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鐚庝漢嫻峰姏甯冭繖綃囪炬枃璁茬殑鏄浠涔
銆婄寧浜烘搗鍔涘竷銆嬭繖綃囪炬枃鏄涓涓姘戦棿鏁呬簨錛岃茬殑鏄涓涓钂欏彜鏃忕寧浜烘搗鍔涘竷鍠勮壇鐪熻瘹錛岀粡甯稿府鍔╀粬浜猴紝娣卞彈浜轟滑鍠滅埍銆傚悗鏉ヤ負浜嗘尳鏁戜埂浜蹭滑鐨勭敓鍛斤紝涓嶆儨鐗虹壊鑷宸憋紝鍙樻垚涓鍧楀兊紜鐨勭煶澶寸殑鏁呬簨錛岃〃鐜頒簡嫻峰姏甯冭垗宸變負浜虹殑楂樺皻鍝佸痙銆
B. 中國神話故事有哪些有關劈山救母的故事。
劈山救母的故事劈山救母的故事描述:
劈山救母的故事
漢代有個書生叫劉向,上京趕考時,順道登華山一游。華山上有一座神廟,廟神華岳三娘是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女,自從被王母派遣到華山後,一向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這天,她正在廟中吟歌曼舞,消磨時光,突然發現一個書生跨進了廟門。她急忙登上蓮花寶座,化為一尊塑像。走進大殿的劉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麗、溫柔、安閑,劉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該多幸福啊!可惜這只是一尊沒有情感知覺的雕像。劉向懷著深深的遺掘桐仿憾,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取出筆墨,深情地在牆上抒寫了自己對三娘的愛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這個書生多麼英俊倜儻,文采斐然,他對自己滿懷深情,而自己又何嘗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嘗不愛戀他呢?但是,一個是上界仙女,一個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締結姻緣呢?目送悵悵離去又依依不捨的劉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靜了。她沉吟再三,最後決定不顧天條禁令,要與劉向結為夫妻。於是,三娘便化為一民間女子,追上劉向,向他道出了真情,從而二人兩情依依,結為伉儷,恩愛無比。劉向考期將臨,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別之時,劉向贈給三娘一塊祖傳沉香,說日後生子能夠「沉香」為名。二人十里相送,難舍難分。
劉向在京城一舉中榜,被任命為揚州府巡按。就在他走立刻任之時,華岳三娘卻遭難了。原先,這時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宮大辦蟠桃會,各路神仙均來赴會祝壽,但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脫染病而留在華山。誰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明白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責怪妹妹私嫁凡人,觸犯天條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懲罰。三娘一身正氣,毫不畏懼,況且她隨身還有一件王母贈的寶物——寶蓮燈,此物是三娘的鎮山之寶,無論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寶蓮燈大放異彩,都會被震懾稱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敵,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際,偷盜而出。這樣,可憐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壓在華山下的黑雲洞中。三娘在暗無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兒子沉香,為防不測,她偷偷懇求夜叉,將兒子送到揚州,留在其父劉向身邊。
沉香長大了,漸漸懂事了,明白了母親被壓在華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親三娘。他把想法對父親說了,無奈劉向也只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嘆氣搖頭。於是沉香便獨自離家,去找母親。他吃盡了千辛萬苦,最後走到了華山。但是母親在哪裡呢?這個只有八歲的孩子,不知所措,放聲大哭起來。凄厲痛苦的哭喊聲,在空谷回盪,驚動了飄過此地的霹靂大仙。好心的大仙,問明情由,深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鳴不平,但是也無可奈何。於是他將沉香帶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點下,刻苦認真的學習,漸漸學會了六韜三略、百般武藝、七十三變。十六歲生日那天,沉香向師父辭行,要去華山救母。大仙稱他有志氣,並贈給他一柄萱花開山神斧。
