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點前名人自理自立的故事。典型的~~~
孩子當自強
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回鄉後,想用一生的積蓄為家鄉建一座橋。但是子女卻反對他:「您當了一輩子高官,我們卻沒沾到一點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卻如此不顧我們。」劉蔭樞很傷心,他覺得自己雖然一身清白,但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於是,他用盡積蓄,歷時五年,修成大橋,取名「毓秀橋」。橋修好後,他對子女說:「我之所以用全部積蓄修橋,就想用事實告訴你們,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創,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為了徹底消除孩子們依賴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兩白銀的價錢把橋賣給遲乎了官府。
劉蔭樞的所作所為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後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應該說,劉蔭樞注重孩子自強精神的培養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而他用畢生的積蓄來教育孩子,可謂用心良苦。古人尚且如此,今日的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自強精神的培養,父母應該從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還是先讓我們來看兩個故事吧。
案例一我有一雙經歷風雨的翅膀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同其他的父母一樣,他們深知知識的重要。因此,我成了他們的希望,而我也立志要考上大學。
然而苦難卻橫亘在我的夢想之路上。我六歲那年,爸爸在加夜班的時候鐵屑崩到了眼睛裡,左眼失明了。我十一歲那年,爸爸因腎積血手術摘掉了左腎,再也無法進行體力勞動。我讀初一時媽媽下崗了,一家的生活只剩下爸爸每月200元的工傷補助費維持。那段日子似乎空氣都變得壓抑。這樣一個家庭是需要一個兒子來挑大樑的。那天,我毅然作出了一個決定:打工,我要自己供自己上學。
我從同學那借來五十元錢,去批發市場進了一些小裝飾畫,小工藝品,准備像校門口的小販那樣。沒想到平時司空見慣的事情輪到自己頭上竟然變得那麼艱難。那天中午,我竟然沒有從包里把貨物拿出來。可是貨如果賣不出去渣亮,我連借的五十元錢都無法償還。第二天中午我去了一所比較遠的學校門口,擺好了貨物,怎麼鼓勵自己都不敢吆喝。好久,一個小同學走過來,問我:「這是賣的嗎?」我急忙點頭。那天我賺了一毛錢,是我賺到的第一個一毛錢。那一刻,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賺錢的艱辛,懂得了平時爸爸交給我的那些錢裡面凝聚著多少汗水和辛苦。
一個月以後,我賺到了80元錢。我用23元買了一本嚮往已久的《題典》。走出書店,我突然感覺天空是那麼藍。回到家爸爸詫異的問我錢是哪來的,我這才告訴了他。他什麼也沒說如旦寬。但我看到他的嘴角在不停的顫抖,我知道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多星期後的中午,大家正在吃飯,爸爸突然問我:「你是從哪裡進的貨呀?」我很奇怪,可他看也不看我一眼,只是伸出筷子夾菜去了。不久,爸爸和我一樣,開始到一所小學校門口擺地攤賣貨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的行為是對我無聲的鼓勵。而我真切的感受到,命運的火種其實就在自己的手裡`……
一次,我蹲在夜市的一角吆喝著。一個八九歲的男孩被我的工藝品吸引,但他的母親說什麼也不給買,拉著他走出五六米遠的時候,我突然聽見她在呵斥:「看到了沒有,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也只能擺地攤。」
雖說早已習慣了被人審視的目光,也感受了自食其力的驕傲。但那一刻,我被深深的刺痛。我想到清掃樓道的媽媽,以及帶病工作的父親。他們從事著的也都是社會底層的工作,但他們是我心中最慈愛的父母,最完美的父母。我想,我一定用自己的勞動贏得別人的尊重,一定讓我的父母過上幸福的日子。
每年最輕松的是寒暑假,因為時間寬裕,貨品也不限於賣給小學生了。那一年寒假,我從早市批發了一絲袋粘豆包,在下午下班高峰時,我到附近的馬路旁叫賣。不到倆小時,豆包全部賣光,我賺了36元錢,是我賺的最多的一天,我高興極了。第二天,我又批發了一絲袋,也都賣光了。第三天再去那熟悉的地方賣,卻少有人買。我想了想才明白,原來人們吃豆包是一種嘗鮮、懷舊的心理。而一個地方的流動人員是固定的,想嘗鮮的人都已經買了,生意自然就清淡下來。於是我不斷的換地點,爸爸也來幫忙。二十幾天,我們走遍了附近的馬路,賺了600多元。那個春節是我所過得最開心的節日。父母很高興,我想是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女兒在一天天長大……
就這樣,依靠自食其力我完成了學業,並且我以高考作文滿分,總分600分的成績被哈爾濱工程大學錄取。
