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儒林外史是什麼朝代的
清朝。《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現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筆觸對社會現狀和儒士命運進行批判揭露的諷刺小說。小說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階層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爛的現狀。其透過人生百態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祿的觀念、官僚制度、人倫關系和整個社會風氣。
小說從元末明初寫起(「楔子」),一直寫到明萬曆四十四年(「幽榜」),前後歷時約二百四十八年。正文從第二回開始,故事發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約一百二十年;結束於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發生在萬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後歷經一個朝代的興衰。
元朝末年浙江諸暨農家子弟王冕自學成才後,因不願相與知縣時仁和鄉紳危素,避走山東濟南賣畫為生。半年後,黃河決堤,百姓流離,王冕乃回到故鄉。不久,母親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亂。吳王平方國珍,特去訪問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數年後,吳王建國大明,禮部議定用四書、五經、八股文取士。由此,王冕預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時避居會稽山中。到了成化末年,山東兗州汶上縣薛家集觀音庵中辦學堂,夏總甲推薦周進來教館。周進為一老童生,先後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舉人王惠的白眼,感到無限屈辱。一年後又失卻館地,更是滿腹怨嗟。隨姊丈金有餘去省城為商人記帳時去貢院游覽,見到號板,怨憤至極,一頭攮去,不省人事。後得商人資助捐監應試,先後中了舉人、進士,做了御史,點了廣東學道。他在主試南海、番禺兩縣童生時,識拔了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入學。
不久,范進又考取舉人,但卻喜極而瘋,為丈人胡屠戶一個嘴巴打醒。范母也因喜極而亡。在鄉紳張靜齋勸說之下,范進乃與他去房師、高要知縣湯奉處打秋風。二人正在候見湯知縣時,當地鄉紳貢生嚴大位又前來識。嚴貢生因橫行鄉里,被告到縣里。不料湯知縣居然准了狀,嚴貢生不得不避走省城。縣里差人找到他的老弟監生嚴大育。嚴監生膽小怕事,找兩位舅爺虞生王德、王仁來了結乃兄官司。不久,嚴監生妻王氏病重,又花了大量銀子打點兩位舅爺才將妾趙氏扶正,接著王氏病故。婚喪兩事一共花了四五千兩銀子,嚴監生十分肉痛,氣惱交加,宿疾發作,以致一病不起。此後,趙姨娘唯一的兒子又夭折,嚴貢生乃乘機謀奪乃弟家產,大興訟事。
此時,周進已升任國子監司業,他識拔的弟子范進也被欽點山東學道。范進赴任之日,周進乃以當年在薛家集教館時的學生荀玫相托。荀玫與王惠同榜中了進士。不料荀玫母死,正值朝廷考選科、道,王惠勸他謀求奪情,被駁回後返鄉守制。王惠赴南昌知府任,與前任太守佑之子景玉辦理交接。後又升任南贛道,正遇寧王謀反,王惠降順。寧王被擒,王惠匆匆逃走至浙江烏鎮時,遇到蘧景玉之子蘧公孫。公孫贈他二百兩銀子,他則將只枕箱交於公孫。公孫從枕箱中發現一本《高青邱集詩話》,乃以自己「補輯」名義刻印出來,從此被人視為少年名士,湖湖州婁琫、婁瓚宴請魯編修,魯編修在席上見到蘧公孫,乃將女兒許與公孫。
