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著《華爾街日報》講故事——怎麼找到好故事
這幾天看了一本書叫《<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這本書前身是為了培訓日報社頭版特稿的記者,專門形成一整套課程,目的就是如何用高品質的文章吸引堵著的注意力,介紹了一些讓寫作從本質上變得有趣和吸引人的元素。為了更好地記住書中的內容,這幾天,我將結合自己內容運營工作特點,陸續將讀書的收獲體會寫出來,加深印象。
1.怎麼找到好故事
1.1獲得好故事有哪些渠道
1.1.1閱讀
1.1.1.1廣泛閱讀
作者說的閱讀就是大量素材佔有的過程,搜集的渠道很廣泛。我自己搜索素材,一方面可以通過關注的幾百個微信公眾號,每天瀏覽這些信息,迅速進行思維力解構。另一方面,我經常用到中國知網,就某一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比較專業的問題會有相關的論文可以參考。再一方面,通過知乎、等公共信息平台,查找一些相關信息。當然最簡單的是網路了。
還可以通過和君的BBS,內部有大量的資源寶藏,商學院1-10屆學員在讀期間的文章作品,和君員工的案例記錄等等內容。
經過這樣的閱讀,肯定有不少內容可以進一步挖掘,好故事就在身邊。有些專家說的每天寫作會創作思路枯竭,文采耗盡,我不太認同,如果通過這樣廣泛的閱讀,肯定會有不少內容可以作為創作的素材。
1.1.1.2隨時記錄靈感
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自然會有一些故事和案例會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這就需要及時進行記錄。目前,我的記錄方式是在「幕布」上構建大的分類,按照13個能力版塊(管理、戰略、人力等),和19個研究中心(品牌、新媒體、人才評價與發展等)進行搭建框架,遇到相應的靈感就填寫到相應的條目下。
1.1.1.3為選題做檔案
選題和靈感是結合在一起的,有了靈感,大概的題目基本上也出來了,就寫在相應的條目下。
這一部分,我覺得還應該補充一個素材積累,即把相應的好素材放到相應的條目下,如同相應的葯材放到相應的抽屜里,看到一篇文章,基本可以知道配什麼葯方,拿葯方抓葯即可。
1.1.1依靠「中間人」提供信息
文中說相較高層人物,中間人往往提供更多細節。在我的環境當中,我覺得還是部分適用的,公司的一些聲明在外的合夥人,他們確實也沒有太多時間,但是他的團隊有很多合夥人是需要機會,並掌握情況的,我可以試著找他們了解情況。此外,「群眾路線」也很重要,新入職的咨詢師是需要大量機會的,有些人的水平還是很高的。這就需要上往下和從下往上兩種形式去進行溝通,前一種方式可以通過部門領導通知給合夥人,後一種要主動走進員工隊伍當中。
2.如何從材料中找到靈感
2.1推斷
向外輻射型的思維。可以通過5why法深度挖掘原因,通過「然後呢」提問法,延展事情的影響,從而使一個點狀事物,變成一個線性事物。在通過每個點上的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編織成網狀信息。這些信息的進一步處理,要與創作時候的主題思想相關聯,先發散再聚焦。
2.2綜合
不相幹事情找到聯系。這里介紹的方法有些類似歸納法,找出不同信息之間的相互聯合和存在的共性。這樣可以把分散的素材匯集到一個主題上,如同樂高吧,各個分散的形狀,在我的主題的構思下形成一個我想要的形狀。
3.如何處理報道過的故事
3.1具體化
顆粒度的問題,別人的文章用了沙塵暴的顆粒度,我就來搞個PM2.5的顆粒度。書上舉了一個酒鬼公園的例子,作品從公園里幾個典型居民的口述,讓故事新鮮並富有人性,巧妙地避開了其他人從公園帶來的矛盾視角寫作。
3.2預測
故事的發生是有一定規律的,從發展、影響、反作用這個方向,可以對故事進行一定的預測。就如同我們學習的寫作故事的技巧,發生、發展、高潮、結尾那樣,故事也可以分為幼年期和成熟期。隨著故事的發展,外界和內部的影響因素會不斷地改變著故事的走向,每一個影響都可以成為故事的切入點。
3.3改變角度
這里舉的一個關於墨西哥移民的報道寫得非常精彩,通過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挖掘,讓故事生動起來,好像每個提及到的人就像站在你對面跟你聊天似的。中間有一句話寫得我非常喜歡「為妻子治療的賬單,如同繩索一樣時刻拴在他脖子上」,這個比喻手法的應用,讓人印象深刻,一下子讓你感受到這些非法移民工人家庭中的困難和自己穿越邊境來到美國求生存的迫切。
4.讀者喜好
4.1 動物和孩子
動物和孩子是永恆的話題,不但是寫作,在很多的廣告創作中也經常會用到,在電視節目的創作中,這一類的節目也非常吸引人,比方說爸爸去哪兒、萌寵小大人等節目,特別是萌寵小大人,把親子、場景浸入、少兒、萌寵等主題融合,自然收視率居高不下了。這對寫作有很重要的啟發意義,往往這些主題會更加吸引人。
這個方面可能對我來說應用起來有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自媒體文章的關注度和轉發率來確定我們自己的粉絲最關注的是什麼,找出他們心中的「孩子和動物」。
4.2 當事人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人物沖突,自己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與社會的沖突等等,要走入人物的心靈深處。他們是故事的促成者或是影響者,不走進他們,怎麼能寫出精彩的故事。
在以後的個人案例挖掘和項目故事的挖掘當中,要不斷地深入到故事的相關人員中,了解真實情況。
4.3 事實
好故事要有清楚的發展動態,相關人員的感受,清晰的故事主旨。減少瑣事和沒有太多價值的信息。
故事主線清晰,所有的用詞和句子盡量都能夠服務於故事的主旨要義。
4.4觀察者
寫作時候,盡量少一些與故事沒有直接聯系的人員的場景。比如專家、顧問等,相對於專家對有關害蟲正威脅美國先不棉花產地的長篇大論,讀者更喜歡看到棉農的真實反應。
不是特別認同作者的觀點,有時候,某個領域的權威,可能是支撐論點的有力論據,當然也需要特別慎重和恰當地應用。
4.5 慎用數字
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看到一段文字,有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數字,肯定會跳過去,特別是看到數字,我們還要個十百千萬地去數數,看看到底是多少,不如2億多三個字來的方便快捷。數字對人的感官刺激和注意力的集中是非常有害的。
Ⅱ 寫作文如何引出故事情節
[思路分析]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解題過程]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麼?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
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
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閱讀興趣。
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像出整隻豹子。