沉香騰雲駕霧,來到華山黑雲洞前。他大聲呼喚娘親,聲聲穿透重重岩層,傳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情緒激盪,百感在心。她知兒子已長大成人,一片孝心來救自己,激動不已,就將沉香喚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廣大,當年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敗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況且二郎神還盜去了寶蓮燈,兒子哪能是他對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飛身來到二判纖郎廟,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誰知二郎神鐵石心腸,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兩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覺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掄起神斧,與他打起來。兩人雲里霧里,刀來斧往,山裡水裡,變龍變魚;從天上殺到地上,再從人間殺回天宮;直殺得山搖地動,江翻海搗,天昏地暗。這件事驚動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個究竟。四仙姑在雲端里看了一陣,覺得二郎神身為舅舅,如此兇狠地對待一個孩子,太無情無義了。於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戰戰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寶蓮燈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飛回華山,舉起萱花開山神斧,奮力猛劈。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地動山搖,輪陵華山裂開了。沉香急忙找到黑雲洞,救出了母親。整整十六年,受盡了苦難的三娘才重見天日,她與兒子緊緊抱在一齊,百感交集,淚流滿面。
之後,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認了錯;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職。
從此,三娘、劉向和他們的英雄兒子沉香全家團圓,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齊啦。
劈山救母的故事描述(二):
劈山救母的故事
劈山救母是漢族民間傳說故事之一。華山的西峰頂上,有一塊十餘丈長的巨石齊茬茬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有同名越劇、同名秦腔、同名連環畫等作品。下面是的劈山救母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神話傳說華山西峰有一塊巨石,攔腰斷為三截,石下空間宛如一位婦人仰卧時留下的印痕,形象生動,這就是斧劈石。世間流傳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裡。
相傳玉帝的妹妹的三外甥女(一說三女兒)楊蓮(也叫楊嬋)住在西嶽廟內的雪映宮,百姓求簽問卜,異常靈驗,所以宮內一年四季香火甚隆。人們稱她為三聖母。
有年春天,一位姓劉名璽、字彥昌的舉子進京趕考,飄過華陰。聽說西嶽廟里的三娘娘慈懷普度,十分靈驗,就恭恭敬敬地走進廟來,在雪映宮的香案前,誠誠懇懇地上了一炷香,叩了三個頭。然而不巧的是三聖母當時並不在宮中,劉彥連抽三簽都是空簽。想到十載寒窗,九載熬油,前程未卜,功名無望,不由悲從心生,便肥一腔怨恨信口吟成一首打油詩,題在雪映宮的牆壁上。詩是這樣寫的:「劉璽提筆怒滿腔,怨奶聖母三娘娘,安居神龕心如鐵,枉受香火在一方。」題詩罷,劉彥昌拂了拂衣袖上的塵灰,昂首挺胸,揚長而去。劈山救母的故事
三聖母加駕著祥雲回到宮中,聽看門童兒將剛才發生的事情訴說一遍,又看了牆上的題詩又羞又惱。隨身丫環靈芝更是義憤填膺,忙安慰三聖母說:「聖母且莫生氣,想那狂生去了沒有多遠,我必須給他點顏色看看,為聖母報這辱罵之仇。」於是主僕二人駕起雲頭,喚來風伯雨師雷公電母,命令他們即刻作法。
劉彥昌正在趕路。清朗朗的天空突然間陰雲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如注,還沒有等他想出個所以然來,就變成了一隻落湯雞。可憐他一介書生,怎經得如此雨打風吹,沒掙扎幾步,就跌倒在泥濘中。
三聖母怨恨已掃,心中大快,一邊令四位仙師收去雲雨,一邊站在雲頭向下仔細一望,這才發現倒在地上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弱不禁風的白面書生。只見他藍衫上沾滿泥水,書箱一旁傾翻,文房四寶散落一地,一看就是位赴京應試的舉子。一想到這場風雨說不定會斷送這位書生的前程,一絲憐憫、幾分愛慕油然而生,她不由得輕輕地嘆了一口氣。靈芝見劉彥昌的狼狽相,早動了惻隱之心,又看三聖母對劉彥昌心生愛慕,更欲成人之美,連忙說:「看來那書生粉牆題詩,並無甚惡意。這場風雨也太猛了些。我們可不能見死不救呀。」說著,只見她纖指一點,一座竹籬茅舍就出此刻劉彥昌的前方。不久,茅屋裡就走出了一位70歲的白發老婆婆和一位17歲的伶俐村姑來。
婆婆與村姑把昏迷不醒的劉彥昌攙進了茅屋,煎葯熬湯,沏茶煮飯,照料得十分周到。村姑與劉彥昌一見如故,竹間和詩,燈下伴讀,相敬如賓,漸生愛慕。婆婆看這一雙小兒女情投意合,連誇天生一對,地造一雙,便擇吉日,做主讓他們締結了百年之好。只可惜考期在即,劉彥昌不敢久留,於是約定歸期,戀戀不舍地赴京應試去了。
人常說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可惜這段奇緣很快進天庭,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派法神楊戩去捉拿三聖母。三聖母的二哥二郎神來到雪映宮,斥責三聖母違犯天規,罪責難赦。三聖母卻表示,寧可仙籍除名,也要與劉彥昌兩情相伴,白頭偕老。二郎神看三聖母意志堅決不思悔改,一氣之下,施法力把她壓在華山西峰的石頭下。
劉彥昌考場得中,朝廷派他去往洛州出任知縣。他春風得意急於回家團聚,然後攜妻子同去洛州赴任。但是進入華陰地界,幾月前喜結良緣的那座竹籬茅舍早已盪然無存。劉彥昌四處打問,人們都說那兒從來沒有過什麼村莊,更沒有過什麼婆婆與村姑。劉彥昌感嘆一段似水柔情,突然間化為雲煙,他欲哭無淚,欲訴無門,只好獨自一人到洛州赴任去了。
