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小說里的故事怎麼寫好看

小說里的故事怎麼寫好看

發布時間:2024-06-14 05:03:04

❶ 怎樣寫好故事

故事重點寫事,不重點寫人,這是故事和小說的區別之一。、人物、物品、事件、感情、主題、情節,情節是第一位的。語言要用精煉的口語。故事是大眾文化,老百姓的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過情節來體現。x0dx0ax0dx0a(一)「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x0dx0ax0dx0a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x0dx0a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報》發表的一篇《一雙明亮的眼睛》,就採取這一手法。此文一開頭是:夜,墨黑,伸手不見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個生產大隊去。由於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陰,沒月亮,沒星星,自己又沒帶手電筒,真是把人急壞了。就在這時,我碰到一個社員,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隊,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會說:「同志,注意,前頭有條溝!」一會,又指點我:「同志,注意左邊是口塘!」最後,進了村,又指著一條巷子說團茄扒:「裡面住著咱們隊長,他會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從隊長屋裡出來,看到一個強壯的中年人,挑著桶,哼著輕快的曲子,向稻場旁邊的堰塘走來。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條漢子,眼怎麼瞎了?正想著,只見他蠻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驚,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裡了。」他回過頭,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給你引路的同志嗎?」??看到這兒,讀者一定禁不住問自己:他是個瞎子嗎?為什麼能那麼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為什麼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還明亮呢?這就叫作「切入懸念」,下面就等著作者「倒敘事件」——讀者也就非讀下去不可了。 x0dx0ax0dx0a(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x0dx0a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假如我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塌昌(引自《卓別林——偉大的流浪漢》一書),這就告訴我們,創作結構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敘述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中。所謂情理之中,是指這種「出其不意」,與小說中人物性格的發展合拍,合乎客觀規律,合乎生活邏輯。它不是荒誕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離奇,又理所當然。x0dx0a如美國作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這一點。小說是敘述美國聖誕節這一天,一對恩愛夫婦准備互贈禮物,並都想買件使對方意想不到的東西。妻子看到丈夫有個祖傳的金錶,但沒有表鏈,就剪掉自己最珍愛的金色長發,拿去賣了,並用賣金發的錢去買表鏈。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金發,但缺少一套適用的名貴梳子,就賣掉自己祖傳的、一直伴隨在身邊的、也是自己格外珍愛的表,用賣表的錢買了一套美麗華貴的梳子。結果兩人一碰面,丈夫拿著妻子送的新表鏈,表沒有了;妻子拿著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長長的金發沒有了!夫妻倆只好凄然相對而笑。在這里,盡管有對故事主人公與讀者的「出其不意」,但統統納旦在情理之中。因為他們夫妻恩愛,超過了對「金發」、「表鏈」的感情。而「金錢第一」的資本主義世界,對下層的小人物來說,也只能是這樣辛辣的結局。x0dx0a(三)「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x0dx0a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x0dx0a如張潔寫的《拾麥穗》,是講農村的一個小姑娘,家裡很窮,每年夏天割麥時,她總是挽個籃子,到打過麥的麥地里拾麥穗。這個時候,一個賣麥芽糖的老漢來了。別的孩子用拾的麥穗與老漢換糖吃,而這個小女孩捨不得。老漢便常常免費敲糖給她吃。別人就笑她,說她嫁給這個老漢算了。她對此並不怎麼懂,老漢也覺得沒什麼,大家也只是開開玩笑,以後也再沒提起此事。可她——這個小小的姑娘,當老漢沒再來賣糖時,卻在村頭等著,等著??她在等什麼呢?僅僅是為了吃老漢的糖嗎?不,這裡面有說不清的味,有一種淡淡哀戀,一種人與人之間能相互溝通的情緒??這就叫「形散神聚」,是「無結構」的結構,是用一種內在精神編織的「情結」文體。x0dx0a(四)「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x0dx0a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台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好導演會利用這個「道具」,不只讓一個角色,而使許多角色與這個「道具」有關系;不只讓一方,而是讓矛盾的雙方都與這個「道具」打交道。這樣,就可以從這個「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靈世界,揭露生活本質,完成作者在這發現上的美學思想。x0dx0a當代英國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銀幣》就是如此。我們看到,「20先令的銀幣」本身就是作者的一個道具。作者就利用這個道具,首先讓文中的、有錢的馬斯頓太太故意把它放進一套衣服里,然後讓她的僕人弗斯戴克太太送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弗斯戴克是個窮人,丈夫又癱瘓,急需錢用。這銀幣該給她帶來多少歡樂呵:可以給可憐的丈夫買水果,買煙,加上一瓶酒;還可以去買幾件必須添置的衣服??而馬斯頓太太,就希望弗斯戴克悄悄地瞞下這枚銀幣,並把這二十先令花掉,然後她再叫弗斯戴克交上這筆錢。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達到了,證明窮人窮得卑劣、下流,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你看,作者利用這個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雙雕」了。既展現了世界窮人物質的貧窮,還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無恥,並深刻地揭示了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多麼殘酷!這篇小說的結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經過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後,總算沒用這個「設下圈套」的錢。當馬斯頓太太一過問,她就顫悠悠地交還了??可這「二十先令的銀幣」卻深深地在讀者腦海里打下了烙印。x0dx0a(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x0dx0a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意義。x0dx0a如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這樣的:小職員的妻子路瓦裁夫人為了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在准備參加一個上流社會的晚會時,向她的女友借了串項鏈配戴。