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圖講故事,哪位大神幫幫忙
小學語文《看圖講故事》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向學生展示三位人物的圖片,並向學生進行介紹,之後展示五幅連環 畫,進而引入本課導入語:這個幸福的三口之家,發生過很多有趣的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又發生了什麼事。【板書:看圖講故事】
(二)揭示主題
看過了這幾幅圖畫,你會用合適的方法和語言將它們串聯起來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看圖講故事。
(三)要點指導
1.按順序看圖,認真地想一想圖片里講了什麼事?
明確:爸爸去叫兒子吃飯,但是兒子去了,爸爸卻沒有來,於是媽媽又讓兒子去找爸爸。
2.想一想,我們看圖片說內容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來思考?【板書:角度】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板書: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
3.講故事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事?
明確:講故事的時候要大膽勇敢,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吐字要清楚。其他人在聽的時候應該認真傾聽,表示對別人的尊重。【板書:說 大膽、清楚,聽 認真】
(四)場景模擬
1.仔細觀察每一幅圖,發揮自己的想像,說清楚每一幅圖的時間、地點、人物和發生的事。
明確:第一幅圖:吃飯的時間到了,爸爸媽媽都到了餐廳,飯菜也擺在了桌上,可是兒子卻不在。爸爸問媽媽兒子去哪兒了,媽媽指了指兒子的房間。
第二幅圖:爸爸走到兒子的房間,打開房門,看到兒子正趴在地上看書呢。
第三幅圖:爸爸讓兒子快去吃飯,兒子很聽話地去了,爸爸離開房間時好奇地看了書一眼。
第四幅圖:兒子來到餐廳坐在椅子上,卻沒有看到爸爸,不知道爸爸去哪了呢。
第五幅圖:等了很久,飯都涼了,爸爸還沒有來,於是媽媽讓兒子去找爸爸。
2.小組分角色練習,大膽想像最後一幅圖會是什麼內容,試著把故事演出來。
明確:①兒子到處都找不到爸爸,媽媽很生氣,於是不等了,就和兒子把飯菜吃完了。
②兒子肚子很餓不想去,媽媽只好自己去找爸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
③兒子去自己的房間找爸爸,發現爸爸正在看自己的書,於是把爸爸叫去吃飯。
④兒子去找爸爸,卻和爸爸一起看起了書,媽媽來找他們,結果也和他們一起看書。
3.各小組分別上台表演。
(五)評價拓展
每個小組進行自我評價,全班選出講得最好的一組,最後教師總結評價。
(六)小結作業
小結:同學們學習了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作業: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父與子》連環畫,選一個最喜歡的給同學講講。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你談談對於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看法。
【參考答案】
口語交際是對傾聽、表達、合作、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綜合性訓練,這些能力是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地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不僅表現在說得准確、流利上,還表現在學生說的狀態和形式上,也就是要求在口語交際的時候,要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出自身的思想、修養和素質,是對學生道德認知和社會交際能力的綜合要求。從社會的需求看,口語表達是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際工具,而且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是適應現代社會最基本的能力之 一。新課標同樣指出:「說話是人們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 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是必要的,更是應該重視的。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2.你認為在本堂課的教學當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參考答案】