三聖母石下生子,起名沉香,並用血書包裹,讓丫環靈芝送去洛州。沉香長大成人,知出生的原委,悲痛萬分,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去華山救出母親。靈芝為了使沉香練出一身能夠戰勝二郎神的武藝,也為了能從天宮盜出神斧,不惜毀壞自己千年修煉的道行,寧肯化身為石,也要幫忙沉香救出母親。
之後,沉香用神斧打敗了二郎神,沉香便舉著神斧來到華山,看見滿山巨石林立,不知母親到底壓在哪塊石下,急得放聲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連山神也被感動了,忙出來指點說:「孝順的孩子啊,你娘就在蓮花峰頭。」
沉香遵照山神指點,擦乾眼淚,舉起神斧朝西峰頂端奮力劈下。只聽轟然一聲,天搖地動,巨石攔腰斷為三截。三聖母從中慢慢走出,母子相認,悲喜交集,痛哭失聲。此後,劉彥昌也棄官不作,來華山隱居,為的是親人團聚,終生相守……
如今,沉香痛哭呼喚母親的山峰,被命名曰孝子峰;劉彥昌隱居的地方稱劉璽台;峪道里丫環靈芝所化的靈芝石亭亭玉立。西峰斧劈石旁,華山神斧巍然矗立,斧把上還題著一首詩:「華山神斧,七尺有五。賜於沉香,劈山救母。」之後這個故事還被藝術家們編成戲劇、拍成電影,久演不衰。
網路文庫VIP已幫您省1820元現在續費最低僅需0.3元/天
立即續費
劈山救母的故事
劈山救母的故事
劈山救母的故事描述(一):
劈山救母的故事
漢代有個書生叫劉向,上京趕考時,順道登華山一游。華山上有一座神廟,廟神華岳三娘是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女,自從被王母派遣到華山後,一向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這天,她正在廟中吟歌曼舞,消磨時光,突然發現一個書生跨進了廟門。她急忙登上蓮花寶座,化為一尊塑像。走進大殿的劉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麗、溫柔、安閑,劉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該多幸福啊!可惜這只是一尊沒有情感知覺的雕像。劉向懷著深深的遺憾,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取出筆墨,深情地在牆上抒寫了自己對三娘的愛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這個書生多麼英俊倜儻,文采斐然,他對自己滿懷深情,而自己又何嘗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嘗不愛戀他呢?但是,一個是上界仙女,一個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締結姻緣呢?目送悵悵離去又依依不捨的劉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靜了。她沉吟再三,最後決定不顧天條禁令,要與劉向結為夫妻。於是,三娘便化為一民間女子,追上劉向,向他道出了真情,從而二人兩情依依,結為伉儷,恩愛無比。劉向考期將臨,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別之時,劉向贈給三娘一塊祖傳沉香,說日後生子能夠「沉香」為名。二人十里相送,難舍難分。
劉向在京城一舉中榜,被任命為揚州府巡按。就在他走立刻任之時,華岳三娘卻遭難了。原先,這時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宮大辦蟠桃會,各路神仙均來赴會祝壽,但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脫染病而留在華山。誰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明白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責怪妹妹私嫁凡人,觸犯天條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懲罰。三娘一身正氣,毫不畏懼,況且她隨身還有一件王母贈的寶物——寶蓮燈,此物是三娘的鎮山之寶,無論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寶蓮燈大放異彩,都會被震懾稱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敵,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際,偷盜而出。這樣,可憐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壓在華山下的黑雲洞中。三娘在暗無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兒子沉香,為防不測,她偷偷懇求夜叉,將兒子送到揚州,留在其父劉向身邊。
沉香長大了,漸漸懂事了,明白了母親被壓在華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親三娘。他把想法對父親說了,無奈劉向也只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嘆氣搖頭。於是沉香便獨自離家,去找母親。他吃盡了千辛萬苦,最後走到了華山。但是母親在哪裡呢?這個只有八歲的孩子,不知所措,放聲大哭起來。凄厲痛苦的哭喊聲,在空谷回盪,驚動了飄過此地的霹靂大仙。好心的大仙,問明情由,深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鳴不平,但是也無可奈何。於是他將沉香帶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點下,刻苦認真的學習,漸漸學會了六韜三略、百般武藝、七十三變。十六歲生日那天,沉香向師父辭行,要去華山救母。大仙稱他有志氣,並贈給他一柄萱花開山神斧。