不久,魯編修與蘧佑先後病故,公孫做名士之心也有所收斂,結識了在文海樓選文的馬純上。此時,家人宦成拐帶丫頭雙紅出逃,被捉回後,在差人唆使下,以「欽犯」王惠的枕箱為要挾,揚言要首告蘧公孫,幸得馬純上用全部束修贖回枕箱,方才了結此案;馬純上則離開嘉興去杭州書坊文瀚樓。馬純上游西湖,接濟了拆字少年匡超人。匡超人返鄉後又得知縣李本瑛的識拔,入學成了秀才。不料,李本瑛被誣告,匡超人在潘保正指引下,前往杭州投靠他的房分兄弟潘三。從此,匡超人又結識了西湖名士景蘭江、趙雪、支劍峰、浦墨卿,簇擁著胡三公子游西湖、做詩會,潘三則勸說他不必相與這些人,並且指使他假造文書,替人代考。因此,匡超人也積攢了不少銀兩,娶了差人鄭老爹之女為妻。李本英瑛案情昭雪後升任給事中,派人來尋他,此時潘三已被拿。匡超人得到李本英書信,就將妻子送往樂清鄉下,隻身前往京城。在原配鄭氏病死,正遂他的心願。取定了結又乘船北上,在船上遇到馮琢庵、牛布衣。船到揚州,馮、匡二人換船北上,牛布衣卻搭江船到了蕪湖,寄寓在甘露庵中,不料卻患病不起,老和尚為他經營後事。住在附近的少年牛浦郎,一日晚間來庵中借著燈光讀書,老和尚准備將牛布衣詩稿給他看,他卻等不及,先行偷了出來。不久老和尚入京,他索性假冒牛布衣招搖行騙,新補知縣董瑛慕名來拜,匆匆一敘而別。從此,牛浦郎學得一身勢利,與岳家卜氏兄弟相處不諧,乃去安東縣投靠董瑛。路上遇著牛玉圃,兩人認作祖孫。牛玉圃帶著他去揚州鹽商萬雪齋家。牛浦郎因跌入水塘,受到牛玉圃的冷遇,正好他從子午宮道士處聽到萬雪齋的出身,就故意誘使牛玉圃當眾說了出來,因而被萬雪齋辭遇。牛玉圃方知上當,將牛浦郎痛打一頓,丟在河岸上。牛浦郎得到過路的黃客人搭救,同去安東,又被黃客人招贅為婿。董瑛此時即將升任,乃向接任的向鼎交代,請他關照牛浦郎。不料真牛布衣妻子尋夫而來,告到縣里。
向知縣因斷了這一無頭官司,被人向按察司參處,卻被按察司門下戲子鮑文卿憐才解救。不久,鮑文卿又回南京重操舊業,向知縣升任安慶府,路過南京,近文卿,邀其父子來衙門相會,贈送其銀兩,又為其子廷璽娶妻。不久,向鼎升任福建汀漳道,文卿則返回南京,病重而死,廷璽不得義母歡心,去蘇州尋兄,而乃兄又亡故;再去揚州,投靠季葦蕭,從此結識了揚州一班名士如辛東之、金寓劉、來霞士等;回到南京後又投靠到杜慎卿門下。杜慎卿邀了南京城裡一百幾十班做旦腳的戲子,高會莫愁湖。事後,鮑廷璽向他求助,杜慎卿卻介紹他去天長自己的族弟少卿處。
杜少卿為人豪爽,極重孝道,又不會理家,家人王鬍子夥同張鐵臂等人訛騙其財產,鮑廷璽也趁機索討一百多兩銀子而去。不久,少卿卿家產將盡,聽從老管家婁煥文的勸告,移家南京,得識各地齊集南京的名士。少卿與娘子同游清涼山,自由自在地生活。未曾料到巡撫大人將他薦舉博學鴻詞科,他不得不去安慶致謝並面辭,李大人不允所請。歸來後,李大人又遣人來催促,少卿乃裝病辭去。此時,遲衡山正倡議修祭泰伯祠,杜少卿、庄紹光等人極表贊同,共襄盛舉,並推定南京國子監博士虞育德任主祭。經過多時准備,選定四月初一舉行祭祠大典,四處齊集南京的名士、選家都參與盛會,南京的民眾也挨擠著來看。祭祠以後,與會的人又都星散,此時尋父二十年的的郭孝子又來南京,以杜少為首的南京名士並不因他是王惠之子而冷落他,贊揚其孝行,贊助其銀兩,幫他前往陝、川尋父。到了成都府外的庵里,王惠卻堅決不認其子。不久,王惠病死。郭孝子背著骨骸返鄉。途中遇到蕭雲仙,勸說他去效力朝廷,乃父也要雲仙去平少保處投軍。在平少保帳下,雲仙率兵收復青楓城後,築城垣、修水利、墾田地、興學堂。後去應天府任江淮衛守備,因此結識了虞育德等南京的大名士。過江時,他在揚州碼頭又邂近曾在青楓城教書的沈大年。沈大年正送其女瓊枝去揚州宋為富家完婚。豈知宋為富乃以討妾對待,瓊枝乃隻身逃往南京,寫扇作詩,為人刺綉謀生。江都縣差人前來緝拿時,她正向杜少卿娘子訴說自己遭遇,她終被押入江都。