當晚,這項鏈加上她的美貌,確實讓她出了風頭。不料,樂極生悲,在歸途上她竟丟失了項鏈。為了賠償這項鏈,她不得不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經過十年艱苦努力,她和丈夫還清了因買項鏈所欠的債。誰知待她剛還完債,便發現她原來借的項鏈是假的。真是一夜風頭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虛榮換來的是半生痛苦。這「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項鏈債務」——「發現項鏈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節,節節都隱蔽著「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讀來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x0dx0a(六)「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x0dx0a當今現代派小說家面對某些人的精神危機,產生了恐懼感。於是他們常常用荒誕的、超現實的、生活中還沒出現的、純粹主觀想像的「抽象」物於以編織描繪——以反映他們的世界觀。而且在寫法上,從表面看,往往是分離的、意識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細讀,會發現,這些小說內部是互為聯系,相輔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體的。可稱之為「銀絲串珠,數點一線」吧。x0dx0a如美國作家亨利.斯萊薩寫的短篇小說《??以後》。它是反映核戰爭恐怖,談世界進行核大戰以後的情況。核大戰如今沒有發生,如何描繪?現代派的作家就用他們打碎當代世界的「碎片」,主觀荒誕地串起來敘述。《??以後》共分四段:「博士」、「律師」、「商人」、「酋長」。這博士、律師、商人、酋長之間毫無聯系,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博士」段講的是——他原來教《記憶學》,訓練學生養成完美的記憶,已出版了六本這方面的專著。可核戰爭後,他失業了,人們再不要記憶了,核戰慘狀令人不敢回憶!所以,他只好改教「速成課程」——「如何忘記」。「律師」段講的是:過去的殺人犯是要判極刑的,但核戰後,人口減少了百分之九十,女人與男人的比例是800∶1。因此,這位男性殺人犯現在的極刑是:與18個女人結婚,使他妻子的總數達到31個。「商人」段講的是:原來他以為核戰後,人死的多,服飾用品銷售量會直線下降,但一個優生學教授對他說,由於原子輻射,變種生育—一個孩子有兩個頭,已經接近生育總數的65%,所以,包括帽子的服飾用品會逐漸暢銷,供不應求。商人也就放心了。「酋長」段講的是:幾個文明的白種人跑到一個很遠的孤零小島上去躲避原子輻射毒。他們隨身帶了個儀器—一個開著小口的金屬物。凡是有原子幅射毒的人,只要一瞄它,它會發出聲響。這些白人與島上的土著酋長見面後,就用這儀器試驗:當時,島上的土人瞄儀器,儀器不聲不響;而白人看儀器,儀器狂呼亂叫。白人大喜,請求留下。可白人進村後,酋長下令把他們殺掉,並與部下吃了他們的肉,結果染上了原子輻射毒,再瞄儀器,儀器便響起來。從此原子輻射毒在哪兒也不能倖免了。這四段無連貫的情節,堪稱「筆斷意不斷」,藕斷絲連,以四個不同的荒誕側面,反映了世界一些階層在核戰爭後的心態。現代派作家就是這樣把當代與未來採用他們的人生觀穿起來了。x0dx0a(七)「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x0dx0a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叉,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系,而且不斷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x0dx0a如魯迅寫的小說《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線是:清末年間,華老栓的兒子小栓得了癆病,人們說此病吃了血饅頭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門殺人,就拿著洋錢去買用囚犯血染的饅頭,並匆匆拿回家給小栓吃。此文暗線是:老栓去取血饅頭那天清早,被殺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饅頭,但這劑「葯」並沒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終還是被癆病奪去了生命。作者就將這明暗兩線交叉,結成雙環連套——在本文結局的墳場上,讓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錯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親、夏瑜的母親又都在給兒子上墳、燒紙??《葯》的主題:「愚昧的群眾享用革命者的鮮血,不是醫治病苦的良葯;資產階級脫離群眾的革命,不是療救中國社會的良葯。」就自然而然地從墳地里奔出來了。 x0dx0a摘自:編輯寫作x0dx0a(八)「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法x0dx0a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准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後,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x0dx0a這里,先看看「欲揚先抑」的典型例子,它就是馬烽寫的《我的第一個上級》。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縣農建局的田副局長。從表面看,這個老田衣冠不整,披個爛棉襖,無精打采,疲疲塌塌,慢慢吞吞,簡直不象個領導樣子。可隨著作品的逐步深入,突然異峰崛起:他在海門決堤搶險過程中,熟諳全局,胸有成竹,果敢勇猛,不顧1954年防汛中患上的、一直沒有好的、十分嚴重的關節炎,身先士卒地帶頭在大風大浪中搏鬥,一直到戰勝險情才收兵!作品正是運用「先抑後揚」的手法,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主義英雄人物。而「欲抑先揚」的例子,各類小說中都有,象《水滸》中的「武松醉打蔣門神」,作者先把蔣門神描繪得如何厲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藝高強的人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先揚「,可武松一出場,幾個回合,蔣門神就趴下了:一方面襯託了武松威武,一方面也把蔣門神欺軟怕硬的虛弱本質揭露無遺。這兩種寫法常常是交叉使用,互輔互補。x0dx0a(九)「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x0dx0a用這個技法的小說,一般題材單純,場景單一,人物較少,情節相對來講也比較平淡。但如何從單純的題材和不長的篇幅里塑造豐滿的形象和挖掘出較深的主題,就得「盆中藏月,以小見大」了。x0dx0a下面是作家葉文玲用此法結構的《藤椅》簡介:一個中學教師楊健,領回了學校發給他的一把新藤椅,全家都感到高興。可高興之後,大家想,新藤椅往哪兒放呢?這個三代同堂、老幼六口住的15平方米的房間里,現在是連一把椅子也擠不進去了。於是,老楊只好婉惜地將藤椅退給學校。看,這個作品,一無傳奇色彩,二無復雜的情節,就這么平凡人小事,就這么平鋪直敘,就這么淡淡然,凄凄然??但它確實震撼了讀者的心!解放三十年了,一直勤勤懇懇干教育事業的楊老師一家,為什麼還窩在蝸牛似的小房裡?!誠然,是「四人幫」十年的「愚民」政策,是「白卷大王」散發的精神污染??除此之外,我們是不是應該清醒清醒,盡快地、實實在在地清除這些「愚民」的餘毒和「白卷」的偏見!讓藤椅、還有比藤椅更重要的東西能來到楊老師的家呢?!大海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小小的一盆水也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如何以小見大,一葉報春,就看作者運用此法的功力了。x0dx0a(十)「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法x0dx0a這是講小說收尾的技巧。故事的開頭好,發展好,但最後一個音符,最後一抹油彩,最後一個標點處理若不當,也會虎頭蛇尾,歸之失敗。因為這不僅是作品的落腳處,還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現出來。

