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歷史上著名劍客的故事
古代四大劍客
蓋聶
戰國末年著名劍術家,現榆次人,因慕戰國初著名刺客聶政而得名。當時衛國人荊軻也頗喜歡讀書和擊劍,聞蓋聶以劍術著稱,不遠萬里來榆次拜訪。兩人赤誠相見,傾心相識,還經常比試劍術,切磋技藝。
荊軻
戰國末期衛人,先世為齊人,喜好讀書擊劍。衛人稱之為「慶卿」,後游歷到燕國,被當地稱為「荊卿」(或荊叔)。後來,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秦國滅趙後,直逼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與田光密謀,派他入秦行刺。秦將樊於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荊軻便私見樊於期,將實情相告,樊於期立即自刎。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進獻。秦王大喜,在咸陽宮隆重召見。獻圖時,圖窮匕首見,刺秦王不中,被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高漸離送別荊軻時所吟唱的詩句。
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時的唐宮第一舞人。善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
裴旻
唐開元間人。據《獨異志》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栗」。又據《歷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裴並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時,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頭。見《新唐書·李白傳》。
⑵ 關於武術的勵志小故事範文
中國 武術 源遠流長。武術中每一個 成語 和 典故 都有著深刻的含義。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武術的小 故事 。歡迎閱讀!
武術的小故事篇一:唐賽兒一掌退官差
唐賽兒,是明朝初期青州農民起義的女首領,生於武術世家,其父唐義好拳腳,武功非凡。因家境貧寒,賽兒一家靠賣藝為生。在長期的賣藝生涯中,賽兒跟隨父親學習了各種拳術、器械、擒拿術、點穴術及“鐵砂掌”等硬氣功,同時兼學兵法。由於唐賽兒天資聰慧,加上勤學苦練,不到十五歲就武藝超群了。
1419年寒冬的一天, 大雪 紛飛,一輛護送青州知縣獻給皇帝的貢品——“九龍御石”的大車駛向蒲台縣的蒲關橋。車上橋時因地上結冰路滑,拉車的馬一下子滑倒了,大車從橋上的拱坡向下滑去,眼看車尾將偏離方向,翻到橋下。押解車輛的官差大怒,飛起一腳把一個推車的農夫踹入車下當墊車用。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個青年車夫迅速跑到車尾,用肩一扛,使大車斜向一邊而傾翻,“轟”的一聲,撞到了橋頭的大石獅上,“九龍御石”也摔成兩半,而民夫被救出來了。這時押解官差氣急敗壞,舉起鋼刀向青年砍去。說來話巧,恰好唐賽兒策馬路過此地,見此險情,便府身隨手抓起一把雪,揚手向押解官差擲去。只聽“呀!”一聲大叫,眾人見押解官一手緊按兩眼。
原來擲來的雪,在唐賽兒抓雪到手的一剎那已將雪握成了堅實的兩個雪球,正中押解官兩眼,打得他兩眼直冒金星。唐賽兒隨即翻身下馬,還未等押解官差睜眼已一個躍步站在押解官差面前。當官差看到用雪球打自己的人竟然是個婷婷女子,好不氣惱,沒想到堂堂一個押解官竟被一個女子所戲弄,揚起刀來向她砍去。唐賽兒未待鋼刀落下,已飛腳將他踢個仰面朝天,刀也飛落在橋邊。押解官倒確有些功夫,一個鯉魚打挺,站起身來,又一個跨步欲取鋼刀再逞凶。而未等他拾刀在手,唐賽兒已經腳踩刀身,冷笑一聲:“還不滾,想找死!”押解官見狀向差役大吼:“快給我抓住她!”唐賽兒指著石欄桿對圍住她的差役說:“看你們的脖子硬還是石欄桿硬!”話聲剛落,她便使出“鐵砂掌”向石欄桿擊去,只聽“咔嚓”一聲,石欄桿斷為兩截,同時她又用腳將鋼刀挑起,右手接住鋼刀一個弓步藏刀式,等著眾官差上來送死。差役們見此情景嚇得面如土色,慌忙逃竄。青年和民夫們感激唐賽兒的救命大恩,唐賽兒微微一笑:“殺貪官整污吏,是我應該做的,你們趕緊躲避一時吧!”便飛身上馬,揚鞭而去。
武術的小故事篇二:元甲功自棗園出
霍元甲是清朝末期的一位武術家,不僅為我國武林界人士所敬仰,而且在國外也享有盛名。他曾在天津驚走俄國大力士,在上海嚇跑美國力士奧匹音,還在日本武道館技勝日武士,後在上海創辦“精武體育會”,宏揚中華武術,截入了歷史史冊。然而霍元甲幼年時秉性謙良,體弱多病。其父認為他生性怯懦,不是練武的材料,因此,連祖傳的“霍家拳”都不傳授給他。那麼,霍元甲的深奧武功是從哪裡學來的?