摘自《中國青年》第一期口述:曹姝媛
圖示一街頭賣貨的女孩
賣貨物的小女孩
應該說曹姝媛是不幸的,她從小就經歷了那麼多磨難;但是曹姝媛也是幸運的,正是那些不幸的遭遇讓他認識了生活。我想每一位讀者都會對曹姝媛生出一種敬意。不過下面這個案例恐怕會讓人感到一些沉痛。
案例二媽媽的「老兒子」
——一個少年犯的講演
我叫戴雨,一個處在花季的女孩,現在應該生活在充滿陽光充滿色彩的世界裡。但是,我卻因詐騙被關押在看守所里。
從我記事的那一天起,爸媽就叫我「老兒子」。他們把我當成老兒子一樣疼我愛我,視我為掌上明珠,從不捨得打我一下罵我一句。我感覺我的童年是金色的。然而,正是這種「依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我變得好吃懶做。家裡的活都有姐姐來做,我連想也不想。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吃好吃的,穿漂亮的。
爸媽也曾夢想我能考上大學,但我覺得學習很苦,每天都得寫呀、算呀、背呀的,弄不好還讓老師批,所以始終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成績當然不理想。為了避免家長、老師的批評,考試的時候我總是打小抄。因此,我經常被老師抓住,家長也多次被請到學校。爸媽見我不是學習的料,也就由著我的性子。姐姐有時勸我幾句,我連聽也不聽,時間一長,她也不管了。沒有了學習的壓力,沒有了別人的督促我感到自由極了,我可以隨心所欲的看電視,從「動畫城」一隻看到「午夜劇場」。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已不滿足成天悶在家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親自到外面去看一看。於是,一些花錢大手大腳的同學成為我的朋友。周六、周日我們總在街上閑逛。起初,父母也從不幹涉,直至我與社會無業青年混在一塊他們才著了急。他們要求我和那些人斷絕關系,可是自小任性的我根本不聽。我結交的朋友他們不喜歡,我就和他們吵。後來我一氣之下離開了家,學也不上了,跟朋友在社會上混,認識下三爛的人也越來越多,走的道路也越來越邪……
有一次我從外面受了委屈,忽然想到好幾個月沒回家了。我拿起了電話,是媽媽接的。媽媽聽見我的聲音哭了,她說:「老兒子,你在哪呢?你回來吧,只要你回來,不管犯了什麼錯都可以原諒。你記住:只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娘。」聽著媽媽的話,我才明白自己是那麼狠心,那麼沒心沒肺……我回家了,那天爸爸特意做了許多我最愛吃的東西。我很高興,感覺好久沒那麼開心過了。我從家裡待了一段日子,陽光般的暖意又爬上我的家庭。
好景不長,無所事事的日子讓我感到無聊。書懶得讀,家務活也不讓我干,我想找個班上,父母說年齡小過兩年再說。我總不能成天吃了睡,睡了吃了啊。不久,我又開始給那些朋友打電話了。他們答應帶我出去玩,我很高興。可是爸爸媽媽不答應。我又一次和父母吵了起來,狠心地離開了家。我們每天吃飯店,洗桑拿,玩市裡最好的迪吧,夜裡還要去吃燒烤。說實話,我知道父母很疼我。但是,我不再是吵著要糖吃要花戴的小姑娘了。我捨不得我的朋友,我願意和他們一起說話,喜歡看他們聽我講新鮮事的表情,從他們那裡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有時我也不知為什麼,他們越反對,我越和那些朋友交往密切。就這樣,家成了旅店,與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直至我走進看守所里,我才有一種噩夢初醒的感覺。
朋友,我們生活在一個浩繁的世界裡。浩繁的世界裡包含著無數的快樂與美麗。但美麗的背後總跟著丑惡的影子,美與善的縫隙間常夾著貪婪、自私、懶惰。願人們記住這些罪惡的教訓,切莫讓悲劇重演。
小鳥的哭泣
一朵生命之花在含苞欲放之時便受到重創,實在讓人心痛。痛定思痛,是什麼原因會讓曹姝媛和戴雨的表現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走訪了幾位家長和專家。下面是幾位家長的看法。
家長A:我認為兩個孩子有如此大的差異,與他自身有直接的關系。與戴雨比起來,曹姝媛的童年是灰色的。但是曹姝媛那麼上進,家裡條件困難,她不但供自己讀書,甚至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那麼懂事,她懂得生活的艱辛,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她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父母的笑容。她又是那麼愛動腦筋,她可以很快的判斷出人們買豆包的心態。我想,曹姝媛將來的生活肯定會很好。我真希望自己也有這樣一個女兒。
與曹姝媛比起來,戴雨太不懂事了。家裡為她創設了優越的條件,卻成了她好吃懶做的借口。她不愛學習,稍遇困難就投機取巧。正是她這種好逸惡勞,不求上進使她與無業遊民混在一起而無力自拔。有時候家長遇到一塊總說,攤上讓人操心的孩子沒轍。
家長B:我覺得兩個孩子有不同的表現與環境有關系。曹姝媛是不幸的,但是面對不幸她還要生存,怎麼辦?只有努力奮斗。我想,「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相反,戴雨從小就有優越的條件。但是,她就像籠中的小鳥,被人類喂熟以後,即使沖出籠子,也變得不會覓食。同時,她很快的墮落與她的交往環境有很大關系。「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古訓告訴我們,艱苦的環境能磨礪人的意志,催人奮進。