❷ 怎樣寫好小說里的故事我會編故事,就是不會寫

先准備幾樣工具書:新華字典、詞典、成語詞典,最好是電子類方便搜索查找的。
然後就是按照構思想出一個梗概,接著把故事情節擴大照實寫下來,再往裡邊擠詞語,然後將一些片段顛倒,再加入連接的段落,恭喜你已經學會製造小說。(這是沒得法子的法子啦。)
當然,如果你的膽囊比姜維的還要粗,那就把別人的作品片段微加修改拼湊起來,這便是你的傑作。(這是沒得法子的法子的法子。)
以上方法本人是不推薦的,如果你的思維天馬行空,你的功底又妙筆生花,而你的能量又是激情四射(最好是核動力),那便好,看完如下四本小說就可以起筆了:《紅樓夢》、《儒林外史》、《笑傲江湖》、還有我的《明星璀璨》(貌似要等明年,如果你不著急的話。)
如果屎急就找隨便找本堵一下,什麼《康熙大帝》、金庸古龍、當代小生等等,待你上廁所撕完也就差不多了。

❸ 如何寫故事情節

有人說:「小說是寫的,故事是編的」,的確,故事是靠編出來的,動筆寫之前,首先必須編好一個故事。
那什麼是故事呢?拿我們故事家通俗的語言來說,「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點事出來」、故事是「一件事、三二個人、轉幾個彎」。
故事寫作講究要有個好的故事核,也許還會有人問「什麼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節或細節,是整個故事的閃光所在。舉例來說: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會》發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陽從西面升起》,故事講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畫了一幅畫,參加全省少兒美術比賽,那畫畫得很好,但最終卻因犯了個常識上的錯誤,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陽畫到了西邊而落選。老師不解地去問小姑娘,你怎麼會將太陽畫到西邊的呢?小姑娘哭著說:我就是要讓太陽從西邊升起……,原來,她爸爸和媽媽吵架了,爸爸出走了,臨走時說,要我重回這個家,除非讓太陽從西邊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陽了……。在這個故事中,太陽畫到了西邊的細節便是整個故事的故事核。沒這個故事核,整個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寫故事對語言的要求與其它文學樣式不同。故事要用敘述的語言,比較接近口語的通俗性文字。初學者可嘗試用「講」的辦法來適應故事的語言。比如說:形容早晨天剛亮,文學作者會寫成「東方剛剛露出一絲晨曦」,可你想一下,誰平時說話時會這么說?要用平時說話的語氣,那馬上就會變成「天剛剛有了點亮光」或「天剛亮」了。這便是故事語言了。還有,不少初學者寫故事時對話極多,這是故事的大忌。這時也該想想你平時和別人講故事時是怎麼講的?你如果老是「張三說」「李四說」的,有人聽你講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講述的語氣來寫故事,那麼你寫出來的東西起碼在敘述方式上過關了。
故事的標題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講究有故事性,有一種吸引力和沖擊力。比如上面舉例的《太陽從西面升起》,人們一聽題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內容。而一些平庸的標題往往會使人不屑一顧。
在故事的題材上,講究的是一個「新」字,要寫新鮮的東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容易成功。