霍元甲之父霍恩弟武藝超群,頗有名望。由於武林中的門派之爭,所以對於祖傳的絕招十分保守。霍恩弟秘密傳授元甲的兩個哥哥,要求十分嚴格,一招一式、一拳一腳,一絲不苟。因元甲生下來瘦小,且疾病不斷,霍恩弟只准他讀書、嚴禁習武。元甲對武功很感興趣,父親的做法大大刺傷了他的自尊心,他暗中發誓一定要習武強身。於是,當父親在後院教授哥哥武功時,元甲便爬在牆頭上偷看,把招招式式牢記在心。霍家村西邊有一片棗樹林,裡面是墳地,人跡罕至。元甲晚上便到棗園深處,細揣摩白天偷看到的招式,直到心領神會。如此日復一日,年夏一年,元甲既精通霍家拳,還果敢地探求名家拳法。
當時切磋武藝之風盛行,來霍家比武的人陸續不斷。一天,一位高手來到霍家,要求領教霍家拳的威力,並非要決出高低不可。霍恩弟讓二兒子與其比試。來者不善,招招使出“捨命招”來去勝,幾招後二兒子已被擊傷。霍親自與其較技,果然難以取勝。這時只聽“父親稍歇,待孩兒與他比試”,話音剛落,霍元甲已跳入圈內。霍家父子大吃一驚,“這不是去送死嗎?”說時遲那時快,霍元甲已與對手交上手了。做父親的及兩個哥哥全傻眼了,元甲的招術既像霍家拳又不同於霍家拳。他們還來不及細想,對手已只剩下招架之勢,元甲直逼對手,使其無法出招,已是束手待斃了。但元甲點到為止,未下重手,來者感激不盡,止手服輸並連連地贊道:“霍家拳名不虛傳。”其實,霍元甲的霍家拳已有標新之術,連霍家父兄都深感出奇,經詢問,元甲如實說出武藝練自棗園的經過。霍父感慨地說“少年不激不發,有志者事竟成”,此後,對他精心指導。元甲的得到點撥,又博覽群書,深悟拳經,細究拳理,把其他門派中的招法也融進霍家拳,創出不拘一格,變幻莫測的“迷蹤藝”這一有名的拳種。
武術的小故事篇三:楊式 太極拳 創始人楊露禪陳溝“偷拳”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廣府(今永年縣)人楊露禪自幼好武,因家庭貧困,迫於生計,在廣平府關大街中葯字型大小“太和堂”中幹活。這葯店的老闆是河南陳家溝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謹慎,忠實可靠,又聰明能幹,比安排他到故鄉做工。適逢陳長興借陳德胡家授徒。楊心中十分羨慕,有新拜師學藝,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陳不收自己。他雖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學藝心切,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便私下練習。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後被陳發現,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准其在業余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 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這便是民間 傳說 中《楊露禪陳溝偷拳》的真貌。
楊露禪正式拜師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先生所傳精髓。藝成時,他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為了生活,他先在家鄉永年教授太極拳,後被人推薦去北京授徒。因武藝高強,號稱“楊無敵”。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 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使姿勢較為簡單,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柔和緩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學者日眾,而這時陳家的太極拳卻仍在陳姓內部傳遞,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 的 句子 。
