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語文當中的故事迷有哪些

語文當中的故事迷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06-15 17:50:08

⑴ 小學語文課本里都有什麼故事

1、《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岩派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前租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3、、《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4、《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5、《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7、《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10、《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慧棗兆悼念.

⑵ 語文趣味小故事超短有趣的

故事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最佳的教學方法之一。把有趣的故事融入語文課堂中,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端正學習態度。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超短語文趣味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超短語文趣味小故事篇1:老爺爺和燕子
在很遠很遠的北方,有一個小山村,村子裡住著一位老爺爺。老爺爺沒兒子也沒有女兒,一個人很孤單。有年春天,老爺爺家來了一位客人。它披著黑色的外衣,白白的肚皮,尾巴就像一把張開的剪刀,它飛得又高又輕,原來是一隻燕子。它圍著老爺爺的小屋飛了好幾圈,看到老爺爺笑哈哈的,很溫和,就決定把家安在這里。燕子銜來了麥桿和草莖,又和上泥土在老爺爺家的屋檐下築成了一個燕窩,從此住了下來。老爺爺呢,天天將院子打掃得乾乾凈凈,不讓老貓和大黑狗亂叫,還在院子里放了一個干凈的盤子,每天給燕子添水、加食。日子一天天過渣余去了,燕子和老爺爺笑梁高就像一家人一樣親,老爺爺再也不孤單了。

秋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燕子要把家搬到南方去子。燕子捨不得老爺爺,老爺爺更捨不得燕子,燕子圍著老爺爺的屋子飛了一圈又一圈,好像在說:「老爺爺,別難過,明年春天我一定回來。」燕子飛走了,老爺爺天天盼著春天早點來到。

第二年春天,燕子果然回來了,還帶來了幾個同伴。老爺爺的院子里更熱鬧了,老爺爺真高興啊,每天都很快樂。沒多久,燕子孵出了小寶寶。鄰居家的大人、小孩知道了,都來看小燕子,小燕子「唧唧,唧唧」地唱著歌。老爺爺的小院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超短語文趣味小故事篇2:不會說話的主人
很久碰尺以前,在一個村莊里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財主。他從不思考自己所說的話,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這個財主設宴請客。桌上擺滿了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客人來了不少,可能是他希望來的幾位客人還沒有到,於是他非常失望,就不加思索,自言自語道:「該來的怎麼還不來呢?」

客人們一聽,心裡涼了一大截:「什麼叫該來的沒來,難道我們是不該來的嗎?」。一半的客人坐不住了,於是他們連飯都沒有吃就走了。

財主一看,這么多人不辭而別心裡十分著急,又隨口說道:「哎呀,不該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聽了,心裡十分生氣「„不該走的走了‟。

這么說來,我們這些該走的反而賴在這兒了?」於是,又有2/3的客人不辭而別。

這下可沒剩下幾個客人了,財主一看更著急了:「這!這!我說的不是他們啊!」

最後的3個客人聽到主人這么說還能坐得住嗎?「„不是說他們‟,那當然是說我們了!」他們也氣沖沖地打道回府了。

結果,賓客全都走光了,只剩下財主一人站在那兒干著急。財主無意間氣走了所有的客人。真是不會說話惹的禍呀!
超短語文趣味小故事篇3:唯知足
去年,爸爸去日本做了一年訪問學者,回家後便給我滔滔不絕地講述日本的美麗風光和底蘊深厚的日本文化。富士山的風光令人神往,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吾唯知足」體現的日本文化精神。

爸爸說他常去「京都酒家」吃飯,每一次去都有飽口福以外的收獲。他說,酒店牆上掛著的鏡框里鑲著的「吾唯知足」四個字,便使他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便給我作了細致的解釋——

這四個字通含一個「口」字,所表達的意思與我國古代箴言「知足常樂」基本上是相同的。這四個字的妙處還在其拼排上,吾口在下,唯口在左,知口在右,足口在上。京都酒店牆上掛的就是以一個大口居中,其它四個偏旁共用一「口」環排而成的圓形字圈:

這個圖案酷似我國古代那種外圓內方的錢幣!面對金錢,「吾唯知足」!這既是主人的自勉,也是與客人的共勉。多麼絕妙的創作!