本堂課是面向小學二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①結合學生學情安排教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安排小組討論或者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的活動,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但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走神,因此我在組織課堂互動或者小組討論時,更加註意課堂紀律和時間的把控,避免學生偏離教學主題。
②注意結合課本中的要求。課文中要求「講清楚圖意,吐字要清楚」,這就要求在教學時不但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內容,也要引導鼓勵學生勇敢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提醒學生在表達時盡可能做到清楚、完整、咬字清晰,在別人表達時要保持安靜,認真傾聽,做到尊重他人。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謝謝考官。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需要更多的資訊跟資料可以滴滴我。可以幫忙轉發一下哦,謝謝
Ⅱ 大班幼兒看圖講述的關鍵經驗是什麼
、教師應把握的重點及幼兒所獲得的關鍵經驗 看圖講述是利用圖片幫助兒童講述的一種講述活動。在這類活動中,教師所提供的圖片,可以是印刷出來的圖片,可以是教師自己繪制的圖片,可以是半成品的邊講邊繪畫的圖畫,可以由兒童畫圖後講述,也可以是用教師提供的人手一套的圖片自由講述。不同形式的看圖講述,對兒童的要求不...同,所把握的重點也有所差別,但總的來說,清楚、連貫、有條理地運用語言表述一定的內容是兒童在這類活動中要獲得的最關鍵的經驗,同時,發展觀察力和進行獨立構思所需要的邏輯思維能力(聯想、想像、分析比較、推理判斷)也是滲透在其中的重要目標。 根據圖片的運用和對兒童語言上的要求,看圖講述可以分為: * 描述性的看圖講述 這種講述要求兒童不僅能觀察到圖片上的對象和現象的主要特徵,而且能觀察到細節部分,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並能恰當地運用語言進行細致地描述,講清楚圖片上表現的是什麼內容,還要求兒童根據畫面描述人物的心理狀態。 * 創造性的看圖講述 這種講述要求兒童講出圖片的主要和次要內容的特徵和相互關系,兒童要根據圖片上提供的線索編成簡短的、有情節的故事。還要求兒童根據自己的想像,再編出畫面以外的內容,並用連貫的語言把這些事件表述出來。 * 排圖講述 排圖講述是訓練兒童判斷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的一種形式。它主要是通過給兒童提供一套沒有序號的圖片,讓兒童根據畫面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按照畫面中所呈現出來的簡單情節可能發生的順序,將無序的圖片排出一定的順序,構成一個完整的情節,並將故事的內容講述出來。 * 拼圖講述 拼圖講述是看圖講述的拓展形式,其特點是教師不直接提供講述的載體,而是向兒童提供各種構圖材料,如積塑玩具、貼絨教具,其中有人物、動物、花草樹木、天氣狀況以及不同的地點等,以及一張大的背景圖,兒童根據一定的主題自由構思,將這些圖片擺放在背景圖上,拼出各種各樣的畫面,然後展開豐富的想像,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情節的故事,並將他們清楚地表達出來。在培養兒童口語表達能力地同時也鍛煉了兒童地創造性思維能力。 * 繪圖講述 從廣義上講,繪圖講述是將繪畫、泥工折紙等手工活動與講述結合起來的一種活動。與拼圖講述不同的是,繪圖講述是兒童自己製作講述材料,然後將這些材料組合成一個有情節的內容並講述出來。而拼圖講述則注重「拼」,兒童把老師准備的各種材料拼成一個完整的畫面並講述,兒童的講述材料仍然有一定的參照物,而繪圖講述要求兒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自己掌握的有關知識,獨立繪圖、獨立構思,對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繪圖能力、編構故事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以上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靈活採用。 各年齡具體目標及關鍵經驗: 小班: l 能有興趣地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講述內容; l 理解內容簡單、特徵鮮明的實物、圖片和情景; l 知道可以用一段話來講述一幅圖的含義; l 能正確地說出講述內容的主要特徵或主要事件。 中班: l 養成先仔細觀察,後表達講述的習慣; l 逐步學會理解圖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順序;能較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 l 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講述。 大班: l 通過觀察,理解圖片中蘊涵的主要人物關系和思想感情傾向; l 在講述中能突出講述的中心內容;連貫地講述對圖片的認識; l 講話時語言表達流暢,用詞用句較為准確。 二、 指導策略: 引導幼兒觀察好 幼兒對圖片所反映的事物的感知是以觀察圖片得來的。根據幼兒觀察的無目的性、隨意性、概括性差及帶興趣性的特點。