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遊記源於哪個朝代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名為《西遊記》的著作主要有三部:其一為元道士丘處機的地理著作《西遊記》;其二為楊景賢的雜劇《西遊記》;其三為「華陽洞天主人」(一般認為是吳承恩或李春芳)的小說《西遊記》。《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B. 《西遊記》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當時的皇帝是誰
《西遊記》故事發生在我國唐朝,第一位皇帝是李世民。
C. 《西遊記》起源於什麼時候
《西遊記》創作於明末清初,是以玄奘法師到古天竺國游歷求法的事跡為藍本改編而成。悟空這一人物在歷史上確實出現過,但他確確實實是個人,其他兩個徒弟都是杜撰出來的。在古印度都有著家喻戶曉的神猴傳說,吳承恩只是借鑒過來成為中國的孫悟空。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整理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又名《西遊釋厄傳》、《西遊證道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歸來共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元雜劇。
自從《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傳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各國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D. 西遊記創作於哪個朝代
《西遊記》成書於明,講的是唐朝時的事 。
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並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並以降妖服怪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
《西遊記》通過神話的形式,表現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曲折地反映出現實的社會矛盾,表現了人民群眾懲惡揚善的願望和要求。在孫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眾反抗專制壓迫、戰勝黑暗勢力和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孫悟空的積極樂觀、敢於斗爭的精神,是中國人民長期斗爭生活的藝術概括,是理想和現實相結合的產物。作為孫悟空對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都具有非正義的性質,玉皇的昏庸暴戾正是當時封建統治階級的縮影;而取經路上妖魔的陰險淫惡則反映了社會上黑暗勢力的共同特徵。正由於有了這樣的對立面,孫悟空才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英雄人物。也正是因為書中突出了斬妖除怪的內容,而使取經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甚至僅有象徵性意義。對於唐僧這個人物,作者是批評大於肯定。他恪守宗教信條和封建禮儀,迂腐頑固,不分是非,從而由一個被歌頌的人物變成一個被諷刺嘲笑的對象。這也是《西遊記》與傳統的取經故事的不同之處。此外,書中還刻畫了豬八戒這樣一個既憨厚純朴、吃苦耐勞、對敵斗爭從不屈服、同時又貪饞好色、不能辨識敵我、以及嫉妒心強、斗爭不夠堅定的社會小生產者的形象,作者對他給予了戲謔嘲笑和善意的批評。作者正是通過書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描寫,歌頌了正義、無畏和勇敢的斗爭精神,鞭笞了黑暗、邪惡勢力,勸戒人們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對敵要狠,除惡務盡。從而使這部書具有了深刻的寓意,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E. 《西遊記》寫的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唐朝,大唐貞觀十三年唐僧開始西天取經,歷經14年,貞觀27年返回大唐.《西遊記》中描寫的唐僧,其人物創作的原型是中國唐代的高僧玄奘.玄奘於627年8月從長安(西安)出發,長途跋涉5萬余里,到達天竺國佛教最高學府那蘭陀寺學習,645年2月,回到長安(西安).
F. 西遊記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西遊記以歷史上玄奘西行為原型創作的神話故事,故事背景是唐太宗時期。
G. <<西遊記>>出自於哪個朝代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七十七難的故事(81難是唐僧所受 非師徒所受),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作者吳承恩。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名: 《西遊記》 作者: 吳承恩
別名: 《西遊記》 類別: 神話小說
價格: 20元 字數: 700000
語種: 漢語 ISBN: 9787806859537
出版社: 上海錦綉文章出版社 頁數: 486
開本: 16開 出版時間: 2008年10月1日
裝幀: 平裝 其他: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伯爵西遊記好看!
目錄[隱藏 ]
1 概述
2 歷史背景
3 作者
4 主要人物
5 創作背景
5.1 玄奘取經
5.2 成書過程
5.3 朱元璋的宗教政策
5.4 明朝時期商業情況
5.5 西遊記與新野猴戲
5.6 八十一難
6 版本歷史
7 全書目錄
8 文學特色
9 社會評論
10 意義影響
11 簡單介紹
共1個版本
西遊記/新概念連環畫
周錫山//周喆文|繪畫:葉雄工作室 / 上海畫報 / 20.00元
《西遊記》[中國古典小說] - 概述
《西遊記》《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
《西遊記》被改編成各種地方戲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等,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與紅孩兒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西遊記》不僅內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像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朴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小說《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西遊記》[中國古典小說] - 歷史背景
《西遊記》《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
《西遊記》[中國古典小說] - 作者
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遊證道書》中提出《西遊記》為南宋時的丘處機所著。這一看法提出後,清朝的文人大多贊同。清朝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為《西遊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丘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遊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丘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活動,並未在淮安居住過。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為《西遊記》是道士煉丹之書。自明以來,有很多人認為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
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誌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丘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也有少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於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徵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H. 西遊記說的是哪個朝代的故事唐僧的原型是誰
西遊記是唐朝時期的一個神話故事,唐僧的原型其實是玄奘法師。根據該神話故事的相關描述,唐朝時期,因為歷年有過相關的戰事,所以導致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唐朝國君,為了江山永固,也是為了國泰民安,當然,也不排除是為了超度亡靈,就派玄奘法師前往西天求取真經。按照當時的背景,唐朝時期只有小乘佛法,小乘佛法主要是為了解決自身的煩惱,主要是為了自己解脫,但唐朝時期並沒有大成佛法,所以為了人們相信因果定律,同時也是為了唐朝國君更好的管理,老百姓就需要玄奘法師前往西天,求取大成佛法,用佛法來教人向善,因為佛法是導人向善的善法。
不過在最初的玄奘法師到印度求取真經的時候,並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些人物,只是後期西遊記的作者為了讓玄奘法師更有戲劇性,流傳的更廣,才增加了這個神話色彩。
I. 西遊記是什麼朝代為背景
盛唐時期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J. 西遊記最早出現什麼朝代
西夏(1038年—1227年)時期的敦煌壁畫榆林窟第3窟,其中有身披袈裟的玄奘,以及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可以說是目前為止關於西遊記的最早記載。由於西夏歷經唐、北宋、南宋,所以無法確定形成具體時間,但最少要比《西遊記》小說問世早三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