猜你喜歡:
1. 勵志的歷史故事精選
2. 武術家的勵志故事
3. 有大道理的晨會勵志小故事
4. 關於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素材
⑶ 程咬金三板斧的故事講的是什麼
有兩種故事:
一種是說程咬金在夢中遇到了他的師父,學斧頭技法之時被人叫醒,只學了三招,就這三招威力還是很強的。這個故事源於小說《說唐》。
寓意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多,但卻非常管用。現在常說程咬金的三板斧意思就像是看起來很猛但其實沒什麼絕招,好像黔驢技窮。
另一種是說程咬金,始終是歷史上一員大將,武功並不是那麼差勁的,三度板斧的意思,其實是說程咬金因為力大無窮,能將手中那柄八十多斤的八卦宣花斧舞得虎虎生風,驟眼看去,如同三把板斧同時揮舞一樣,看得人眼花撩亂。
(3)武功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程知節原名程咬金,山東人,少年時代就很勇猛,善於騎著快馬,熟練地使用馬槊——這是一種古代在馬上使用的長矛。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程知節聚集了幾百豪傑,武裝保衛家鄉,防備賊寇,後來投奔李密的瓦崗軍,被封為驃騎將軍。李密在部隊中挑選出八千勇士組成內軍,他是四個統領之一。李密誇耀說這八千人相當於百萬雄師。
王世充在洛陽發動兵變之後,率軍猛攻單雄信的營地,李密派程知節和裴行儼帶兵支援。裴行儼縱馬搶先殺入敵陣,被亂箭射中墜落在地。程知節奮不顧身勇猛沖上前營救,刺殺了好幾個敵兵。
趁敵軍驚慌後退之時,程知節抱起裴行儼拍馬後撤,中途被趕上的敵騎刺傷。程咬金回身折斷對方的馬槊,斬殺了追兵,兩人才得以脫險。
這一仗,瓦崗軍遭受重創,李密投奔李淵。程知節與秦叔寶無奈之下歸順了王世充,發現王世充人品太差,又轉投唐軍。程知節被秦王李世民任命為左三統軍,每次作戰十分勇敢。尤其是在征討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的戰斗中,都沖鋒在前,舉旗先陷敵陣,由於戰功卓著,被封為宿國公。
在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爭奪皇位的內斗中,程知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李建成圖謀削弱李世民的實力,要把程知節調離長安任康州刺史。程知節看穿了李建成的陰謀,對李世民說:「手腳被砍完了,身子還能保得住多久呢?我死也不離開,希望秦王早做決斷。」
程知節跟隨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立功升為右衛率,賞賜六千匹絹,兩匹駿馬,並且配有金刀、金裝、馬鞍、馬籠頭,十分榮耀。以後,程知節又升為右武衛大將軍,封盧國公,作畫像藏於凌煙閣,是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唐太宗駕崩國喪期間,程知節作為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一直統率「飛騎」,護衛著太子李治。
李治順利登上皇位後,對程知節十分看重。程知節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接著進軍至鷹娑川,擊敗突厥精兵數萬人,敵軍聞風而逃。攻打怛篤城(今哈薩克東南)時,當地數千人出城投降,程知節受到副大總管的蠱惑,竟然下令屠城,聽任士兵殺害無辜民眾,搶掠財物。
班師回朝後,程知節因屠城被罷官為民,不久,被重新起用為岐州刺史。程知節大概問心有愧吧,上表請求退休,得到批准,死後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
⑷ 求武術短的小故事 急急急 一百字以內最好!!!
你這提問有問題.多大的故事只要滿足記敘文六要素,都可以縮寫到一百字以內.
