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知道那些雞尾酒背後的故事
有本台灣的電子書"調酒師酒譜記憶法"對於90道經典的雞尾酒有著非常有系統的介紹,包含每一道雞尾酒的背景故事,很難得看到這樣用心的書。以下就以超級經典雞尾酒Margarita(馬格麗特為例子):
世界上有太多人聲稱自己是Margarita的發明者,以下就列舉幾項比較廣為人知的來源,由讀者自行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項目吧(或許您也可以為Margarita編織另一個美麗的故事):
*(聲稱的)創造者:Danny Herrera於1938年
調酒師Danny Herrera的餐廳位於墨西哥的Tijuana及Rosarito之間,而當時有一位舞者,名為Marjorie King的顧客對於其他烈酒都會過敏,但唯獨對Tequila不會,所以Danny就幫這位客戶調制這道飲料,並命名為」Margarita」(西班牙文,表示為」雛菊」,英文為」Daisy」)。
*(聲稱的)創造者:Don Carlos於1941年
於墨西哥的Ensenada地區,一位身為德國外交官的女兒、名為Margarita Henkel的美麗女孩,到訪了Don Carlos的餐廳。Don Carlos於是創造了這道以她為名的著名飲料。
*(聲稱的)創造者:John Durlesser於1936年
調酒師John Durlesser聲稱Margarita是他女朋友的名字,在於1936年因為一次的打獵活動期間,Margarita出意外受流彈擊中而死去,所以John Durlesser創造這道飲料來紀念這位逝去的戀人。然而這段陳述卻是晚在Margarita飲料已經出名數十年後的1970年的面談中才提到,可信度相對較低。
另外89道雞尾酒的故事,你自己想辦法弄到書啰~
⑵ 歷史上與酒有關的典故
1、長安酒會
冠軍酒局讓政治走開,讓殺伐走開,讓一切不痛快消失,讓所有快樂降臨。這就是大路為什麼評選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為第一名的原因。
當年讀杜甫的詩,最喜歡的一首就是《飲中八仙歌》。為什麼在杜甫那麼多的詩里獨獨最喜歡這一首?原因只有兩個字:熱鬧。這首詩十分熱鬧而有趣,把「飲中八仙」描繪的姿態各異,活靈活現。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飲中八仙」齊聚,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況?我們只能從杜甫的詩里來揣摩體會了。這「飲中八仙」分別是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相李適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義者蘇晉、詩仙李白、書法家張旭、辯論高手焦遂等八人。
雖然歷史上沒有這「飲中八仙」齊聚一堂的明確記載,但盛唐時各種酒會盛行一時,參與者甚眾。這「飲中八仙」,都是當時的名人,或同朝為官,或詩文相交,或意氣相投,我們知道,名人一向喜歡扎堆,他們八個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堅信他們必聚在一起飲過酒,而且還不只一次,當然參與者可能還有些其他人。這種聚會,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綿綿中舉杯把盞,也可能在春雷陣陣里開懷痛飲。總之,如果你不能證明他們沒在一起過,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說法,曾經有過這么一次瀟灑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詩把這種場面記錄下來並傳於後世。
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滿座;你來我往,舉杯豪飲;觥籌交錯,滿座盡歡;酒色齊聚,且飲且賞;坐而論道,醉而忘憂;以文會友,以詩下酒;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燈,燈下尋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為聖,酒濁為賢;酒亂汝性,酒壯我膽;酒林高手,飲壇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飲驢飲;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過,還有六圈;六圈結束,再來十壇…… (以下省去三千六百字酒況描述)
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會醉倒啊,於是乎,於是乎,就有了:
一仙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陽王: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適之: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四仙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五仙蘇晉: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張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2、鴻門宴
話說項羽不喜劉邦先佔關中,又聽說劉邦欲在關中稱王後,更是大怒。謀士范增識見不凡,他對項羽說,劉邦早年在山東一帶時,「貪於財貨,好美姬」,活脫脫一暴發戶的形象,不足為慮。而目前在關中,劉邦「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認為劉邦已有「天子氣」,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則後患無窮。
