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東和是哪個故事

東和是哪個故事

發布時間:2024-05-06 02:25:23

A. 諸葛亮東和孫吳的具體故事

一、構建互利互惠的談判基礎,採取積極主動的方針。眾所周知,任何一場談判,雙方必須有一個共同得利點作為基礎,這是最後能導致談判成功的保證。曹操南征的目的一是殲滅劉備,二是收降或繼續進攻孫權,這就把孫劉兩方推到擁有同一利害的位置上。按諸葛亮與劉備討論的意見,是設法策動孫權抗曹:如果南勝北敗,自己可以立足荊州,圖謀發展;如果北勝南敗,不妨乘勢進入江南,占據有利地域,重整旗鼓。

在這個左右逢源的方案中,首要的關鍵是怎樣促成孫權下決心抗曹。對於孫權的基本態度,諸葛亮有所估計。當劉備擔心江東另有遠謀,難以與自己相容的時候,諸葛亮果斷地認為:「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踞江漢,江東安得不使人探聽虛實?」

諸葛亮之所以這樣判斷,無疑是看到了協力抗曹正是孫劉雙方利益的交匯點。他到江東後與孫權進行最後一段推心置腹的交談時,孫權說:「曹操平生所惡者:呂布、劉表、袁紹、袁術、豫州與孤耳。今數雄已滅,獨豫州與孤尚存。……非劉豫州莫與當曹操者;」諸葛亮也表示:「今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而鼎足之勢成矣。」這是談判雙方妥協階段的坦率表態。

但就孫、劉雙方的不同點而言,劉備處境艱危,要求聯孫抗曹迫在眉睫;而孫權尚處在有一定迴旋范圍的餘地之中。因此,諸葛亮對實施既定方案,又採取了積極主動的方針。

他曾向劉備提出:「(江東)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風,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並。」後來,魯肅與諸葛亮談得投機,堅決要求他同去江東時,劉備佯裝不許,諸葛亮說:「事急矣,請奉命一行。」這一方面是在魯肅面前顯示自己重要的地位和很強的代表性,同時也反映了他對這場談判緊迫性的深刻體會。
二、從對手陣營中爭取朋友,巧妙地捕捉對手的信息。一般地說,談判雙方在展開交往的全過程中,每一方總不難從對手陣營里發現與己方觀點相近、或可以在若干方面求同的朋友。細心物色和努力爭取這樣的朋友,是高明的談判家很重視的一項工作。

這樣的朋友至少能起兩種作用:1他可以對你不存戒心,直接或間接給你透露不少重要信息;2在談判中,他能幫助緩解沖突,調整關系,乃至挽回僵局。特別像諸葛亮這樣單身出使,更需要尋求這種配合。
所以,諸葛亮聽說江東來人,便高興地說:「大事濟矣!」接著十分慎重地叮囑劉備,凡來人提及與曹操作戰的問題,都推給他諸葛亮回答。這是因為諸葛亮盡管在宏觀上把握了江東的動向,但對他們內部目前的一些具體想法還不很清楚。他不僅要從與來人對形勢的談話中捕捉相關信息,而且還打算通過傾心交談結交朋友。

結果,直率的魯肅經過諸葛亮的爭取,透露出江東投降傾向與抗曹勢力的現狀和作為決策者的孫權目前害怕曹操兵多將廣、不敢決策抗曹的心態,並且自告奮勇,願意充當諸葛亮出使江東鼓動抗曹的引薦人。後來的情況證明,在江東談判中,魯肅確實起到了穿針引線和彌合裂縫的作用,給予諸葛亮很大的支持。

三、果斷地排除外圍干擾,對主要決策者展開強大的攻勢。諸葛亮在見到江東決策人物之前,首先遭遇到的是一批力主降曹、膽怯自私的文官。他們雖非決策人物,但對孫權決策有重大影響;尤其是謀士張昭,曾經是江東第二代創業者、孫權的哥哥孫策臨終時指定的處理江東內政的主要決策顧問。

這些人的投降主張已經嚴重地干擾著孫權抗曹的決心,諸葛亮在與張昭接話的第一個回合時進一步意識到這一點。他決定先難倒這批人,排除掉孫權外圍的干擾因素。他這時採用了快刀斬亂麻的果斷手法,對各種不利於孫、劉聯兵抗曹的言論,一駁到底,不拖泥帶水。目的是清掃與決策者談判的道路,凈化談判的氛圍。