家長C:我同意兩位家長的說法。但是,我覺得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至關重要。戴雨走進看守所與其父母的有直接的關系。他們對戴雨百依百順,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掉了」。正是這種溺愛讓戴雨變得好逸惡勞、任性無理。而惡習一旦形成就不好再改了。不僅如此,孩子怕吃苦不想上學了,沒有進取心了,仍然沒引起他們的重視,還是一味的任她隨心所欲。
大家應該注意,戴雨第一次回家後,也想找點活干。應該說這是她上進的反映,可是父母並沒有提供條件。於是在百無聊賴中她才想起了那些朋友。戴雨的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只是一味的盲目的愛,的確是令人遺憾的。
相反,在曹姝媛的成長中,父親在關鍵時起的作用就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試想,第一次賺到錢的曹姝媛如果遭到的是一聲怒喝:小孩子,不好好學習干這些干什麼?那麼,結果可能是另一種樣子。曹姝媛的父親不善言談,但他用行動支持了孩子,應該說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
家長們各抒己見啟人深思。不過教育學認為:教育、環境、遺傳都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它們相輔相成,不能分割。如果三者結合起來,我們的教育效果就會好得多。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專家是如何認識兩個孩子的不同表現的。
曹姝媛和戴雨的不同表現與他們自身的自強意識的強弱有關。他們的不同結果恰恰反映了自強精神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意義。所謂自強精神是指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一切困難,獨立自主,堅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一種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強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從鑿壁偷光的匡衡到忍辱著書的司馬遷;從棄醫從文聊救百姓的魯迅到身殘志堅挑戰自我的張海迪,許許多多有志之士的自強不息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如今,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期要繼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號召。這充分表明培養孩子的自強精神又具有了鮮明的時代意義。自強精神是成功的基礎。有了自強精神,孩子才有前進的動力,才會主動地解決問題。有了自強精神,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表現出恆心和韌勁。正是自強精神讓曹姝媛從困境中走出,頂住了種種壓力;正是自強精神讓她完成了學業,贏得了尊重。
相反,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嚴重缺乏自強精神。他們追求享受、意志薄弱。即使有一定的理想也是為了實現理想後的種種榮譽與享受。而在現實面前沒有對策,想得不多,做得不多,不願付出努力。於是只是羨慕別人的成功結果。沒有收獲便垂頭喪氣,甚至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有的甚至觸犯法律,鋃鐺入獄。
我想,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曹姝媛那樣,但又總認為孩子們做不到。其實,自強自立意識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因為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體增高,體質增強,一些以前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能輕易做到。
生理的變化也影響他們心理的變化。於是,獨立意識和成人感開始增強。他們渴求自理自立,希望別人能承認他們的成人地位。開始從「聽話道德」向「平等道德」過度。如果這種心理得不到滿足,他們會因「過分保護」而形成很強的依賴性,變得膽小、懦弱。而另一方面,他們最終會尋找一條滿足這種心理的道路。如果長時間不能滿足這種心理,他們就會用極端的方式表現。戴雨與不良青年在一起就是這種原因。因此,家長要充分認識到自強意識在孩子心中的作用,要善於保護孩子的自強意識。
家長的交流,專家的點評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自強的重要意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關於自強許多家長有一些困惑。為了讓大家獲得更多的信息,解決日常生活的難題,我們請專家進行答疑解難。
家長:家長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依賴心理?怎樣幫助孩子克服依賴性強的毛病?
