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0字壯族小故事
一幅壯錦(壯族民間故事)
從前,在大山腳下住著一位老媽媽和她的三個兒子。老媽媽織得一手好壯錦,靠賣壯錦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媽媽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麗的畫,那畫上有田園、房屋、花園、池塘和成群的雞鴨牛羊。老媽媽滿心喜歡,就買下了這幅畫。她決心把畫上那美麗的村莊織成一幅壯錦。
老媽媽不分畫夜地織錦,松油燈把眼睛都熏壞了。眼淚淌到了錦上,老媽媽就在上面織成小河和池塘。鮮血滴在了錦上,老媽媽就在上面織成太陽。一連織了三年,美麗的壯錦終於織成了。老媽媽真高興啊!
忽然,一陣大風把壯錦卷上了天空,向東方飛去,一轉眼就不見了。
老媽媽著急地對大兒子說:「快去東方尋找壯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兒子出發了。走了一個月,來到一個大山口,那裡有一座石頭房子,門口坐著一位老奶奶,旁邊有一匹石馬。
老奶奶說:「是東方太陽山的仙女把你媽媽的壯錦借去作樣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兩顆牙齒,放在石馬嘴裡,等石馬吃到第十顆楊梅果時,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後要經過烈焰熊熊的發火山和漂浮著冰塊的大海,才能到達太陽山。如果不能堅持,就會喪命。我勸你還是不要去了,給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兒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樂去了。
老媽媽病倒在床上,不見大兒子回來,又讓二兒子去尋找。二兒子也是個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樂去了。
❷ 關於廣西長征的故事
紅軍發布民族工作政策 白面瑤寨見證民族團結
龍勝各族自治縣是廣西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山區縣,居有苗、瑤、侗、壯等民族。當年紅軍長征翻越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後,就進入龍勝境內。紅軍來到這里之前,國民黨散布了大量謠言,使各族群眾對紅軍產生了許多誤解。湘江戰役還在進行時,紅軍政治部就發布了長征期間最早的民族工作政策——《關於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主張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同時制定了《對苗瑤族民的口號》共13條,為進入少數民族地區做了充分准備。
紅軍進入龍勝少數民族居住區後,一方面與國民黨軍隊激戰,一方面採取召集群眾開會和書寫標語等形式,熱情積極地向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宣傳我黨的政策,並始終保護少數民族的利益,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很快就得到了少數民族群眾的信任。