主要的課題,是一種創作思維的問題。

因為創作當中都遇到一個思路問題,一個思維方式問題,一個作品怎麼考慮,寫小說與報道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基本問題,不能不講。我是從大家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可以比較說明的問題,我們想法盡量來說明一下。

第一個問題,就是小說的思路的分析。

尤其是初學者常問的,小說從哪開始。回答不一致,因人而異。有的大作家說從人物入手,這類說的是有了人物情節故事自然就出來;有一類說沒有情節你寫什麼?主張從情節入手;又有一類說從典型場面開始,還有說從思想開始,從主題開始,另一種反對的說這是主題先行,凡是這樣寫是不會成功的。

那麼小說到底怎麼寫?我們分析一下,分解之後會發現每個因素都是情感符號的片斷,一個大的作品總是各方面都可能有的,不能規定必須從什麼開始,但是我們可以確認確實有不同的思路。我們前輩的著名作家曾經是有過類似的運用的。

下面我把這種動作思路分為幾個,一為場面,二為認識,三為細節,四為人物,五為情緒,六為情節,七為題材,八為情境,九為心理。

我想我們大概可以把這九種思路作為我們常用的思路,至少會因此而獲得你自己的信心。這是我們頭一部分所講的意義。

先講從場面出發。

一個場面成為小說想像的基礎,好像不太實際,但屠格涅夫寫《阿霞》,就是從場面開始。是他坐一個小船時看到一個窗口有一老婦,一位少女,突然激發了他的想像,就因此而寫出了這部有名的作品。那麼我們大家想一想,我們有沒有這種類似的經歷?如果有就是有意義的。福格納看到一個小姑娘趴在牆頭偷看她奶奶的葬禮,一邊看一邊對搖她在下面的弟弟講怎麼樣怎麼樣,這樣一個場面使他後來寫出了著名的《喧囂與騷動》,這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這樣的場面實際已經揭示了當時的一定的人物和人際關系,通過方方面面地聯想與分析,這種固定的場景是比較鮮明和易於把握的。我們想人物可能會比較容易變幻,想情節也可能轉變,而一個場面是非常直觀的,富於色彩的,這就可以不斷地激發作者的想像與構思。像福格納看到小女孩看葬禮,他認為這是非常富有象徵意味的,這就是生活,是思想深度,是我們與大作家的差距。福格納說,寫小說無非是圍繞這樣一種特定場面羅致情節,敘述……如何,作家就是要在這樣的場面里用可信的程度來創作可信的作品。福格納的小說大多數是這樣通過場面來想像完成的。還有史蒂文斯寫《金銀島》,寫強盜與正義者之間在島上搶奪財寶的故事。他就是有一次在海灘上和孩子玩,孩子要求講故事,他就現編,拿紙畫,邊講邊畫,越畫越細致,人物越來越多,後來就畫了許多張圖,他相信這些圖是真的,故事是真的,後來就寫成功了。這種方法很好,一個場面可以讓你有一種固定的形象,可以給你保持一種鮮明的形象思維,從場面出發,可以保持一種原始的調子和符號。像這個作品,它就有很具體的圖案,布局等等,寫起來非常生動。從一個場面出發,往往引起對自己過去一種生命體驗的回憶,這是以自己過去的經歷為基礎的,但它往往需要有一個場面刺激所引起的情感想像,我們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就不要放過,寫出作品就可以寫不幹的作品。像馬爾克斯寫《枯枝敗葉》時,就是因為看到一個在碼頭焦急地看著大海苦苦等待的形象,才引伸出了這個作品。就是這個場面給他提供了形象的思維。後面寫的《百年孤獨》,也是考慮很久以後,由他有一天想起小時候外祖父帶他去一個倉庫里看冰,見到這種神奇的叫冰的東西,他把手摸上去,當時一摸他感覺很神秘,冰是這樣的啊,這簡直就像魔鬼手裡的一個法寶一樣。他這樣的體會被想起時,他覺得這個小說可以寫了。就是因為他把整個作品的調子規定下來了,既現實又魔幻的調子。這些都證明了這種思路的重要。我們要對場面加以改造,但不要放過這種場面。

