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度談寫作】小說寫作技巧之人物設定篇
小說寫作技巧之配角篇 在小說中,是故事的主角「創造」出其他人物。因此,配角的設計,必須圍繞主角的目標來進行。
每一個角色,都有她存在的理由,並且每一個配角都應該承擔不同的作用。如果發現有兩個角色的作用是相同的,那麼就應該合並。
一般來說,圍繞主角展開的人物,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大類:家人、夥伴、導師、對手、敵人。
家人起到的作用,是形成主角的性格。
一個人物的性格,一定是由她的家庭環境產生的。所以,根據主角的性格設定,我們就可以為她設置一些家人,來強化讀者對主角性格形成的印象。
然後是夥伴。
他們一般會幫助推動主角,向目標前進。同時,有許多女孩比較私人的話語,是只可能在朋友間交流的。所以在一般的設置中,夥伴所承擔的責任是推動和鼓勵(類似於紅娘)。
接著是導師。
這一類人物的生活原型是形形色色的老師。他們引導人物向某個方向進展,鼓勵人物前進,糾正他們的錯誤。老師的某種特質。所以形成了兩類的導師:
一類是丑角類,放大讀者心裡對老師的不良印象;
另一類則是朋友型,來滿足學生對理想老師的幻想。
對手
是指和主角存在競爭關系的人。一般只著力強化一個人。一般這種類型的人,會以一種近似反面的力量(打擊),來促使主角去追求目標。所以這一類型的人,一般都擁有遠強過主角的能力和氣場。給主角提供一個除了大目標以外,可以一直追趕的眼前的目標。
反面角色。
他們為主角的目標達成設置最強大的阻力。他們和主角間的沖突就構成了小說最強的戲劇沖突。當主角的目標是「愛情」的時候,他們必須竭盡所能,阻止兩人在一起;當主角的目標是「獲得某種成功」時,他們就要阻礙主角,不讓她繼續向前。
反面角色可以塑造成很單純的惡人形象,就是要讓讀者恨到一定要讀完全書看她的下場。屢試不爽的例子就是各種古裝劇里的皇後。
還有一類是日本漫畫非常擅長塑造的,擁有復雜內心沖突的反角。一般這類角色以男性居多,甚至在青春校園人物盡量簡化的情況下,會化身為男主角。
在每一種類型中,都可以設置不只一個的配角。那麼,這些配角怎麼設置才算合理呢?
首先,最基本的一點,是對待同一件事(尤其是小說的核心事件),不同的配角應該擁有不同的態度和立場。
比如說,我想為主角設置兩個家人,父親和母親。那麼,當父母面對我的重要決定時(比如參加比賽),給出的反映應該是不同的。這樣,小說就擁有更寬泛的展開空間。而相反,那麼,就必須去掉一個。只塑造父親(或者母親),其他人物一筆帶過即可。
對於夥伴,一般可以在主角的戀愛問題上體現不同的立場。一般,風格輕松的作品可以讓主角擁有2-3個夥伴;相反,對於比較壓抑的作品則不宜讓主角擁有過多夥伴,一般1個就可以,甚至如果作者能力夠強,可以不為主角設置朋友。
導師、對手都以設置一個為宜,不宜過多。
反面角色是可以較多地被設置的。但是單純的,「皇後」類型的反派,有一個就夠了。如果還有其他人,則可以作為「手下」,被打包出售。比較復雜化的反派可以有一個或多個。一旦要塑造多個,則必須為每個人都安排一段悲慘的往事(哥哥發飆殺了全家之類==b),為他成為反派編織不得已的苦衷。
其次,配角的性格應該是鮮明而有標志性的。
因為過於復雜的人物會喧賓奪主,搶主角的戲,這是不被允許的。要突出鮮明個性,可以為角色設置一些細節。這些細節一般需要在人物剛出場時就被提出,以加強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而對於喜劇人物,則可以有一些特別執迷不悟的點,比如不考試考到第一名就口吐白沫等,增強喜劇效果。
小說寫作技巧之人物設定篇
小說寫作技巧之人物篇 第一篇:人物
一切小說的基礎是什麼?
