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你還知道小孔融的什麼故事嗎

你還知道小孔融的什麼故事嗎

發布時間:2024-02-27 19:11:01

⑴ 孔融的故事有哪些

有個典故叫孔融讓梨,就是他四歲那年乾的。

有一天,孔融的伯伯、叔叔、嬸嬸帶著孩子來做客。孔融高興極了,因為孔融長到6歲還沒見過他們。孔融一一給他們行了見面禮。

這時,母親讓人端上一盤又大又香又嫩的梨來,孔融數了一下,只有六隻。孔融正要分梨,父親攔住了:「慢!孩子,你把梨子分給堂兄妹,每個人一隻,而且盤子里還要留一隻!」幾個堂兄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了主意,心裡在想:這樣分梨,我們六個人中總有一個人吃不到梨子呀!

孔融為難地看看母親,母親鼓勵孔融:「孩子,動腦筋好好想想呀!你一定能分好的。」

孔融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轉動著,他看了看盤子,又看了看梨子。忽然,他高興地拍著小腦瓜兒說:「有辦法了。」孔融端起盤子,把5隻梨子分別遞給5個堂兄妹,這時,盤中只剩下1隻梨子了,那個最小的妹妹雙眼盯著盤中的梨子,眼中滾著委屈的淚珠。大家都說這個辦法不行。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1隻梨子和盤子一起端給了那個最小的妹妹。

父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分得很對,能不能講講你為什麼這樣分?」

孔融認真地說:「每個人分一隻,說明六個兄弟姐妹都得分到;盤子里還要留一隻,也可理解為只要有一隻梨子放在盤子里就行,所以我這樣分是符合題意的。」

大家頓時恍然大悟,都誇孔融聰明。

注意:

孔融十歲那年,全家搬到了洛陽。當時,洛陽有個姓李的人,多才多藝,拜訪他的人非常多。看門的人很傲慢,只有那些社會名流和李家的親戚,他才給通報。孔融幾次央求父親帶他去見見那個大官,父親怕他不懂事,惹出麻煩,不想帶他去。

這一天,孔融瞞著父親,一個人來到那個大官的門口,向守門人行了個禮,響亮地說:「我是李大人的親戚。」

看門人見他長得聰明伶俐,又懂禮貌,是個讀書人家的子弟,就進去通報了李大人。孔融進了客廳,李大人覺得不認識他,就問道:「你和我是什麼親戚呀?」

孔融答道:「說來話長,過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祖先老子有師生關系,因此我和您自然是親戚了。」

見這個孩子這樣從容不迫,能說會道,在座的賓客都感到很驚奇。李大人更是高興地說:「好口才,真是個神童啊!」

這時,有個大官陳大人大搖大擺來到客廳,聽見大家都在贊揚一個小孩子,便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不一定有什麼出息。」

大家都覺得他說話很難聽,但又不好反對,都沉默不言。孔融不慌不忙地對陳大人說:「我想,陳大人小時候一定很聰明伶俐吧。」

陳大人想:這不是用我的話來反駁我嗎?他說我小時候聰明,不就是說我現在是個笨蛋嗎?不由羞得臉色通紅。大家見這位大官輸給了一個小孩,心中不由得暗笑起來。

⑵ 關於孔融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孔融的故事

1、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神童。4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詩詞,並且還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

2、孔融面對名士們

洛陽名士李膺搞了一個文化沙龍,邀請當地的名人雅士來交談學習。這種文化沙龍自然不是誰都能進去,但孔融想去湊湊熱鬧啊。於是他謊稱自己是李膺的親戚,門衛們以為真是老爺家的親戚,就讓孔融進去了。

李膺看到孔融後都懵了,就問他:孩子,我都不認識你,咱是啥樣的親戚關系啊?誰料孔融張口就來:我的祖先是孔子,您的祖先是老子,孔子和老子的關系亦師亦友,你說咱算不算是世交呢?

孔融生平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人陶丘洪、陳留人邊讓齊名。漢獻帝時期,他歷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國相等職,時稱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頗有治績。後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結賓客,抨議時政,言辭激烈,終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觸怒丞相曹操而被殺。

⑶ 孔融的故事有哪些

一、故事:
1、小時了了
《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息。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意思是: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門人說: 「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後來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孔融立即反駁道:「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2、孔融讓梨
《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意思: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候,與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該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對他感到驚奇。
3、哭墳不悴
《御覽》二百六十二引《秦子》:孔文舉為北海相,有遭父喪,哭泣墓側、色無憔悴,文舉殺之。
意思:據《御覽》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記載說:孔融任北海相時,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自己的亡父,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孔融於是將此人殺了。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意思:孔融被害時,他的女兒七歲,男孩九歲,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別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麼?」答說:「哪裡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給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於是決定都殺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於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沒有人不為之悲傷的。
二、簡介: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⑷ 孔融的故事有哪些