其次是從認識出發。

從考慮小說構思開始,是奔主題、思想意義的。這就是要研究小說的思想本質,是一種具體地認識了本質的思維方式。比如說,托爾斯泰寫一個俄國地主的故事,就是因為他在高加索對地主與農民之間的關系作了很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他的創作思路大量留在他的筆記里,他有很多東西都是從認識出發,從本質把一些事搞清楚。托馬斯·曼寫《遠山的磨礪》,看一些理論書,談話交換意見,養成了自己對死與病的很深刻的見解,這樣再開始寫小說。作家在初期時,對作品形成了初步理解,寫作就是把這些思想變成形象核心,再從形象核心裡生發出作品的文本。我們的學員里也有人在寫部隊生活當中提拔幹部時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說要寫這樣一個小說,某幹部工作好不走關系提不上去,某幹部工作不好走關系就提上去……這樣的現象對於托爾斯泰這類作家來說,他不會馬上就寫,而是會深入去琢磨,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麼,人會在其中怎麼想,在事中如何改變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想得很深入了,才去寫這個題材。經過這樣的認識以後,往往能把這樣的題材寫得更加深入。這是我們從大作家那裡得來的啟示。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是通過對家庭長期的研究開始的。他開始關注的並不是具體的某個人,他研究家庭,作了大量研究,之後,他遇上了作品主人翁原形的例子,才開始寫。這說明有的作家從構思小說來說,是有理性滲入的,帶有明顯的理性的思考。這種理性的思考當然要結合形象,但我們有的學員不能研究透徹同一個題材背後具體的本質,效果就寫不出來。寫一個題材的意義是什麼,怎樣寫出別人沒寫出的意思。要像大作家一樣對生活的認識更深一點,不是題材有意思就拿來寫,不能一下理解題材的價值,就必須稍微加以理解和認識之後才動手寫。還有一點,就是說甚至有的作品完全是主題先行的。當然文革後批江青的主題先行,如果主題沒有生活基礎是不行的,如果主題錯了也是不行的。比如說詹姆斯聽到人家說,你就盡情地享受人生吧!他從這個思想出發,寫出了著名的《使節》。還有很多作家都堅持認為自己是主題先行者,認為寫作品是為了表達一個主題。確實存在這樣一種寫小說的思路,人家是成功的,也是大家。先有一個主題,其他故事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圍繞主題的,如果有生活積累,有正確的好主題,都是可以寫出好作品的。反過來說,我們這樣去寫也不必懷疑自己。

第三種,從細節出發。

一般來講,這個細節是作品中一種富有強力度的情感符號,作者在生活中偶爾接觸到這個細節,就圍繞細節展開想像,這樣的思路也是存在的。

比如說普希金的《黑桃皇後》,就是一個老伯爵夫人的孩子打牌,老打老輸,去跟老伯爵要錢,伯爵給他三張牌,結果一打就贏。他認為這個細節很有魔力,就寫成了作品。還有《桃花扇》,就是扇面上的血像桃花的細節。還有《海鷗》,也是一個人把死海鷗扔出來威脅別人的細節。還有《木工》,是老僕人從此後再也不看主人的狗一眼,通過這一眼的細節寫出了地主與奴隸的關系。還有《白毛女》,一個躲進山裡沒吃鹽的女人白了毛發,就是一個最為重要的細節。《沂蒙頌》就是一個農村婦女解開衣襟給一個口渴的傷兵餵奶的細節,這個細節是全劇的基礎,決定了全劇的分量。《幸福的黃手絹》也是生活中能看到的。所謂細節是非常有含量的一個點,這個點上人物感情人物關系都會有很突出的表現,這就是細節被發現之後的價值。你很有可能通過一個生活中非常有感情含量非常有藝術質量的細節,就一舉成功。

第四種,是從人物出發。

這種容易理解,寫的理論文章也最多。這種論點的意思就是要先有人,把人寫出來,像砣螺一轉,就動起來。人物是考慮的出發點,有幾個階段,第一是考察人物,主人公的意義,由此產生主題;二是設定不同關系的人物,展現主人公性格的機會;三是把所有人物連接起來,安排情節和動機;四是任所有設定好的人物自身線索自己去走。這是很多作家都比較贊賞的一種思路。有的作家就是從人物出發,任何情節都不考慮。像李准寫《李雙雙》,就非常典型,最早寫李雙雙是為了讓李雙雙成為一個大辦食堂大辦公社的典型,想寫一個新型農村婦女的形象,就讓她辦食堂,小說寫出來很生動。後來改電影,辦食堂在農村不適應,成了不對的事情,就把李雙雙辦食堂改成了計工分。有一點立得住,就是李雙雙這個人物寫得活,情節即使變了,價值仍在。有的作品在考慮時的確是先考慮人物,一般把一個人物寫生動寫活,成功的可靠性更大點。茅盾就是這么寫,他主張別的不管,先有人物,主人公有了以後,再看他與周圍其他還有什麼人物可以擱進來,再看他們之間的關系,這就形成了情節,再從情節中展示各自的命運,這是很典型的一種寫小說的思路, 這樣寫沒什麼問題。比如我給大家講課,寫我時,就要寫幾個學員,還不夠,又寫王祥等老師,還不夠,就把我兒子老婆寫進去了。我在你們面前是一副嘴臉,但在某人面前又是一副嘴臉,回家裡跟老婆、孩子又是一副嘴臉,這就是表現我這個人的幾個側面。一個人跟第二個人接觸是一個嘴臉,跟幾個人接觸都有不同的嘴臉,你就要設定他跟不同的人接觸,就能表現他豐富的性格,寫活這個人。茅盾就常在作品中對他寫的人物進行一些刻意的安排,他從不想情節。這種辦法比較正宗,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首肯。但這種以人物為中心的創作慢慢少起來了,換成了一種觀念,即一個小說或文學都不是以人物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人物與人有什麼區別呢?即只要是人,在裡面起主導作用就行了。而人物必須具有豐富的性格特徵,從外到內都有特色的人,要有外貌、性格、方方面面等。現在不太主張這樣,只要寫一個人,甚至名字都沒有也可以,外貌怎樣不寫也可以。從頭讀到尾,一個人長怎麼樣你不一定想得出來。這是我們值得注意的一個方面。人與人有區別,不一定要像劉再復說的性格組合那種,反過來也可以。