專家:依賴是情感的需要,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心理,孩子們由於閱歷淺,經驗少,遇到問題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有一定的依賴心裡是正常的。
但是過分依賴的心理是有害的。具有過分依賴性的孩子往往表現出無主見,經常產生無助感,明知他人錯了但由於怕被遺棄,也隨聲附和,很難獨立完成自己的計劃或做自己的事。有時為了討好他人甘願做自己不願做的事,而且很容易因遭到批評或未得到贊許而受傷害。長此以往可能對正常的生活、工作都產生影響。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形成對父母過分的依賴心理呢?這往往與家長的過分保護有關。因此,改掉孩子依賴性強的毛病首先從改變家長出發。家長不要讓孩子受到特殊待遇;不去過分注意孩子的表現,避免當眾滔滔不絕的誇耀孩子;對孩子的物質享受方面的要求不要輕易滿足;孩子身體稍微不適不要驚慌失措;不要事事包辦,當面袒護等等。
家長要盡量為孩子創設鍛煉的機會。可以從日常生活瑣事做起,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按時起床,就寢,收拾好自己的衣物,做到生活自理;要求孩子能夠整理自己的寫字台,帶齊學慣用具,做到學習自理等等。在非原則性問題上可以聽聽孩子的意見。比如:為孩子買衣服,在一定價格內,款式顏色可以由孩子決定。
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獨立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多承擔任務,使自己有機會獨立面對問題,促使自己拿主意,想辦法。鼓勵他們勇敢的邁出第一步,當他們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後要及時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多給予幫助、理解,和他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還要鼓勵孩子多讀好書。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自強不息的事例武裝孩子的頭腦,激發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同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與自強向上的孩子多接觸,向他們學習。因為青少年時期同伴的作用有時甚於父母的影響,同伴的榜樣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克服孩子過分依賴心理的方法是很多的,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長時間的鍛煉之後,孩子過分依賴的心理就會減弱。
為了檢測您是否已經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強精神,我們為大家提供了一份具體的心理小測驗。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三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填在括弧內。
1. 您鼓勵孩子單獨外出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2. 您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如賣報紙、做服務生)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3. 您讓孩子在家裡做一些家務勞動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4. 您鼓勵孩子參加班委競選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5. 您支持孩子向老師質疑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評分辦法:選擇A得3分,選擇B得2分,選擇C得1分。10分以上表明您比注意孩子自強精神培養。10分以下表明您缺乏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10分說明您已經開始注意了。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鄭板橋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早日能夠獨立,那麼,你就應該教會他如何去從事工作,完成任務並取得成績。
——巴法利·弗雷德曼(美國)
