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由來
神話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通過推理和想像對自然現象作出解釋。這時的認識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經常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神話是人們藉助於幻想企圖征服自然的表現。神話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理想化。
神話中的人物大多來自原始人類的自身形象。狩獵比較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人物大多與狩獵有關;農耕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人物多與農業有關。神話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為武器。從神話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跡。
(1)神話故事怎麼流傳下來的擴展閱讀:
不論是世界文明發生最早地區的原始社會民族,還是當今世界上還處在原始社會的民族,他們流傳的許多神話故事都大同小異。
神話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區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話含義。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現過對同一種現象充滿驚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話。例如關於上萬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話在許多地區的同一時期都有類似的描述。
神話一般大致分為三類,創世神話、神佛神話、英雄神話。其中尤其以創世神話最為重要。
中國的遠古神話是亞洲地區神話的宗主國,一直影響著亞洲地區,因為中國最早的經典《山海經》記錄了很多優美的神話,而且有好多文物等證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神話故事
2. 中國上古神話的流傳演化
中國古代神話的原始狀態是十分豐富多彩的,但經過歷史潮水的沖刷,如今呈現在的,大多隻是一些零碎的片段。
中國古代神話之所以散失,除了它沒有受到文人的重視之外,神話的歷史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所謂神話歷史化,就是把神話看成是歷史傳說,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為人的先神,並把神話故事當做史實看待,構成了一些虛幻的始先以及它的發展譜系。這一文化現象在世界其它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現過。神話歷史化,一方面是因為很多神話就是以歷史為依據的,這些有關歷史的神話、半歷史或准歷史的神化,很容易被解釋為歷史;另一方面,神話歷史化又可以說是文化發展的必然,因為從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的發展,並不是跨過一個鴻溝一蹴而成的,而是一個繼承發展的過程,神話歷史化正是這一繼承發展過程的具體體現。
中國的神話歷史化,是史家、思想家們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一般認為,古代神話形象經歷了從動物形、半人半獸形到人形這么一個發展過程。在正統的史家或儒家的典籍中,那種半人半獸形的神性形象被抹殺殆盡了,因為這種形象很難被納入歷史譜系之中,而且也違背了理性化的原則。此外,還有其他一些觸犯了理性化原則的神話,也都遭到刪削。 相當一部分神話因此得不到史家的認可,因而沒有進入載籍。這些,已無從考察了。有些有幸被文人筆錄,但在此後的流傳過程中,又被無情地刪削。如《列女傳》古本所錄舜的神話中,有二女教舜服鳥工龍裳而從井廩之難中逃脫的情節,今本《列女傳》中就盪然無存了。再如《淮南子》古本載嫦娥奔月神話時說嫦娥「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今本《淮南子》亦不存。其原因可能都是「不雅馴」。
此外,還有佛教的修改,使得一些古老神話例如後土皇地祗也難逃這種命運。在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茅盾以「玄殊」為筆名寫作《中國神話研究ABC》,即曾以《山海經》的內容與《楚辭》互相對證,發現到在春秋時代。根據《楚辭》的《招魂》一篇,後土是主治地下幽都之神。茅盾以為這里所說「幽都」之內,凡物皆黑,頗與希臘神話中說的冥國內陰慘無光相仿。原始人對於死後世界的觀念大都是慘厲的。但《山海經》的「幽都」神話並不完全。 茅盾還是要引用王逸注《招魂》的內容,才能說明後土是幽都之王。
茅盾在論述中的結論以為:「參目虎首,其身若牛」的土伯便是幽都的守衛者,彷彿等於北歐神話中守衛地獄門的獰狗加爾姆。中國大概也有極完備的冥土神話,可是現代只存留上述的二斷片。後人只能知曉幽都門口的守衛者土伯,彎著九曲的身體,搖晃一對利角,參目虎首,張開了滿塗人血的手指趕逐人。幽都之內有什麼,後土是怎樣一個狀貌,原來大概一定有,可是現代全都逸失了。後代的書籍講到冥土的故事極多,然而大抵摻入了佛教思想、印度神話,已不是中國民族神話的原樣。佛教在中國的興盛,恐怕是中國本有的冥土神話絕滅無存的最大原因。」
神話歷史化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改造。即對神話進行歪曲的解釋,使其成為某種現實事件,從而成為構築遠古歷史的一塊基石。這種例子,在儒家傳統典籍中比比皆是,從《尚書》、《左傳》、《國語》,一直到《史記》、《吳越春秋》、《越絕書》,都是如此,宋代羅泌所作《路史》是其集大成之作。改造的結果是使神話大量消亡,歷史向前延伸,各氏族的譜系更加嚴密。比如《左傳·昭公十七年》:中國東方部族中很多是以鳥作為圖騰的,其中也必然流行著不少有關鳥的神話。而在這里,這些有關圖騰鳥的神話則被改造為一系列的官名,並按照後世的社會官僚系統組織起來。
