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含有數字的地名比比皆是,您知道鎮江又有多少嗎
鎮江是座歷史文化名城,有不少地名、街道名中都包含有數字,並且蘊含著有趣的故事。
一.含有數字的地名、街道名稱
鎮江市目前在用的地名、街道名稱中含有數字的有:
指的是烏風嶺、駱駝嶺、梅花嶺、燕支嶺、鳳凰嶺。
烏風嶺:又名烏盆坳,在正東路北側東門坡與夢溪園巷交會處。
"烏風"是一種毒蛇的名字,而烏風嶺的名字來自於一個傳說。
不知是什麼年代,烏風嶺下有一個醬園。老闆夫婦年事已高,膝下只有一個兒子。
在兒子新婚之夜,女子對兒子說自己有麻風病,不願禍害公子,只求在鎮江,公只能收留她。有一日,女子的麻風病發作,不願連累她人,便投入庭院中裝滿酒的大缸中欲尋思。被府中人救醒後,麻風病竟奇跡般的治癒了。後來人們往女子投的大缸中一瞧,原來竟有隻烏風蛇泡在酒缸中。
那時的烏風嶺還是"原生態"村莊,風景秀美,而烏風蛇長期就棲身在林深林茂草之中,這日下山覓食把酒當水飲用,醉後墜缸而死,這酒便成了治麻風病的烏風蛇葯酒。這一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四鄉八鎮,後來人們將烏風蛇
棲身的山嶺叫烏風嶺。
烏風嶺
駱駝嶺:在五條街小學後面的中街。東至中街,西至剪子巷。因巷中段地勢略高,
形似駝峰而得名。
梅花嶺:在城內五條街磨盤巷中段。
鎮江有明朝兵部尚書、大學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這位誓與揚州城共存亡,孤軍抵抗,兵敗殉國的英雄成為城市的驕傲。清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全祖望的一篇《梅花嶺記》讓這位抵禦外來入侵的民族英雄與梅花嶺一道千秋不朽。
到了鎮江梅花嶺,觸景生情,不禁想起犧牲於揚州梅花嶺的史可法這位英雄人物。
駱駝嶺
燕支嶺:
燕支嶺又名胭脂嶺,嶺中有一巷名為胭脂巷,位於鎮江大西路東端,南至演軍巷,北至大西路,長百餘米。據清《丹徒縣志》記載,這里原來稱作胭脂嶺,形成巷道後,被人們俗稱胭脂巷。其最有名的傳說是:
燕支嶺
它因遺址得名,《光緒丹徒縣志》記載:"燕支嶺在堰頭街南演軍巷內,民居略高處是其遺址。"清末鎮江李恩綬《臙支嶺井銘·有序》曰:"鎮郡城內向有'五嶺'之說,臙支嶺其一也。余家於演軍巷有年所矣,巷距堰頭街後身,宅內地址後聳於前,遺跡猶可尋。"因胭脂與燕支諧音,故名胭脂嶺,巷以嶺名之。
鳳凰嶺:在城隍廟與月華山之間。
鳳凰嶺(中山東路)現為鳳凰嶺飯店所在地。傳說遠古時是鳳凰棲息的地方。在鳳凰嶺的前面有一座城隍廟,建於宋代紹興七年(1137 年),內有萬年台(坐南朝北)一座。城隍廟每年 6 月香火極盛,鑼鼓爆竹喧天,持續半月以上,每年還要舉行三次城隍會。分別在清明節、農歷七月半、十月初一舉行。城隍會出會時,抬出"四神","四神"乘坐四人綠呢大轎,配以鼓樂等儀仗,巡城一周,甚是熱鬧,不亞於天都會。
鳳凰嶺
3. 八大寺
是羅漢寺、青苔寺、惠安寺、普照寺、龍華寺、彌陀寺與靈建寺的合稱。
羅漢寺
羅漢寺建於唐頹山下,古運河東岸,今京口飯店內,歷經宋、元、明三朝,屢毀屢建,萬曆年間再次重修,改名通濟昆盧閣,貯大藏經,後又毀於戰火。
青苔寺
青苔寺在今萬古一人巷內,始建於唐代,寺側有綠水橋,又名高橋,可謂依橋傍水,景色宜人。明代改為關帝廟,廟前有"萬古一人"木牌坊,為明代張文光所書。木坊背後有"天人咸仰"四字,明代崇禎九年趙志夢題寫,廟後仍有"古青苔絲"四字。唐代青苔寺一帶因靠近江邊,水運發達,商賈出入,文人匯聚,十分繁華。杜牧有詩雲:"青苔寺內無馬(鳥)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青苔寺
惠安寺
惠安寺在綠水橋北端,本為古剎甘露寺下方浴院。明崇禎九年,在巷的東端又建了一座葯師庵,清乾隆年間重修,後毀。
普照寺