在楊永明的引導下,記者來到了這個縣的泗水鄉周家村白面瑤寨,見到了刻在一塊巨石上的兩條紅軍標語:「紅軍絕對保護瑤民」「繼續斗爭,再尋光明」。據這個縣原黨史辦出版的《紅軍長征過龍勝》一書記載,當年紅軍長征路過龍勝時,紅3軍團4師首長在白面瑤寨旁的這塊巨石下,會見了當地瑤族起義首領。為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壓迫,當地少數民族群眾曾發動了一場起義,但很快就被國民黨政府鎮壓了。躲藏在這塊巨石下山洞中的幾名瑤胞中,就有當時起義的首領。
紅軍首長向瑤胞們宣講了我黨的性質、任務及黨的民族政策,消除了他們對紅軍的偏見和誤解。為鼓勵他們繼續革命,紅軍還送給了他們一些槍支和彈葯,並在這塊巨石上刻下了兩條紅軍標語。為紀念這段歷史,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將這塊刻有紅軍標語的巨石「龍舌岩」稱為「紅軍岩」。如今,70多年過去了,這兩條標語仍然保護完好,清晰可辨。白面瑤寨也因此成為當地著名的紅色旅遊景點,每年都有上萬遊人到此參觀旅遊。
在龍坪侗寨指揮救火 侗族群眾熱情支持紅軍
平等鄉是龍勝縣侗族群眾聚居的一個最大鄉鎮。當年紅軍就是從這里進入湖南的通道侗族自治縣,召開了著名的「通道會議」。
在平等鄉的龍坪侗寨,記者見到了仍然聳立在寨子中央的「紅軍樓」。這是一座修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侗族鼓樓,它是侗族群眾開會議事的重要場所,也是侗寨的象徵。這座原名「楊氏鼓樓」、現叫「紅軍樓」的古老建築,記載著一段紅軍救火保侗寨的佳話。
在紅軍進入桂北少數民族地區後,國民黨軍閥派遣特務混入紅軍宿營的村寨四處縱火燒糧,藉以散布「紅軍放火」的謠言,挑撥紅軍與少數民族的關系。朱德對此十分重視,向各軍團首長發出命令:連日桂敵派出大批密探,在我各軍團駐地燒毀民房,企圖疲勞及嫁禍我軍,破壞紅軍在群眾中的威信。各軍團首長及其政治部,應於到達宿營地後及離開宿營地前,嚴密巡查。如遇火警,務必設法撲滅,救濟受難群眾。縱火奸細,一經捕獲,應即經群眾大會公審後槍決。
在龍坪侗寨宿營的是紅軍主力扎。一天深夜,寨子一間木樓突然起火,火借風勢,大半個侗寨頓時變成一片火海。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迅速來到寨子中央的「楊氏鼓樓」上,親自指揮紅軍戰士救火,同時命令紅軍保衛人員密查縱火特務。在紅軍戰士和寨上群眾的奮勇搶救下,大火很快撲滅,「楊氏鼓樓」及鼓樓東面的大片民房被救了下來。
當晚,紅軍保衛人員抓獲了幾名國民黨縱火特務。第二天,紅軍在寨上的一家祠堂召開群眾大會,公審縱火特務,揭露敵特的卑劣行徑,宣傳紅軍及我黨的政策,並發放救濟款接濟受損失的群眾。侗族群眾明白了事情真相,了解了紅軍,認識到了紅軍與國民黨軍隊有著本質的不同。於是,侗族群眾開始積極幫助紅軍,當向導、做挑夫,許多青壯年還加入了紅軍。為紀念這段歷史,後來當地群眾就把「楊氏鼓樓」改稱為「紅軍樓」,審判國民黨縱火特務的祠堂也被稱為「審敵堂」,現今都成為當地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基地。
❸ 廣西各個地方都有什麼神話、傳說,,,
同志,可以用網路搜索的呀。呵呵。我復制一些上來給你看看。你可以自己去找的。
廣西民間傳說具有極其廣泛的社會內容, 大致分為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地方風物傳說三類。