神話歷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開始了,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繼承並發揚了這一傳統。孔子就曾說:「不語怪力亂神」,還直接參與了對神話的改造。據《屍子》(孫星衍輯本)卷下載,當子貢向孔子提及黃帝有四張面孔的神話時,孔子說:「黃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此謂之四面也。」四張面孔被解釋為四個人面朝四個方向,「黃帝四面」的神話就變成了一件有關治理天下的史實。另一則有關夔的神話,在孔子那裡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封建制度文化的主流,作為聖人的孔子對待神話的態度對後世文化有著重大的影響。 中國上古神話發展變化的另一條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為仙話的一個來源,袁珂把仙話也看作是神話的一部分。 仙話一般講述的是通過修煉或仙人導引,以達到長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在仙話中,能發現不少古代神話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黃帝和西王母。《史記·封禪書》所記黃帝在荊山腳下鑄鼎,鼎成,有龍垂鬍髯在鼎上,迎黃帝騎龍升天一事。這則故事有著明顯的仙話的痕跡。而黃帝戰勝蚩尤,在仙話中則被歸功於「九天玄女」「授(黃)帝以三官五意陰陽之略,……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 同樣,竊葯奔月的嫦娥、操不死之葯的西王母,也是仙話中的重要人物。神話轉變為仙話是有限的,它一般集中在特定的幾個人物身上,且有類似於修煉、服葯、升天不死的情節。但仙話的文化意蘊要比神話淡薄得多,在仙話中,那些神話人物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審美品質,都被嚴重地削弱了。
古代神話對後世作家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正如馬克思所說「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在文學中,人們能看到神話精神的延續、光大。神話對文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文學創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響文學創作的思維方式、表現手法、欣賞效果等。
古代神話以其廣博精深的意蘊,生動活潑的表現力,為後世文學奠定了基礎。神話除了被後人直接載錄之外,還為各類文學作品提供素材。在先秦散文中,《莊子》一書以「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縹緲奇變」著稱 ,《莊子》說理的精妙和文風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神話。如《逍遙游》之鯤鵬變化,《應帝王》之「鑿破混沌」,這兩則神話為全文抹上了變幻奇詭的浪漫色彩。至於曹植採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洛神賦》,更是利用神話素材進行的一次成功的創作。
用神話入詩的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上比比皆是,如《詩經·大雅·生民》描述了後稷的種種神跡,楚辭《離騷》中各種神靈紛至沓來。此後的詩人,尤其是浪漫主義詩人常常以神話入詩,如李商隱《瑤池》詩雲:「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就是對神話意象的妙用。小說、戲曲採用神話作素材的也很多,它主要是藉助於神話的奇特的想像,利用神話形象或神話情節進行再創作。如唐代李朝威的小說《柳毅》,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愛情神話。
明清神魔小說對神話的採用和重塑,達到了此類文學的最高點,其代表作為《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以及它們的騰雲駕霧、七十二般變化成了中國文學中最有影響的故事之一。從孫悟空身上,不難看到「石中生人」的夏啟、「銅頭鐵額」的蚩尤、「與帝爭位」的刑天以及淮渦水怪無支祁的影響。此外,如《聊齋志異》、《鏡花緣》、《封神演義》、《紅樓夢》中也有不少發人深省的神話情節。可以說,古代神話作為素材,遍布在中國古典文學的每一個角落,它經文學家的發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發出光芒,使文學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女神的失落」
所謂「女神的失落」,亦即女神的降格,是指隨著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母權制也隨之被父權製取代,女性的地位從高峰跌倒低谷。女神世界是女性世界的折射和反映,所以女神也經歷了如女性那樣的地位轉變。
人類社會從母系社會開始,人類對祖先的崇拜,也從女神開始。神話的初期,有很多傑出的女神,如中國的女媧、西王母,後土等。考察世界各地的神話史,可以發現越是早期的神話,創世母神的形象就越多。具有較多原始性的少數民族創世神話中的創世神很多都是母神。
然而,當氏族社會由母權制過渡到父權制,父系代替母系,父權代替母權,男神居於統治地位,而女神的形象從主角漸漸邊緣化到配角的位置。
許多神話中男神取代了女神,這在創世神話中有所體現。縱觀神話史,創世神話大體經歷了世界由女神(大母神)獨立創生、世界由女神和男神結合而創生、世界由一男神獨立創造這樣一個演變過程,這一過程是女神從創造生命的主角變為配角乃至失去了其天賦權利的過程。 中國神話中後起的男神盤古被認為是創造世界的神靈,他取代女媧獨佔了創世之功。
從中國古代神話中神的形象、地位的轉變可以探索到當時人類社會歷史的演變:從母系社會到男權社會。神話中創世者從女神到男神的演變、女神形象從創世大神到生殖神的改變、洪水的故事以及在「文化起源神話」中男神獨占文化英雄形象的現象都折射了原始社會世系更替之時女性地位所發生的重大歷史性變遷。
3.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來源是什麼
神話傳說開始出現於原始社會時期。但因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要到商朝才出現,同時商朝的文字還不普及,故口口相傳,最早成書的神話故事是山海經。
神話是人類早期在口頭上流傳的、帶有強烈幻想性的文學作品。它是人類在童年時期認識事物、求得生存與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學的源頭。
神話是怎麼產生的?