在船上,有一漢子也去揚州。那漢子剛到家,湯鎮台的侄子湯六老爺就來廝混,又勾引湯鎮台兩個兒子湯由、湯實到妓院來吃酒。湯由、湯實鄉試落第後去父親任所鎮遠府,正值苗民作亂,湯奏平了亂,卻被降三級調用。父子三人一齊回到家鄉。湯鎮台請余特教導其子,余特不就,而去無為州秋風。不料私和人命事發,因關文中誤寫「貢生余持」,乃為其弟余持矇混,胡塗了結官司。余特又去南京,得與杜少卿等時賢聚首,但不久虞育德遠赴浙江,余特又回到五河,被虞華軒請去教育兒子,旋又被選為徽州府學訓導。老秀才王蘊來拜老師,余特很看重他。王蘊曾鼓勵三女兒殉夫,後又覺傷心,乃去游南京。在南京由鄧質夫陪著去泰伯祠憑吊,但未見到南京一班名人。
不久,武書回到南京,正欲去回拜鄧質夫,卻被高翰林請去作客。客人是萬中書,但卻是冒充的中書。東窗事發,幸得鳳四老爹相助,秦中書出了銀子,才捐了一個真中書。風四老爹送萬中書回浙江,順便向杭州朋友陳正公討回欠饋做回南京的盤,但陳正公則被毛二鬍子騙去了銀兩,風四老爹出面為他討回銀兩就返回南京,去回秦中書的話。秦中書卻與陳四老爺在妓女聘娘處鬼混。不久,秦中書進京補缺,陳四老爺又往福建尋表兄徐九公子去了。聘娘被虔婆所逼,剃度為尼。陳和甫的兒子也做了和尚,卻與同是測字的丁詩爭鬧不休。此時,在南京市井中倒出現了幾個奇人:寫字的季遐年、賣紙火筒子的王太、開茶館的蓋寬、做裁縫的荊元,他們憑一技之長,自食其力,與前此出現的名士並不相同。
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zhen壓武裝起義的同時,採用大興文zi獄,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其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諷刺的手法,對丑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
作者從揭露科舉制度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惡的靈魂入手,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靈魂的扭曲。吳敬梓的諷刺顯然給了封建社會有力的一擊,宣洩了大多數心有同感的讀書人對人性卑劣、社會黑暗的控訴。
吳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溫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是清代文學家。作者精熟《昭明文選》,工詩詞散文,詩賦援筆立成。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
⑵ 《儒林外史》是寫哪個朝代的
小說假託明代 《儒林外史》為 清代吳敬梓創作的小說,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 小說假託明代,實際反映的是清代時期,這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描寫了封建社會後期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小說主題恢宏,內容豐富,語言自然明快,文筆淋漓酣暢,達到了我國古典小說中諷刺藝術的高峰。
⑶ 儒林外史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儒林外史》是清朝小說家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
儒林外史是由許多故事連起來的。主要是以明朝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