是人物,所有小說的核心都在於如何塑造有吸引力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這是小說成敗的關鍵。
事實上,我們可以給小說下個定義,短篇小說:用散文的形式描寫一個人物力圖解決一個問題。長篇小說:用散文的形式描寫數個人物力圖解決數個問題,當然這其中的人物要有主有次,問題要有大有小。
在科幻小說和驚險小說中,人物多種多樣,可以是真正的人,也可以是機器人、仿生人、動物植物或來自外層空間的恐怖不知名的異形。不過大多的人物恐怕只能是人,偶爾有克隆人或是仿生人,也會有些幽靈和鬼魂。但是不管什麼作為主人公,他們的言行舉止必須像一個真正的人。
讀者閱讀小說,主要是為了消遣,他們不想聽說教。如果小說寫的是一部機器、一棵樹、一隻鳥,如果這些主角沒有人類的特性,那讀者很快就會感到厭倦,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小說中的人物都面臨一個問題,比如說生存問題或是存在障礙的愛情,並讓主人公奮力去解決這個問題,讀者就會被吸引。
小說像任何一切娛樂形式一樣,要能吸引並保持觀眾的注意力,而且,小說又具有其他娛樂性是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小說可運用文字直接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作者僅憑紙和筆,就可以帶領讀者去異鄉奇境進行旅行。
但小說也有其弱點。作家不可能面對讀者直接進行解釋或解決讀者的一切疑惑,作家必須要把他想說的一切統統寫下來,並希望讀者能聽到、看到、聞到、感覺到甚至嘗到作者在小說中所描述的一切東西。
因此,作為作者,你的工作是要使讀者生活在你的小說中。要使你的讀者忘記他他們是坐在電腦前或是躺在床上看文字,而是使他們相信他們正生活在你想像中的世界,生活在你用筆創造出的世界中,他正在急診室中搶救病人,他正絕望地站在海邊等待黎明,他正在爬一座冰雪紛飛的山,山的那邊是他的陷入險境的愛人。
總而言之,是要讀者生活在你的故事中。做到這一點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是,提供一個他所嚮往成為的人物。
讓讀者想像,她自己就是一個主角,掙扎於情慾和對自由的嚮往中,被另一個緊緊束縛著。或是因為備受傷害看不見希望,正慢慢滑向死亡的黑暗的卻渴望被救贖。
作者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有兩件事必須記住。
首先,小說基本上寫主人公解決面臨的問題的文學樣式,主人公的選擇必須十分小心。人物應該有獨特的吸引力,並給一個難題讓他去解決,從而使讀者關心該人物以後的命運。小說中的主人公也稱之為觀點人物,故事是從他的視角講述的,換句話說,就是主人公必須有能力承擔這個故事。
選擇一個主人公,他有極大的能耐,卻又有明顯的弱點,然後然他去解決一個難題。
比如,作者可以設想一個主角,他睿智、冷靜、意志力極強,從以往的戰爭期間看是個卓越的軍事家,但他有時會陷入迷惑,堅硬的外殼下面是容易受到傷害的心,因為追求自由而參加國家的獨立戰爭,然後又因為自由被束縛而被迫選擇離開祖國。如果讓列文領導一支軍隊,管理國家,他會輕而易舉地完成,但是他所面臨的問題不是考驗他的優點,而是揭露他的短處,所以他遇到了另一個主角,一個無論容貌、力量都比他強、掠奪成性的人,他奪走了這個主角的自由,不僅如此,他所經歷的一切超越他忍耐的極限,這也是使他高傲的自尊受到極大的傷害。
另外,在描寫人物時,不要流露出主人公自己必勝的信念,如果主人公都確信難題能解決掉,那讀者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故事必須要有懸念,這個懸念應該維持到故事結束。換句話說,主人公對自己的命運是無法把握的,如同走在懸崖邊上,搖搖擺擺跌跌撞撞,狂風和暴雨隨時都可能把其摧毀。
在具有高度寫作技巧的小說中,主人公除非作出極大的犧牲,否則就不可能戰勝他所面臨的難題,也就是說,主人公必定有失才能有得,而讀者急切想要知道主人公將會失去什麼。
那種鎮定自若、無所不能的人物是小說中最要不得的,他們乏味、刻板、不可信、毫無意義。
優秀的作家如同優秀的建築設計師,每一篇小說應具有其獨特的創造性,這包括有特點的人物和適合故事的背景以及其中文中流露出的觀點。
觀察一下你每天周圍接觸的人物,你能見到多少一成不變的模式呢?進一步了解他們每個人,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與其他人不同的個性、習慣、愛好、歡樂和恐懼,每個人都面臨自己各自不同的問題。他們有哪些強處和弱點,應著重描寫他們那些與眾不同的特點,在設想一下,哪一些問題最能暴露其弱點,然後再動筆開始寫。
關於描寫人物的第二個要點是,整個故事的敘述都應從主人公的觀點和感覺出發,即使小說使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手法,寫在紙上的一切都應是主人公的親身經歷,這是對作者的一種限制。
主人公必須出現在每一個場景中,作者不能寫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但唯有如此,作者講的故事才有真實感,並直接向讀者敘述。主人公困惑,讀者也會感到困惑:主人公痛苦,讀者也會感到痛苦,主人公勝利了,讀者也會感到勝利的喜悅。換句話說,讀者生活在小說中,而不只是在讀電腦屏幕上的字或印在紙上的鉛字。
也可以用第一人稱來寫小說,在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中,「我」是主人公,給讀者以更大的帶入感,有利於在他們的腦中建立一個虛擬的世界,但是由於「我」的視角有限,敘述的時候有時會有極大不便,不過在設置懸念上比第三人稱要方便一些。當然,如果作者必須告訴讀者一些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時,最好用第三人稱。
還有些人用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混合來寫,這種方法要取得較好的效果相對要難,很容易產生視角混亂,使讀者迷惑,但能克服單純以第三或以第一人稱描寫的缺點。
有一個辦法可以檢查主人公是否能感知現實世界,查看你所寫的小說的每一頁,看看主人公的五種感官是否都起了作用。如果在一頁中只有主人公的視覺和聽覺用上了,就重寫這一頁,最終達到的效果是,不僅要使故事的主人公不僅能看到和聽到,還要讓他嗅到、嘗到和接觸到,這種方法是故事的敘述效果生動活潑。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具有獨特個性的主人公呢?又怎樣讓它解決什麼問題呢?