1.源於遠古時期人類知識的匱乏。人們因知識認知所限,無法解釋世界、自然現象以及人所面對的困境,便以自己原始而幼稚的認知和經驗,將自然界、客觀世界及其現象擬人化,用幻想來解釋一切。比如對於宇宙和人的產生的解釋,在中國神話中,有了盤古開天,還幻想出女媧造人;還有炎帝擊石生火,神農嘗百草等;人們要解釋日月西行、江河東去現象,就幻想出「共工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等。
2. 源於遠古時期人類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改造自然、戰勝困難的能力、手段不強,因而對一切威脅人類的自然充滿恐懼,所以,便產生崇拜心理,幻想著一種超強的力量或英雄出現,於是就有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等神話。
3.源於遠古時期人類戰勝自然的願望。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和經驗的不斷積累,遠古人類有了一定搏擊自然的信心,便幻想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如逐日的誇父,治水的鯀和禹,以及神農、黃帝、後稷等。
4.源於遠古人類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一些異人異物的神話,反映的是原始人對克服自然障礙、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的嚮往,如羽民國的人,生下來就有翅膀,能在天上飛;奇肱國的人,手臂長又極為靈巧,還會造一種飛車,能駕風而行,免去了奔走之苦;龍伯國的人,全是巨人,一步就跨山越海。另外,還有《牛郎織女》《嫦娥奔月》這些表達人們美好願望的神話。
4. 在文字產生之前,很多故事無法記載,神話故事是怎樣傳承下來的
文字的出現為神話傳說的流傳帶來一定的改變,確定文字的記載,固話了某些神話傳說,使他們被演繹的空間變小,可以更長時間保持原樣的流傳。但是文字也有諸多局限,在神話流傳的大多數時代,掌握文字書寫能力的人群極少,他們也就控制著正統神話、傳說的解釋權。
但是,現在有許多人都認為周易是萬能的,弄的深不可測,成為騙子的工具。我希望年輕人不要過多的相信這些神話,因為周易離我們已經有三千年了,歷代朝代那麼許多文人義士都沒有發現這個寶藏,難道被一些現代人發現了?再則社會發展的那麼快,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周易」半毛錢也不相干。中國有許多高等院校,沒有一個正規的教授來教「周易」,教授們教的是科技,科技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現在說的「神話」,所謂的歸屬於「夏商周」,但是它的創作不一定就是「夏商周」時期,也不一定必然有那個時代的特徵,而是後人的想像或者臆造。這是一方面。另一個方面,也有相當一部分「神話」,是源於「夏商周」的歷史傳承,口口相傳到了後世,有的不免變形走樣,有的卻由於各種各樣的巧招,而保持原貌。只是後人在整理這些東西的時候,卻不一定具備慧眼識珠的功力,導致真假相雜,甚至以假亂真。總之還是無法辨別真偽。世界文明史其實有一個共性,就是文字的產生並不是「漸進」的,有一個莫名其妙的突發性。好像一夜過去,文字就存在了,人類也由愚昧進入了文明。
另外,夏朝是否存在史學界尚有爭論,商朝重鬼神,留下的記載不多,周朝史料翔實的多。所以,夏商周時期的歷史有很大神話傳說成份。歷史從神話傳說時期邁進有文字記載可征的信史時期,首先遇到的就是年代問題。年代是歷史的尺度。歷史之有年代,猶如地理之有經緯線。必有經緯線,然後知其地之在何處;必有年月日,然後知其事之在何時。對某一歷史事件,如果不知其時。也就不能知道它與其他歷史事件的前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