隨便給你講倆:
(一)
清末,滄縣武風甚隆.一飛賊,每夜入名武師家中騷擾,走後留箋門上,以顯其能.為一方之患.一晚李公書文子夜練槍,感有人窺,背身刺之.待回身查看,未見其人,唯一行鮮血出牆去.待天明,門上一箋,上書:神槍之名是真實.
(計標點不計空格104個字)
(二)
抗戰時期,駐津日某部長官甚慕中華武術,尤崇鐵腳佛尚雲祥.捕尚公弟子六人,令其教授部下.六君迫於淫威,無奈授拳.然略有改動,使之功不成,反自傷其身.後事發,日寇恫語相質,六君昂然不語,慷慨赴義.
(計標點不計空格96個字)
想要還有,別的差著,講故事我拿手.
⑸ 關於武術中有名的武學的一些故事《如八極拳》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
楊露禪師從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學成後回永年縣,寓居太和堂葯店,以授拳為生。楊祿禪在家鄉與人比武傷人,為躲避官司而一人潛逃到北京。當時北京東安市場北面有一家「天義順」醬菜園,掌櫃的人稱張四胖子,此醬園腌制的醬菜不向外出售,專供王府用,因而張與王府過從甚密,有錢有勢,又稱小府醬菜張。張四胖子家住海淀,每隔數日來醬園一次,那些日子他正要為其兩個兒子尋找教書先生,曾托囑醬園門前的粥攤掌櫃丁紫蘭留心,如有合適的給找一個。 一天,楊露禪來到東安市場,沒錢下飯館,就到丁紫蘭的粥攤喝粥,他邊吃邊問丁紫蘭有沒有什麼事可讓他做,工錢不計多少。丁紫蘭問他會些什麼,楊祿禪說自己認識字,可以教書。丁紫蘭一聽便想到張四胖子所託之事,於是將楊祿禪作為教書先生推薦給張四胖子。從此楊露禪即住北京海淀張四胖子家裡,每天教兩個孩子念書,別無他事,因為是逃避官司而來,練武之事不敢露頭。 張四胖子家大業大,家中還雇有二十幾名看家護院的家丁,每日打拳練武,平時因門戶之見,家丁們和一些綠林好漢早就有些矛盾。 楊露禪在張家教書半年有餘,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後面角門小屋裡休息,忽然聽見後花園內有動靜,像是有人用刀槍器械在動手。他隨手拿著三尺長的煙袋,向後花園走去,只見有人在格鬥,有人被打倒在地,有的還被捆上了。楊祿禪近前一看,倒地被捆上的都是家丁。有個家丁見楊祿禪走過來,還大聲喊叫:「楊先生,可別過來,別讓他們把你打了。」楊祿禪哪聽這些,過去用煙袋鍋一撥,就把一綠林好漢的刀給下了,再一點又撂倒一個,三下五除二,幾下子就把綠林好漢都打倒了。又用捆家丁的繩子把他們一個個都給捆上了。楊祿禪問他們願意官了還是私了,官了是交官府處理,私了是有仇宜解不宜結,以後不再鬧事。這些綠林好漢當然願意私了,於是個個求饒,結果把他們都放了,楊祿禪才又回到小屋休息。 事情過後,家丁們實在感到難堪:吃糧聽差,職責是看家護院,卻讓人家給捆了,還是靠教書先生給解的圍。第二天,家丁們都來向張四胖子辭行。張四胖子也沒想到教書的楊先生還會武術,就對家丁們說:「你們也別走了,就讓楊先生來教你們吧。」從此楊祿禪除了教書以外還教起了武術。就這樣過了兩年多,楊祿禪給永年縣老家去了信,告知他在北京的情況。
楊露禪
一天,門房傳話,說老家來人了要找楊先生。楊祿禪心裡也不知是誰,隨即走出迎接。當時張家大門口馬路對面有一座大影壁,上有「迎祥」兩個大字。楊祿禪出門一看,來的人並不認識,是個30多歲的年輕人。他過來就請安,要施大禮,右腿向下一跪,右拳直沖楊祿禪的小腹而來。原來此人是楊祿禪在永年縣那次打傷之人的家屬,來京找他報仇的。要請安施禮是假,借機進招攻擊楊祿禪的下三路沖拳進襠是真。剎那間,只聽嘭的一聲,楊祿禪用海底針把那年輕人打到大影壁上,身子直貼在「迎」字上。而後年輕人摔倒在地,爬起來叫道「大叔,咱們3年以後見」就跑了。 楊祿禪回到屋內,想到不定何時還會有人來找麻煩,心中煩悶。於是找張四胖子,對他講了在永年縣傷人之事,自認為總得防一下,不如離開此地為好。 張四胖子感到很惋惜,想到兩個兒子才學兩年多,如果學成了該多好。