首先,要選擇顏色鮮艷、畫面清晰、幼兒能理解的圖片,同時要根據不同年齡班採取不同的開頭方法,以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另外,根據不同的圖片內容,採取不同的展示方法,既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和目的性,又能發揮幼兒的想像。小班不宜多副圖片整體展示,而宜逐一展示,這樣會使幼兒感知清晰,大、中班可以根據圖片內容,採取單副局部展示,多副逐一展示或多副整體展示。 還有教師的提問藝術對提高幼兒的觀察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小班幼兒宜用鼓勵的口吻提問,中班宜用競賽的方式提問。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班,不同的圖片內容精心設計提問,引導幼兒的觀察由粗線條向精細發展,由局部向整體、理解內容發展。 喚起幼兒的想像 啟發幼兒的想像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和不同的圖片內容進行。小班要根據圖片內容啟發幼兒想像時間、地點、人物及人物的簡單的心理活動。想像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景物之間的關系及事物之間的簡單因果關系。 對大、中班幼兒,不僅要啟發他們想像圖片上反映的情節,還要以圖片為線索,想像出畫面外的情節。 我們利用看圖講述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還要根據圖片內容,指導幼兒在同一個主題的圖片中合符情理地、符合邏輯地想像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給人物起不同名字、想像事情發生的不同原因、想像不同的細節、想像各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動和語言,想像不同的開頭和結尾。多向性的想像就會防止講述上的千篇一律,還有打亂圖片順序,讓幼兒按事件發生的順序或倒序重新排列,是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好方法。還有根據圖片內容的講述給圖片命題,可以培養幼兒的綜合、推理能力。 豐富的想像有賴於豐富的生活經驗。因為生活經驗有助於幼兒對圖片內容的理解。如幼兒經常在一起玩積木,就能很快的理解圖片的內容而展開想像,幼兒做了拾物交公或退還失者的事,或聽到類似好人好事,就會很快理解的圖片內容,想像就會活躍起來。所以教師平時要利用觀察、游戲、講故事和日常生活豐富幼兒生活的經驗,或在講述前有目的地豐富某些生活經驗使生活經驗在幼兒理解圖片內容中起「催化劑」的作用。 喚起幼兒想像還有賴於教師的提問藝術和技巧,所以教師要充分理解圖片中的內容,想像與圖片中有關聯的情節,做到聞道在先,並注意表情和語調,把問題提得有鼓動性、針對性、啟發性、不提含有原始答案的問題。 指導幼兒表述 表述是觀察和思維結果的反映,也是幼兒看圖講述的主要目的。 同樣的圖片內容,有的幼兒講述起來形象、生動,有的卻呆板、枯燥,這與詞彙的豐富程度和表達能力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教師平時要重視幼兒的詞彙學習和積累,重視幼兒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創造多種看、聽、講的機會和場合讓幼兒學習、積累,應用詞彙、訓練表達能力。看:看圖片、看實物、看動作表情。聽:聽廣播、聽錄音、聽故事、聽同伴講話。講:自由交談、回答問題、造句比賽等。如在參觀花壇時,教幼兒學習「漂亮」、「美麗」、「五彩繽紛」、「五顏六色」、「好看極了」等詞語和短句效果很好。造句比賽既使幼兒互相競爭又互相交流。他們會盡量說得和別人不一樣。如用「高興」造句,有的說:「我高興地上幼兒園。」有的說:「我說話,媽媽很高興。」有的說:「我玩得真高興」等。 有人說,童年意味著游戲,幼兒的詞彙和講述能力、學習也離不開游戲。如我領幼兒玩詞語開花的游戲:「紅」。幼兒脫口而出「紅花」、「紅衣服」、「紅太陽」、「紅旗飄飄」「紅艷艷」。當幼兒說不下去的時候,我抓住這個契機教幼兒學新詞「紅星閃閃」「紅光滿面」幼兒很快掌握了。詞語接龍是中大班幼兒常玩的游戲。如教師出詞「吃飯」幼兒馬上接——飯香——香噴噴——噴泉——泉水...... 把講述內容變成游戲形式,讓幼兒扮演角色來講述。幼兒常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如講述
Ⅲ 看圖講故事
一、走出誤區,遵循原則指導嬰幼兒看圖說話.
這里說的看圖說話與以前幼兒園進行的看圖講述不相同.以前我們幼兒園的看圖講述是以圖片為載體,讓孩子看看、講講、想想、動動,以進一步提高幼兒口語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
長期以來,看圖講述教學陷入模式化的誤區.
1、教師注重顯性指導,忽視幼兒的主動觀察.
2、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忽視兒童的自發關注點.
3、注重按四要素順序講述,忽視了趣味性.
4、注重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
針對以往看圖講述存在的弊病,我們提出了看圖說話教學中的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