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大名著中為什麼有那麼多帶「三」的故事
四大名著中有很多帶三的故事。如劉備三請諸葛,諸葛亮三氣周瑜,三,表示眾多的意思,這樣寫更能體現作家的寫作功底。
⑵ 有沒有關於倍數的小故事
今天我在做家庭作業,不慎遇到了「攔路虎」。嘿!瞧瞧,還是「和倍問題」。「和倍問題」是什麼呢?我急得抓耳撓腮也沒有想出來。碰巧,哥哥來了,我像是見了大救星似的。一是要讓他教。到底一道什麼題讓我這么煞費苦心呢?這道題目是這抨的:「兩根同樣長的鐵絲,第一根剪去18厘米,第二根剪去26厘米,餘下的鐵絲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原來兩根鐵絲各長多少米?哥哥深思熟慮後給岀租驚人的答案30厘米。這是為什麼呢?哥哥見我丈二的和尚一摸不著頭腦,便笑著給我分析了為什麼是30厘米。「已知上面的條件,第二根由於比第一根多剪26一18=8(厘米)那麼第一根比第二根多2倍。以此類推8除以2得4厘米。4厘米就是第二根現在的長度就是4+26=30厘米,而第一根和第二根一樣長,所以第一根和第二根都是30厘米。算式列為(26一18)除以(3一1)+26=3O厘米。「哦!原來是這么做的」。我恍然大悟。「那再讓你做另一種題型的,你會做嗎?」「先試試吧!」「好」。哥哥給我的題目是這樣的:三堆貨物共1800箱,甲堆的箱數是乙堆的2倍,乙堆的箱數比丙堆少200箱,三堆貨物各多少箱?我絞盡腦汁,終於想了出來。即然丙堆多岀200箱,我們可以先不管去掉。早有2份,乙有1份,丙有1份。所以算式可列為(1800一200)除以(2+1+1)=400箱。而求岀來的正好是一倍數乙。乙知道,甲堆和丙堆就簡單了:400x1+200=600(箱)…乙400x2=800(箱)…甲總算式列為(1800一200)除以(2+1+1)=400(箱)…乙。4OOx1+200=600(箱)…丙。400X2=800(箱)…甲。答:甲有800箱,乙400箱,丙600箱。「完全正確」哥哥聽了我的分析,可開心了。原來,數學並不能單靠死記硬背,也要看自己的靈活運用。
⑶ 《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1、空城計
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維後繼續向魏國進軍,魏國派司馬懿抵擋蜀軍,在街亭打敗馬謖,而諸葛亮城中空無一人,兵都出去解圍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殘,諸葛亮心生一計。
命令打開城門,派幾個老兵在打掃衛生,自己帶兩個兒童在城樓上面彈琴,司馬懿的兵來到城外,看到四個城門大開,諸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馬懿命令按兵不動,自己上前一看,看諸葛亮神情自若、琴聲不亂,懷疑有伏兵,這才命令撤軍。
2、七擒孟獲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蜀漢先主劉備死亡前後,孟獲(彝族)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漢,並誘煽夷人同叛。漢丞相諸葛亮到南中親征,百戰百捷。聞知有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向來被本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於是發兵攻打孟獲並在盤東擒獲了他。
諸葛亮採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來換取蜀漢南方的民心。後來南中平定,孟獲隨諸葛亮回到成都,擔任御史中丞。此後直到諸葛亮死前,蜀漢南方都沒有人敢再次叛亂。
3、揮淚斬馬謖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阻擋馬謖。
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扎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
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
諸葛亮回軍後,將馬謖連同與之一起在街亭作戰的張休、李盛等全部處斬。馬謖死後,諸葛亮親自前往吊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4、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
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5、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