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民間故事大全
一、翠微諸峰的傳說
翠微峰的傳說,大多與張麗英有關。張是漢初樵夫之女,住石鼓峰下。一日偶於山中摘桃兩顆,以一奉母,母棄桃於地;自食其一,核棄於地,桃與核並化為石,即今仙桃峰。張自此頓忘飢渴,面發奇光,體態飄然出塵,駐金精洞修煉。長沙王吳芮征閩過寧都,聞張仙姿,遂入山求聘。張說,這翠微峰岩石中能通神仙洞天,你能鑿開一條路,我就聽你的。於是長沙王發兵鑿山,洞穿如瓮,果然見張披發仰卧洞天石鼓峰下,眾人以為她已死,不料紫雲湧起,張白日飛升,於空中對長沙王說:「我是天上金星的化身,下凡管理翠微群山,凡夫俗子怎麼能痴心妄想呢?」據志書載張麗英時年十五歲。到宋代,徽宗詔封為「靈泉普應真人」。張有《石鼓歌十八章》,今傳五章,其一日:「石鼓石鼓,悲哉下土,自我來觀,生民實苦。」 翠微十二峰,古來為道家修身之地,其金精洞,被列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三十五福地。自古流傳有許多故事。
金精洞內的望仙峰,又稱虎化石,傳說是漢代仙女張麗英外出的坐騎。行則為腳力,歸則為洞府守衛。張升天後,虎化為石。
金精洞天井口上左右兩峰,形似手掌,有人名之合掌峰。掌似合未合,像是正要「合十」的姿態。傳說當年張麗英在洞內修煉時,如果祥雲靄靄諸仙晉謁時,則兩掌大開迎入洞室。若是烏雲壓頂妖魔來擾,則兩掌緊閉拒之洞外。
金精洞天井口上頂端,有許多水流的痕跡,象綹綹青絲,故名披發峰。傳說張麗英避長沙王吳芮時,她從山頂躍人洞內,身軀懸空,散發披於此處。當吳芮追來,她即飛至蓮花山頂——白茅峰,在浴仙湖升天。披發峰即她留下的發痕。
翠微十二峰最高的是凌霄峰,像一匹駿馬奔騰,俗稱馬腦寨。峰北段古時多竹,稱黃竹峰。又因形狀像石鼓,亦名石鼓峰。相傳張麗英下治此山之前,這是一匹凶惡的山馬,乃眾生的天敵。張首先煉石為樁,系住了這條惡獸,並施法術降服了它。馬腦寨前有一筆直的石峰,即名系馬樁,俗稱「吊馬石」。
翠微峰是十二峰的主峰,立於金精洞東面,像一道天然屏障。峰東南面色如丹霞,俗稱赤面寨。傳說,翠微峰是一艘仙人的船,船尾的桅桿石還直立在那裡。並說諸仙相邀張麗英赴蟠桃盛會,就是同乘這條船去的。像船的說法,有它一定的依據。若在雲霧彌漫的時候,站在太陽山頂遠眺,確會感到翠微峰像一艘在雲海中疾駛的航船。
翠微峰南麓,有兩顆並立的橢圓形的沉岩落石,傳說是張麗英吃的仙桃核,丟在此處,驀地而起成峰。故稱雙桃峰,又稱仙樅峰。八仙洞,在翠微峰與王竹峰之間山谷中的中段,一堆亂石,中有一洞,傳說是上八洞神仙曾到此品茗下棋。
翠微峰北端山腰,有幾塊石頭,像是臼米的碓架,碓桿豎起,形象儼然。相傳斗轉星移之時,行人過此,忽聞踏米聲響,又見金光閃爍,行人大聲呼喊,霎時光息聲止,即現此形,於是稱它為仙人踏米。
翠微峰與王竹峰之間的北邊山谷口有兩座山,較高大的叫雄獅峰,俗稱獅形。雄獅峰對面一座矮的山,今稱母獅峰,俗稱「狒子石」。傳說古時兩獅正在歡歌樂舞之際,忽然有一惡獸直沖過來。母獅望而生畏,低首俯伏,而雄獅則施展雄威,將惡獸吞噬,誰知惡獸體大骨硬,塞住了咽喉,從此雄獅便張口怒目,巍然屹立守護在母獅身邊。