人物傳說,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他們的事跡和遭遇。比如壯族古代英雄傳說《岑遜王》、《莫一大王》、《雞冠大王的故事》,壯族歌王傳說《劉三姐》,仫佬族英雄人物傳說《稼》、漢族人物傳說《魯班造真武閣》 、 《魯班在玉林的奇遇》、《伏波將軍》、《綠珠女》、《柳侯手跡》、《蘇東坡與珍珠酒》、《曹鄴的故事》、《蘇緘》、《陳宏謀趕考》、《李文茂的傳說》,毛南族英雄人物傳說《譚福旺的傳說》、《盧道一過堂》,京族英雄人物傳說《杜光輝的傳說》,侗族歌師傳說《石戒福的傳說》、《吳朝堂的傳說》等。
《岑遜王》 楊士衡、覃建才搜集整理,收入《壯族民間故事選》第一集。岑遜走遍南方壯區,挖通了兩江一河,消除了洪水,造稻田魚塘,教人制犁耙,播五穀和養魚、打獵,使百姓安居樂業。土司欺壓百姓,橫征暴斂,他又召集大家起來反抗,殺了土司,踏平土司衙門,築城建寨,當了壯王。皇帝調兵來攻打,他用鐵扁擔作武器殺退官兵,血把河水染紅,成了紅水河。還殺敗皇帝從天上請來的天將,激怒玉皇親下凡間與岑遜王決戰,用從王母處借來的寶劍施用詭計,砍殺了岑遜王。百姓把岑遜王當作神來祀奉。
《劉三姐》 覃桂清、肖甘牛搜集整理,載《宜山民間故事集》。講劉三姐從羅城搬到宜山下梘村居住,砍柴為生,極善唱歌。有陶、李、羅幾個秀才聞名前來對歌,不是三姐的對手。其兄端凳擱門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對歌,三姐卻半夜俟其兄睡熟,輕手輕腳溜出門。
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頭讓三姐用手板當鍋煎軟,言煎不軟就不準出去。三姐把石頭放在手心,下燒紅火,把石頭煎軟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與男歌手對歌,其兄氣極,發誓要砍斷葡萄藤跌死三姐。誰知藤砍斷後,搖幾搖又接上了。其兄用銅盆隔住斷藤,使斷藤接不起。三姐從懸崖掉進下梘河,葡萄藤隨之落下圍成一圓圈,托起三姐順水飄流下柳州鯉魚岩。
《譚福旺的傳說》 譚美足記錄,汪駿、譚貽生整理,載《毛南族民間故事集》。相傳曾把黑熊兩腿撕成兩半的譚福旺,得知盜匪前來騷擾寨子,他舞動一棵金剛樹,嚇得眾盜丟下財物,抱頭鼠竄。他又設法,做一雙1尺2寸長的草鞋掛城牆上,嚇跑想來寨子搶劫的匪徒。
朝廷為了抵禦番佬的侵擾,派欽差大臣來請福旺。福旺跳進牛欄,抓住四條腿,將一頭菜牛舉起,嚇得官兵目瞪口呆。當官的怕他進京當了將官,打勝仗立戰功,沒自己的地位,不願帶他上京,散播他睡覺成丁字形,沒福份,當不得武將。
史事傳說, 以敘述歷史事件為主,往往以某一歷史事件為中心,廣泛刻劃各階層、各方面人物的動態,揭示歷史的真實,表現人心的歸向。比如瑤族族源傳說《千家垌》、《九節牛角的故事》,壯族農民起義傳說《洪秀全巧施空城計》、《肖朝貴怒打惡少》、《石達開獻計裝雞盲》、《翼王做壽》、《馮雲山寫春聯》、《黃鼎鳳巧打汾水》、《岩頂上的腳印》、《計取永安州》,瑤族農民起義傳說《大藤峽的傳說》、《石雞、石狗、石鑼和石鼓》、《太平軍過瑤寨》,侗族農民起義傳說《金王的傳說》、《困石官抗劉官》,壯族反帝斗爭傳說《大擺壇罐陣》、《劉二破敵巒》、《劉二智取三炮台》、《馮子材大鬧諒山》、《馮子材大敗番鬼佬》、《竹箭殲法兵》、《猛大殺老番》、《牛角號》等。
《千家峒》 王礦新、蘇勝興、劉保元搜集整理,收入《瑤族民間故事選》(上海版)。
相傳十二姓瑤家人在千家垌墾荒種地,林茂糧豐,人丁興旺。一年天大旱,官府要霸佔這塊寶地,派一縣官進峒催租。頭人把縣官當貴客,一日三餐由各戶輪流接待。縣官從峒頭吃到峒尾,天天盡情享受,一晃過了四個月。官兵誤認為縣太爺被瑤人殺害了,乘峒內不防,殺進峒來。縣官正在峒尾頭人盤翁家赴宴,聽說縣里兵來,便想開溜,盤翁識破其花招,一刀斬了他性命。瑤民終因官兵太多,寡不敵眾,最後只剩下十二戶人,為保住民族,他們飄洋過海,鋸牛角,分香爐,各自避難謀生。