第五種是從情緒出發。

這是指一種比較縹渺和朦朧的情緒,是一種情緒籠罩著,就想表達這種情緒。比如說《鐵流》。作家是寫一個紅軍部隊撤退的血與火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產生於很早的時候,連十月革命都沒發生時,作家從高加索一個山脈上看到一個非常雄渾的壯美的場面,那種情緒激勵了他一定要寫一個小說寫出這種情緒。當時他就怎麼都想寫,想不清寫什麼內容,就擱著。後來他想寫山間的農民,後來又想寫一群沿著濱海大道跑的農民,直到後來聽說十月革命後紅軍的行動,非常精采,經過調查,就把希望寫的這種情緒的主題調查了出來。這是一種寫法,像《雷雨》也是,就是要表達一種像夏天一樣火熱的情緒。

❹ 怎樣寫好一篇短篇小說短篇小說故事寫作技巧,短篇小說寫作指南

短篇小說,情節緊湊,文字簡潔精煉,雖然篇幅短小,但常常寓意深刻,讓人回味。

相較於長篇小說,日常通過短篇小說的寫作訓練,可以更快速全面地提高我們對於小說故事的寫作能力。

作家茅盾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

的確,短篇小說就好像是通過一個局部特寫,為讀者打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故事畫卷。

本篇,唐歌為你分享的主題是:怎樣寫好一篇短篇小說?短篇小說故事寫作技巧,短篇小說寫作指南。

一 怎樣寫好短篇小說

1  精煉文字,重點突出,斟酌字句

短篇小說因為篇幅有限,寫作的時候,要做到行文簡潔,重點突出,故事背景要追求簡練,每一句話都要嚴謹精煉,斟酌字句。

寫作時,少用長句,多用短句。長句會讓讀者讀起來很累,讓人有透不過氣的感覺,最好長短相間,讓讀者讀起來快,也有節奏感。

短篇小說要做到重點突出,不能寫太多的事情,長篇小說,你可以不緊不慢地介紹人物,鋪墊情節,但是短篇小說不行,每件事情必須是人物鮮明個性的展示。

2 有畫面感,具體形象,生動鮮活

良好的畫面感,能夠讓讀者更好地代入,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寫作的時候,少用一些抽象的詞語,多用一些能夠給讀者帶來具象感的詞語,比如,具體的名詞和動詞,能夠直接在讀者的腦海里浮現出來的詞語或句子,就好像在放電影一樣,讓人印象深刻。

修改的時候,就把那些抽象的形容詞,副詞給替換成一些更具體,容易產生想像的名詞+動詞的組合。

3 懸念沖突,引發好奇,吸引讀者

把短篇小說的故事根據起因,發展,轉折,高潮,結果等幾個部分去分解,寫作的時候,不要平鋪直敘,一下子把所有的東西都展現出來,要學會隱藏一些東西,學會吊讀者的胃口。

開頭的時候鋪設懸念,沖突,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吸引讀者把整篇小說一口氣看完。

一個簡單的公式是:沖突=渴望+阻礙。剛開始,小說中的人物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然後遇到了一個阻礙,產生沖突,接著是怎麼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簡單的故事模板就產生了。

小說寫作中3種常見的沖突:

①人物自己內心的沖突,

②人物和人物之間的沖突,

③ 人物和事件,環境的沖突。

想要讓你的小說故事更精彩,最好是讓故事人物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或者是把人物放到一個讓讀者感到無法解決的絕境。

把你的人物或者重要的事件放到危機和困難當中,放大人物的困難,痛苦,恐懼,或者通過鋪墊,讓讀者感覺到反派的計劃會實現,從而製造出緊張感和絕望感。

4 故事隱喻,小說開頭結尾的設計

小說的開頭要吸引讀者的興趣。好奇心會驅使他們想知道接下來的情節,不斷往下看。

一個技巧是:精彩的內容前置,或者更換平鋪直敘的敘述方式,為倒敘法,讓讀者產生疑問。就像電影預告片一樣,可以把小說中緊張刺激的部分放到最前面。

再或者是構建某一個場景,讓讀者進入到這個場景中。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去思考,去體會情緒。

也可以是對話式開頭,通過對話製造沖突,製造緊張感,讓讀者產生好奇,調動情緒,引出後續的情節。

開頭要快速地進入主題,有沖突,有懸念,或者說讓整個氣氛很緊張,讓讀者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小說的結尾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揭示某些現象,引發讀者的想像和思考,讓人回味無窮。

學會掌握小說中的隱喻技巧,把一些深邃的哲理,深刻的道理,令人刻骨銘心的現象,融入到人物的對話或故事當中去,讓讀者體會到小說深刻的內涵。

5 亮點設計,把故事寫得精彩絕倫

短篇小說篇幅有限,想要吸引讀者,就要求新穎,獨特,有趣,避免一些讀者看到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故事情節。

小說必須要有一個核心亮點,圍繞這個核心的點,搭建故事。

人物重構。小說的人物可以是對照現實生活中多個人物,集中於一身而塑造出來的。可以適當地誇張化處理,把多個人物雜糅,把他們的困難,經歷添加在一個人身上,讓人物的特性更加鮮明, 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編劇思維,搭建故事的骨架大綱

