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都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1、龜化城
晉代干寶《搜神記》,說是公元前316年,秦國剛吞了巴蜀,看成都還沒有城牆,就喊張儀、司馬錯接手這個任務。
結果張儀修的城牆屢築屢垮,後頭就有人說,是因為成都「有大龜浮於江」。
龜在我國象徵的是吉祥長壽,是四靈之一。
但是,這個城牆還是要修得。隨後有個巫師指點張儀,沿著龜行的路線修城,果然就沒有垮了,所以成都又叫龜城。
② 成都的傳說故事和風俗
1、龜化城
傳說一: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
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並巴蜀。公元前311年,當時鎮守成都的張儀、司馬錯著手修築成都城牆。傳說張儀築城時屢築屢垮,後來「有大龜浮於江」,張儀根據巫師的指點,沿著龜爬行的路線築城,果然成功,所以成都又叫龜城。出自晉代干寶《搜神記》卷十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築成都城,屢頹。忽有大龜浮於江,至東子城東南隅而斃。儀以問巫。巫曰:『依龜築之。』便就。故名『龜化城』」。
傳法二:張儀修築成都城牆時,最初是按照秦咸陽城來修的,但屢築屢垮,後來有大龜浮於江中,張儀受到烏龜龜背上的圖案的啟示重修設計成都的城牆,後來就沒有垮過了。
龜在我們國家傳統文化中一直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是四靈之一,四神中的玄武也有龜的形象。雖然被某地網痞曲解了意思,不過反而暴露出某地部分網友集體性的無知,當然,故意的曲解也和個人素質掛鉤。幾千年的文化沉澱是你們所不能及的。——出自《太平御覽》卷九百三十一·鱗介部三·龜~4272~ 《華陽國志》
2、鎣華寺
相傳彭縣鎣華山有一個學佛的人,心極慈悲,乘驢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後,善男信女為他立廟,號「鎣華祖師」。成都亦立了廟,在東較場附近。清末,該廟被軍隊占為兵營,哥老會眾又在外東三官堂街購地新建一廟,石柱為楹,以為奉祀。成城中學創辦時,租其殿為禮堂,至今如故,這就是現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學。——出自《什邡縣志.人物》
3、花牌坊
相傳明朝朱元璋為振邦興國開科取士羅織人才。居住在成都市西門一條街上的秀才花如春上縣、府應考,均名落孫山,便灰心喪氣。一日他在茶鋪吃閑茶,見一叫化婆伸手行乞,心生憐憫之心,遂將身上僅有的五文錢送與她買饅頭。
叫化婆隨即謝過他,說,你是將相之才,可要努力考取功名。花如春受到叫化婆的激勵,便重拾書卷,日夜攻讀。
一天夜裡,他讀書睏倦在幾案上趴著睡著了,夢中見叫化婆點化他,到了京考,花如春一看試卷,試題果在《春秋》范圍內,便提筆揮就一篇恤民安國的錦綉政論類文章,深得主考官大悅,呈上朱元璋,欽點花如春狀元,並批示花如春打馬遊街,以顯示皇恩浩盪。
花如春在省親期間,深入百姓之中,了解百姓疾苦,上奏減輕賦稅徭役,勸導農耕惜民等治國安邦之策,深得朱元璋嘉許並施行之,取得非凡效績。於花如春功勞赫然,成都府尹上奏朱元璋修建一花姓牌坊,彰顯花如春。朱元璋准奏,因而得名。——出自《畢節縣志》
4、風俗:
打草鞋:或許在某些景區,你能看到一些老婆婆。她們在路邊擺上一個小簍子,簍子里裝著打好的草鞋,手裡拿著一個半成品,也不叫誰買,就自顧自的坐著,等待客人主動上門。
老成都時代,買草鞋的繁多。自古糧倉之都的成都,穀草麥草秧草席草甚多,打草鞋,蓋草房、編草帽、捆貨物、編草席的原料是不缺少的。往往天沒亮,就端著個凳子坐在家裡的小院壩中,男人們出去種田,女人就留在家裡打草鞋。特別是在鄉場上,人們就地取材,直接就手用草編織鞋子,傳承了許多打草鞋的手藝,甚至開起了專門的鋪子。男士的、女士的、各種碼子,他們心裡都清楚的很。