綜上所述,作者所寫的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和其他你所熟悉的人物相結合的產物。許多作家往往勸導初學者應寫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這確實是成功作者的經驗之談。沒有一個作者會寫自己從未親身經歷的東西,這實在是不可能的做到的。
事實真是如此嗎?看看我們周圍的小說,恐怕沒有那個是寫文者的自己的經歷,舉架空歷史小說,發生在不存在的朝代的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作者的親身經歷又是哪裡來的呢?
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所熟悉的,他們已經在作者的腦子里活了很久。在開始動手寫前和寫時,作者在自己的腦子中調集平時所存在腦海中的記憶,一點點設計出故事中人物中的形象,長得什麼樣子,脾氣如何,有什麼樣的朋友和敵人,如何對外界作出反應,有什麼和別人不同的地方,長處和弱點是什麼,家庭情況等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寫好一部小說,有很大程度上與你平時所讀書的多少、范圍和理解程度成正比,也取決於所收集的相關資料的量。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算是一種「親身經歷」。但光有親身經歷還不夠,作者還需要有能力激發想像力的觸發,想想看如果是個熱愛自由和被自己的戰友背叛的人,在星際中游盪,有一天突然被另外一個強者囚禁,一層層剝去偽裝,最後連思想的自由都要被奪去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以上所述,就是寫好一篇小說的關鍵
在一篇小說中需要描寫了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面臨自己的問題
請注意,主角要面臨多個問題,這是小說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之間的主要區別,而一個主角比另外一個更重要一些,他所面對的問題也更多。
一位著名的寫作教師曾告訴上課的作者,他們可以把主人公所面臨的問題設想成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一種感情對另一種感情。例如,那是自由對恐懼,驕傲對征服,忠誠對友誼。
但開始為小說構思人物時,即使是次要角色,都可用這個簡單的公式去套人物的主要性格。
如果你的人物不能套入這個顯而易見的模式,那麼,你就根本沒有把人物構思好。小說的基本沖突,也就是小說情節得以發展的動力,是主人公內心的感情沖突。小說的一切沖突,都是從這一基本沖突發展出來的。
在主人公面臨的這個內在的、心靈的問題上,作者需要給他加了一個外部的、體力和智力上的問題。
它們與主人公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交織在一起,每當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這就形成了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問題鏈,也被稱為是相互聯結的期望鏈。因為,作者放在讀者面前的每個問題、每個疑問都隱含著對這個問題或疑問的解決或回答,使讀者期望繼續讀下去。所以,作者要在小說中不斷地提出問題,提出疑問。
小說都應該有這樣的緊急關頭,作為作者,就應把小說的主人公和你的讀者,放到這種緊急的關頭去考驗,讓讀者和主人公一樣痛苦不堪,進退維谷,難以擺脫。在這個時候,你已經小心地向讀者證明並使他們信服,不管主人公有什麼缺點和問題,他都是一個值得稱贊的人。
在喜劇結尾的小說中,主人公往往作出道德的選擇,他寧願放棄自己所珍惜的一切。盡管他失去了所珍惜的一切,他卻經受了烈火的考驗,因此他得到回報,幸福最終回到他身邊。
在以悲劇結尾的小說中,主人公選擇非道德的解決方法,在看上去幸福的後面則是悲慘的命運。
在一些小說中,主人公作出了正確的選擇,解決了自己面對的難題,但卻失去生命,這是「悲劇」的經典定義。
在小說中人物描寫應注意的最後一點是,主人公必須要有變化,不管小說中的主人公發生了什麼,不管小說怎麼寫,主人公必須要有一個根本的變化。
每篇小說的關鍵是寫主人公的變化,要找出主人公在感情、道德、肉體和內心等方面的關鍵的變化,作者要寫的就應該是這種變化。
小說寫作技巧之人物設定篇
小說寫作技巧之人物設定篇 對於故事的主角而言,她(他)的設定有兩個必要條件:移情作用和慾望
