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寫作經常想不到好故事怎麼辦
首先,必須寫你非寫不可的東西。這就是出發點。我把它稱為【A點】。這個也許很偶然,很短暫,很片面,它遠遠不是一個故事。也許就是一個畫面,一聲嘆息,一句話,一滴淚,總之,曾經讓你難忘的東東,必須找到這個。否則你寫它幹嘛?命題作文除外哈。自願寫作的,都爭取這樣。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第二步就是要想想,那個令你非常非常非常怎麼樣的東東,到底是什麼?這個叫做梳理。梳理,像梳頭一樣,慢慢梳理。把龐雜的東西剔除掉,最後,最後那個東西可以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就是所謂的意義,就是所謂的主題。這個需要歸納,需要概括,需要提煉——把主題提煉出來。比如你曾經看到過一篇小說,那上面有個女孩兒子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而記恨她一輩子,經過了許多年才釋懷。你就總結出來,那個叫做什麼?寬恕。這就是唐山大地震。馮小剛就是這樣來做的,找到主題。這是第二步。
第三步是什麼?是找到最後一幕。就是臨近結尾的那個最後一個高潮+結尾。找到這個,這個是你的殺手鐧!沒有這個,前面寫得再精彩,最後觀眾都會罵著娘走出電影院,很可惜。一定要想好最後一幕,最後一個高潮。最後一個感動點,這個灰常灰常重要啊!
第四步是什麼?就是根據這個高潮點和主題設置開端。一個簡潔而明確的開端,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開端,一個充滿迷離和懸念的開端,一個……反正,開端要鉤住觀眾,一定要鉤住!否則,電視劇人家就換頻道了,電影人家就開始嘮嗑,吃零食,拋媚眼,最後沒有心思接受你的美好的構思。
第五步:就是找到人物的動作。什麼是動作?當然不是舉手投足的那個動作,當然也不是聳聳肩撇撇嘴的那個動作。這里的動作,是指主要人物必須做的事,非作不可的事。一個主角,一開場,他可能就是生活在一片寧靜中,或者說生活在常態中。常態不好看啊童鞋們!常態有什麼可看的?很乏味!這個沒意思,非常態才好看。什麼是非常態?那就是打破常態。必須有一個觸發事件!或者觸發因素。讓這個主人公動起來。比如一出門,樓上就砸下來一盆花,把腦袋給打破了,必須上醫院。上了醫院才發現沒帶錢,必須打電話,一摸,才發現電話掉在了出事的現場。這就不得了,動起來了——這就是動作。當然,這叫被動型的動作。還有主動性的動作。比如一個主人公,看見一個同窗考上了碩士研究生,於是決定自己也考一回。於是開始准備,這就是動作。
第六步就是設置事件。一個電影一定是由一系列的事件,一系列的連環事件組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有著因果關系的事件構成的。有了事件,才會有不同人物面對事件的不同反應。不同反應產生的差異和矛盾:就是沖突。有了沖突才能更好地刻畫人物,才能讓人物英雄有用武之地,才會對比出不同的思想、世界觀、價值取向、情感。這是第六步。每一個事件都會是主人公的一個難關,一次危機。而每一次主人公克服了困難,度過了危機,才讓觀眾為之欣喜。新的危機又一次把觀眾打入迷惑和困苦。
有一個提醒,必須提醒:一切的一切,都是向著你的最終目標——主題和最後高潮而去的。這個是方向,必須明確。但是另一個提醒就是,你必須讓觀眾看不到主題和結局,看不到最後那個高潮。就是你必須設置迷霧,設置障眼的東西。你必須誤導觀眾朝左,結果你卻朝右。甚至台詞,你讓觀眾用常規思維推斷下一句台詞是什麼,而你卻比他們高明地說了另外一句。這才讓觀眾覺得很過癮,你的一切都是你在和假想中的觀眾在博弈。低級還是高級,是你的修煉。這個只是技巧,你如果低級,當然觀眾就嘲笑你;你如果高級,觀眾就佩服你。
最後一步就是一定要造一個最大最大的危機。通常情況下,你必須讓你的主人公生不如死,讓他幾乎要絕望,讓觀眾幾乎要絕望。然後,你要讓某一個因素的加入,還是由主人公自己克服了最後一個大難關,度過了最後一個大危機。這樣,一個故事就完成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