雄獅峰的西邊是三讞峰,俗稱三端寨。故址山門,依然在目。石蹬如一串魚鱗高懸。峰的下端,有許多洞窟,井然有序,形似中葯鋪里的葯箱,因名仙人賣葯。
雄獅峰東邊的桃尾坑,俗稱貓尾坑,坑口·石,名叫板蓋(棺蓋)石。相傳此石常在深夜嚇唬人,每當單人行過,它突然滑下,攔住去路。有一次碰上一位木匠,用五尺(舊時木匠用的量尺,長五尺)一量,說是長了五寸,用鋸裁去一截,從此再不惡作劇了。
太陽山東邊山谷有一堆雜亂無章的花崗岩石塊,奇形怪狀,宛如斧劈刀削,這就是傳說的仙人試劍石。以狀付名,有的叫仙人下棋的棋盤石,有的叫仙人品茗的八仙桌。有的像鞋印,名為仙人踏雪。
距試劍石不遠有一石峰,高約三百米,從頂端到地面,有一裂痕。傳說石岩下曾住有妖和尚,作惡多端,遭雷擊斃,石峰被雷劈裂,故稱之為「雷打石」。從雷打石往北走,一路上會探出許多比金精洞更加壯觀的洞天世界。先到集賢岩,俗稱石泉岩,亦名滴泉岩,是因山泉從洞頂飛濺而下得名。傳說古時此處常有神仙聚居,故曾名集仙岩。後改名「集賢岩」。此岩洞比金精大,視野比金精廣。雖是幽靜處,卻能遠瞰大千世界。
二、水口塔的傳說
水口塔,又名鎮妖塔,坐落在寧都縣城南郊梅江河畔山包上。這座寶塔是寧都客家人的風水塔。
明朝萬曆年間,農夫葉伯,在梅江河裡洗鋤頭,上游漂來一隻爛木盆,他拾起帶回家當雞食盆用。每天晚上倒在盆子里的剩飯殘粥,第二天卻是滿盆。葉伯奇怪,又試著放了一勺食鹽,隔了一夜,又是一盆鹽,再放上一枚銅錢,第二天也是一盆滿滿。原來是只「聚寶盆」。從此,葉伯生活越來越豐盈。
一年初夏,梅江河水暴漲,這時有一白發高髻道人路過此地,指點葉伯道:「此洪水乃梅江孽龍所興,寧都城南郊梅江灣里有個深潭,即是孽龍巢穴,若能在潭上建一座寶塔,便能鎮妖除患。」
葉伯得了指點,立即籌資備料建塔。可是,一船船大石倒入深潭,即無影無蹤。怎麼辦呢?葉伯想起了家中那隻「聚寶盆」,於是帶著盆子來到工地,往盆里放了些泥土石塊,猛地往深潭一擲,只聽得一聲巨響,一道金光耀目,霎時,深潭填滿了,一座小山拔地而起,葉伯就在小山上建塔。
又有人傳說,葉伯失去了聚寶盆,耗盡了全部資財,才興建了塔的底下三層,上面六層是由曾、彭兩姓捐資建成的,至今仍流傳著「曾彭壓葉」一說。
三、美人獻花的傳說
在城西蔚村背嶺,曾建有狀元獬祖輩的冢墳,地肖美人獻花形。
相傳某富戶請一地理先生擇墳地,連續三年,均未選中。這天,穩先生在河東嶺腦上持羅盤遙測,發現城西蔚背嶺有塊美女形風水寶地,蘊蓄大貴之兆。富戶聞言甚喜,欲即刻點龍破土定穴。誰知遠眺形若真,走近虛無跡。任憑先生施展技法,經半載,仍徙勞。晚上,先生宿山上,夢見一如花似玉女子,執扇詠歌而行:「他家福祿已全無,苦苦何須逼嫁奴。直待三年五載後,妾身情願嫁樵夫。」次日先生為富戶另擇墳地。數年後,椎夫鄭十四郎,斫柴歇肩蔚背嶺,伏身飲泉解渴,忽然土崩塌被壓身亡。時家貧子弱,無能入殮,遂葬於此。地理先生得知,將夜之情披露,斷言:鄭姓後裔必出能人。數十年後果然應驗。十四郎曾孫鄭獬於北宋皇祜五年,高中狀元。
四、冠石的傳說
冠石,在寧都縣城正西面八華里,狀如皇冠,故名。俗稱「沙帽石」。