普照寺在壽邱山巔,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故宅。南朝陳創寺,名慈和,宋代紹興中期改名普照寺,寺內有一塔名僧伽塔。由僧伽塔還引出了一段類似水漫金山的故事。京劇里有一出戲叫《水漫四洲》,又叫《虹橋贈珠》,根據民間傳說改編,是"打出手"的武旦戲。古代有一個水母愛上了四洲城裡的一個書生,把他吸入水中,強行婚配。書生乘其不備,偷了避水珠逃走,水母一怒之下水漫四洲,這就是常說的"北漫",與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南漫"遙相呼應。有一僧伽正好途經此處,借觀音的法力,與其鬥法,斗敗水母。後僧伽來到鎮江壽邱山,於普照寺內建了這座僧伽塔。明代該塔移建東門外鼎石山即寶塔山上。
龍華寺
龍華寺建於壽邱山麓,宋代紹興十一年創寺。在壽邱山腳下。
相傳在三國時期,西域康居國大丞相有一個大兒子,單名叫會。他不戀富貴,看破紅塵,立志出家當了和尚,人稱"康僧會",康僧會秉承佛旨,來到中華弘傳佛法,廣結善緣,他東游於上海、蘇州,當然也會來京口。一日,他來到龍華盪,見這里水天一色,塵塵不染,認為是塊修行寶地,就在這里結廬而居。他不知道,這里之所以景緻幽靜不凡,是因為廣澤龍王在這興建了龍宮。
廣澤龍王見來了個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興。一時起了惡念,要興風起霧,掀翻和尚的草廬、把和尚嚇走。可是龍王突然發現草廬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雲,龍王吃了一驚,他挨近一看,見康僧會神色端詳,正在打坐誦經。龍王聽了一會兒,被和尚所誦的佛旨所感動,他不僅打消了原來的惡念,還走上前對康僧會說:自己願回東海去住,把龍王宮讓給康僧會,用來興建梵宇。康僧會接受了龍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龍宮改建成龍華寺,還專程趕到南京拜會
水陸的寺
水陸的寺在文昌巷內,羅漢寺南,即今巷西端,南宋淳祐元年建,明洪武中毀,清康熙中重建。古時鎮江金山寺常有"水陸道場"等大型佛事活動在文昌巷內舉辦,於是開建,文昌巷名也改為寺巷。
彌陀寺
彌陀寺在年家巷即今彌陀寺巷內,元代永嘉張氏舍宅建寺,清光緒年間重修。彌陀,如來名,阿彌陀佛之簡稱。元至元間,永嘉張氏舍宅建寺,清光緒年間重修。沿用為路名。
靈建寺
靈建寺在定波門內,即今三五九醫院東面。唐元和六年建,清康熙二十年僧尚旭重修,道光間復加修繕,咸豐間毀於戰火。雖然上述很多老地名已不復存在,但古人留下的寶藏仍會印記在我們的心中。使得人們相信鎮江這座身懷寶藏的城市,一直會綻放屬於她的精彩!
Ⅱ 神話小說,虹橋贈珠
《虹橋贈珠》傳統戲:
一座神秘水城中美麗動人的女神——碧波仙子,與人間翩翩公子白詠由相互愛慕到結成姻緣,他們的定情地點發生在彩虹搭成的橋上,而定情的信物,則是碧波仙子精靈凝聚成的一顆寶珠。以二郎神為首的天兵天將,對碧波仙子自由自主的婚姻選擇不能容忍,竟然以武力興師問罪,女神帶領著水裡的支持者——眾多蝦兵蟹將奮力抗爭,經過一番殊死搏鬥,寶珠發揮出無敵的魔力,終於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一出由「中國功夫」 構成的舞蹈化戲劇,所有格鬥廝殺中的兵器,在神話的境界里,都成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流動飛揚的點與線,而為爭取愛情自由奮不顧身水中女神形象,正是在這點與線勾廓中,變成東方色彩的鮮活畫圖。
由神話故事改編而來:
《虹橋贈珠》,原名《泗州城》,演孫悟空等天神降伏水怪水母事。1953年,華東京劇團的張美娟以此劇在蘭心大戲院招待周恩來總理觀看。周總理觀後提出,孫悟空在人民心目中,是一位反壓迫爭自由的藝術形象,怎麼在這出戲中,竟是一個鎮壓別人的人了呢? 這一點你們應改一下。第二天劇團成立了以張美娟為首的整理小組,把《泗州城》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整理,改名《虹橋贈珠》,並對武打編排作重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