代客冒飯:除開上面的修竹器的,補水桶的,打草鞋的......老成都的服務可謂是細致入微,賣水人、磨刀匠、拾瓦匠,你以為你能想到的就是所有,其實還有很多服務讓人拍手叫好,比如說這個「代客冒飯」。
這可以說是很多成都人都沒聽過的新奇玩意兒。館子不收取任何費用,把顧客帶來的冷飯用湯冒熱,方便他們就餐。若是顧客帶了錢,就買他們幾份小菜來下飯。
這種生意通常是為那些缺乏生計的成都貪民,其中裹藏的人情味才是真正暖人肺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業,而「代客冒飯」在當今的成都,可是見也見不到,早已銷聲匿跡了。
5、蓉城
蓉城是四川的成都,成都又名錦官城,錦城,蓉城。因為後蜀皇帝偏愛芙蓉花,命令老百姓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所以成都又稱為了「蓉城.一說「龜畫芙蓉」,即初建城時,地基不穩,屢建屢塌,後來出現一神龜,引路建成此城,而神龜指引的路線就是一朵芙蓉花,蓉城乃由此而生。
一說「芙蓉護城」,即五代後蜀主孟昶為保護城牆,命人在成都土城上遍植芙蓉,每當九月芙蓉盛開,遠遠望去如錦如綉,滿城生輝,名之曰芙蓉城。
最為人們接受,流傳最廣的版本是這個:從唐時起,每年的農歷二月,成都都有盛大的花市舉行。相傳農歷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稱為「花朝」。成都花市便於花朝前後舉行,以「花朝」為花市的正期。每到二月,成都都會成為花的海洋。百花齊聚花城,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把整座古都打扮得妖嬈富麗。
這樣的花容盛事的確令人眼花繚亂。這時候,五代後蜀國蜀王妃花蕊夫人從百花叢中回過身來,她從百花之中發現了芙蓉。芙蓉如天上彩雲滾滾而來,這情景讓花蕊夫人驚喜不已。她喜歡上了這種美麗的花,這花讓她感到很開心。然而花開總是短暫的,美麗也會很快逝去,在成都陰濕的天氣里,花蕊夫人常常很憂郁。
秋天來到了,花蕊夫人為排遣心中的寂寞,帶著隨從去踏青。走到農家小院前,她驚奇地發現,在這霜氣襲人的秋天,即使堅毅的菊花也已凋零,卻有這樣一叢叢一樹樹的繁花在開放。她想起來這就是花朝時看到的芙蓉,花蕊夫人的臉上盪漾出從未有過的喜悅。
身邊的隨從把這一切看到眼裡,回去報告給蜀王孟昶,孟昶大喜,遂命百姓在城苑上下遍植芙蓉樹。
於是待到來年花開時節,成都便四十里芙蓉如錦綉,從此也落得了芙蓉城的美譽。
後來,後蜀國滅亡了,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趙國胤掠入了後宮。花蕊夫人常常思念著孟昶,偷偷珍藏著他的畫像,以述思念之情。趙國胤知道後,逼迫她交出畫像。但是花蕊夫人堅決不從,趙國胤一怒之下便殺了她。後人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尊她為芙蓉花神,稱芙蓉花為「愛情花」。
成都人對芙蓉花的喜愛,多少與這個古老的傳說有關。他們屏棄「龜畫芙蓉」和「芙蓉護城」說,而津津樂道於花蕊夫人的傳說,足以說明成都人追求忠貞愛情的浪漫情懷
(2)大漢天回是寫哪個地方的故事擴展閱讀:
成都的歷史沿革: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公元前367年)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截至2018年,已有2385年歷史;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早期為百濮地,據《華陽國志》載: "越嶲郡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兼並蜀國、巴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