沉香騰雲駕霧,來到華山黑雲洞前。他大聲呼喚娘親,聲聲穿透重重岩層,傳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情緒激盪,百感在心。她知兒子已長大成人,一片孝心來救自己,激動不已,就將沉香喚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廣大,當年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敗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況且二郎神還盜去了寶蓮燈,兒子哪能是他對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飛身來到二郎廟,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誰知二郎神鐵石心腸,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兩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覺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掄起神斧,與他打起來。兩人雲里霧里,刀來斧往,山裡水裡,變龍變魚;從天上殺到地上,再從人間殺回天宮;直殺得山搖地動,江翻海搗,天昏地暗。這件事驚動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個究竟。四仙姑在雲端里看了一陣,覺得二郎神身為舅舅,如此兇狠地對待一個孩子,太無情無義了。於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戰戰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寶蓮燈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飛回華山,舉起萱花開山神斧,奮力猛劈。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地動山搖,華山裂開了。沉香急忙找到黑雲洞,救出了母親。整整十六年,受盡了苦難的三娘才重見天日,她與兒子緊緊抱在一齊,百感交集,淚流滿面。
之後,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認了錯;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職。
從此,三娘、劉向和他們的英雄兒子沉香全家團圓,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齊啦。
C. 中國神話故事有哪些
《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古人頌揚善良願望和鍥而不舍精神的神話故事。
相傳,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去東海邊遊玩,不斷掉進大海淹死了,她死後,靈魂化作一隻小鳥,叫做「精衛」,花頭、白嘴、紅足,長得活潑可愛,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可能會被奪走年輕的生命,因此不斷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顆顆小石頭,丟進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無休止地往來飛翔於西山和東海之間。
精衛鍥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願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人們的尊敬。晉代詩人陶淵明在詩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熱烈贊揚精衛小鳥敢於向大海抗爭的悲壯戰斗精神。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鍾愛的女兒。炎帝不僅管太陽,還管五穀和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東海,指揮太陽升起,直到太陽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親忙於公事,總是不帶她去。這一天,女娃便一個人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兒,但卻不能用醫葯來使她死而復生,也只有獨自神傷嗟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迴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干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
「你為什麼這么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後來,精衛和海燕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並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女媧補天》
有一天,大龍和精衛、小太極一起到遠古時代去玩,居然看到了傳說中能頂住上天、撐開天與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麗的女媧娘娘,甚至看到女媧補天的過程…。那真是一場驚天地而泣鬼神的經歷,講來都令人鼻酸!