很快,諸葛亮與孫權直接會談。他看到孫權「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斷對手有很強的自尊,「只可激,不可說」。對待這位江東的最高權威人物,諸葛亮對准他當時在戰與降之間舉棋不定的矛盾心態,不但把曹操的實力格外加碼地描述了一番,而且一點也不委婉地建議他如果不能早下抗曹決心,不如乾脆投降。

孫權不甘屈辱,立即回敬一句:「誠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降曹?」於是諸葛亮抓住這個話茬,毫不猶豫地拋出一枚令對方難以承受的重磅炸彈:「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這枚炸彈既是對孫權的強大刺激,也是對孫權的有力鞭策;當然還是劉備一方對抗曹的堅定表態。此時,被觸犯了尊嚴的孫權「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

一個平庸的談判家很難有如此的膽識,因為這要冒造成整個談判夭折和失敗的危險,給自己一方帶來嚴重的損害。但是,諸葛亮決不是徒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意氣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於這樣做,完全是肯定了孫權絕不肯輕易降曹的緣故。應該說,諸葛亮對這種「破壞性的試驗」還是心中有底的,正如他後來用《銅雀台賦》激怒周瑜一樣,都取得了別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在魯肅的斡旋下,諸葛亮與孫權的談判迅速恢復,並且很快實現妥協,事實證明了這枚重磅炸彈的有效威力。十分清楚,諸葛亮是懷著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孫權展開強大攻勢的,這完全符合當時形勢對雙方的要求。
四、掌握對手的有關弱點,釜底抽薪,消釋對手銳氣。兩雄爭辯,是雙方理與氣的較量,理是氣的內核,氣是理的鋒芒,理直就氣壯,理曲則氣餒;但在一定條件下,氣盛也能使理壯三分。

出色的談判家常常著意尋找對手的有關弱點,狠狠一擊,譬如釜底抽薪,使對方的銳氣頃刻消釋下去,束手就範。所謂有關的弱點,是指對手論點上的錯誤、論據上的缺失、論證上的偏頗或其本身性格、行為、感情上的各種局限。諸葛亮以此擊敗對手的做法,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諸葛亮初到江東,作為弱國的使者,而且獨自一人,看上去勢單力孤。江東的那些怕硬欺軟的謀士們,倚仗著坐在家中,人多勢眾,一個個盛氣凌人。諸葛亮決心先打掉他們的氣焰,所以出手凌厲,制人要害,像張昭這樣的江東首席謀士,憑他的囂張氣勢,也不過勉強與諸葛亮周旋了三個回合。他突出的弱點是主張降曹,投降是既無能又無恥的表現。

諸葛亮瞅准這一點,在縷述劉備一方怎樣仁義愛民、艱苦抗擊曹操之後,話鋒一轉:「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交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這樣就一下子抵到了張昭的痛處,使他再也不能開口。

張昭以下的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峻、程德樞之流,都是上來一個回合就翻身落馬的。如薛綜與陸績出於貶低劉備,抬高了曹操的身份,這就犯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的輿論大忌。諸葛亮一把抓住這點,斥責他們一個是「無父無君」,一個是「小兒之見」,說得兩個人「滿面羞慚」,先後「語塞」。

嚴峻與程德樞完全是迂腐儒生,一個問諸葛亮「知何經典」,一個說諸葛亮「適為儒者所笑」。諸葛亮尖銳地指出:「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小人之儒……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甚至屈身變節,更為可悲。准確有力地擊中對方的弱點,使對方垂頭喪氣,理屈詞窮。

在最精彩也最關鍵的最後與周瑜的一場談判中,諸葛亮善於撥弄對手弱點的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周瑜是對孫權決策影響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開始,他必然也是主帥,諸葛亮必須調動起他的強烈抗曹願望。於是異想天開地利用曹植《銅雀台賦》中「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的句子,誑稱曹操有染指孫策遺孀大喬和周瑜妻子小喬的念頭。

這不啻在周瑜最敏感的部位砍了一刀,把一個故作深沉、正得意洋洋地對諸葛亮大演其戲的周郎刺得頃刻之間離座而起,將自己與曹操誓不兩立的意願和盤托出。諸葛亮就此圓滿完成了出使江東的重要使命。

