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一次,一個國王問大臣王宮前面的水池裡共有幾桶水
這應該是個成語故事,原來不叫大臣,叫阿什麼來著的,國王問他王宮前面的水池裡共有幾桶水,他是這樣答的:
當桶和水池的容積一樣大時,有一桶水;
當桶的容積為水池的容積的1/2時,有二桶水;
當桶的容積為水池的容積的1/4時,有四桶水;
當桶的容積為水池的容積的1/6時,有六桶水;
當桶的容積為水池的容積的1/8時,有八桶水;
當桶的容積為水池的容積的1/10時,有十桶水;
……
㈡ 池中有幾桶水的智慧故事
從前,法國有個聰明的孩子,人人都贊美他,稱他為神童.
一次,國王在後花園里散步,忽然指著水池問身邊的大臣:「池中有幾桶水?」大臣們都被這古怪的問題問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答不上來,國王很掃興,說:「給你們三天的時間,誰能回答誰就有賞.」
三天過去了,大臣們還是答不上來.這時,有位大臣奏道:「城東有個孩子,人稱神童,要不叫他來試一試.」
國王想,全城都稱贊這個孩子,這次就考考他.於是,國王下令宣小孩進宮.
孩子聽了國王的問題,眼睛眨巴了兩下,隨口答道:「如果桶和池一樣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比池小一半,就是兩桶水;如果桶是水池的三分之一,就是三桶水;如果……」沒等小孩子說完,國王便連連贊道:「答的好,答得妙!真是聰明過人,勝過我的大臣.」大臣們聽了都很慚愧.
細品上述故事,小孩的確答得妙,妙在一個眾人認為不易回答的問題,小孩能分情況巧妙的答出,他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我們今天看來,實質是數學分類的思想方法.
所謂分類的思想就是:首先根據題目要求確定分類對象;其次針對對象進行合理分類,最後對分類合並歸納,作出綜合性結論.
㈢ 幾桶水講的是什麼故事
有一位老先生非常博學,別人都稱呼他為博學先生。他收了很多聰明的學生。有一天,學生們陪著博學先生走到了一個大水邊。博學先生想到了一個問題,立刻問題:「這水池有幾桶水?」
這個問題問得稀奇古怪。幾桶水?就像一座山有多少斤重一樣,誰答得確切?學生們一個個面面相覷。
博學先生很不高興,便生氣地說:「你們回去考慮三天。」
三天過去了,學生們仍無人能解答得出這個問題。博學先生仰天長嘆,覺得很掃興。他乾脆寫了一張布告,聲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收誰做弟子——免得有人說他的弟子都是一幫庸才。
布告貼出後的第三天,一個10歲模樣的男孩子,大大咧咧地走進博學先生的授課大殿,說他知道這水池有幾桶水。學生們,覺得好笑,堪稱安邦治國的棟梁之才都答不出來,小孩子怎麼行?
博學先生問小男孩:「你知不知道?知道就快說吧!」
小男孩說:「要看那是怎樣的桶,如果桶和水池一般大,那麼水池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一半大,那水池就只有半桶水了,依此類推而已,對不對?」
博學先生笑哈哈地收小男孩做學生,把以前的學生都趕走了,因為他們太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