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古人勤學故事概括而來的成語有哪些
你好,古人勤學故事概括而來的成語故事有很多,簡單介紹幾個:
1、聞雞起舞
東晉時期,祖逖和劉琨同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勵振作。每天睡到凌晨,一聽到公雞打鳴,就立即起來舞劍。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後來比喻志士奮發向上、堅持不懈的精神,現代的意思是形容立志為國效力的人奮發自勵。
2、囊螢映雪
囊螢:晉代車胤年少時家貧,苦學不倦,夏天用練囊裝螢火蟲數十隻來照明。映雪:晉代孫康聰明好學,但家貧不能點燈,冬天利用雪地的反光來讀書。形容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勤學苦讀。
3、目不窺園
在西漢時期,廣漢學者董仲舒在年少時就讀書非常刻苦認真,經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常常回到快到黎明前才睡,然後雞一叫,就又來讀書,總共也不到3小時。他的書房緊靠著奼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總是讀書。有人勸他出去走走,不要老跟家裡讀書,他去說「我不讀書,只顧去玩,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討論詩書。」形容埋頭讀書,不問外事。
4、手不釋卷
東漢末年,東吳大將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形容讀書勤奮,用功好學或讀書入迷。
② 你還知道哪些古人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請至少寫出從兩個這樣的成語。並寫出它
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有懸梁刺股(蘇秦)、鑿壁偷光(匡衡)、聞雞起舞(祖逖)、鐵杵成針(李白)、映雪讀書(孫康)、牛角掛書(李密)、囊螢夜讀。
③ 10個古人勤學的成語故事概括
一、懸梁刺股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二、鑿壁偷光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三、囊螢映雪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四、聞雞起舞
唐代房玄齡等《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五、韋編三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六、焚膏繼晷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七、目不窺園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蓋三年不窺園。」
八、廢寢忘食
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④ 我國古代有關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1、鑿壁偷光: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2、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從小就好學不倦,因家貧沒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在夏夜他見室外飛舞著螢火蟲,就用白紗布袋把捉來的螢火蟲吊在書本上方,借著微弱的光線進行讀書。同朝的孫康因為家貧,雪夜裡借著窗外映來的雪光進行讀書。
3、懸梁刺股:「懸梁」的故事見於《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刺股」的故事見於《戰國策·卷三秦一》: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4、韋編三絕: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
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
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5、牛角掛書:唐朝時期,李密年輕時聽說包愷在緱山,就前去拜他為師,他騎在牛背上,把《漢書》掛在牛角上,邊走邊讀。越國公楊素剛好在路上看到,騎馬跟在他的後面問他為什麼這樣勤奮。李密見是楊素就回答說在看項羽傳入迷了。
⑤ 關於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1、聞雞起舞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
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
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
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2、懸梁刺股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檔槐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行槐友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3、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名文不識的大戶人家,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囊螢映雪
孫康家裡很貧窮,買不起燈油。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好問,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5、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明寬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