孔融不僅是個名士,也是個文學家,被曹丕列為「建安七子」之一(見《典論·論文》)。他死後,曹丕曾為他募集遺文共二十五篇。但這為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隻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就其傳世的作品來看,他的散文勝於詩歌。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在對他作出較高評價的同時,也指出了其不足之處。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的,前面提到過的孔融嘲諷曹操父子的書信可以略見一斑。他的兩篇《難曹公表制禁酒書》也具有強烈的諷刺性。前篇歷數古代哲王聖賢、文臣武將因酒成事,建立功業,得出「由是觀之,酒何負於政哉」的結論。第二篇更是極盡諷刺揶揄之能事,曹操說酒可以亡國,非禁不可,孔融反唇相譏道:也有因婦人失天下的,何以不禁婚姻?臨了乾脆一針見血地揭出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為戒也。」孔融在文中強詞奪理,反對禁酒是毫無道理的,只能藉以顯示他跌宕的性格和犀利的筆鋒,這或許就是曹丕批評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的原因吧。

孔融的散文除了以上特色之外,也不乏深沉委婉的風致,如前文提到的那篇有名的《論盛孝章書》。總起來看,他的散文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字句的對稱,具有濃重的駢儷氣息,這是孔融有別於同時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時人們指出他的文章「體氣高妙」,「奮筆直書,以氣運詞」(劉師培《中古文學史講義》),這又體現了建安時期文學創作的共同風尚。

與散文相比較,孔融的詩歌顯得遜色。其《雜詩》第二首抒寫幼子夭折的悲痛,哀婉動人,不失為當時抒情詩中較好的作品。

孔融詩歌中較有認識價值的是他的《臨終詩》,詩中悲憤地揭露了「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的社會現實,因為他被殺的罪名多半出於郗慮、路粹等人的深文周納。在封建社會里,一切正直剛傲、不阿權貴的人士大約總免不了蒙冤遭害的不幸命運。「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這聲調固然是悲觀絕望的,但它畢竟是孔融對黑暗現實發出的最後控訴。
孔融,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當世名儒,在儒學、文學上都有相當的成就,備受世人尊重、推崇,孔融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後被曹操所殺。今天,我們就來品味一下這個鴻儒的為人處事及被殺的原因。

孔融的聰明機智我們有目共睹:在十歲那年,孔融跟著父親到洛陽去會見一個很有名的士人大官李元禮。他很有學問,很多讀書人都想拜會他。但是,來者太多,應接不暇,李元禮因此決定只接見親朋戚友。孔融來到李府門前,告訴守門人說:他和父親是李府主人的親戚。守門人就帶他們去見主人。李元禮當然想要知道和他們有什麼親戚關系。孔融大方地解釋說:我的祖先孔子曾經向你的祖先老子(老子原名李耳)請教過禮節。你的祖先是我的祖先的老師,因此,我們應該是世交了。李元禮和他的賓客聽了孔融的推理,對他的聰明機智都贊不絕口。不過,一個賓客陳韙卻譏諷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反駁說:「那我想你小時候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了。」陳韙被他一駁,羞得滿臉通紅,半天也說不出話來。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孔融的聰明機智,但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孔融比較會諷刺挖苦別人,這是他的性格。

一般來說,聰明人都有自視過高、瞧不起他人的弱點,尤其是聽不進相反的意見。如果不能戰勝這個弱點,聰明就可能成為一把自傷的利劍。同時,一個聰明人,註定是要挑剔他生活的這個世界的,這也就是性格決定命運的最佳佐證。孔融就是一個這么聰明而且從不掩飾他聰明的人。

孔融依仗自己的聰明,在說話上是持才傲物,口無遮攔,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從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即使對方是權傾天下的曹操。曹操打敗袁紹後,把袁紹的兒媳甄氏(即洛神賦的主角)賞給了曹丕。孔融就給曹操寫了封親筆信,說「從前,武王伐紂,將紂王愛妾妲己賜給弟弟周公。此次,曹公效仿武王,將甄氏賜給世子,頗有胸襟,可喜可賀!」曹操還以為說的是好話,就很高興,回到許昌就追問孔融典出何處?孔融卻慢悠悠地回答:「啊,是我想出來的。我分析武王英明仁厚必不忍心殺死美人,把妲己賜給兄弟,正可滿足憐香惜玉之心和顧念同胞親情之意,豈不是兩全其美嗎?」曹操這才明白孔融在嘲笑他們父子,心中暗暗懷恨。