首先是移情作用。這指的是,主角必須讓讀者產生認同感,即感覺到,這個人物和「我」有相像,或者是和我身邊的人很像。這樣,才可以讓讀者將自己的感情,「轉移」到主角的身上,和主角一起來經歷故事的發展。換句話說,就是主角必須要「真實」。
人物移情作用的刻畫有一些很常用的技巧。主要是兩種:
第一是著力刻畫人物的某種缺點。
第二是強調人物的某種習慣或者嗜好。
再次是強烈的慾望。這是主角必不可缺的一個劇情特點。因為主角的「慾望」,直接決定了故事的主線走向。比如在勵志類的劇情中,主角的「慾望」就是達到目標,實現夢想;在言情類劇情中,主角的「慾望」是和所愛的人在一起。主角還可能有潛在的慾望,也就是實際的真實慾望。比如,主人公的表面慾望,是徹底扳倒男主角,而真實的慾望則是兩人相愛。
由此而來,從主角的慾望是單純的還是分表面慾望及真實慾望,就可以將故事的編劇線索分為兩個大類:
第一類,是主角擁有單純的慾望,男主角推進女主角,共同實現這個願望。
第二類,是主角擁有潛在慾望。在這種設定中,男主角一般會處在阻礙女主角實現表面慾望的地位。
具體設定一共有三部分:總體設定,性格設定和目標設定
先講總體設定
對於主角的總體設定,應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背景設定;第二是現實生活設定。
首先是背景設定。背景設定包括了主角的出身是怎樣的?她擁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她在小說故事發生以前,經歷過什麼事?這些內容主要是故事以外的,當然也可以用於回憶或者背景交代。設定故事外的內容,主要是為了更加明確主角的性格。
一般,主角的背景設定可以分為三個大類:
一類是心靈創傷型。
另一類是溫情關懷型。
最後一類則是尋求存在感。
在三個背景設定和常規的人物模式下,也可以交叉組合從而產生出不同感覺的人物。
現實生活設定,三種狀態下的表現:職業生活、個人生活、私生活。
職業生活:指的是和故事的主線情節直接交叉的部分。
個人生活:包括和朋友間的關系,和家人間的關系。
私生活:在小說中最多地體現為內心的獨白。這一部分是最體現人物深層個性的部分。
上述三個部分:職業生活、個人生活、私生活,共同構成了讀者直接在小說中看到的人物形象。這三者缺一不可,因為部分描述的缺失,會大大降低人物的可信度,使劇本顯得粗糙。
利用上述方式,可以構建出一個多層次,具備故事展開可能性的人物。
背景設定是為了讓讀者更加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然而作為戲劇沖突的原則,人物應該擁有和內心相反的表面性格。
比如,如果我們決定了人物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寂寞沉靜的人,那麼她的表現就應該是比較陽光開朗的。這樣,當她禁不住一個人痛哭的時候,才會具有張力。
以沖突的方式來構建人物,在主角的塑造中可以不被採用。尤其是在校園文中。因為作者的駕馭能力有限,如果主角處理成具有矛盾性格的人,很可能會寫得不倫不類。
然而在偏情感的故事中,人物自身性格的沖突就是不能缺少的。
在男主角的個性塑造中則恰恰相反,人物設定往往會更加強調男主角性格本身的沖突,因為雙重個性更容易體現神秘感。所以有著悲慘過去的男主角,一般都會長著一張開朗活潑的臉,好像他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的;而如果一個男主角表現地很冷漠不近人情,那他的內心就應該是細膩而敏感的。
在性格的設定過程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
一個技巧是突出角色的明顯缺點;這對於塑造比較活潑的角色,可以起到增強親和力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對一些細節進行明確的設定,比如口頭禪、特殊愛好、習慣動作等。但是一般對於青春校園小說,細節的設定不宜過多。過多的細節設定反而會使人物的性格輪廓模糊。細節的設定需要和小說整體的情緒相一致。一般在青春校園的小說中,可以設定一些增加輕松可愛氛圍的細節,比如,喜歡吃可愛的甜品、有特殊的收藏癖等等。
故事的主人公必須有強烈的「慾望」,而實現這個「慾望」,就是故事的最主要的線索。因此,主角「慾望」的設計,直接決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其他主角、反派、配角的設定。
一般而言,主角的「慾望」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達成某個具體事件的慾望。
主角「慾望」,可以引導出的,一般是以事件貫穿的故事,事件的線索非常容易理清。