在張良和項庄的暗地斡旋下,項羽沒有立即攻打劉邦,而是擺下了一桌酒席宴請劉邦。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這是另一場雙龍會,但參與者卻比煮酒論英雄那場酒局要多,發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強強對話,一時風雲際會,楚漢群雄龍驤虎步,聚於新豐鴻門。
這鴻門宴簡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現代電影。太史公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的《史記》在細節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從項羽和劉邦的出場、退場,到席間各種人物的對話、神情、動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個鴻門宴的過程,跌宕起伏,險象環生,劉邦屢屢處於危局,卻次次能化險為夷。歷史上對鴻門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說。
第一起,是「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連暗示項羽下令殺劉邦,氣氛極為緊張。結果「項王默然不應」。二起是范增見原定計劃無法執行,於是叫項庄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空氣再一次緊張起來。三起是樊噲撞倒守門衛士而入帳,「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這樊噲簡直就是一巨靈神模樣,樊噲闖帳要比戲里的春草闖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噲後來說了番慷慨激昂的話,對項羽予以斥責,說的項羽「未有以應」。這時情節發展到高潮,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有三起,必有三落。劉邦的絕處逢生,全在這三落之中。一落是項庄舞劍,本來意在沛公,不想項伯出面與之對舞,救了劉邦。二落是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為「壯士」,這個時候項羽還「英雄識英雄,猛將愛猛將」呢。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他斥責一頓之後心裡慚愧,還給樊噲賜了坐。三落是劉邦以「如廁」為名而逃席而遠遁。
如果歷史真是一場戲,如果大路是這場戲的導演,大路寧願在這場酒局的結尾處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雙姝對舞,必然美不勝收。然而,成王敗寇這種政治博弈向來凶險無比,再美的歌舞昇平也不過是假象而已。
3、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里最為精彩的內容之一,曹操劉備二人此次雙龍會,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劉備歸附曹操後,每日在許昌的府邸里種菜,以為韜晦。用張飛這個粗人的話講,就是「行小人事」。劉備乃當時豪傑,雖手下將不過關張,兵不過三千(當時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里說劉備「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與劉邦類似,天生就有領袖氣概。劉備和劉邦一樣,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將兵之才,而是領袖群倫的將將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識天下英雄,當然對劉備有很透徹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豐滿,劉備將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對手。
這場酒局,遠不是那種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歡聚,分明是一場政治試探和政治表態的會面。一見面曹操就問劉備:「你在家做的好事!」 劉備當時已經暗受衣帶詔,當即嚇得面如土色。接著曹操拉著著劉備的手走到後院,說:「玄德學圃不易。」劉備才放下心來。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劉備每天做些什麼他當然清清楚楚。這兩位,一個暗地裡參加了反曹地下組織,另一個則派人每天監視對方行蹤,都是權謀機變之輩。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時,天邊黑雲壓城,忽卷忽舒,有若龍隱龍現。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曹操實乃不世出的絕頂人物,這一番話,看似描述龍之變化,目的是說「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顯然,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詠志。當然他也下了一個套,試探在劉備眼裡,什麼人能縱橫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劉備接連指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和劉璋等地方豪強,都被曹操一一否決。劉備這個回答應該給滿分,因為當時是個人都會如此回答。這樣曹操也就認為劉備見識一般,和常人無異。接著曹操給出了當世英雄的標准,他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劉備繼續裝傻,問:「誰能當之?」 曹操指了指劉備,後指了下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當時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裝作受了驚嚇的樣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內心的驚惶,巧妙的掩飾過去了。