寫作之前,根據小說篇幅,然後拆分情節,把伏筆,懸念,高潮分別鋪設到不同的階段,做好了謀篇布局,會讓整個寫作流程更順暢。

如果你的故事不夠精彩,可以多借鑒電影劇本,一些經典電影經過了時間的檢驗,能夠讓我們快速地把握到故事創作中的一些關鍵要點。

借鑒劇本創作,多關注人性和社會,通過小說來展現。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學習表現手法,創作思路。

7 人設塑造,個性鮮明,印象深刻

塑造人物最好是通過對話,動作來表現,而不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描寫。要讓讀者自己感覺到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而不是直接寫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讓每個角色都有出場的理由,每個角色都有其行為的動機。故事中的人物要個性鮮明,活靈活現,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為每個角色設定人物卡片。比如,

男1號:姓名,年齡,身高,興趣愛好,性格,家庭背景,職業,口頭禪,人際關系,三觀……

在寫小說的時候,人物的語言,動作,對不同人,不同事件的反應,要符合你的人物卡片。

強化人物的某個特點,給讀者留下印象,核心人物不能臉譜化。人物要有不斷的變化,比如成長,情緒波動,升級等等,而讀者希望看到的就是這種由弱到強的變化。

二 小說寫作技巧

1 設置懸念,引發好奇

小說要有懸念,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有讓讀者繼續看下去的慾望。

開頭可以拋出一個讀者關心的疑問,在揭開一個謎底的同時,再拋出另一個問題,一環扣一環,讀者想不明白,又想知道結果,只有不斷看下去。

2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寫作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根據讀者的預期,做情節的調整,會讓你的故事更加精彩。

情理之中說的是,人物的言行,情節發展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以及時代和背景,合情合理,不違背客觀的規律。

意料之外指的是,故事的發展,人物的變化,要適當偏離讀者的預期,有意外感,讓讀者有落差,不斷想著接下來的情節,不到最後一刻讀者永遠想不到最終的結果。

3 線索串聯,明暗交織

劇情推進要有清晰的邏輯結構,讓讀者閱讀流暢。就像有一根主要的線索,牽引著故事的情節發展過程,這根線索聯系了主角和其他角色,引起了矛盾沖突。

豐富故事內涵,明線和暗線相互交織。避免情節過於單一,多個精彩的情節嵌套,你的小說故事才會更精彩。

故事中要展示一部分的線索,另一部分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同時,布局暗線,隱藏一些線索,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讓讀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4 先抑後揚,先揚後抑

小說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才會更加精彩。

欲揚先抑,想要贊美某個角色,可以先通過先貶低人物,然後後面進行反轉,進一步強化讀者情緒上的感受。

先揚後抑,想要寫某個壞人,可以先贊美,後面再他揭露不為人知的丑惡一面,通過前後的反差,往往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 融入情感,包裝故事

用故事包裝情感。小說的故事中要融入情感,引起讀者的情緒反應,通過故事中的人物,讓讀者哭,讓讀者笑,讓讀者憤怒……

通過情感驅動主角,去做某些事情,產生了某些情節。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說法,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6 緊張反轉,高潮迭起

情節出人意料,小的地方有懸念,大的地方有反轉,想要寫好反轉的情節,需要我們前期做好鋪墊。

渲染氣氛,凸顯沖突,凸顯對比,通過倒敘,蒙太奇等手法,給讀者製造緊張的感覺,你前面鋪設好了,胃口吊足了,後面的高潮帶給讀者的沖擊力才會更加強烈。

OK,

以上,

一 方法篇:

1 精煉文字,重點突出,斟酌字句;

2 有畫面感,具體形象,生動形象;

3 懸念沖突,引發好奇,吸引讀者;

4 故事隱喻,設計好小說開頭結尾;

5 亮點設計,把故事寫得精彩絕倫;

6 編劇思維,搭建故事的骨架大綱;

7 人設塑造,個性鮮明,印象深刻。

二 技巧篇:

1 設置懸念,引發好奇;

2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 線索串聯,明暗交織;

4 先抑後揚,先揚後抑;

5 融入情感,包裝故事;

6 緊張反轉,高潮迭起。

短篇小說因為篇幅有限,要注意語言的精練,開頭要做到快速進入主題,有吸引力,故事要有可讀性,鋪設好懸念,利用反轉,沖突等技巧,讓讀者憋著一口氣讀完,還大呼過癮。

❺ 如何寫小說或故事的高潮

抓住兩點就能寫出一個好故事來。第一點記住文似看山不喜平。一件事情不要從頭到尾平鋪直敘,中間來點時間地點的倒裝移位,再像相聲一樣抖幾個包袱,插一點題外話,使得故事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讓人看起來一波三折,津津有味。第二點是要設置懸念。現在的故事雷同性的很多,不管是都市感情、警匪探險還是神妖鬼怪之類題材,看多了基本上從開頭就能猜到結尾,這樣的故事無疑會大大削弱它的吸引力,使讀者興趣索然。這時候講故事的人就要善於設置一兩個懸念,吊著讀者的胃口,然廳頃後筆鋒一轉嘎然而至,讓讀故事的人有往下看的好奇心。總而言之,講故事不是寫小說,數數沒有太多胡里花俏的結構情節描寫要求,反而要在故事的趣味性和新穎性上下功夫,只薯伏首要抓住上面兩點,基本上就能寫出一篇好看的故事來。