孔融有著讀書人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以為才華蓋世,想幹些大事,但大事幹不了,小事又不幹。所用的都是輕浮士人,只會飲酒做詩,高談闊論,但幹不了也不想干實際的事:「融在北海,自以智能優贍,溢才命世,當時豪傑皆不能及。亦自許大志,且欲舉軍曜甲,與群賢要功,自於海岱結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會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異,皆輕剽之才。至於稽古之士,謬為恭敬,禮之雖備,不與論國事也。」「論事考實,難可悉行」。所以他雖然有很高的抱負,還看不起同僚的迎來送往的碌碌無為,可是他的干法更脫離實際,雖然在文化上有一些成果,但在經濟上、軍事上就不行,以至後來無處安身。在政治上更混亂了,看不出復雜問題的關鍵,也治不了狡猾的下級官吏。做事又很沒條理,有時放鬆管理,有時「一朝殺五部督郵」,「奸民污吏,猾亂朝市,亦不能治。」這為懷恨他的人提供了擊敗他的口實。

孔融推薦的人也如他一樣狂放傲慢、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如他推薦的禰衡,此人讀書很多,狂傲無比。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說他德才兼備:「淑質貞亮,英才卓躒。目所一見,輒誦之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嫉惡若仇;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殆無以過也。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飛辯騁詞,溢氣坌涌;解疑釋結,臨敵有餘。」可是,禰衡初見曹操便輕狂無禮,把荀彧、荀攸、郭嘉、張遼、徐晃等文武百官大加貶低之詞,甚至稱作奴才,這也有當時的文人士族對曹操專權的不滿的發泄。曹操能不惱火嗎?曹操忍住怒火,讓禰衡作帳下鼓吏。禰衡卻裸體擊鼓罵曹,曹操對禰衡十分痛恨,終於借劉表之手,劉表又借黃祖這個武夫之手殺害了禰衡。但曹操對孔融也很生氣,懷疑孔融舉薦禰衡的用心是侮辱自己。進一步加重了曹操「必欲除之而後快」的決心。

孔融在為人處事上崇尚浮華、隨意,喜歡過放盪不羈、桀驁不馴的生活,士族作風很是嚴重。三國時,因為連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田地大都荒蕪,人民生活沒有保障。曹操為節約糧食,曾頒布一道禁酒令,因為酒是由糧食做的。但孔融極愛飲酒,就給曹操寫了一封親筆信,專講飲酒益處,:「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聖。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他的意思是說:「天上有顆『酒旗』星,地下有個『酒泉』郡,人有海量稱『酒德』,帝堯『千鍾』稱聖人。而且夏桀和商紂王是因為女色亡的國,那你怎麼不把婚姻也禁止算了。」曹操忌憚孔融的才子大名,強忍憤怒,沒有立即殺他。御史大夫郗慮出來上奏朝廷:以法免去孔融的官。可他卻滿不在乎,「雖居家失勢,而賓客日滿其門,愛才樂酒,常嘆曰:「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那邊禁酒,他被處罰還天天聚眾飲酒作樂。曹操能不對他出離憤怒嗎?

孔融對漢室忠心耿耿,他針對曹操的「奉天子以從諸侯」的策略,上奏主張「尊崇天子,擴大君權,削弱諸侯權勢」。這明白就是要曹操還政於漢獻帝!曹操對孔融這個不識時務的政敵,再也忍無可忍。最終尋找很多莫須有的罪狀,將其殺害。孔融被殺的罪狀如下:「一、在北海郡時,看到天下大亂,召集隊伍,想奪劉家天下,自己做皇帝。(這完全是莫須有的)。二、對孫權的使者毀謗「朝廷」。三、在朝里,不守禮節,常常不戴帽子走進宮廷。四、和禰衡互相標榜。五、不孝。」就這些理由竟然置孔融於死地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對於自己真正的死因,孔融在他的《臨終詩》中表達的很清楚:「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一個恃才傲物、不任世事的文化人生活在亂世是可悲的。他死後,曹丕向全國懸賞孔融的文章,有上交者「輒賞以金帛」。在《典論》一文中,曹丕還把孔融列為「建安七子」之首。孔融若活在今天,會是個很好的時評家,每天褒貶時事,像我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所謂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但有野心的政治家可能都討厭太透明的鏡子,因為那裡面反映的缺點最清晰。