於是對楊祿禪說,如果能到四爺那裡就行了,我去活動一下,找大管家王蘭亭說說,或許能行。 咸豐年間,端王稱四爺,肅王稱六爺。楊祿禪若能到端王面前教拳,問題就解決了,絕無後患。端王府的總管王蘭亭特別喜愛武術。經張四胖子推薦,王總管又從中說合,楊祿禪真的被四爺看中了,便到端王府教拳。總管王蘭亭精明能幹,個子高大,身強力壯。楊在教端王練拳時,王蘭亭就在一旁跟著學,而且楊祿禪每次都用王蘭亭試手,挨打的是王蘭亭,但他也就因挨打而慢慢地領會了太極拳法的精華。 在端王的安排下,楊祿禪開始充任旗營武術教官。所教之拳術,在當時不叫太極拳,而叫作「綿拳」,只教旗人不教漢人,旗營中也是只教近八旗,不教外八旗。那時的旗營分為東八營和西八營,東八營是善撲營,練摔跤,西八營多是提籠架鳥的,體質較差,練綿拳。當時有很多王公子弟也來學拳,然而大多數人怕苦而學藝不精,僅有時貝勒之子時紹南和武狀元出身的將軍岳柱臣得太極真諦,並且正式拜師楊祿禪。旗營下級軍官中有三人得太極真傳,此三人即凌山、萬春、全佑,三人各得所長,凌山善發勁,萬春善剛勁,全佑則善柔化。因礙於舊的等級觀念,三人不能與貝勒子、將軍等人稱兄道弟,故楊祿禪令此三人拜其子班侯為師。後來,時紹南因出天花喪命,岳柱臣在中俄邊境戰爭中陣亡。楊祿禪再無心教拳,遂辭去武術教官之職,離開了旗營。 楊祿禪與其子班侯、建侯,其孫澄甫三代人在北京教拳,對傳播太極拳功勞極大。 吾師王培生先生早年與文中所說的天義順醬菜園老闆海淀張四胖子的後人有交。親聽其講述楊祿禪初來北京,先在張家落腳避難,而後被推薦到端王府教拳等情況。 這段太極拳史上的軼事,王培生先生多次向我們講述過。太極泰斗吳圖南先生在《太極拳之研究》一書中也有詳細的描述,與王培生先生所講大同小異,只在個別細節上略有出入。
太極宗師--楊露禪(圖)
1924年,吳圖南先生曾任教於北京西山萬安小學,因而有幸結識了原天義順御醬園張鳳歧(即張四胖子)的後人張伯允。吳聽張講楊祿禪初來北京即落腳張家教拳之事。吳又從張先生那裡得到許多楊祿禪在張家教拳的資料,其中最珍貴的是《張氏隨筆》(乃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德山一同跟楊祿禪學拳的筆記)。由此可見,這段軼事具有極高的歷史真實性。
天賦異稟、萬中難求
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葯鋪「太和堂」中幹活。這葯店為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 恰巧這段時間陳長興借陳德瑚大宅院中授徒。楊露禪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後被陳發現,嘆其為天賦異稟之武學奇才。然而,陳長興果然是大格局的人物,不但沒有怪罪他偷學,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准其在業余時間正式學習陳家溝拳術。 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 這便是民間傳說中《楊露禪陳溝偷拳》的真貌。傳說中楊露禪為了學習太極拳,假裝啞巴乞丐,混入陳家做家丁,暗中學會了太極拳。基本上,這種說法只是不合邏輯的傳言加工。如果武術真的只要在旁邊偷看就能會能精,那麼我們只需要到公園去看別人打拳,就能學得蓋世武功,實乃滑天下之大稽也,亦有詆毀楊氏太極拳史的嫌疑。 比較可能的說法,可能是楊氏在旁窺拳後,自己苦練,後來為陳長興所賞識,進而親自授拳,而卓然一家。
簡化教學、從學者眾