資料一國外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自立的?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里,父母都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要求孩子們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惟其如此孩子長大後才能自立。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修理摩托車,到外面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外謀生。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兒子失業後,不依靠父親的權勢,而是自己謀生,自己找工作。
在瑞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初中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學習。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煉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之路;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起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給她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的背一個小背包。要問為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後,許多學生要在業余時間參加勞動掙錢。大學中勤工儉學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他們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摘自《家長》1998年第二期
資料二家教小故事
故事一:美國富豪洛克菲勒子女的零用錢少得可憐
富豪洛克菲勒家賬本扉頁上印著孩子零用錢的規定:7—8歲每周30美分;11—12周歲每周1美元;12歲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錢每周發放一次,要求子女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領錢時交父親檢查。洛克菲勒認為「過多的財富會給子女帶來災難」。
故事二:劉少奇主張讓孩子放手做事
1964年夏,劉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縣蹲點。劉少奇同志當時正在北京,她寫了一封信讓15歲的女兒平平送去,並囑咐秘書不要為女兒買票,不要送他到火車站,也不要王光美同志接她,一切由孩子自理。
秘書感到很為難。心想平平畢竟是個小姑娘,而且從未走過遠門。劉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說:「對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麼事管呢?不好好學習,品德不好要管。什麼是放呢?吃苦耐勞的事情,經風雨,見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們去干。這樣孩子可能要跌一些跤,但只有這樣做,才能使他們受到鍛煉,更好的成長起來。
——摘自《父母世界》1996年第二期
資料三名人自強軼事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六歲時,有一天外出玩耍,路經一棵大樹時,忽然有一樣東西掉落在他頭上。他伸手一摸,原來是個鳥巢,從裡面滾落出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王安決定帶回去喂養,走到門口,她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養小動物。他只好輕輕的把麻雀放在大門外,急步走進屋內,請求媽媽允許。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王安興奮的跑出門外,不料麻雀已經不見了,只見一隻黑貓正在意猶未盡的擦拭著嘴巴。王安當斷不斷成悔恨,為此傷心了好久。從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教訓:只要是自己認准了能做的事,不必依賴他人,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
2. 鍔沖姩鏁欒偛緇樻湰璁╁╁瓙鍜岀埜鐖鎬富鍔ㄥ仛瀹跺姟
鍝堜經澶у︿竴欏歸暱杈20騫寸殑鐮旂┒琛ㄦ槑錛
鍋氬跺姟璺熶笉鍋氬跺姟鐨勫╁瓙鐩告瘮錛屾垚騫村悗灝變笟鐜囦負15:1錛岀姱緗鐜囨槸1鈭10錛岃屼笖濠氬Щ涔熶細鏇村垢紱忋
鍙瑙佸湪鎵挎媴瀹跺姟鐨勮繃紼嬩腑錛屽╁瓙涓嶄粎鍒嗗伐鍚堜綔鎰忚瘑鍔犲己錛屼釜浜鴻矗浠繪劅涔熷ぇ澶ф彁鍗囥
浠婂ぉ錛岃╂垜浠甯︾潃瀛╁瓙涓璧鳳紝閫忚繃綆鍗曘佺炲囥佹湁瓚g殑緇樻湰錛岃╁╁瓙鐖變笂鍋氬跺姟鍚~~~
.璁╁╁瓙瀛︿細鍋氬跺姟錛屽︿細浜鍙楃嫭絝嬬殑鏈轟細錛佷粠鍋氬跺姟璧鳳紝鍩瑰吇鏈夎兘鍔涚殑瀛╁瓙銆
.
📚銆婃湵瀹舵晠浜嬨嬪拰銆婃兂鍋氬跺姟鐨勫啘澶銆嬪繀欏昏佺粰涓嶆簿瀹跺姟浜嬬殑鐖哥埜鐪嬶紝瀹跺涵鐨勫拰鐫︽簮浜庡悎鐞嗙殑鍒嗗伐銆佸叡鍚岀殑鍒嗘媴,鏇撮噸瑕佺殑鏄鐩鎬簰鐨勫皧閲嶃傛ф牸鍩瑰吇銆佽屼負綰犳 | 鐢ㄧ粯鏈鏁呬簨鏉ヤ唬鏇胯存暀銆
.
❤️鑲插効璺涓婏紝鎴戜滑涓璧鋒垚闀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