但是以事件為導引開展起來的故事,立刻會面臨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事件的線索中,並不存在情感;也就是說,主角的情感線索會和事件線索脫離,造成故事混亂。原因在於,一般以事件、懸念為導引的故事,原型並不是少女文學,而是推理小說這類更加面向男性的文學類型。在這類小說中,情感只是調味劑,而故事的邏輯結構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主角的「慾望」必須和另一個主角相關。
另一種則是情感上的慾望。比如,我要改變自己、我要尋找心靈依靠、我要不再孤獨。
主角擁有強烈情感慾望,則可以清晰地導出一跟情感線索。對於這樣的類型,故事的段落結構並不是很清晰,所有的故事橋段都是為人物情感脈絡而服務的。這一類型的人物「慾望」,比較常見的是在都市和言情類的小說中。
這類的線索比較容易導致故事結構鬆散。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在開頭的部分,著力營造主角的心理、她的內心需求,人物背景和關系。處理的重點是將讀者代入這樣一種心境之中。而在承段,逐步引入一個較強的事件線索,加強節奏。
在一個故事中,兩類的慾望是可以並存的。比如最常見的,在勵志類的小說中,主角希望成為某種成功的人,而她的內心慾望則是改變,尋找更有存在感的自我。但是兩者必須有主次,這樣才不致於使文章混亂。
文章參考http://www.momoo.vip/ 墨墨資源網網文寫作技巧第一平台
2. 銆婃晠浜嬪ぇ甯堝啓浣滅彮銆嬧斺旇繖鏈涔︽暀浣犲備綍鍐欏嚭濂芥晠浜嬶紙3錛夛細鏁呬簨緇撴瀯
涓涓鏁呬簨浠庡ご鍒板熬濡備綍灞曞紑錛屾湁鍝浜涙ラや笉鑳界己澶憋紝鎵嶈兘褰㈡垚瀹屾垚鐨勬晠浜嬶紵
鐗歸瞾姣旀彁鍑轟簡鏁呬簨緇撴瀯鐨勪竷澶фラわ紝鍗籌細寮辯偣/闇奼 嬈叉湜 瀵規墜 璁″垝 瀵瑰喅 鐪熷疄鑷鎴戠殑鎻闇 鏂扮殑騫寵鐐廣
榪欎竷涓姝ラゅ唴鍦ㄦ牳蹇冣斺斾漢鎬х殑寮辯偣錛屽栧湪浣撶幇鈥斺斿洶澧冨拰鍗辨満錛屽睍寮浜庝漢鐗╃殑鈥斺旇屽姩銆
浜烘湁鍏嬫湇寮辯偣鐨勯渶奼傦紝榪欎釜闇奼傦紝鎸夌収鐗歸瞾姣旂殑瑙傜偣鍖呮嫭蹇冪悊灞傞潰鐨勫拰閬撳痙灞傞潰榪欎袱涓灞傞潰銆傛晠浜嬩富瑙掑叿鏈夋煇縐嶇己闄鳳紝鑰屼笖榪欑嶇己闄鋒湁鏃舵槸涓ラ噸鐨勶紝涓ラ噸鍒板彲浠ユ懅姣佷漢鐢熴備富瑙掔殑緙洪櫡鍙鑳芥棤瀹充簬浜猴紝浣嗕激瀹寵嚜宸便傛晠浜嬬殑鍙戝睍灝辨槸鍥寸粫涓昏掑備綍鍏嬫湇緙洪櫡錛屽彂鐢熻漿鍙樺紑濮嬬殑錛岃繖鏄涓昏掔殑闇奼傘傛病鏈夐渶奼傚氨娌℃湁鏁呬簨銆
涓昏掍竴寮濮嬫槸涓嶅簲褰撳療瑙夎嚜宸辯殑闇奼傜殑錛屼竴鏃︿富瑙掑紑濮嬭繘鍏ヨ夊療鑷鎴戦渶奼傞樁孌碉紝鎰忓懗鐫鏁呬簨涔熷皢緇撴潫浜嗭紝鍗充富瑙掍粈涔堟椂鍊欒夊療鑷鎴戦渶奼傝繘鍏ュ埌鑷鎴戞彮闇查樁孌碉紝鏁呬簨浠涔堟椂鍊欑粨鏉熴傝繖涔熸槸鏁呬簨鐨勬殫綰匡紝瀹冩槸闅愯棌鍦ㄨ〃璞′箣涓嬬殑銆傛晠浜嬩富瑙掑栧湪鐨勪笢瑗挎槸嬈叉湜錛屾叉湜鏄嫻浜庤〃璞′箣涓婄殑錛屾叉湜寮曞艱掕壊鐨勮屽姩銆傛叉湜涔熸槸瑙備紬鎴栬呰昏呬笌涓昏掔洰鏍囩浉浜ゅ勩傝繖涓嬈叉湜鐗歸瞾姣斿己璋冪殑鐐規槸鏁呬簨閲屼富瑙掓兂瑕佷粈涔堢殑嬈叉湜錛岃岄潪鏃ュ父鐢熸椿涓鎯寵佺殑鏌愮嶄笢瑗褲
鍏充簬嬈叉湜銆侀渶奼傜壒椴佹瘮鐢ㄤ簡涓嬮潰鐨勫浘渚嬭〃紺猴細
嬈叉湜鈥︹︹︹︹︹︹︹︹︹︹︹︹︹︹︹︹
琛ㄩ潰鈥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斺旈渶奼 鑷鎴戞彮闇
鍏充簬瀵規墜錛佸叾瀹炲苟涓嶆槸鍗佹伓涓嶈鄲鐨勯偅涓浜猴紝鐗歸瞾姣旇や負瀵規墜鏄涓庝富瑙掔珵閫愬悓涓鐩鏍囩殑浜猴紝鑰屼笖鍦ㄦ晠浜嬩腑涓庝富瑙掑彂鐢熷氭″瑰喅銆備富瑙掍笌瀵規墜涔嬫墍浠ュ瑰喅鐨勫師鍥犳槸浠涔堬紵鍙堜負浜嗕粈涔堣岀珵閫愬悓涓鐩鏍囷紵鎵懼埌榪欎釜鏈娣卞眰嬈$殑鐩鏍囷紝榪欐槸鏄鏁呬簨鐨勭劍鐐廣
鎴戜滑浠ュ線鍙鑳戒細灝嗗規墜鐞嗚В涓哄潖浜猴紝榪欏氨綆鍗曞寲浜嗕漢鎬у拰浜洪檯鍏崇郴銆傚湪鏁呬簨涓濉戦犲嚭涓浣嶅悕鍓鍏跺疄鐨勫規墜錛屽叾瀹炰篃騫墮潪瀹規槗鐨勪簨銆
鎴戝湪鍐欍婂コ鎬х佽銆嬭繖鏈灝忚寸殑鏃跺欙紝瀵逛竴寮濮嬭炬兂鐨勬綐鍓涓諱換鏄涓涓蹇冩兂鍗囪亴鐨勪漢錛屽唴蹇冩湁琚浜哄皧閲嶇殑闇奼傘備絾鏄鍦ㄥ啿紿佺殑鏋勫緩涓婁笉澶燂紝涔熷氨鏄璇村瑰喅涓嶅燂紝瀵瑰喅涔嬫墍浠ヤ駭鐢熼兘鏄鍥犱負涓昏掑拰瀵規墜鏈夋墽蹇碉紝榪欎釜鎵у康瓚充互瀵艱嚧鍐茬獊鐨勫彂鐢熴傛垜涔嬪墠娌℃湁鎯蟲竻妤氫富瑙掍笌榪欎釜瀵規墜絀剁珶鍦ㄧ珵閫愮殑鐩鏍囨槸浠涔堬紵鍦ㄤ笉鏂淇鏀圭殑榪囩▼涓錛屾墠鎵懼埌浜嗗ス浠鏄涓虹珵閫愯瘽璇鏉冦傝亴鍦虹殑璇濊鏉冨苟涓嶆剰鍛崇潃鑱屼綅楂樹綆錛岃屾槸瀵硅繖涓鍦虹殑鎺у埗鍔涖傝繖涓鐐規壘鍒頒簡錛屽啿紿佷篃灝辨湁浜嗐
鐗歸瞾姣旀彁閱掓垜浠涓昏掔殑瀵規墜鏄鑷宸辯殑璇濓紝閭e氨鏄涓昏掓槸鍦ㄥ厠鏈嶈嚜宸辯殑寮辯偣銆
鐗歸瞾姣旇や負錛屾晠浜嬩腑鐨勮″垝涓庤掕壊嬈叉湜鍜屽規墜鏈夊叧錛屽畠浠鏄鏈夋満鑱旂郴鐨勩
瑙掕壊鐨勮嚜鎴戞彮闇茶繃紼嬫槸瑙掕壊浠庣棝鑻︿腑瀛︿範銆佹垚闀跨殑榪囩▼銆傛垜浠鍙鑳藉規槗鐘鐨勯敊璇灝辨槸璇存暀錛屽ソ鐨勬晠浜嬪簲浠庤掕壊浠庤屼負涓鑾峰緱鐨勪綋鎮熺潃鎵嬶紝浠庡圭幆澧冪殑鍙嶅簲涓浣撶幇銆