《洪秀全巧施空城計》 藍鴻恩整理,收入《壯族民間故事選》(上海版)。相傳洪秀全在金田村創立上帝會後,為了准備起義,除在營盤練武外,還讓敵人奸細得到假情報,報告財主王剝皮,向巡檢司告密,使敵兵夜襲空營盤,狗咬狗自己打自己人,死傷大半,天明才知中了空城計。巡檢司怒極,抓來王剝皮,說他謊報軍情,罰銀1000兩,敵人吃了虧,財主再不敢向官府密報,官府也不敢輕易相信密報了。
《翼王做壽》 蔡恆義搜集整理,發表於《民間文學》1960年11月號,選入《壯族民間故事選》第一集。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攻佔了慶遠府後,這年三月中旬是他30歲生日。翼王告訴手下:客人送的禮,凡是他們自己的東西就收下,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歸還原主。有個老爹,為感謝太平軍的恩德,從家中僅有的菜園里挖了一方泥土做壽禮。財主們都紛紛送來了許多金銀珠寶。當翼王叫管事一一打開禮品觀看時,財主佬們都洋洋得意,以為翼王會嘉許自己;這位老爹感到羞愧不安。翼王卻吩咐管事將財主佬們送來的金銀珠寶,退還給借債交租的貧苦人家;對老爹的禮品則大加贊譽,親切給予撫慰。財主佬們大失所望,低頭溜走。
《大擺壇罐陣》 儂易天搜集整理,發表於《民間文學》1960年11月號,選入《壯族民間故事選》第一集。法國軍派幾艘兵船沿紅河上游駛來,攻打劉二的黑旗軍。劉二弄來許多壇罐裝進沙塞上草,戴上竹帽,用竹竿攔著浮在水上,像一批兵勇。到半夜三更,把竹竿放開,讓其漂向法國軍的兵船。天色微明,漂到兵船附近,法國兵嚇慌了,以為劉二派兵勇泅水偷襲,立刻開槍打炮,越打越猛,可河裡人越來越快。法國兵慌亂一陣,不見沖上船,壯起膽下河捉了一個,見是壇罐人,就嚷叫河裡全是假人。劉二兵勇忽然爬上船板,沖進船艙,繳了法國兵的械。黑旗軍不費一槍一彈,俘虜了法國軍的鐵船隊。
《馮子材大鬧諒山》 農秀琛搜集整理,發表於《民間文學》1960年7月號,選入《壯族民間故事選》 第一集。抗法老將馮子材在法軍洋槍洋炮和200多隻大象打頭陣的情況下,召集部下集思廣益,幾天時間趕制幾千支土抬槍,從鎮南關往下一直排了20多里長。當敵人大象走到離土抬槍四五十步遠時,一聲令下,千槍齊發,破了法軍的「大象陣」,一直殺到諒山,迫使法軍掛起白旗投降。
地方風物傳說,敘說地方的山川古跡、花鳥蟲魚、風俗習慣或鄉土特產的由來和命名。
比如地方傳說《桂林城的來歷》、《全州的由來》、《三島的傳說》、《花馬寨的傳說》,山水傳說《畫山的傳說》、《象鼻山》、《老人山》、《砧板山》、《月亮山》、《飛鳳嶺的傳說》、《五象嶺的傳說》、《冠岩》、《木龍洞》、《灕江為什麼彎多》、《相思灘》、《多達泉》、《酒泉》、《鴛鴦泉》、《琵琶泉》,橋梁傳說《風雨橋的傳說》、《花橋是誰砌的》 、 《萬里橋》、《飛鸞橋》、《馬嘶橋》、《同年橋》、《遇龍橋》,風物傳說《武士碑》、《放鶴亭》、《鼓樓的故事》,寺廟傳說《割鼻寺》、《新娘廟》,樂器傳說《馬骨胡的故事》、《蘆笙的故事》、《銅鼓的傳說》、《匏琴的來歷》,植物傳說《水仙花的來歷》、《沙田柚的故事》、《金筍和銀筍》,動物傳說《黨魚的來歷》、《貓捉老鼠的由來》等。