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隨機應變信如神」,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雄霸天下之志表露無疑。而劉備隨機應變,進退自如,也表現出了一世豪傑所應有的技巧和城府。這一場政治交心,雙方都是贏家。
10、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壯慫人膽」的典型例子。與醉打金枝相關的酒局實際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講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在家宴後,借酒壯膽而痛打老婆昇平公主的故事。
且說昇平公主嫁到郭家後,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動不動對丈夫和公婆發脾氣。一般說來,中國傳統社會里媳婦見了公婆是要行大禮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兒,是君,公婆雖是長輩也是臣,所以那時郭子儀夫婦反過來要向公主下跪。
郭曖對此十分不滿,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禮,自己豈非矮了兩輩下去?平日在頤指氣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這天,郭曖心裡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幾杯。當即要求昇平公主應該遵守婦道,給郭子儀夫婦行下跪禮,結果被昇平公主嚴詞拒絕並遭到當面訓斥。此時,這酒是壯膽葯,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曖借著酒勁,也不顧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飽以一頓老拳,打的公主滿臉開桃花。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宮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訴。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後,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這個郭曖為天下所有懼內男人出了口惡氣。俗話說,小夫妻打架不記仇。盡管這場家庭糾紛鬧騰的動靜兒挺大,結果卻皆大歡喜,郭曖和昇平公主的感情從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於飛。這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有不少世人稱贊的事跡流傳下來。仔細思量,要不是那場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頓老拳,怎會有這樣歡天喜地的大結局?我們要堅決反對家庭暴力,但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拳頭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議袞袞諸公,家中若有河東獅吼,不妨領貴夫人去老舍茶館看場京戲《打金枝》,當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鍋頭壯行。
因為是戲說,大路談及的上述酒局,未必都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其實歷史上的著名酒局還有很多,如秦趙澠池之會、東晉蘭亭會、韓熙載夜宴、關雲長的單刀會、初唐騰王閣壽筵、明朝五女拜壽家宴、座山雕的百雞宴等等等等,這篇文字尚不及萬一。酒後塗鴉,各位原不必當真。自古以來,不可因酒廢事,才是正途。
⑶ 你知道的雞尾酒背後的故事有哪些
《粉紅佳人》這是英國一個音樂劇的名字,演出後大受歡迎,後來也在美國百老匯演出,於是就調出了這么一款酒,謝幕時,女主就端著這么一杯酒。因為顏色粉紅,靚麗好看,喝起來也不是很沖,所以深受女士的喜愛。1912年,英國倫敦上演了一出叫《粉紅色的女士》的短劇。在短劇的首場演出慶祝宴會上,人們特意為女主角海澤爾•多思創作了一款叫作pink lady的雞尾酒。於是,pink lady雞尾酒開始流行紅粉佳人雞尾酒故事紅粉佳人雞尾酒故事。1944年,在美國的百老匯《生日快樂》的短劇中,女演員海倫•黑斯喝了pink lady雞尾酒後,在台上大展舞姿。自此,pink lady雞尾酒便風靡世界,成為每個酒吧調酒師重點推銷的雞尾酒。
⑷ 那些關於紅酒的有味道的故事