B. 關於諸葛亮,「六齣」、「東和」、「收二川」、「北拒」、「排八陣」分別具體指什麼

六齣:指諸葛亮六齣祁山討伐魏國。

東和:指諸葛亮東面跟孫吳講和。

收二川:指劉備打敗劉璋奪得西川,擊退曹操奪得東川。

北拒:指諸葛亮北面與曹魏對抗。

排八陣:指諸葛亮在劉備伐吳敗退後,在魚腹浦布下石陣擊退東吳的陸遜追兵。

(2)東和是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背景:

建安十九年(214年),諸葛亮聽聞劉備攻打成都,且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 留關羽留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溯長江而上,攻克巴東,與劉備會師成都。至江州,打敗並生擒了巴郡太守嚴顏。 劉璋被迫出城投降。

成都攻下後,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當時法正統御外軍、於內為謀士,治理蜀地睚眥必報,擅自殺死了詆毀自己的多人。

諸葛亮治理蜀地,崇尚嚴刑峻法,有怨氣的人很多。法正對諸葛亮援引漢高祖進關中後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的故事,希望能寬容治理。而諸葛亮卻認為法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認為如今形勢與秦末不同,劉璋昏聵無能,自從他主政蜀地以來,沒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而且不修德政,威刑也沒有。蜀地的大族,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漸被大族的專擅所替代。所以我如今實行嚴刑峻法,就是為了糾正這種政治形勢。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曹操在平定關中諸軍閥後南侵漢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對峙不下,劉備派人到成都讓諸葛亮調兵來支援,楊洪以漢中是益州咽喉,家門之禍、存亡之機,勸諫諸葛亮在這種時候應該「男子當戰,女子當運」。

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勝利告終。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至此,完全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制定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

C. 三國演義中的六齣,東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陣分別是什麼事件

六齣:六齣祁山 東和:東和孫吳 收二敬虛川:收荊核歲益二川 七改稿睜擒:七擒孟獲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陣:排設八陣圖

D. 「收二川,排八陣,六齣,七擒」「東和北拒」指諸葛亮哪幾件故事

收二川,指收東川和西川.
派八陣,是指八門金鎖陣,又說八卦陣,可抵10萬大軍.
六齣,是指諸葛亮六次出兵討伐中原,每次發兵都是從祁山出發的,所以六齣是六齣祁山.
七擒,是指七擒孟獲,平定南蠻.
東和,是指東邊和孫權結盟.
北拒,是指北方抵抗曹操.
另還有二表,是指出師表,前和後,並流傳千古.
純手打.

E. 六齣 七擒 東和 指什麼

「六齣」指的是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六次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從祁山出兵伐魏僅有兩次,而「六齣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齣祁山」也漸漸成為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

「七擒」指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東和」指的是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一條重要的戰略方針東和孫權。後主繼位期間諸葛亮急遣能言善辯的鄧芝兩次赴吳,以劉孫聯盟共同抗曹的利害關系,說服孫權,重建了聯盟,使得蜀漢政權獲得了喘息機會,通過整頓內政,形勢趨於穩定。

(5)東和是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諸葛亮的功績

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病逝。

F. 三國演義的六齣,東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陣分別指什麼

都是《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有關的故事,六齣祁山,東和東吳,佔領東川、西川,七擒孟獲,北據曹操,排八陣圖。

這句話出自:出自湖南省衡南縣相市鄉相公堡的武侯祠對聯,是一幅古聯。

上聯:收二川,排八陣,六齣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下聯:取四蜀,定談老慶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6)東和是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含伍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含握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閱讀全文

與東和是哪個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京愛情是什麼牌子 瀏覽:999
宜都婚姻介紹所在哪裡 瀏覽:753
婚姻里放棄愛情什麼原因 瀏覽:398
菏澤電子健康卡怎麼顯示就診卡 瀏覽:93
沒有幸福感怎麼活 瀏覽:971
南陽事業單位聯考多久出成績 瀏覽:948
18個月的事業期什麼意思 瀏覽:30
幸福樹爛莖怎麼辦 瀏覽:631
懲罰經濟犯罪的是哪個部門 瀏覽:797
美女遇到渣女了怎麼提醒她 瀏覽:560
南門口這邊去哪裡辦餐飲健康證 瀏覽:583
文科生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188
沈陽市有哪些事業單位招聘 瀏覽:895
教師突然沒有幸福感怎麼辦 瀏覽:703
事業型單位應屆生有什麼好處 瀏覽:760
美女腿上有多少米 瀏覽:852
家庭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什麼 瀏覽:438
卧新嘗膽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瀏覽:507
婚姻里的摩羯男怎麼相處 瀏覽:211
上海哪裡可以取健康碼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