天上的大神女媧,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賦予它們生命。從此女媧創造了人,人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來。共工把撐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邊來,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來,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慘啊!
女媧為了解救人類,決定採石補天,用五色石把天補起來,再用東海神龜的四隻腳頂住蒼天。眼看著補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卻發現五色石不夠用,大洞還沒補好,這可怎麼辦呢?慈悲的女媧只好犧牲自己的生命,用身體來補天上的大洞,親眼看到那場過程,大龍、精衛和小太極,以及所有的泥娃娃們都哭紅了眼睛!經過幾次努力,女媧終於補好了天,天地間恢復了寧靜,還出現了五彩雲霞。一切生物又都生機勃勃地活在大地上。女媧為人類和世界萬物的生存而獻身,真是令人感動。
《後羿射日》
相傳後羿生來就有射箭的天才,長大後更是臂力驚人,箭法超群。原先天空中有10個太陽,強烈的陽光烤焦了大地,莊稼枯死了,甚至連石頭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開水一樣沸騰起來。人們在灼熱的陽光下幾乎喘不過氣來,兇狠的毒蛇野獸乘機出來殘害人類。羿十分同情處於痛苦煎熬的民眾,決心冒著生命危險,為民除害。這位擅長射箭的好漢,選擇一處高地,張弓搭箭,對准天空一箭射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一個太陽被射中了。後羿一連射了9箭,9個太陽一個個地掉落下來。當他還想再射時,突然想到,如果沒有太陽,大地將一片黑暗,人類難以生存,便留下最後一個太陽,讓它造福於人類。
《誇父追日》
據說「誇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從世繫上看,誇父族人原本是大神後土傳下的子孫,住在遙遠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載天」的大山上。他們個個都是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的巨人,耳朵上掛著兩條黃蛇,手中握著兩條黃蛇。看樣子很可怕,其實他們性情溫順善良,都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奮努力。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夏季雖暖但卻很短,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山頭的積雪還沒有溶化,又匆匆從西邊落下去了。誇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他的名字就叫「誇父」。
誇父被推選出來,心中十分高興,他決心不辜負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陽賽跑,把它追回來,讓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樣溫暖。於是他跨出大步,風馳電掣般朝西方追去,轉眼就是幾千幾萬里。他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陽落山的地方,那一輪又紅又大的火球就展現在誇父的眼前,他是多麼地激動、多麼地興奮,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雙巨臂,把太陽捉住帶回去。可是他已經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口渴難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黃河、渭河裡的水。兩條河的水頃刻間就喝乾了,還是沒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澤里的水,但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雖然誇父失敗了,但他的這種精神、這種毅力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並且激勵著許多有志之士不斷進取。
誇父追日的目的真的能夠達到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於他違背了客觀規律。大家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本身是不能發光的,必須藉助於太陽的光和熱來哺育其上的生命。地球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離太陽的一面就是黑夜,加上地球自西向東自轉,這就使白天和黑夜不斷更替,因此也就會看到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西邊落下。誇父看到的太陽西行,實際上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另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在繞太陽公轉,並且地軸和公轉軌道之間存在著66.5°的夾角。且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不變,這樣就使太陽直射點只能在南、北緯23.5°之間移動,結果使地球表面的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出現差別。所以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氣溫越低,也就是說北方要比江南寒冷。因此,即使誇父跑得再快,再力大無比,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據說中國在古代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水勢的浩大,災害的嚴重,簡直使人難以想像。大地一片汪洋,莊稼淹沒了,房屋沖塌了,人們扶老攜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樹上去。有的人雖然逃到了山上或樹上,但因為經不住風雨的吹打,特別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凍死餓死了。有些人雖然僥幸逃到了比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棲身,或用樹枝樹葉搭起窩棚躲避風雨,尋找樹皮、野菜充飢,暫時維持生命,但人多樹少,各種毒蛇猛獸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脅人類,所以每天淹死、餓死、凍死,以及被野獸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這時,人們都苦苦地哀告天帝,祈求他斥退洪水,把他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顧自己在天庭中尋歡作樂,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難的「蟻民」(在他的眼裡,下方的人民就像螞蟻一樣不值錢)放在心上,對於人們的苦苦哀號,毫不理會。