我還不是很明白個中禪理,但我從中領悟到了漢字的神奇!
超短語文趣味小故事篇4:就這一次
白兔大嬸種的桃樹結果了。那抿著紅嘴兒的大桃子藏在綠色的樹葉中,真惹人喜愛呀!小猴子見了這滿樹的桃子饞得口水直流。他對白兔大嬸說:「這樹的桃子結得真多,味道一定不錯吧?」

「你上樹摘幾個嘗嘗吧!」

有了白兔大嬸這句話,小猴子來不及說聲謝謝,「噌噌噌」地爬上樹,撿個兒大的啃起來,只見桃核一個接一個地往下落。

小猴子一直吃到肚子撐得像個小鼓,才不得不從樹上溜下來。

第二天早晨一醒來,小猴子就回味起昨天吃的桃子,「那鮮美的滋味啊——嘖嘖」,小猴子伸長脖子,使勁兒地咽著口水。他自言自語地說:「能再吃上一頓就好了。」

小猴子是個聰明的孩子,眨巴眨巴眼睛,便想出了一個辦法。可是,這不是撒謊嗎?他知道,「撒謊的不是好孩子」,這是媽媽常常對他說的。「就為那桃子撒一次謊吧。就這一次!」他對自己說。

小猴子一路念著「就這一次」,「就這一次」,向白兔大嬸家跑去。

「白兔大嬸!」小猴子甜甜地叫了一聲,白兔大嬸從屋裡迎了出來。

「山羊公公聽說你家的桃子結得又大又多,他想要幾個桃子,留下桃核,明年春天好種上。」

白兔大嬸忙拿出一隻籃子:「你給他摘一籃捎去吧1」

小猴子摘了滿滿一籃,一路吃著走了,他心裡得意極了,沒想到這么容易就得到了一大籃桃子。

等他美美地睡了一夜後,早已把「就這一次」的諾言忘得一干二凈了。他又來到了白兔大嬸家。

「白兔大嬸」小猴子一臉悲傷,「老馬爺爺病了,他什麼都不吃,只想吃幾個桃子。」

「你快上樹摘一籃給他送去吧!」

小猴子摘了滿滿一籃桃子,一路吃著走了。他邊吃邊想,明天怎麼才能又得到一籃桃子呢?

小猴子總是有辦法的。你看他,又出現在由兔大嬸家。

「白兔大嬸」小猴子滿臉高興,「牛大伯要辦一個勞動果實展覽大會,您家的桃子這么好,不拿幾個去參加展覽嗎?」

「好!」白兔大嬸搭梯上樹,左挑右選,摘了一籃子,「請你幫我交給牛大伯吧!」

小猴子提著這滿滿一籃上好的桃子,一路吃著走了。他心裡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愧,只覺得這桃子的味道實在是好。

謊話終究會被揭穿。沒過幾天,白兔大嬸在從她家到小猴家的路上發現了好多桃核,她搖搖頭,什麼都明白了。

這一天,小猴子又編了一個謊話,騙桃子來了。

「小猴子,我知道你會來的。」白兔大嬸說,「我正准備給你送一袋東西去。」

小猴子見她身邊放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大麻袋,不由得心裡一陣歡喜。他解開一看,裡面全是桃核。

「這是在你常來往的路上搶到的。」

「這……這個……」小猴子眨巴著眼睛,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他的臉通紅通紅,一直紅到了耳根。
超短語文趣味小故事篇5:阿秋的大象
城裡的馬戲團要解散了。這天,馬戲團老闆在牆上貼了一張大布告:馬戲團的動物從今天起免費奉送, *** 意收養的居民趕快來馬戲團認領動物。

一時間,人們紛紛向馬戲團涌去,小狗、小猴、鸚鵡、山羊……這些小動物很快都被人帶走了。

有個名叫阿秋的男孩也跟著大人們來到了馬戲團,他排在後面,等輪到他的時候,所有的小動物都被人認領走了。

阿秋難過得哭了起來,很久以來,他一置希望養一隻小動物它、保護它。

馬戲團老闆聽到哭聲趕緊跑出來安慰他。「孩子,別哭,我們還留了一頭動物,不過……」

「不過什麼?」

「它是一頭大象,很聰明、可愛,可是,你知道,它太大了,並不適合一個家庭收養。」

「不!我喜歡大象!」阿秋叫道,他的兩隻眼睛閃閃發亮。

馬戲團老闆不想讓阿秋掃興,就點頭答應了。

阿秋騎著大象回家去,別的孩子看見了,羨慕得不得了,有個孩子提出要拿鸚鵡換大象,阿秋沒有同意。

「爸爸、媽媽,快來看大象啊!」還沒到家呢,阿秋就急切地喊了起來。

爸爸、媽媽都跑出來看,他們驚訝極了!「為什麼帶一頭大象回來?它住在哪兒?」媽媽叫道。

「住在我的房間里啊!」阿秋從大象背上跳下來,得意地說。可是,大象真的太大了,它連大門也進不去。

這可怎麼辦?阿秋也傻眼了。

這時,住在阿秋家隔壁的馬叔叔跑了過來,他在動物園當飼養員,他對阿秋說:

「可以把大象送到動物園去啊,當然,大象還是你的,你可以常常去看它。」

阿秋的爸爸、媽媽都覺得這個主意好,阿秋也同意了。

現在,人人都知道動物園里有一頭特別的大象,它是阿秋的大象。

⑶ 小學語文課本有哪些寓言故事

蘇教版,小學1到6年鉛灶級寓言故事:
1. 坐井觀天
2. 井底之蛙
3. 刻舟求劍
4. 狐假虎威
5. 守株待兔
6. 揠苗助長
7. 葉公好龍
8. 自相矛盾
9. 掩耳盜鈴
10. 南轅北轍
11. 畫蛇添足
12. 濫竽充數
13. 亡羊補牢
14. 杯弓蛇影
15. 買櫝還珠行清
16.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17. 夜郎自大
18. 黔驢技窮
19. 杞人憂天
20. 狐假虎威
21. 畫蛇添足
22. 庖丁解牛
23. 望洋興槐帶扮嘆
24. 愚公移山
25. 鄭人買履

⑷ 有趣的語文小故事

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後與范蠡入吳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卧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鴻遍野
解釋: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游離失所的災民。哀鴻:哀鳴的大雁.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題為《鴻雁》的詩。其中有兩句是:「鴻雁於飛,哀嗚嗷嗷。」
它的意思是說: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凄慘景象。
由於這兩句詩,後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極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說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
原詩中「哀嗚嗷嗷」的「嗷嗷」兩字,後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飢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的)」。
愛屋及烏
解釋: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關心到跟他有關系的人或物。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後,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並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陝西省戶縣附近),准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為他送命,於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裡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里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仆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原文中所謂「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隸主貴族的管家之類。(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里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這段記載,與《說苑》所載內容相仿。不過「余胥」一詞寫作「胥余」,兩者的含意也不一樣。「胥余」已不屬胥史等級,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隸或刑徒了。例如商紂王時的「太師」箕子,因對紂王不滿,被囚禁而裝瘋,甘當奴隸,所以《莊子》稱他為「胥余」。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我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的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里,就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做「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
安步當車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
曰:「蜀願得歸,晚食為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 正以自虞。」
釋義 表示慢慢地走,當作坐車
故事 戰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蜀。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進宮來。顏蜀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 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 「顏蜀,走過來!」 不料顏蜀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蜀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 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 怎麼行呢?」 顏蜀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 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 玉禮賢下士的好。」 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蜀不假思索他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 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 顏蜀神色自若他說:「當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 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 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 他為萬戶侯,賞金干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 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蜀,過來! 顏蜀,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本)之國,東西南北誰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大 卑鄙了!」 顏蜀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 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 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於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 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後您 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 個個會衣著華麗。」 顏蜀卻辭謝說:「玉,原來產於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 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 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 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願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 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 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 是您大王,而盡忠宣言的是我顏蜀。」 顏蜀說罷,向宣王拜了兩拜,就告辭前去。
安居樂業
出處《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釋義 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故事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發。白鬍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 稱。 老於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 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於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 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不聽見。
還有,不列舉了。
我沒1L的

閱讀全文

與語文當中的故事迷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陳寶蓮拍過 瀏覽:543
愛情的沙漏剩的不多要怎麼相擁是什麼歌 瀏覽:976
事業單位如何交五金一險 瀏覽:511
什麼大學周圍美女多 瀏覽:744
夫妻之間如何讓孩子幸福 瀏覽:223
星克萊爾電影 瀏覽:905
有關按摩的百合電影 瀏覽:729
現在曼城經濟怎麼樣了 瀏覽:641
一個日本電影死後身上纏植物 瀏覽:971
泰國有一部電影全程打架 瀏覽:636
黑金片段在幾分幾秒 瀏覽:355
諸城健康管理師在哪裡報名 瀏覽:643
洪金寶元華電影越南叫什麼名字 瀏覽:442
四大名著哪個故事最好 瀏覽:757
姐姐的職業 韓國電影 瀏覽:519
幸福一村安全性怎麼樣 瀏覽:437
舔肚臍lVK 瀏覽:282
古典經濟學研究了什麼 瀏覽:158
他能表明友誼是如何幫助我們保持健康英語 瀏覽:463
中國十大電影網哈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