「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里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
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
「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斗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
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乾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
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
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 *** 而構成的生活情景。
[思路分析]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解題過程]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麼?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
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
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閱讀興趣。
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像出整隻豹子。
「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里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
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
「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斗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
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乾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
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
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 *** 而構成的生活情景。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 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 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 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 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 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 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 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 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 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 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 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 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 、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 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 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製作》後,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製作》,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 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 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 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 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 只……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 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
1. 角度巧妙
構思的精巧,常常表現在表現角度的巧妙。蘇軾曾在詩中說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就是同一事物,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無窮。故作文時,可選擇的角度很多,然而從常人不易想到的側面甚至反面落筆,切入生活、表現生活,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於勒》就是通過我——一個純真的孩子的視角來觀察我的父母、叔叔、整個社會,從而揭露了這個人與人之間只有 *** 裸的金錢關系的冷酷社會。
2. 思路獨特
精巧的構思除了表現在角度的選擇外,還表現在行文思路的獨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頌揚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勞動者,然而開篇卻說不喜歡蜜蜂,之後又盪開一筆,寫荔枝樹、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釀造它的蜜蜂,對蜜蜂的感情也因此發生變化。其行文思路獨特別致,收到的藝術效果自然不錯。獨特的行文思路往往體現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設計上,以及人物的描繪等方面.
