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幫忙寫一個成語故事
毛遂自薦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嘔心瀝血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才華橫溢。成年後,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後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
李賀在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餘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後來人們常用「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
州官放火
1.「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成語,來自宋朝陸游所撰《老學庵筆記》,說宋朝田登做州官,要百姓避諱他的名字。因為「燈」與「登」同音,老百姓只能把「點燈」說成「點火」。元宵節放燈時,田登布告說:「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後來就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來指統治者自己胡作非為,卻不許老百姓有一點自由。(摘自《成語典故詞典》)
2.「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個成語。這成語出自一本書,叫《老學庵筆記》,是宋朝人陸游寫的。這書上說,在宋朝,有個人叫田登,
——「登」就是「登門拜訪」「登山運動」的那個「登」。這田登做了個州官,就不許老百姓叫他的名字了,就連跟他那個「登」同音的字也不許說了,像「點燈」
就不許說「點燈」,要改說「點火」。到了正月十五,老百姓要張燈結綵過燈節,這叫「放燈」。每到這時候,官府還得出一張告示,表示允許百姓的放燈活動。田登不許人說「登」這個音,這告示怎麼寫呢?他說:「本州按照慣例允許大家放火三天。」後來呢,就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話,意思是說統治者可以胡作非為,可不允許老百姓有一點點自由。
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裡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
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金石為開
西漢時期,
有個大將軍叫李廣.李廣生來口才笨拙,
不善言談,
可身材高大,
膂力超人,
精通射箭.
有一次,
他到郊外去打獵,
忽然發現前面草叢里有一隻猛虎正蹲卧在那裡,
好像正在等待撲捉食物的時機.
李廣立刻神情振作,
瞄準老虎,
拉弓搭箭,
使足力氣」嗖」地射出一箭.這一箭射出,
正中要害.可是李廣在那等了一會兒,
看老虎動也沒動一下,
他很奇怪,
大著膽子走近,
仔細一看,
被射中的不是什麼老虎,
而是一塊形狀像老虎的大石頭.當他尋找射出的那支箭時,
發現那支箭不僅深深地射中了石頭老虎,
而且連箭瓴都幾乎看不見了.
李廣自己也感到很驚奇,
自己怎麼會有這么大的力氣.接著他又連射幾箭,
卻始終不能再射進去了.
後來,
當他對別人說起這件事時,
人家告訴他說:
」見其誠心,
而金石為開.」
這句成語比喻對人真誠,
能產生極大的力量.也比喻意志堅定,
能克服一切困難.
游刃有餘
戰國時候,
有個廚師宰牛的技術非常高超.有一次,
他給梁惠王宰牛,
梁惠王見他宰得又快又好,
驚奇地問道:
」你的技術怎麼能夠達到這個地步呢?」
廚師回答:
」我開始學宰牛時,
眼裡只看到整個牛,
不知道從哪裡下刀才好.以後經過摸索,
我才逐漸掌握了牛的身體結構,
哪裡有肌肉,
哪裡有筋脈,
哪裡是骨頭,
哪裡是骨節間的縫隙,
心裡都弄得清清楚楚了.這樣,
我再宰牛就順骨縫進刀,
慢慢轉動那薄薄的刀刃,
宰起來就覺得不費什麼力氣,
裡面還挺寬余呢
(原文是「恢恢乎,
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
聽以我的刀子用了十九年,
宰了幾千頭牛,
還好像是新磨出來的一樣.」
廚師又說:
」即使這樣,
遇到那些筋骨交錯,
非常難辦的地方,
我還是非常重視的.不過,
當我宰完一頭牛之後,
我提起刀來,
向四周看看,
那時候我真是感到痛快,
感到心滿意足啊
(原文是「提刀而立,
為之四顧,
為之躊躇滿志」)
!
」
梁惠王聽了,
連連稱贊說:
」我聽了你的話,
也受到很大啟發啊!
」這就是」皰丁解牛」的故事
(」皰丁」就是廚師)
.
這個故事產生了兩個成語.一個是」游刃有餘」.」游」是運轉;
」刃」是刀刃.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工作熟練,
經驗豐富,
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另一個成語是」躊躇滿志」.」躊躇」是從容自得的樣子.」滿志」是十分滿意.」躊躇」這個詞單獨使用時,
就表示猶豫不決的樣子了.所以有個成語叫」躊躇不前」,
是形容遲疑不決、不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