葡萄酒作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在接觸葡萄酒的過程中,了解到的不僅是它的理論知識,也有它的文化和歷史。在葡萄酒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許多真真假假的傳奇故事廣為流傳。本文將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一些有趣的傳奇故事。
1. 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助人恢復青春的「國王之酒」
拉菲是很多人心中頂級葡萄酒的象徵,它的美名連葡萄酒小白也不會陌生。在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的執政時期,它還成為了「國王之酒」,拉菲古堡當時的主人尼古拉斯-亞歷山大·塞古爾(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也獲得了「葡萄王子(Prince des Vignes)」的稱號。關於拉菲如何在法國皇室流行起來,其中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據說,路易十五的首相黎塞留(Richelieu)曾被任命為蓋亞那(Guyana)地方總督,他在上任前曾獲得醫生的一副獨特葯方:經常喝拉菲古堡的紅酒,以保持身體健康、面色紅潤。於是他在上任後,每天都不忘「服葯」。黎塞留回到巴黎後,果然因更甚從前的面色引起了路易十五的注意。有一天,路易十五將黎塞留召到宮中,詢問其變年輕的原因。此後,拉菲古堡的紅酒在法國皇室中風靡起來。
2. 香檳(Champagne):「勝利之酒」背後也有嘆息
據說,叱吒風雲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最鍾愛香檳。每次重大征戰前,他總要到酩悅香檳(Champagne Moet&Chandon)的酒窖來痛飲美酒,之後便能醞釀出高超的作戰方案。而對於拿破崙最後兵敗滑鐵盧,有人說是因為在滑鐵盧戰役出征前,拿破崙因故未能到酩悅酒窖痛飲美酒,由此造成了這一歷史遺憾。由於拿破崙的原因,香檳也被人們稱為「勝利之酒」。
如果說軍事天才拿破崙需要香檳來運籌帷幄,而路易十六(Louis XVI)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則需它來一醉方休。傳說,瑪麗王後是香檳產區埃佩爾納鎮(Epernay)的一個葡萄酒農的女兒,1770年,18歲的瑪麗被選為王後,小鎮的酒農為瑪麗王後建立了一座凱旋門,王後離家那天,全鎮的人出動歡送瑪麗王後。帶著香檳赴巴黎的瑪麗激動得「砰」的一聲打開一瓶香檳酒灑向歡樂的人群。
然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後倉皇出逃,卻最終於家鄉的凱旋門被革命黨抓住。面對凱旋門,王後觸景生情,再次打開香檳,人們聽到的卻是瑪麗王後的一聲嘆息。後來,為了紀念瑪麗王後,香檳區的酒農們除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平時在開啟香檳時,是不弄出聲響的。當酒農們擰開瓶蓋,酒液發出「噝」的氣聲時,他們會說,這是瑪麗王後的嘆息聲。
3. 科爾登-查理曼園(Corton-Charlemagne):只為了鬍子的潔凈
勃艮第(Burgundy)明星葡萄園科爾登·查理曼園背後也有著一段令人發笑的趣史。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也是國際撲克牌上紅桃K上的人物。相傳在1,300多年前,查理曼大帝成為了這片葡萄園的主人,他本打算在春天積雪最先融化的區域種植紅葡萄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但查理曼大帝每次飲酒時,他那長長的白鬍子總是不可避免的沾上紅色的酒漬,十分不美觀。他的第四任夫人也認為紅葡萄酒會染臟他的鬍子,有失國君威嚴。因此,大帝一聲令下,將所有的紅葡萄藤都鏟掉,轉為種植霞多麗這個白葡萄品種(Chardonnay)。
正是因為這段歷史,後人將這塊白葡萄園加上了查理曼大帝的名字。現在看來,查理曼大帝似乎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因為科爾登·查理曼特級園出產的白葡萄酒絲毫不遜於紅葡萄酒,品質卓越,造就了勃艮第最璀璨奪目的白葡萄酒。
4. 1855列級庄(1855 Grand Cru Classes):靈光一閃的酒界標桿
1855年,法國萬國博覽會召開在即,當時的國王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想藉此機會推廣他所喜愛的波爾多葡萄酒,因此一聲令下,要求波爾多葡萄酒商會(Bordeaux Wine Council)在博覽會上籌辦一場波爾多酒展,並對酒庄進行分級,以便於介紹。波爾多葡萄酒商會在重重困難之下,把分級任務推給了葡萄酒經紀人工會(Syndicat of Courtiers)。
工會根據原有的分級和酒庄近幾年的表現情況,僅用了15天便制定了一份完整的等級制度。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1855年分級制度(Bordeaux 1855 Classification)。這個分級體系為波爾多葡萄酒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功地向世界推廣了波爾多葡萄酒。現在它已成為很多人挑選波爾多葡萄酒的重要標桿。而拿破崙三世也和這個世界上最權威的葡萄酒分級體系一起被銘刻在葡萄酒的歷史長河中。
以上這些傳奇故事有些是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而有些是真正的歷史事實。但無論是真實存在的歷史,還是人們杜撰出來的傳奇,都是一系列有味道的故事、都是葡萄酒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值得大家邊喝邊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