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趵突泉的歷史故事,你知道的有多少
趵突泉也是濟南著名的景點,被稱為“天下第一泉 ”,關於趵突泉的傳說也是有很多的。
三、於是鮑全拿著乾爹給自己做的拐杖,歷盡了千辛萬苦,最終來到了泰山的黑龍潭。他發現這里是龍宮,而他的乾爹也是龍王的哥哥,他在這裡面挑選了一件禮物,禮物中的水一直都喝不完,於是他回到濟南城之後為很多窮人都治好了病,後來官兵聽說了這件事情便來搶奪這件寶物,於是鮑全便將這個寶物埋在了自家的院子中,官兵在院中找到了卻怎麼也搬不動,於是他們一起用力,只聽見“咕嚕、咕嚕 ”的聲音,從地下竄出了非常多的水,這些水落到哪裡便有一眼泉水。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鮑全,將這個泉水叫寶泉,隨後又被稱為“趵突泉 ”。
② 有關泉城濟南的老故事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
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為城市,濟南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趵突泉簡介:
譽為濟南72名泉之首的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志,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解放後建為趵突泉公園。趵突泉與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趵突泉古稱「濼」,早在2600年前的編年史《春秋》上就有「魯桓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也寫道:「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湧上奮,水涌若輪」。北宋詩人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泉邊建「濼源堂」,並寫了一篇《齊州二堂記》,正式賦予濼水以「趵突泉」的名稱。「趵突」不僅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一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躍」之狀、噴騰不息之勢;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涌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趵突騰空」古稱濟南八景之一。
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涌,水盛時高達數尺,正是「 沸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元代書法家趙孟FU在《趵突泉》詩中贊道:「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清代康熙皇帝南遊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餘題了「激湍」兩個大字,並封為「天下第一泉」。如今泉北有宋代建築「濼源堂」(現為清代重建),堂廳兩旁楹柱上懸掛有「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對聯;西南有明代建築「觀瀾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書「趵突泉」三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寫,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端聳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樓,橫額上有「洞天福地」、「蓬山舊跡」字樣。
今日之趵突泉正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成為「游濟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譽。
大明湖簡介:
大明湖公園位於濟南市區的偏北方向。 面積甚大,幾乎佔了舊城的四分之一。
大明湖公園有悠久的歷史,景色優美秀 麗,楊柳蔭濃、荷花滿塘,其間點綴著各色 亭、台、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 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大明湖景色四季 不同,尤以天高氣爽的秋天、最為宜人。
唐詩人杜甫曾兩次來濟南遊歷與書法家李邕宴飲於歷下亭。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詩句。清代書法家鐵保亦留下了「四面荷花三面柳,大明湖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繪聲繪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絕之處
靈岩寺簡介:
靈岩寺,位於泰山西北山東省長青縣,泰山西北處。寺內有北魏石窟造像,唐代的宇寺塔,宋朝的泥塑繪畫,與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同為中國四大名剎。游泰山時如果時間富裕最好同游靈岩寺。
寺內的羅漢泥塑像製作於宋代,梁啟超稱之為「海內第一名塑」,劉海粟題辭「靈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文革"中因是空軍倉庫,所以寺內的泥塑未被破壞。
③ 濟南有哪些與名勝古跡有關的歷史故事
鐵公祠
鐵鉉(1366—1402),回族,明鄧州(今鄧州市)城關人。洪武中,鐵鉉以太學生授禮科給事中,調任都督府斷事。他機智靈敏善決疑獄,朱元璋很器重他,賜字鼎石。建文初,任山東參政,鎮守濟南。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為奪取帝位,以「靖難」為借口,舉兵南下,建文二年(1400年)六月八日,兵臨濟南城下。鐵鉉督眾,矢志固守。朱棣攻濟南三個月不克,親至城下勸降。鉉率眾詐降,暗在城門上置千斤閘,燕王進城時鐵閘突然墜落,幾乎將他砸死。朱棣大怒,以重兵圍城,並用大炮轟擊,城將破,鐵鉉急將朱元璋畫像懸掛城頭,又書寫大批朱元璋神主靈牌,分置垛口,燕軍不便開炮,城得以保全。鉉又募壯士,出奇兵,大破燕軍,燕軍遂於九月四日解圍去,南伐不敢取道濟南。鉉又與大將軍盛庸合兵收復德州諸郡縣,建文帝擢鐵鉉為山東布政使,不久,又提升為兵部尚書,贊理軍事。1402年,朱棣即皇帝位後,設伏兵計擒鐵鉉,檻送南京。鉉見朱棣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顧,終不可得。遂受磔刑而死,年三十七歲。南明弘光帝謚之曰「忠襄」,清乾隆帝追謚曰「忠定」。山東濟南大明湖畔有清建鐵公祠祀鐵鉉,鄧州小東關有明建鐵公祠祀鐵鉉,為避嫌俗稱關帝廟。大東關有雙忠祠祀鐵鉉、張巡。鄧州龍堰鄉閆營村有鐵鉉遺像墓。