3. 情節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構思還體現在情節的設置上。所謂情節,就是記敘文中人物的活動和一些生活事件的產生、發展和解決的全過程。在記敘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都要在故事情節中刻畫和展示。情節的設置具體表現在:第一,設置懸念。文章情節必有 *** ,沒有 *** 情節就沒有起伏,就缺少波瀾,就難以吸引讀者;而情節 *** 需要組織,需要鋪墊,靠什麼來鋪墊,就靠製造強烈的懸念,為 *** 蓄勢,它就好比把一條河攔腰堵上,堤壩上游必將積蓄起更大的能量,這樣開閘放水時才會形成更壯觀的景象,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出人意料的結局。結局即矛盾得到解決的階段,結局在文章結構上一般處在 *** 之後,但也有一些作文,情節發展到 *** 就結束了,形成異峰突起、情節陵轉的結局,給讀者留下無盡的回味。第三,製造波瀾。一篇作文除了 *** 、結局可寫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節應該組織起一些波瀾,一波三折,從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華了作文的主題。如《我叔叔於勒》開頭渲染一家人是那麼急切的盼望於勒叔叔的歸來,設置了懸念,可當真正的於勒出現在一家人面前時,結局出人意料——他們逃也使得離開了,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夏天雖然悶熱,但它卻是五彩繽紛的,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會覺得它也是十分迷人的。
夏天是紅色的。唐朝詩人楊萬里在詩中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你瞧,那一朵朵粉紅色的荷花猶如披著輕紗的仙女在湖中沐浴。嬌羞欲語,盈盈欲滴,隨風飄來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有的蓓蕾初綻;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像火炬似的高高伸出;有的競相開放,露出嬌嫩的小蓮蓬。35作文網
夏天是綠色的。不信你走進我們的學校看看,你會發現校園被一片綠色籠罩了:大樹小樹綠綠的,草地也是綠綠的。榕樹高大挺拔,抬頭仰望,一樹鮮綠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著光,展現出無窮的生機。法國梧桐和榕樹一樣高大,也是一樹碧綠,它們向四周伸展的樹枝上,手掌似的綠葉密密麻麻,給校園留下一片片的蔭涼。如果說榕樹是校園里威武的衛士,那麼梧桐樹則是綠色的大傘。還有其他許多的樹木,都褪盡了冬天留下的枯黃,展現出一樹的翠綠。
夏天是白色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曾在《赤壁懷古》中寫道:「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大海里的浪花簡直就像剛剛裂桃的大片棉田,白花花的一望無際。一些頑皮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甩掉鞋子,從媽媽手裡搶過救生圈,光著腳丫歡呼著撲向大海的懷抱。35作文網
夏天是黃色的。稻田裡一片金黃,遠看真像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稻穀顆粒飽滿,壓得莖桿都彎下了腰,忽然一陣微風吹過,稻穗彷彿和人點頭致意。不用說今年的早稻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夏天是藍色的。雷雨過後,雨水在靜靜地流淌。我抬頭仰望,碧空如洗,天藍得使人心醉,藍得使我想起少年軍校的小海軍們的刻苦訓練情景。
我想,我已經成一名小畫家,手裡拿著調色板,正在描繪著夏天的景色:紅的是希望;白的是純潔;藍的是博大;黃的是輝煌;綠的是健康……
Ⅲ 如何找到自己的故事和講好它
人在遇到困難,在遇到生活當中一些事的時候,可能想不起來你給他講的道理,但是他會想起來跟他境遇相同的故事,或者是曾經給過他相關啟示的故事。
所以故事特別適合用來講道理,並且很容易被記憶。
❣️如何變成故事高手
日復一日的練習。在生活中敏感地學會抓一個故事。比如在讀故事、看電影的時候,在別人給你講故事的時候,學會抓每一個故事。
除了抓故事之外,我們還要學會記故事。比如在微博上看到別人發了一個故事,或者在朋友圈看到某一篇文章當中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以把一個道理講的特別完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記下來。
❣️如何找到自己的故巧塌裂事
第一,要學會去找到那些有效的、可以用的資源。比如在我們的人衫孝生當中,曾經給過你啟發的故事,用這些老故事去編一個新故事。比如,一個發生在家裡的故事,可以用在工作上,反之亦然,發生在工作當中的故事,也可以用在家裡。
記住老故事,來編新故事。
第二,找一下你生活當中的經驗跟教訓,銘記你生活當中那些令你痛苦的危機,明確地表達出你得到的經驗跟教訓。
第三,去反思一下自己的弱點,談談你的軟肋。
第四,尋找未來的經驗。把你每天幻想的未來,加上現實生活當中的人物,就可以拓展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把你擔憂的未來,也可以拓展孝閉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Ⅳ 怎樣提高文章的故事情節
①懸念似情節:習作要善於突破平淡的情節發展方向,敘述中應善於為人物性格的展示設計出懸念.如寫一則小文:
例文:照相
她一向聰明,可這回給難住了.幾個外國人要給她拍照,並要她保持剛才的姿勢:肩挑菜籮,彎腰揀地上的菜皮,爛葉.
菜是自家的,挑來賣完了,揀回人家剩下的菜邊菜葉喂豬,這有什麼新鮮?不給照?咱們農家婦女不懂外國人的風俗習慣,別得罪了人家.給照?咱們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豈不丟人現丑?
有了.她將身子一轉,換了個角度,迅速作出了剛才的姿勢.可那幾個外國人一看,幾乎同時聳動了肩膀,擠出了圍觀的人群.
原來,她巧妙地利用了身後的標語牌——「公共場所,自覺注意衛生」.
