽:330
經濟犯罪多少日能結案 瀏覽:871
草原上的小牧寫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204
對你來說什麼是幸福的事情 瀏覽:346
聖杯6逆位事業代表什麼 瀏覽:713
哲學還是經濟學哪個更好找對象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