④ 濟南的名勝古跡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稱。泰山山脈豐富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至濟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擋,於市區噴涌而出形成眾多泉水。
在濟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最負盛名。噴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區北部匯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於市區南部的著名佛教勝地——千佛山交相輝映,構成了濟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獨特風景線。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
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公元1019-1083年)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贊美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清代著名小說家劉鶚(公元1857-1909年)在《老殘游記》中詳盡描述了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美麗景色。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發現以紅褐色陶器為標志的西河類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遺址10多處。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說明濟南作為城市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當時,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誕生並生活在濟南一帶。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廟,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 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我國現有最古老的單層石塔——四門塔,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李清照、辛稼軒、李苦禪等名人紀念館陳列了他們的作品及其重要文獻資料。。
趵突泉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園林,風光秀麗,內涵豐富。名列濟南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泉水分三股並發,水花四濺,噴射數尺,壯如白雪三堆,稱「趵突騰空」,蔚為奇觀。泉水質潔甘美,用來沏茶,色清、味醇、爽口、坐在泉東端的「望鶴亭茶社」飲泉品茗,令眾多遊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趵突泉還是歷代唱戲說書的場所。春夏秋雙休日上午在白雪樓戲劇舞台有專場京劇演出,以「釣金龜」、「望江亭」等經典劇目為主,還可以看到山東特色戲劇呂劇、柳子戲,以及曲藝等節目,遊人還可以與演員聯歡、聯唱,自娛自樂。
大明湖
大明湖之名始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城西南有濼水……北為大明湖。」總面積86公頃,湖水面積46.5公頃。湖畔楊柳依依,湖上荷葉連連,清人劉劉鳳誥寫聯贊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還是歷代名人聚集薈萃之地,13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發出「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的感嘆。位於湖心島的歷下亭,上懸清高宗御書「歷下亭」匾額。亭前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詩句。加之園內有「遐園」、「稼軒祠」、「北極閣」等景點綴其間,令遊客賞景之餘不忘記懷古,極受海內外遊客好評。
千佛山
千佛山位於市區南部,古稱歷山,相傳虞舜(舜是我國原始社會晚期著名的賢君之一),曾耕稼於此,故又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581-600),佛教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千佛像,始稱千佛山。千佛山主峰海拔二百八十餘米,山上多巨石,廟宇亭台各據其勝,有飽經崢嶸歲月的唐槐,始建於隋唐幾經興廢的古剎興國寺,以及著名的「齊煙九點坊」、「文昌閣」、「舜祠」、「大佛頭」等名勝。在此登高遠眺,山下泉城美景盡收眼底。
靈岩寺
靈岩寺坐落在長清縣境內,是唐宋時代負有「四絕之首」美名的海內古剎。
寺中現有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等古建築。其中千佛殿里環列的40尊彩色泥塑羅漢,是宋代泥塑之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他們大小與真人相似,形狀姿態各有不同,表情互異,神態逼真,而且其肌肉與脈絡都表現的栩栩如生,書畫大師劉海粟觀後稱之為「靈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齊長城
齊長城修建於公元前404年以前,完成於齊宣王時期(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早於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百餘年。
齊長城西起濟南市長清縣境內,東至青島市黃島區小珠山,蜿蜒千餘里,是古代一項巨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四門塔
四門塔坐落於泉城柳埠鎮青龍山麓神通寺遺址東側,是我國現有最古老的單層石塔。
四門塔全部用大塊青石砌成,塔頂用二十三行石板層層疊築,成四角攢尖方錐形屋頂。整個形體簡介質朴、渾厚大方,是單層塔的早期建築範例。
五峰山
五峰山位於長清縣城東南40餘里,佔地面積4.83平方公里。五峰山與泰山、靈岩並稱魯中「三山」。山中,峰、宮、觀、亭、台相互掩映、風景絕佳。南北朝時,佛教在此發展,蓮花洞內數百尊佛像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金元時期道教在此興盛。歷史上五峰山道觀曾4次受到皇帝的敕封。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融為一體,景景生輝,處處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