正式拜師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精髓。四十歲左右,在家鄉永年教拳。其子班侯及健侯在武禹襄學館中習文。而武禹襄則隨楊露禪習武。 後來,被武汝清(武禹襄二哥-刑部官員)推薦去北京授徒。當時因他武藝高強,清代王公貝勒學者也頗多,因而也被聘為旗營武術教師。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 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陳式老架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改動,讓拳架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時間長了,便形成了一種拳式,號稱「太極小架子」。後經其子(班侯及健侯)、孫(澄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輕沉兼有。 時值民國初年,袁世凱執政時期,習楊式太極拳者;如許禹生、宋書銘輩皆為政要,所以得以廣傳。他們著書並創作所謂之武當派歷史,稱明張三豐為祖師,甚至說楊式太極卅七勢由唐朝江南道人許宣平所傳三世七(沒有佐證)衍生而成,而宋書銘更存有先祖宋遠橋抄錄。 反觀當時陳家溝的拳術,仍然只有停留在陳姓家族內部傳承。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的詩中,寫出了「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 的句子。 現代人的生活,也多如王公貴族一般,不耐艱苦。楊氏針對一般非武術目的之學習者,所改動的楊氏太極拳,由於其易於學習,因此便成為當今全世界最為流行,學習者人數最多的中國拳法。 因此,現代太極拳的流行,實最得力於楊露禪將拳術的練習方法簡化之功!
以柔克剛、世稱無敵
楊露禪能夠在全國首善之北京授徒的因緣,是由於在一場宴會,無意中被人挑戰得勝開始的。 永年的武氏,在京城裡擔任官職,因此是北京某富豪張家的貴賓。武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將同鄉人楊露禪推薦給張姓富豪認識。張氏因販賣煤炭而致富。每至夜晚,張氏的家就成了官僚豪紳們尋歡作樂的場所,並雇有武術教師多人。此外,還有一些想考上武術科舉、為光宗耀祖的子弟們,在這里練習武藝,准備應試。為了給一班學藝的子弟們輔導,武氏在一場宴會中介紹了楊露禪。 張家原已雇有多名武術教師都是彪形大漢身強力壯,與楊露禪那瘦少身材無法相比,張姓富豪對楊原有輕視之意。因此,在宴會上楊露禪被安排在武師們的卑位。席間,主人對楊露禪說: 「先生不知是精於長拳還是少林拳」 楊露禪說:「我的拳法既不是長拳也不是少林拳,而是綿拳」 主人張氏又問:「那麼你的綿拳能否的打人?」 楊露禪答說:「我的綿拳不是用來打人的,但打起來要勝於鐵拳,除了鋼鐵外,凡是父母生的、血肉之體都能打。」 主人聽了這么不卑不亢的回答,其實心裡很不是滋味。非常想試試楊露禪的身手。 因此又說:「你的拳法是否能同在座的拳師比一下呢?」 而在座的拳師,對楊露禪那付文質彬彬身材瘦小的模樣,早看扁了他。但楊露禪當下答應了主人比武要求。 比武開始時,一個拳教師氣勢洶洶地揮拳直奔楊露禪,施了一個餓虎下山的招勢,如同蒼鷹般迅速地撲來,楊露禪略一舉手,那位拳教師他立即被打落到幾丈遠的地方去了,跌得渾身血污。另一位拳教師看到此情景,立即從席上跳下來,向楊露禪挑戰,結果也落得同樣下場,其餘就嚇得不敢再比了。主人看到此情,詫異萬分,連忙又擺了一桌酒席,向楊露禪賠不是。 楊露禪在張家比武一事傳開後,許多武術名家都遠道來和楊露禪比武,華北各省的名家無論各門各派,皆非敵手,因此威震京城,世稱「楊無敵」。
⑹ 你寫過哪些腦洞大開的武俠故事
江湖
1、我快要下山的時候,師傅告訴我,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武功。
什麼內力呀,掌法呀,都是假的。
我說我不信,師兄們練這些練了好多年,看起來都好厲害。
師父說,他們練的不過是強身健體,體格上去了,揍人自然會疼些。
我說,師父我還是不信,照您這么說我這八年豈不是白練了?