浠庝漢鐢熸潵鐪嬶紝浜虹敓鏄澶嶆潅鐨勶紝鍚屾牱涓昏掔殑鑷鎴戞彮闇茶繃紼嬶紝鏈夊巻緇忕(鐮轟箣鍚庤揪鍒頒竴涓鏂扮殑浜虹敓澧冪晫錛屼篃鏈夊湪緇忓巻涔嬪悗鍚戜笅娌夋撥鐨勩傚備綍瑙掕壊涓嶈兘澶熷喅瑙g殑鍥板冭繕涓嶅傝╁畠鎮跺寲錛岃繖涔熸槸浜虹墿鍏鋒湁鐨勪漢鏍肩己闄峰艱嚧鐨勶紝鍥犱負濂規棤娉曞畬鎴愯嚜鎴戞彮闇茬殑榪欎釜榪囩▼銆傚叿浣撳備綍璁捐¤嗘晠浜嬩漢鐗╁拰鎯呰妭鐨勯渶瑕併
3. 五到十分鍾的短片如何塑造人物並講好一個故事
五到十分鍾,想要塑造一個人物形象,還是挺容易的。
首先我們需要抓住這個人特點,比如說他的性格,他的愛好。
其次,我們可以從這些地方進行深究,他對某個事物喜歡,並對這個事物做了些什麼。
最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一個領域上取得了什麼成就?
就通過這樣的模板,完全可以把一個人的故事簡短的講出來。
4. 如何設置故事情節里的沖突
一個好的劇本故事,精彩與否往往取決與其中設置的沖突。如果一個劇本故事沒有沖突,那麼就會是平淡無奇,沒有了波瀾不驚。這樣的故事情節更談不上是精彩,更像是小學生的作文一樣記流水賬。沖突是一個劇本故事的核心,也就是說沖突能體現故事的主旨。劇作者們設置劇本故事中的情節,使得劇本的故事更加有推動力、發展力。
說到沖突,那麼什麼是沖突呢?當兩個因素在心理上或者是物質上的(個人、情況、力量、需求、目的或者驅動力)發生對立的時候,沖突就會隨之產生。之後伴隨著沖突出現對峙的階段,不管最終的結局如何,沖突一定是表現為兩方的對立。
事實上,故事情節中沖突在西方的戲劇中正處於十字路口的狀況,受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傾向影響。一方面,藝術類型的影片通常被看作是大眾電影的對立面,因為大眾觀看影片通常把沖突作為故事的核心,而藝術類型的影片不是以一個故事性的情節為核心,而是以一個藝術元素為核心的。另一方面,大眾類型的電影在戲劇元素上過分地依賴於沖突的設置,這不單單是考慮了功能方面,也考慮了操作方面。
如果我們把沖突看作是人類內心的一種反應,就會自然而然地把這兩者聯系起來。這樣的一種關系產生有趣的吸引人的情況。當藝術類型的電影逐漸地擯棄沖突而單純地表現一種元素的時候,一場關於沖突的革命就隨之產生了。
沖突就本身針對的情況,從宏觀上分為外部沖突和內部沖突。
外部沖突
就像其名字一樣,是由外部的自然、社會環境以及角色的職業,或者是另一個角色的作用來決定沖突的性質和原因。比如在1960年影片《野河》中,查克.格羅夫則必須說服艾拉.加斯在田納西河泛濫之前放棄她的財產。在1975年影片《大白鯊》中,布羅迪警官必須去面對毀壞旅遊勝地夏季海灘的鯊魚。在1990年影片《沉默的羔羊》中,克拉莉斯.斯塔林為了獲得有關野牛比爾的情報必須要設法和漢尼撥.萊克特接近。
這些影片很好地說明了,外部沖突推進了情節,但外部沖突的使用在任何情況下都合理嗎?實際上,劇作者們運用外部沖突設置障礙,角色因超越障礙而推動了故事的情節。這雖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必須注意到對於沖突的過度使用會造成一種堆徹障礙僅為了製造懸念的印象。這樣的沖突堆積只會用在動作片中,在那一類影片中所做的是不斷地製造吸引觀眾的沖突。
內部沖突
針對相對於本身而言,以及與本身有關的決定的沖突。比如影片《大白鯊》中布羅迪警官自身擔任的工作與天生怕水的恐懼感的沖突。影片《野河》中艾拉.加斯面對自身財產與在田納西河泛濫前生命安全的沖突。
盡管如此,外部沖突依然在劇本中存在,對於其最佳的使用就能夠通過外部沖突,實現環境與內部沖突的連接,而形成對於情節的更深層次的推動。這樣說的原因在於,觀眾通常都傾向於認可人物心理的和內心的沖突,而不是來自外部的沖突。
劇作者們按照創作劇本考慮的順序進行排列,人物、目的、障礙、沖突和解決是戲劇的五大元素,也就是情節設計中考慮到的因素。同時,第一個元素會決定第二個元素,第二個元素會決定其後面的元素,以此進行類推。從功能的角度來說,角色是全劇的動力,劇中的人應當是既有決斷力的,又有目的性的,這直接決定如何進行拍攝。事實上很難提出絕對地、有效地、公理般地,既能保持邏輯又實用的規則。因為劇本的創作是基於內外部的沖突之上,是嚴格地通過前因而得出結果的。同時我們也要承認,這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劇作家本身的素質。然而,以下依然有一些在創作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一、沖突並不是一個結果,或者是一個動力,它並在五個元素中處於第四的位置,說明沖突對於人物性格的決定不起任何的作用。