人們悲慘的遭遇倒是感動了天神鯀,他命神鳥去偷竊能阻止洪災的「息壤」,「息壤」雖小,分量卻不輕,鯀就叫來了神龜去馱,神龜將「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頓時好轉。
天帝知道了,就將「息壤」收回,並處死了鯀。三年後鯀的肚子突然裂開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後,鯀就變成一條玄魚遊走了。禹決定像他的父親鯀一樣去治水,但他沒有求天帝,而是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們殺死了引起水災的魔神共工的部下無支祈,但共工知道後,連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許多神知道後,都願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圖,河神馮夷送禹一幅河圖。禹收下後就開始治水了。連幫鯀偷「息壤」的神龜和應龍也來助陣,使得進展很快。但他們到龍門時問題就大了:龍門是個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們花了5年時間才將龍門開鑿出一個豁口,使河水暢流而下,一瀉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啟,禹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就是這樣,禹在治水期間,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都沒有進去過。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顧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願。
譯文 (精簡版) 鯀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讓祝融在羽山近郊殺死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賓士洪水來安定九州。
鯀禹父子都是善良、冒危險拯救百姓的英雄。當炎帝還是統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音樂,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雖然炎帝忍氣吞聲,不敢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子孫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刑天左手握著長方形的盾牌,右手拿著一柄閃光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正帶領眾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刑天揮舞盾斧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劍刺斧劈,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廷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遠,便是黃帝誕生地軒轅國。軒轅國的人個個人臉蛇身,尾巴纏繞在頭頂上。兩個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戰斗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現在被你竊取了,我一定要奪回來。黃帝想,現在普天下邦安民樂,我軒轅子孫昌盛,豈容他人染指。於是各人都使出渾身力量,恨不得能將對方一下殺死。
黃帝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九天玄女傳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覷(qu)個破綻,一劍向刑天的頸脖砍去,只聽「咔嚓」一聲,刑天的那顆像小山一樣的巨大頭顱,便從頸脖上滾落下來,落在常羊山腳下。
刑天一模頸脖上沒有了頭顱,頓時驚慌起來,忙把斧頭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亂摸亂抓。他要尋找到他那顆不屈的頭顱,安在頸脖上再和黃帝大戰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圍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個遍,參天的大樹,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觸摸下,都折斷了,崩塌了,還是沒有找到那顆頭顱。他只顧向遠處摸去,卻沒想到頭顱就在離他不遠的山腳下。
黃帝怕刑天真的摸到頭顱,恢復原身又來和他作對,連忙舉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隨著「轟隆隆」「嘩啦啦」的巨響,常羊山被劈為兩半,刑天的巨大頭顱骨碌碌地落入山中,兩山又合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深深地埋葬起來。
聽到這異樣的響聲,感覺到周圍異樣的變動,刑天停止摸索頭顱。他知道狠毒的黃帝已把它的頭顱埋葬了,他將永遠身首異處。他獃獃地立在那裡,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像著黃帝那洋洋得意的樣子,想像著自己的心願未能達到。他憤怒極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敗在黃帝手下。突然,他一隻手拿著盾牌,一隻手舉起大斧,向著天空亂劈亂舞,繼續和眼前看不見的敵人拚死搏鬥起來。
這種景象是多麼壯觀啊!失去頭的刑天,赤裸著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兩乳當作眼,把他的肚臍當作口,他的身軀就是他的頭顱。那兩乳的「眼」似在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那圓圓的臍上,似在發出仇恨的咒罵,那身軀的頭顱如山一樣堅實穩固,那兩手拿著的斧和盾,揮舞得是那樣的有力。
看著無頭刑天還在憤怒地揮舞盾斧,黃帝心裡一陣顫栗,不由自主地害怕起來。他不敢再對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廷去。
那斷頭的刑天,至今還在常羊山的附近,揮舞著手裡的武器呢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於帝五(今河南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很大、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區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么一條律令就是他規定的:規定婦女在路上與男子相遇,必須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已經低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過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與顓頊同時期,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二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他的坐騎是兩條龍。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重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
