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愛發脾氣寓言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也愛看寓言故事吧吧,藉助看寓言故事的時間可以打發時間,調節自己的心情。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愛發脾氣寓言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前,張三和李四兩個人閑來無事,呆在屋子裡聊天。張三對李四說:"有個和我一起共事的人,名字叫作王五。王五的脾氣可暴躁了,動不動就會發火,一發起火來可不得了了,又拍桌子又摔東西,搞不好還會打人呢!我們平時都很害怕他,不敢和他爭執。"李四說:"真的嗎,果真有這樣火爆性子的'人?"
兩人正說著,王五正巧從屋外經過,窗子開著,張三的話全都清清楚楚地傳到他耳朵里。
王五頓時大發雷霆,面紅耳赤,脖子上的青筋一根根地凸出來。他大步跑到屋門口,氣勢洶洶地使勁一踹,把門踢開,沖進屋裡,見了張三,一把抓住他的領口,不由分說地照準面門就是重重一拳。張三被打得踉蹌著退了好幾步,一屁股坐在地上,血從他的鼻子里慢慢流了下來。
王五還覺得不解恨,也不管張三一迭聲地叫饒,過去騎在他身上,抬起拳頭打個不停。
李四見狀,趕忙過去勸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他終於把王五拉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打張三呢?"
王五氣呼呼地回答說:"我哪有性子暴躁的毛病,又什麼時候亂發過脾氣呢?他這樣誣蔑我,我當然要好好教訓教訓他!"
李四說道:"你現在這樣做不正是性子暴躁、喜歡發火的表現嗎?張三並沒有說錯啊,你又為什麼要對自己的缺點諱莫如深呢?"
李四說得對,有了缺點不應該忌諱別人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B.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一個小故事說給他聽
你家娃娃有沒有經常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鬧脾氣?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你有真正了解過小傢伙的需求嗎?
其實多數時候,小傢伙們之所以會發脾氣,是由於寶爸寶媽們對他們的不上心所致!如果你不願意花心思、花時間以及主動去了解小傢伙,怎麼會知道他們為何而生氣呢?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木匠家裡有個調皮孩子,總是在外惹禍,但這還不止,在家裡還經常無故生氣,甚至有時候還會摔碗。於是這位木匠就給小傢伙一袋釘子,而且還給他樹了一塊木樁,告訴他,以後只要他一發脾氣就在這木樁上釘釘子。半個月後,木匠再帶著兒子來到木樁旁,看著木樁上滿滿的釘子,粗略數下大概有50個。於是木匠就告訴兒子繼續這么做,一個月後,木匠帶著兒子又來到木樁旁,這時木樁上的釘子有70幾個,相較之下,增幅小了很多!所以木匠就告訴兒子,以後如果他每天都能堅持不生氣,就能拔掉一個釘子,但如果還會生氣,就要繼續釘釘子。一段時間以後,木樁上的釘子全被除掉了,這時木匠對兒子說:"孩子,你看,這段時間你的表現一直都很棒,不僅沒有增加新的釘子數,反倒把它們都拔除了。但你看到木樁上的疤痕了嗎?就算爸爸是木匠,也不能將其修復。而那些木樁就像是每次你發脾氣針對的那些人的心,你把脾氣撒在爸媽或是其他人身上,每一次都會多出一些傷口!"
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要告訴我們,寶爸寶媽們一定要讓小傢伙知道,發脾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樣毀掉的不僅是東西,更是父母的心。而且就算隨著時間的後移,那些疤痕也得不到復原。因此,當小傢伙們在發脾氣的時候,寶爸寶媽們首先一定要去了解,他們為何而生氣,之後給他們一個發泄的平台。之後再用事實去告訴他們。
讓孩子懂得情緒管理是一門學問,著名教育家李玫瑾說過: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該打就打,別心軟,孩子3歲到6歲這個時期正是父母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時期,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增強,同時產生了自我意識。因此,父母在這個時候若是不控制約束孩子的某些壞行為、壞習慣,長大後孩子就很難改正了。
讓孩子管理自己情緒可以看看我下面鏈接推薦的兒童類讀物,簡單有趣的內容,讓孩子有興趣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