二、人物主要是由劇情障礙決定的,也就是當人物的發展遇到障礙或者出現對峙的局面時,人物的性格才能夠充分地展現。另外,障礙的本性與目的的本性一樣都是展現主角的維度。
從戲劇平衡的角度上來講,所謂成功的劇情展開就是指在人物與沖突的目的之間不斷地建立越來越深的聯系。主角的形象就會通過他遇到的困難以及不斷出現的沖突樹立起來,從另一方面說障礙是必需的。如果說一個主角在情節發展中沒有遇到任何需要克服的困難以及需要解決的沖突,或者是所遇到的困難並不足以對其自身形成挑戰。我們就可以說,這樣的刻畫方式是消減了觀眾對於主角的興趣,因為沒有懸念。
正如前面提到的,觀眾對於人物和影片的認可很大程度於內部沖突的設置。另一方面,當我們提到障礙的時候,沖突就會緊跟其後。不過,事實上在外部沖突的情況下,所設置的障礙可能是針對於外部的,它也可以針對於內部,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避免絕對的真實性,保持似真性並直接為主題服務。
在影片《野河》中,查克.格羅夫遇到了非常多的外部障礙:艾拉.加斯的孩子們,一個由於前人業績差而惱人的工作,他與艾拉.加斯的孫女戀情,以及由於種族主義的氣氛而被攪亂的生活環境,連綿不斷的雨也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元素。所有的這些障礙的設置來自於外部,而且是似真的,但這些障礙的設置增加了觀眾對人物的認可以及對於內心沖突的嚮往。
在影片《大白鯊》中,布羅迪警官遇到了一個對於常人來說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在他看來卻極大的內部障礙,那就是他對水產生的恐懼感,而外部障礙就是必須要面對海水的本身。另一外部障礙就是大白鯊,這給觀眾造成了一個很大的懸念與莫名的恐懼。
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觀眾不能判斷出漢尼撥.萊克特和野牛比爾究竟誰才是影片的反面人物?在影片中兩人的刻畫使用的手法十分相似,但當真正的問題出現也就人物性格設置的障礙發揮作用的時候(野牛比爾的恐怖想法,克拉莉斯的孤獨,她對於成功難以遏制的渴望)。人物的深化是可見的,尤其是當克拉莉斯與萊克特在一起的時候。這種對於人物身份的鋪墊刻畫在動作片中也經常運用。
我們已經能夠從上面的三個例子當中看出外部沖突在勾勒人物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時外部沖突和障礙的設置也鋪墊了能夠被超越和解決的內部沖突。劇作家不要不恥於大眾電影的沖突解決方式,因為觀眾對於戲劇的結尾都抱有一點的希望。從戲劇創作的規則來說,一個影片的結尾不論層次緊湊還是寬松,都要能夠從精神上或者是從沖突的解決作為結尾的影片來說。事實上,全劇的結尾是影片對觀眾承諾的一部分,如果能夠達到一個完滿的結局,或者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對於影片的整體框架和人物形象的完整是十分重要的。
劇作家們都認為,沒有一個戲劇的沖突是沒有前奏的。前奏是設置在沖突之前的,它不僅作為核心情節的開端,同時也作為一個沖突的引子來引起觀眾的興趣。例如,在影片《第四個證人》,以深夜的街道為開端,一個光著腳的、身材矮小的女人攔住了一輛汽車。汽車猛然靠邊停住,一個看起來並不友善的司機讓女人上車,車中的收音機正播放著納特.金.科爾的《我想聽布魯斯》。而這首歌的歌詞就具有諷刺意味,象徵女人兩分鍾之後的命運:女人被殺害,而司機則被人打昏。同時,一系列反常事件發生,反常人物出現,預示著沖突和毀壞的到來。
在極少部分的觀眾認為,沖突並不意味著暴力。總的來說,觀眾較為偏愛心理上的沖擊而非暴力的行為。在1990年影片《小孤星》中,保羅.謝爾登一個成功的作家剛剛在他的小說的末尾結束了他所創造的女主角的生命。之後他便出了車禍,並被護士安妮.威爾科斯所救。影片的高潮無疑在於保羅.謝爾登燒毀了凝聚著他兩年心血的書稿。
在1966年影片《誰害怕弗吉尼亞.沃爾夫》中,在瑪莎的假象中,喬治殺掉了她的孩子,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難以承受的痛苦,他並沒有實行實際意義上的暴力。因為孩子其實並不存在,而僅在瑪莎的想像之中,但瑪莎卻把她的孩子當做真實的存在。
最優秀的沖突來自家庭的沖突,事實上來自家庭的沖突的戲劇以及其他敘述的一個重要的源泉,而且家庭沖突也是最能夠令觀眾認同並產生共鳴的沖突。比如影片1979年的《克萊默夫婦》、1989年的《性、謊言和錄像帶》、1993年的《爆竹》、1994年的《與死人的小小和解》和1994年的《羅西娜》,這些影片都是植根於家庭沖突的影片。戲劇的沖突不一定來自兩個絕對對立的敵人,也可以來自朋友、丈夫和妻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等等。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家庭沖突:
——漢姆雷特的叔叔殺死了漢姆雷特的父親,並娶了漢姆雷特的母親為妻。
——莎倫的爸爸想要找到讓她女兒懷孕的那個男人。
——安提戈涅不顧叔叔的禁令,想要安葬她兄長的遺體。
——羅西娜必須面對其十年以後突然出現父親的性侵犯,盡管她的母親還在。
許多戲劇都能夠在結束之後給人留下歡快的銀幕印象,在這中作為戲劇靈魂的沖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的喜劇都是從新的角度認識和定義現實的生活,而所有的手法就是沖突的設置,通常是主角如何戰勝失敗。喜劇通過這種方法使人們脫離日常的生活沖突,來到一個看起來可以由自己掌控的世界。
經典的戲劇理論認為沖突能夠塑造和改變人物。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人物和人物性格的改變,是取決於人物情感或者感覺的改變,也不是由沖突引起的。反過來說,人物性格的改變對於情節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非常之小。
在傳統的敘述中沖突作為全劇的核心而存在的,因對於沖突的解決也理所應當認為將劇情帶到了結尾,於是沖突與沖突的解決之間就形成緊密的聯系。通過對沖突的解決分析,人們會把解決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完滿的解決
指的是能夠使主題得到升華或者使主題精神得到凈化,這種凈化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或者說是激奮,能夠通過影片體會到自身存在的意義。這種方式的結尾變得非常普遍,同時也可以這樣認為,這種升華情節並不是能夠由劇作家控制的,並不是由他自己的喜好決定的,而是必須遵守從一個大眾的信念或者說是大眾口號。不過,是否決定使用完滿的解決作為結尾依然取決於劇作家。這樣的結尾通常出現在西方經典影片中,影片的結尾都非常令觀眾滿意,大部分的大眾電影都是按照這樣的模式進行的創作。
在1942年的影片《卡薩布蘭卡》中,里克最終還是解決了他與自己、與他的愛人以及維克多甚至德國之間的矛盾,影片的結尾也是伴隨著所有問題的解決,盡管里克失去了自己心愛的人,從劇情發展的角度來說,依然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
在1949年的影片《騎術學校》中,羅伯特發現他的妻子朵拉從來沒有愛過他,這個發現伴隨一個長時間的閃回而展開。那個時候朵拉出了一場車禍,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在生死之間掙扎。核心沖突就在於羅伯特如何看待他自己的愛情,他的婚姻,他的希望,以及他所要面對痛苦的現實:他被欺騙了。於是羅伯特離開了家和自己躺在床上的妻子,這個決定把影片帶到了結尾。
不完滿的解決
在影片的結尾沖突的解決方式並不完滿,這其中有許多種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為了與大眾的觀念契合,另一方面出於劇作家的本意。
在影片的《未路狂花》中的沖突起源於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的關系,並貫穿於整個影片。最後沖突以一種較為極端的方法結束,她們殺死了男人開始逃亡,遭到警察的追捕,在走投無路時自殺了。
沒有完滿的解決
一般來說,很難准確地區分一個完滿的解決和一個並沒有解決,但結尾很完滿的情況。
在1995年的影片《群鳥》中,兩個主角梅蘭尼和布倫南之間的沖突,特別是梅蘭尼和布倫南的母親之間的沖突,在結尾被很完滿地解決了。但是影片中的那些鳥兒,它們最後會去那裡呢?它們最後怎麼才會消失呢?這些問題給觀眾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理解和想像的空間,鳥兒的消失也許如它們的突然出現一樣,讓我們無法解釋。但這個沖突最後消失了,並沒有被解決,只是消失了給我們留下我們的思考。
沖突對於一個劇本的重要性,是一個劇本故事的推動力。在沖突與障礙、似真性和人物的分析上,怎麼樣合理結合沖突。沖突如何設置前奏,以及暴力、喜劇、人物和沖突的解決。怎麼樣在劇本中解決沖突,包括沖突的完滿的解決,以及不完滿的解決和沒有完滿的解決。都是需要劇作者們向以往的大師們學習,並且勇於挑戰自己傳統的方式。
對於劇作者來講,一個好的劇本需要不斷理解生活,從朴實的生活中找到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