共工有個兒子叫後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平整墊高窪地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用這樣做會讓上天發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霎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地之間發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系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所以,原來世間的景象全部顛倒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後土在上」,就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關於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前邊講的兒個神話,說明在那時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規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於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黃帝等等傳奇人物來。盤古開辟了天地,用身軀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殘留在天地間的濁氣慢慢化作蟲魚鳥獸,替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氣。
這時,有一位女神女媧,在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嶺起伏,江河奔流,叢林茂密,草木爭輝,天上百鳥飛鳴,地上群獸賓士,水中魚兒嬉戲,草中蟲之豸跳躍,這世界按說也點綴得相當美麗了。但是她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煩,孤寂感越來越強烈,連自己也弄不清楚這是為什麼。
與山川草木訴說心中的煩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話;對蟲魚鳥獸傾吐心事,蟲魚鳥獸哪能了解她的苦惱。她頹然坐在一個池塘旁邊,茫然對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樹葉飄落池中,靜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漣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動起來。她突然覺得心頭的死結解開了,是呀!為什麼她會有那種說不出的孤寂感?原來是世界是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
想到這兒,她馬上用手在池邊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她感到好高興。
捏著捏著,捏成了一個小小的東西,模樣與女媧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竅,雙手兩腳。捏好後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作「人」。
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氣概舉動自然與別的生物不同,居然會嘰嘰喳喳講起和女媧一樣的話來。他們在女媧身旁歡呼雀躍了一陣,慢慢走散了。
女媧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熱乎起來,她想把世界變得熱熱鬧鬧,讓世界到處都有她親手造出來的人,於是不停工作,捏了一個又一個。但是世界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雙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這樣下去不行,就順手從附近折下一條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漿向地上揮灑。結果點點泥漿變成一個個小人,與用手捏成的模樣相似,這一來速度就快多了。女媧見新方法奏了效,越灑越起勁,大地就到處有了人。
女媧在大地上造出許多人來,心中高興,寂寞感一掃而空。她覺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處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樣。
一天,她走到一處,見人煙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細察看,見地上躺著不少小人,動也不動,她用手撥弄,也不見動靜,原來 這是她是最初造出來的小人,這時已頭發雪白,壽終正寢了。
女媧見了這種情形,心中暗暗著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卻不斷衰老死亡。這樣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豈不要永遠不停地製造?這總不是辦法。
結果女媧參照世上萬物傳種接代的方法,叫人類也男女配合,繁衍後代。因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與禽獸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別於禽獸亂交。後世人就把女媧奉為「神媒」。取自於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故事。因其主角人物——哪吒的天真爛漫與不畏強權精神,備受人們喜愛。故事中因妖龍作祟,殘害百姓,引出哪吒大鬧龍宮水府。
哪吒鬧海是人們熟悉的神話故事。傳說托塔李天王在陳塘關作總兵時,夫人生下一個肉蛋。李天王認為是不祥之物,一劍劈開,卻蹦出一個手套金鐲,腰圍紅綾的俊俏男孩,這就是後來起名為哪吒的神童。哪吒自幼喜歡習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邊嘻戲,正好碰上東海龍王三太子出來肆虜百姓,殘害兒童。小哪吒見此惡徒,義憤填膺,鋌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東海龍王得知此訊、勃然大怒,降罪於哪吒的父親,隨即興風作浪,口吐洪水。小哪吒不願牽連父母,於是自己剖腹、剜腸、剔骨,還筋肉於雙親,借著荷葉蓮花之氣脫胎換骨,變作蓮花化身的哪吒。後來大鬧東海,砸了龍宮,捉了龍王。人們藉助這個神話故事,發泄對造成水害的龍王——最高封建統治者——「真龍天子」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