相傳王莽篡位,劉秀落難。王莽在中原把劉秀追趕得團團轉,追到這里時,劉秀回頭一看,只見王莽的人馬已尾追在後,不禁大驚失色,於是將皇冠摘下,放在石頭上,披頭散發,另尋小路折回中原去了。王莽看到皇冠,急欲戴在頭上。可是,使盡了平生氣力,也拿不起來,原來皇冠見石生根,竟變成了一塊岩石。王莽無奈,只得走了。這塊岩石後來逐漸變大為現在的冠石。
五、七把調羹的傳說
翠微峰西北面的石壁上,嵌著七把三米長、一米寬的調羹,其中六把至今仍是黃金色,另一把僅剩大致輪廓。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翠微峰下住著母子倆,母親年老、多病、眼瞎,全靠兒子硬牯打柴度日。一天,母親想喝肉湯,硬牯上山挖了個陷阱,第二天,捕獲了一隻小山羊。小山羊見到硬牯,忽然開口說話:「我媽媽有病,要我給她采點青草吃,結果被你捉住。你殺了我以後,求你每天割一把青草放在那岩石旁,給我媽媽吃。」硬牯一聽,不覺淚流滿面,他割了一捆青草放在路口,又輕輕地把小羊抱起來放了。第二天,小山羊忽然出現了,對硬牯說:『『這石岩肚子里有七把金調羹,分別有七種作用,只要在缽子里舀一下,就會來米、面、油、鹽、菜、肉、葯湯。」說完,硬牯手中就有了七把金調羹。從此,不但硬牯母子倆有吃有喝,就是鄉親鄉鄰缺吃少喝,缺衣少葯,也都靠硬牯接濟。
寧都縣城住著一個姓刁的惡霸地主,聽到傳說,就帶著十幾個狗腿子,來到硬牯家裡,擺出七塊金子來換金調羹。硬牯死活不肯,狗腿子們一擁而上,把硬牯抓了起來。硬牯拚命掙脫身子,跑呀,跑呀,石岩擋住了去路。眼看狗腿子們追近了,硬牯一咬牙,把金調羹往石壁上一丟,「轟——」的一聲,七把金調羹嵌在石壁上了。
刁惡霸還不死心,搬來雲梯,爬上石壁掰調羹。他爬呀爬,爬到梯子頂端,終於掰到一把金調羹。
刁惡霸大笑起來,這時,金調羹突然變成一隻癩蛤蟆,刁惡霸驚得一腳踏空,倒栽下來。 從此,翠微峰的石壁上就嵌著這些金調羹,第七把只留下一個模糊的印子了。
六、雙魚馱洲的傳說
水口塔下的梅江河中,有一小洲,無論河水怎麼漲都不會淹沒,因為它會隨水浮起。
傳說以前,有對年輕夫妻在小洲上安家。一天,有一夥蜜蜂飛進他們家,丈夫小心翼翼地收進蜂箱,放在窗檯上。此後,蜜蜂辛勤採花,源源不斷釀出蜜糖。他把蜜糖拿到城裡賣,換回油鹽、布匹,生活日益富裕起來。
一日,青年從城裡回家,竹筏撐到江心,只見一隻鷺鷥嘴裡銜著一條綠鯉魚,腳爪上還夾著一條紅鯉魚,那兩條鯉魚掙扎嘶叫。他忙舉起竹篙就打,鷺鷥騰空飛去。青年劃著竹筏緊緊追趕。正在這時,成千上萬的蜜蜂把鷺鷥團圓圍住,鷺鷥被刺,「卜啦」一聲,掉人江中,兩條鯉魚得救了。
幾年後,這群蜜蜂分成了幾十窩,小倆口的日子越過越好。誰料,這年梅江河水上漲,洪水競漫過小洲,莊稼被淹,良田沖毀。眼看一窩窩蜜蜂危在旦夕,小倆口爬在竹樓上哭了起來。在這危急之際,江面上游來了兩條鯉魚,身子一搖,忽然變成小山般大小,擺動魚鰭,慢慢沉入江中。一會兒,小洲浮了起來。原來,是那兩條被救的鯉魚鑽到洲底,用它們的背脊馱起了小洲。
從此,兩條鯉魚化成兩塊能沉浮的巨石,附嵌於小洲兩頭。人們便稱之為雙魚馱洲。現在看去,兩頭仍象魚形。
七、獅子岩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