②一波三折法:
如果寫一名同學練習寫作,然後投稿,這一個屬於嘗試性的內容就可以以此寫出波折了.構思如下:
③突破常規法:
記一件好事或寫一個人做好事,我們可以突破寫好人好事的俗套,求先,求變.
請依據下面提供的情景,寫一則具有突破常規的作文:
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學去的小芳、買豆腐的老奶奶.
④歐·享利筆法:
蘇比的6次努力地犯罪行為,都沒有讓他如願地到監獄去越冬,而決意改變自己的時候,的手卻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⑤小高潮法:
《項鏈》:
情節的構思可以有很多種類、方法,還要根據寫作具體內容而定.
二、記敘文寫作需注意的一些問題:
1、結構文章要有一個統率全文的線索.線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內容組合起來,使文章形成一個有機的集體.
可作線索的內容多種多樣,學習過的文章里就有很多體現:
①物為線索:《》(人血饅頭)《一碗陽春面》
②感情為線索:《紀念劉和珍君》(悲憤的感情)
③一件事為線索:《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尋找和運送特效)
④一句話為線索:《為了周囑托》(棉花就是俺的命,啥也別……)
⑤游蹤線索:一般的游記散文常用這種方法.
2、要有復雜記敘文的特點,把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充分體現出來,一篇優秀的文章應該有一定的深度,這個深度靠議論、抒情來得以落實.
記敘是記敘文中的主要表達方式,議論、抒情在記敘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升華,起到點明主旨的作用.在記敘文中,往往記敘、議論、抒情、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學藝術感染力.
茅盾的《風景談》描寫的六幅風景畫,似乎是屆於自然景觀,但為了突出人類的活動,六幅畫面的後面有五句議論性的句子,這些句子很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逐層深入地揭示了人類的偉大,最終得出解放區軍民乃偉大中最偉大者的結論.
描寫的表達方式也絕不可忽視,特別是環境的作用多種多樣,應通過巧妙的環境描寫來實現它的作用.
環境描寫的作用一般有:
①烘托氣氛 ②襯托心情 ③烘託人物性格 ④推動情節發展 ⑤點明主旨
3、要綜合調動多種寫作技法,從形象的刻畫,到語言的使用都要體現出一定的文學表現技巧來.一篇作品的表現手法可以綜合運用幾種,而下面以《生活》,為例談談寫作技法運用的問題.
生活中有許多事可以讓我們有一種新鮮感,每天,都有一些事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其中有些事是令我們的終生難以忘懷的.請以《生活》為題寫一篇記敘類的文章,字數不少於700字.
①不論運用何種寫作技法,應以「真實」為前提.
②寫作形式多種多樣,「」不可只寫一事一人,應注意「面」,通過「面」反映事物的普遍性.
a、借鑒《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的小標題形式,可以將其分為幾個片斷,如為了寫「母愛的至真」,我們可以利用「梨核比梨肉更好吃」,「別哭,孩子」,「母親,您老了」三個小標題寫作,使文章即具獨立性,又有機地統一在「母愛」這一線索上.
b、日記體,最優化的寫生活實錄的載體.
一個同學在對待生命的態度上,寫出了這樣一句話:生活中會處處有感動,只要有感動相伴,我們誰都不是孤獨的,既然如此,生命也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而是屬於關心我們的每一個人的.每分感動都是一份真,每份感動都是一份情,每份感動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符,而我們自己,又有什麼理由不善待生命呢?
c、懸念式開篇.要露而又藏,講究一個「巧」字.
Ⅳ 大家一般寫文章的素材是從哪裡來的
文章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就是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一篇好的文章,是肯定需要素材來支撐的,不然就很空泛,沒有說服力。尤其是議論文和說明文,沒有素材的話,簡直不敢想像。看到別人寫文章,都那麼行雲流水,流暢,揮筆就來。自己卻摳半天,找不到素材。下面跟大家說說我寫文章,從哪裡找的素材。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去經歷吧,平常有時間,多出去走走。你會發現與書上,電視上感受完全不一樣。只有自己到了那個地方,才能真正體會到好與不好。留心觀察每一件事情,每一處風景。那真真切切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是寫文章的好素材。
所以想要找素材,就得多積累。自己身邊的事情,書本上的知識,電視上的報道,還有平常自己多出去感受,這些缺一不可。見得多了,聽得多了,感悟得多了,文章素材就可以信手拈來了。
Ⅵ 如何梳理並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梳理並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的方法如下:
1、段意合並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2、要素串連法。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3、問題概括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喚亮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和虛寬括起來,就譽埋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4、標題追溯法。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
5、內容藉助法。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
註:不管運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先認真閱讀課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正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各種方法結合運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