❻ 如何使自己寫的故事或小說情節變得跌宕起伏

注意描寫的細膩,如景色,人物神態動作等,其實寫小說就跟寫作文一樣,推薦你去看白發皇妃、契丹王妃。都是寫的比較細膩的,看的人覺得揪心,點擊率自然高。情節的話,關鍵是突出,獨一無二才會有新鮮感

❼ 鎬庝箞鍐欏皬璇村皬璇村啓娉

銆灝忚寸殑涓夎佺礌錛氫漢鐗╁艦璞°佸畬鏁寸殑鏁呬簨鎯呰妭鍜屽叿浣撶幆澧冩弿鍐欍傚皬璇村啓浣滄妧宸э細瑙掑害紜璁ゃ侀庢牸璁ゅ畾銆佺『瀹氫漢鐗┿佷漢鐗╂ф牸銆佸満鏅甯冪疆銆傞栧厛錛岄渶瑕佽掑害紜璁わ紝絎涓浜虹О絎涓変漢縐頒換閫夛紝絎浜屼漢縐頒竴鑸涓嶄綔鑰冭檻銆傝佹竻妤氳嚜宸辯殑鏂囩瑪閫傚悎鐢ㄥ摢涓涓瑙掑害錛岄傚悎渚垮彲銆傞庢牸璁ゅ畾錛岃窡浣滆呯殑鎬ф牸鏈夊叧錛屽皬璇撮庢牸鏄闃沖厜榪樻槸浼ゆ劅鐢變綔鑰呰嚜宸辯殑蹇冩儏銆佺姸鎬佽屽畾銆

3銆佺幆澧冩弿鍐

鐜澧冩弿鍐欐槸鎸囧逛漢鐗╂椿鍔ㄧ殑鐜澧冨拰浜嬫儏鍙戠敓鐨勮儗鏅浣滄弿鍐欍備竴閮ㄥソ鐨勫皬璇存昏兘璁╀漢韜涓村叾澧冦佹劅鍚岃韓鍙楋紝鑰屼笉鍍忕戝︽姤鍛婇偅鏍鋒灟鐕ヤ箯鍛熾備綔鑰呮繪槸鑳戒互浼樼編鐨勬枃絎斻佺敓鍔ㄧ殑鎻忓啓鍜屼笉鍙鎬濊鐨勬兂璞℃妸榪欎釜鏁呬簨鐗㈢墷鍦板埢鍗板湪璇昏呯殑鑴戞搗閲屻傜幆澧冩弿鍐欏垎涓鴻嚜鐒剁幆澧冨拰紺句細鐜澧冦

鑷鐒剁幆澧冩弿鍐欐槸鎸囧逛漢鐗╂椿鍔ㄧ殑鏃墮棿銆佸湴鐐廣佸h妭銆佹皵鍊欏強鑺辮崏楦熻櫕鐨勬弿鍐欙紝浣滅敤鏄娓叉煋鏁呬簨姘旀皼銆佺儤鎵樹漢鐗╁艦璞°佹帹鍔ㄦ儏鑺傚彂灞曘佹殫紺虹ぞ浼氱幆澧冦佹繁鍖栦綔鍝佷富棰橈紱紺句細鐜澧冩弿鍐欐槸鎸囧逛漢鐗╂椿鍔ㄧ殑鍏蜂綋鑳屾櫙銆佸勬墍銆佹皼鍥翠互鍙婁漢闄呭叧緋葷瓑浣滄弿鍐欙紝浣滅敤鏄浜や唬浜虹墿鐨勭敓瀛樼幆澧冦佷氦浠d漢鐗╃殑紺句細鍏崇郴銆佷氦浠d綔鍝佺殑鏃朵唬鑳屾櫙

閱讀全文

與小說里的故事怎麼寫好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如何交五金一險 瀏覽:510
什麼大學周圍美女多 瀏覽:743
夫妻之間如何讓孩子幸福 瀏覽:222
星克萊爾電影 瀏覽:905
有關按摩的百合電影 瀏覽:729
現在曼城經濟怎麼樣了 瀏覽:641
一個日本電影死後身上纏植物 瀏覽:971
泰國有一部電影全程打架 瀏覽:636
黑金片段在幾分幾秒 瀏覽:355
諸城健康管理師在哪裡報名 瀏覽:643
洪金寶元華電影越南叫什麼名字 瀏覽:442
四大名著哪個故事最好 瀏覽:757
姐姐的職業 韓國電影 瀏覽:519
幸福一村安全性怎麼樣 瀏覽:437
舔肚臍lVK 瀏覽:282
古典經濟學研究了什麼 瀏覽:158
他能表明友誼是如何幫助我們保持健康英語 瀏覽:463
中國十大電影網哈 瀏覽:181
國外看片視頻網站 瀏覽:60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