《桂林城的來歷》 李肇隆搜集整理,載《桂林的傳說》(廣西版)。一對逃荒夫婦找到清泉喝了,身子硬朗起來,開了一塊地,澆泉水種五穀。第二天,地上長出高梁、粟子、苞谷,山上長出香草、桂花、梭柏,山腳團轉著六畜,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一年後生了一個娃仔,取名桂娃。用桂花和梭柏熬水洗澡,三天會喊爸媽,九天會走路跑跳,跟爸媽下地種五穀,上山護林。洗澡的香氣飄上天宮,玉皇聞到,命巡天大聖察看,叫火斗星君下人間取梭柏和桂花樹。火斗星君化作一紅衣道人下凡,要將桂花樹和梭柏全買走,桂娃爸媽不賣,紅衣道人半夜放火燒樹。桂娃爸媽挑水去淋,被旋風卷進火里燒死,化為一對火鳳凰飛起,在桂娃頭上轉了三圈飛往後山。在火鳳凰的幫助下,桂娃在岩洞口挖坑種下兩顆蘆瓜子,長出兩蔸瓜秧,一蔸結個大葫蘆,一蔸高不見頂,直捅藍天。桂娃用葫蘆盛滿水,爬瓜藤上南天門,找到泡滿桂花的香汁喝了,找到一根光而直的梭柏,響聲驚醒天神,桂娃跌到雲霧之中。鳳凰托他飛回凡間。他解下身上葫蘆,把桂花汁倒在梭柏上,梭柏變成石柱,就是獨秀峰。他把桂花汁噴往四周山山嶺嶺,到處長出桂花樹,成了一片桂花林。到這里來住的人越來越多,始稱為桂林城。
《三島的傳說》 龍旦城、陳琦搜集整理,載《京族民間故事選》(北京版)。一說是:
南海白龍嶺有個蜈蚣精,每一船隻經過嶺前,都要送一人給它吃,否則興風作浪,把船掀翻。
好心的神仙鎮海大王想將其堵死在洞里,被識破天機失敗了;後又化作乞丐,以煨熟的一個重幾十斤的大南瓜投入其口, 治住了蜈蚣精, 使其斷作三截,三截屍體變成巫頭、山心、(氵萬)尾三個島嶼。另一說是:有三艘漁船捕魚,被一群鯊魚掀翻,二十幾個漁民落於水中,幸得一仙人用寶劍驚走惡鯊,向海面劃三個小圈,變成三個海島。眾漁民游上沙灘海島,在島上種植五穀,遍栽綠樹,修好破船,重新捕魚。此三個仙境般的漁島,即今京族三島。
《五象嶺的傳說》 溫松生搜集整理,載《南寧的傳說》。相傳南寧五象嶺是秦始皇把南嶺五個寶象趕來的。秦始皇一天晚上躺在龍床,見一仙翁走近床前,從葫蘆中倒出一條蜈蚣放掌上,變為一竹節鞭,讓他拿去趕南嶺五個寶象,可保平安。秦始皇下床走出宮門,兩腳生風,飛到南嶺,見了五個大象,鞭一下走幾步,走到五更時分到了南寧,雄雞啼叫,竹節鞭顯了原形,變回蜈蚣溜走。秦始皇手中無了鞭,大象停步不前,乃手拍大象屁股,撲空摔跌在地,大叫一聲醒來才知是夢。第二天早朝,派人飛馬到南方探看,過幾天回稟果有五座大土山遠看似五個大象,其中一個似在回頭張望。
《風雨橋的傳說》 楊金江搜集整理,載《侗族民間故事選》(上海版)。相傳一對恩愛夫妻布卡和培冠去西山幹活,過橋時刮來一陣大風,培冠跌下河,布卡潛到河底,不見培冠蹤影。原來培冠被螃蟹精卷進河底岩洞去,螃蟹精威逼她做老婆。培冠不依,哭罵聲傳進上游一條花龍耳里。花龍來斗螃蟹精,把螃蟹精壓得現出原形,最後化為一塊螃蟹形的黑色大石頭。培冠被花龍搭救出來。人們為了懷念花龍,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式大木橋,還在四條中柱刻上花龍圖案,祝願花龍長在。大木橋落成時,人們舉行慶祝典禮,花龍也來到天空中看望大家。故後人稱這種橋為回龍橋,也叫花橋;橋上能避風雨,又叫風雨橋。
《鼓樓的故事》 侗族傳說,楊金江搜集整理,載《侗族民間故事選》(上海版)。中秋佳節,一支強盜隊伍來攻山寨,勒令寨里獻出家財美女若干,否則踏平山寨,人畜不留。
姑婁娘領著幾位有膽量的姑娘,向寨老獻計,用計謀引領匪頭強盜進寨。當強盜們進到寨中魚塘邊時,寨里鼓聲齊鳴,強盜不敢往燈光處沖殺,卻往黑暗處奔逃,正好中了「引狗進圈,關門打狗」之計,不是打死,就被活捉,當了俘虜。這是擊鼓聚眾,團結斗敵,保護村寨的好辦法,大家便決定在寨中建造九層鼓樓,每逢重大事件和節日,擊鼓聚眾,議決全寨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