師父說,你這個小懶蟲八年練到別人兩年的份兒了么。
我說,那是徒兒愚鈍罷了。
師父說,那不是愚鈍,而是智慧。
我說,師傅為何單單同我說這些?
師父說,因為你有大智慧。你覺得為師的武功如何?
我說,當今英雄榜上,師父可是第二,自然是一等一的高手。
師父說,呸!你和我打一架試試。
和一等一的高手對招我自然會全力以赴。
於是我打斷了師父三根肋骨...
在師父的床邊,看著師父的慘狀,我終於接受了世上沒有武功這件事。
我問師父,既然這些武功雲雲都是假的,那麼排名是如何分出來的呢?
師父感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氣盛,對外宣稱我練就了兩儀滅天劍法,除邪滅奸手到擒來。有一次稀里糊塗被村裡一個老頭請去抓鬼,他說他老伴兒被鬼纏上了,每每早上起來,腰間都疼痛無比,有人說是被鬼纏住了腰,是要死人的。
我問,那師父是如何抓到鬼的?
師父笑道,哪特么有鬼,我進屋後在炕上一坐,覺得屁股硌得慌,被子掀開一看,居然有個石頭!那老太婆天天睡在石頭上被硌著腰,能不疼么?
師父說,後來大家都以為我抓到了鬼,對我越發崇敬了。最後越傳越玄乎,說我的寶劍都能斬山開河了。
我點點頭,我就是這么聽說的。
師父說,後來,江湖上的俠客們就提議要給大俠們排個名。我以為就跟聯誼似的大家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沒想到是要比武...
師父說,江湖上的人最終選了五個最高強的大俠進行比武,地點就定在了一線崖頂上。分別是狂河刀客牛猛,金身師太沈鳴,日炎神掌李大浪,羅漢劍高遠,還有我滅天劍客肖小小。
我說,還是師父您的名字最拉風。
師父說,我怕呀,我沒真本事啊,就提議封閉比試,不得參觀,大不了四個都打不過排個第五。誰知道到了一看全是鼻插大蒜充大象的。誰特么也不會什麼毛武功啊。
師父說,於是我們就剪刀石頭布決定排名了...我點子還行,得了第二。那師太運氣好,得了第一,你看,她這一當當了快六十年。
我又問,那既然武功是假的,那麼那些江湖上有名的武器是真的么?比如屠龍刀,倚天劍得之可得天下什麼的。
師父說,假的假的,你看我都沒讓你們去搶。一群傻子拿塊鐵號令誰去呀?
我說,那這些兵器是怎麼出名的?
師父說,你傻啊,廚房裡的菜刀我還叫它滅世刃呢。都是我們幾個老怪物無聊起的名字,反正我們說什麼你們都信。
我說,還真是。
師父說,所以你以後行走江湖不要隨大流,不然你就會是和他們一樣的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