⑸ 孔融是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你還知道關於他的什麼故事

關於孔融的故事主要有孔融讓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曾擔任北海太守被稱為孔北海

⑹ 關於孔融的故事

1、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別人問他為何不摘,他說:樹在路邊,還那麼多果子,必然是苦李子。大家摘李子一嘗,果然是苦的。

⑺ 孔融讓梨的故事

關於孔融讓梨的故事(通用11篇)

孔融讓梨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下文是整理收集的關於孔融讓梨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1

孔融小時候家裡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

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贊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2

今天我和媽媽讀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讓梨》。

故事裡面講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他四歲一天,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大家都好奇的問他,你為什麼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們比我大,應該吃大梨,我是小弟弟,應該吃小的啦。大人們聽了都稱贊孔融是個懂事謙讓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並不是叫我們讓一個梨,而是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應該學會謙讓,要多關心別人,不要光想著自己。我決心以後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有謙讓精神的,有愛心的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3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今天,我翻開《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著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小孔森磨融的媽媽從集市上買來了許多金黃的鴨梨,她讓孔融先吃一個,可是孔融在籃子里挑鋒吵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姐姐吃。

讀到這里,我才知道,「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說得太好了,我很贊同小孔融的做法。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但是從現在起,我決定向小孔融學習,因此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麼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說:「媽媽,請吃!」每次爸爸從上海回來帶一大推零食回來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說:「媽媽,你吃吧。」直到看著媽媽吃下,我才放心地離開。每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沖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說:「媽媽,請你捂腳。」

在我表姐十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面,夾了一些鴨肉和蔥,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著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為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說:「媽媽,您吃!」在眾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贊不絕口,說:「黃浩洋真孝順啊!」「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浩洋學習。」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看來,我已成為大家學習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現在,我才知道,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已經九歲了,這么做也是完全應該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懂禮貌的故事》書,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東漢魯國時期,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來一筐梨,爸爸讓孔融給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讓給了爸爸、媽媽、哥哥們,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大家都誇他有禮貌。

我讀到這里被孔融的行為感動了,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個懂事又有禮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東西都是我先吃,玩銀春侍也是先自己玩,從來都沒有想別人。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很羞愧,從今以後我要做一個懂禮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東西一定先讓長輩們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謙讓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心中永遠裝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5

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6

謙讓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孔融,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語。孔融4歲時,一日,父親給他和他的哥哥買了一些香梨,父親給他了一個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卻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親看了非常驚喜、高興。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們乘上了車,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老奶奶沒有位子,只能站著,第3站,一些人下車了,老奶奶剛要坐下,一群年輕人跑過來,把老奶奶推開,自己坐下,老奶奶差點兒摔倒,看到著一幕,我心裡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輕輕地說道:「姐姐把我們的位子,讓給那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你看她沒有位子坐,多可憐呀!」

「妹妹難道你想站著,不想坐著嗎?」姐姐疑惑的問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歲能讓梨,我現在是10歲,你現在16歲,難道我們這些都不懂嗎?我們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樣也算助人為樂呀!」我認真地說道。「妹妹,妹妹你說的太有理了,讓我實在太佩服了,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讓座吧!」「OK。」我回答到,說著我把老奶奶攙扶了過來,又讓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連聲說:「謝謝,謝謝呀!」「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站著,偷偷的看著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歲都會讓梨了,作為我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學會謙讓的小學生!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7

大家一定熟悉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它說的是:東漢學者孔融小時候,每當家裡買來又香又甜的梨子,總是揀小的吃,把大的留給哥哥。這里,再講一個孔融與哥哥爭刑的故事。從這一「讓」一「爭」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美德。

孔融十六歲時,朝廷宦官專權,迫害異已。有一個名叫張儉的官吏觸犯了宦官頭子侯覽。侯覽懷恨在心,便謊稱張儉謀反朝廷,下令逮捕他。張儉考慮到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老交情,便躲到了孔家。孔融深深同情張儉的不幸遭遇,親自動手,打掃干凈一間密室,把他藏了起來。

後來,侯覽不知怎麼聽說了張儉躲在孔家,便差人前來搜捕。然而,孔融和哥哥已在前一天夜裡悄悄將張儉打發走了。差人撲了個空,只好將孔融兄弟帶走了。

審訊時,孔融面無懼色地說:「張儉是我藏的,也是我放的,如果有罪,我一人承當。」

孔褒馬上搶著說:「張儉是我的朋友,完全是奔我而來的,與弟弟無關。」

地方官見兄弟兩人爭著受刑,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置,便將案情上報侯覽。

後來,侯覽下令殺了孔褒。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8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裡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9

