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兒童睡前故事 講故事為什麼重要
一、講故事可以讓孩子學會分享
父母講故事,其實就是分享的過程。這個好比是看電視,電視不是一個人在看,而是大家一起看,當大家一起在看電視的時候就會有分享的感覺,講故事也是同樣的道理。父母在講故事的同時,就是分享故事所帶來的喜怒哀樂。
分享就是在一起共同經歷一件事,對孩子來說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愛,而不單單是故事的內容或者是故事寄寓的道理。坐在爸媽膝蓋上,感受爸媽的「愛」比讀哪一本書更重要。在聽故事時,爸媽柔和的聲音,呼吸的同步起伏,扶愛著幼小的心靈,使他感受到分享閱讀的喜悅。
兒童文學的特點是充滿親切的態度,容易感受;語言簡潔,容易了解;體材溫馨,內容趣味性高,富吸引力。幼兒聽爸媽念著手中的圖書,跟著故事進展翻頁,腦子里開始認識文字和語言的關系。
如果要讓一篇兒童故事活起來,需由大人口讀,這才具生命力,經由口讀、耳聽、眼看,大人和孩子全身參與故事的起伏,這樣故事就充滿了魅力。
有的時候,寶寶會學父母拿著一本書,高聲述說,繪得有聲有色,這樣的閱讀是為日後閱讀做好准備,父母無需去干擾這個情景,只需欣賞就夠了。
二、故事可以源源不絕地提供給孩子,有利於日後孩子理解、表達和書寫的能力。
故事反映生活,提供無限的思考空間。兒童的生活經驗有限,通過故事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故事的累積就是生活智能的累積,幫助孩子對生活經驗進行整理和反省,故事聽得多了,孩子的品德和氣質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來。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有錯,因為故事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自我形象以及和這個世界正在發展的關系,有故事伴隨長大的孩子,將較有自己的看法,有內在力,不易受外在的不良影響。
三、講故事代表一種持之以恆,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讓孩子學會堅持。
父母不一定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在講故事上,可以每天花15分鍾念故事給孩子聽。給孩子時間就是對孩子說「我愛你」及「你很重要」,對孩子來說沒有人能取代父母的愛。每天15分鍾,和孩子一起專注,集中,單獨的在一起閱讀,一起聊天,結束忙碌的一天。讓孩子上床睡覺時,腦子里充滿思考,心靈充滿安寧,也因此點燃孩子對生命的激情。
而這種共同閱讀慢慢地,會形成一種習慣。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靠在同一個椅墊或枕頭上,抱著同一個娃娃,念同一本書,孩子喜歡這種可預測的安全感,他們需要這種既定的習慣。
專家們認為孩子在上學後才開始閱讀的話已經晚了。有專家們認為孩子需要聽過1000個故事才能學會自己看書。做起來並不難:一天3個故事(這3個故事可以是重復的),一年就超過1000個,這離四五歲學齡兒童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完全可以做得到。
書沒有界限,大人首先要做好榜樣,如要孩子看書,就要先讓孩子看見自己在看書,享受閱讀。看書的孩子在見識,知識上比別的孩子要廣,要深,上學後自然就跑在別人前面,習慣書面語文。優良兒童圖畫書雖是給孩子看的,但大人照樣可以為之入迷,書中的文字,故事情境的吸引,往往是越簡單的故事,含蓋的道理越廣越深,讓人回味無窮,同樣一本好書,給人的感動不同;只要感動,就能刺激孩子去翻開看。
四、講故事就是對孩子尊重。
「認真說故事給孩子聽和認真聽孩子說故事就是對孩子的尊重。」這是一句引人深思的話。中國人往往對孩子說的話、提出的問題不夠尊重,從來不將和孩子的「對話」及「討論」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潦草回答,塘塞,哄騙,不把他們當作一回事,認為孩子應該多聽少講,乖乖照著大人的話去做就是了,卻沒有認識到和孩子討論問題,談一談孩子不斷提出的困惑。聊天、談論、講故事,這其中的趣味是無窮的,更能引發孩子深一層的思考,開發孩子的潛能和智能。
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的注意力更能肯定自己,鼓舞自己.受到尊重的孩子是有信心的孩子,有了信心的孩子就不會畏懼新鮮事物,就會對事情充滿好奇。布拉圖說,『好奇是學習之母』,有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慾是難以滿足的。一旦點燃了孩子追求知識的火苗,就能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忱,這時父母只需給他們故事書,和他們一起看,一起分享,思考故事中蘊藏的智能。
平時父母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學英語、看新聞,為什麼父母下班後不願意把這些時間拿來與孩子講故事呢?父母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只需給孩子講兒童睡前故事,不僅讓孩子懵懂之時學會了道理,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一種存在感,能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