我們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一定經歷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我小的時候到現在經歷過許多事,有高興的、悲傷的、難忘的、有趣的……從書本上也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他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故事是這樣的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我讀完後,想起自己前天為了一個蘋果和弟弟吵架的事情,我真是慚愧的無地自容。所以我要向孔融學習。

昨天下午,我和媽媽去赴約,當端上「北京烤鴨」大家說開吃的時候,我趕緊拿了一張蒸餅,夾上一塊鴨肉,又放了點蔥,我在做的時候聽見有好多人都說我沒禮貌,當我把蒸餅給媽媽的時候,他們才煥然大悟,原來我的給媽媽的,他們都誇我是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今天早上,我乘著公交車去奶奶家玩,車上的人可真多,我好不容易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還沒坐多久,就看到上來了一位老奶奶,車上人比較多,老奶奶只能站著,我看到老奶奶年歲已高,站在那裡搖搖晃晃,本來不想讓座,可是以想到孔融,我連忙起身過去吧老奶奶扶到了我的座位上,老奶奶笑著對我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車上的人也誇我是個懂得尊老愛幼的好學生,我聽了心裡樂滋滋的。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懂得謙讓,不能自私,尊師重教。這樣才會向孔融一樣成為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10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看到這里,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麼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著要去借書,便纏著爺爺跟我去,但爺爺因為在燒開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顧,所以爺爺燒完開水就要去照顧弟弟。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著爺爺。爺爺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後悔啊!爺爺是多麼疼愛我啊,我卻那麼不尊重他老人家。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我十歲了還那麼不懂事,慚愧啊慚愧。

尊老愛幼,是多麼偉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一種美德吧!這樣才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的故事 篇11

這天,我受邀給洛杉磯一所小學的學生們上一堂關於「禮讓」的主題課。

課上,我引用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引導孩子們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了,我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懂得禮讓的人,大家說好不好?」

讓我意外的是,下面只有寥寥數聲說「好」。

這時,有個小男孩站起來說:「陳老師,我不打算向孔融學習,我覺得他做錯了!」

我一聽,感到十分詫異。

男孩略帶質疑地說:「孔融是先拿了小梨,然後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可如果他真的打算讓梨,為什麼要先拿梨呢?為什麼不最後一個去拿呢?」

我困惑地問:「先拿後拿有關系嗎?」

「當然有關系!我覺得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但因為孔融搶先拿了小梨,他們沒有了表現讓梨的機會。孔融不僅搶走了讓梨的機會,還讓人們產生了一種只有他才會讓梨的錯覺。事實上,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的。」

說到這里,男孩顯得有些激動,他接著說:「我覺得孔融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如果讓哥哥弟弟先拿梨,然後他們剩下什麼孔融就吃什麼,或許這才算是真正的禮讓。」

我完全怔住了。

客觀地說,這個孩子的解讀是對是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講台上站了15年,卻從未見過有學生提出與老師不一樣的想法來。這是為什麼?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遠比孔融究竟是在「讓梨」還是在「搶機會」更值得我們思考!

;

⑻ 有關孔融的故事有哪些

有關孔融的故事有:
1、小時了了: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門人說:「我是李君的親戚。」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後來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孔融立即反駁道:「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2、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時候,與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該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對他感到驚奇。
3、哭墳不悴:
據《御覽》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記載說:孔融任北海相時,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自己的亡父,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孔融於是將此人殺了。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害時,他的女兒七歲,男孩九歲,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別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麼?」答說:「哪裡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給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於是決定都殺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於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沒有人不為之悲傷的。

閱讀全文

與你還知道小孔融的什麼故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下載的耀健康怎麼認證不了 瀏覽:590
擁有自己的幸福小窩是什麼體驗 瀏覽:675
事業單位如何復習a類 瀏覽:720
幸福是生病時的什麼 瀏覽:437
經濟學等高線是什麼 瀏覽:302
貴陽多久恢復經濟 瀏覽:62
幸福是什麼後面怎麼接 瀏覽:220
上海行政企業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241
8125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43
婚姻的殿堂怎麼形容 瀏覽:386
青少年如何合理健康的飲食 瀏覽:992
有多少人愛情是在快餐店遇到的 瀏覽:792
保持愛情需要哪些智慧 瀏覽:542
簡單在愛情裡面是什麼意思 瀏覽:36
美女教我跳舞吧怎麼回答 瀏覽:697
沈陽健康嗎怎麼申請 瀏覽:655
健康證怎麼辦理多少時間 瀏覽:972
去麥當勞怎麼辦理健康證 瀏覽:825
求簽中婚姻三思是什麼意思 瀏覽:965
一個人的幸福感從什麼開始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