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作文時想插入一篇故事或一件事,怎麼去過渡!!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個部分(段落)組成。文章的各個部分必須互相聯系,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使思路暢通,渾然一體。怎樣把各個部分(段落)連起來,是十分重要的。 將文章相鄰的兩段互相銜接起來,使之前後連貫,這種方法叫做過渡。過渡,一般需要加過渡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什麼時候需要加過渡的詞、句、段呢? 一般說來,在意思發生轉折的地方,內容進層幅度較大的地方,或者表示事物或場面的轉換的地方,都需要過渡段、過渡句或者一些過渡語,以起承上啟下、接榫合縫的作用。 具體說,主要有下面幾種情況: (一) 從總述到分述,或從分述到歸納時,要有過渡。 (二) 採用倒敘寫法時,要有過渡。 (三) 在事件或場面轉移時,要有過渡。 凡遇到上述情況時,就需要用過渡的詞、句、段來起「焊接」作用,使前一層意思轉到後一層意思,而不致感到上下脫節或留有間隙。
過渡的方法,常見的有: 一、過渡詞 看下面兩段文字: 十五的晚上,村內幾乎除了絢麗多彩的禮花,就是歡天喜地的人群。孩子們象一隻只快樂的小蝴蝶一樣興奮地奔跑穿梭於五彩繽紛的禮花世界,熱鬧極了。 但是,由於我和小莉昨天鬧了別扭,我們倆都高興不起來,這就把我們這群小姑娘的高興氣氛減少了許多。…… 上面兩段文字所表現的氣氛是迥然不同的,作者用「但是」這個表示轉折的關聯詞,就很自然把兩段聯系起來了。如「因此……」「於是……」「那麼……」「然而……」等等關聯詞語也常用來作過渡詞的。此外,還常用表示時間、處所的詞語來過渡。如表示時間的有「那一天」、「轉眼間」、「後來」、「第二天清晨、「過了一個月」、「三年以後」等等;表示處所的詞語有「教室里」、「操場上」、「路燈下」、「再往前走」等等。運用這些詞來過渡,可以表明敘述的時間或地點已經推移和轉換。
二、用過渡句 即在前一段末尾或後一段開頭用上一句話來過渡。如《記廣州之游》這篇習作開頭寫道:「我到過許多地方,可能因為年幼沒留下什麼印象。唯獨廣州之游卻令我不能忘懷……」接著寫了游越秀公園以及瞻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情況。到結尾這樣寫道:「幾個星期過去了,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廣州。」照應了開頭。前面「唯獨廣州之游卻令我不能忘懷,」這一句就是承上啟下的種種美好的回憶,顯得十分自然。 又如,《海濱小城》(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文中有這樣兩段: 小城裡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有桉樹、椰子樹、橄欖樹、鳳凰樹,還有別的許多亞熱帶樹木。初夏,桉樹葉散發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麼熱鬧,小城好象籠罩在從天際飄來的一片片紅雲中。 小城的公園更美。這里栽著許許多多的榕樹。一棵棵榕樹就象一頂頂撐開著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樹下擺著石凳,第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總是坐滿了人。 上面這兩段文字,前一段寫小城的庭院美,後一段寫小城的公園美。前一段的開頭用「小城的公園更美」一句來過渡。使兩段自然地銜接起來了。
謝謝,請親採納。
⑵ 寫作文怎麼過渡到下一個例子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個部分(段落)組成。文章的各個部分必須互相聯系,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使思路暢通,渾然一體。怎樣把各個部分(段落)連起來,是十分重要的。 將文章相鄰的兩段互相銜接起來,使之前後連貫,這種方法叫做過渡。過渡,一般需要加過渡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什麼時候需要加過渡的詞、句、段呢? 一般說來,在意思發生轉折的地方,內容進層幅度較大的地方,或者表示事物或場面的轉換的地方,都需要過渡段、過渡句或者一些過渡語,以起承上啟下、接榫合縫的作用。 具體說,主要有下面幾種情況: (一) 從總述到分述,或從分述到歸納時,要有過渡。 (二) 採用倒敘寫法時,要有過渡。 (三) 在事件或場面轉移時,要有過渡。 凡遇到上述情況時,就需要用過渡的詞、句、段來起「焊接」作用,使前一層意思轉到後一層意思,而不致感到上下脫節或留有間隙。
過渡的方法,常見的有: 一、過渡詞 看下面兩段文字: 十五的晚上,村內幾乎除了絢麗多彩的禮花,就是歡天喜地的人群。孩子們象一隻只快樂的小蝴蝶一樣興奮地奔跑穿梭於五彩繽紛的禮花世界,熱鬧極了。 但是,由於我和小莉昨天鬧了別扭,我們倆都高興不起來,這就把我們這群小姑娘的高興氣氛減少了許多。…… 上面兩段文字所表現的氣氛是迥然不同的,作者用「但是」這個表示轉折的關聯詞,就很自然把兩段聯系起來了。如「因此……」「於是……」「那麼……」「然而……」等等關聯詞語也常用來作過渡詞的。此外,還常用表示時間、處所的詞語來過渡。如表示時間的有「那一天」、「轉眼間」、「後來」、「第二天清晨、「過了一個月」、「三年以後」等等;表示處所的詞語有「教室里」、「操場上」、「路燈下」、「再往前走」等等。運用這些詞來過渡,可以表明敘述的時間或地點已經推移和轉換。
二、用過渡句 即在前一段末尾或後一段開頭用上一句話來過渡。如《記廣州之游》這篇習作開頭寫道:「我到過許多地方,可能因為年幼沒留下什麼印象。唯獨廣州之游卻令我不能忘懷……」接著寫了游越秀公園以及瞻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情況。到結尾這樣寫道:「幾個星期過去了,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廣州。」照應了開頭。前面「唯獨廣州之游卻令我不能忘懷,」這一句就是承上啟下的種種美好的回憶,顯得十分自然。 又如,《海濱小城》(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文中有這樣兩段: 小城裡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有桉樹、椰子樹、橄欖樹、鳳凰樹,還有別的許多亞熱帶樹木。初夏,桉樹葉散發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麼熱鬧,小城好象籠罩在從天際飄來的一片片紅雲中。 小城的公園更美。這里栽著許許多多的榕樹。一棵棵榕樹就象一頂頂撐開著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樹下擺著石凳,第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總是坐滿了人。 上面這兩段文字,前一段寫小城的庭院美,後一段寫小城的公園美。前一段的開頭用「小城的公園更美」一句來過渡。使兩段自然地銜接起來了。
謝謝,請親採納。
1.開頭的寫法:萬事開頭難,寫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開頭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 背景法: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關人物。
(3) 主題句法:提出一個觀點或論據作為文章要闡明或論述的主題。
(4) 問題法: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出文章的內容,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力。
(5) 驚語法:用令人感到驚奇的句子開頭,激起讀者的興趣。
(6) 故事法:以講故事的形式作為文章的開頭,在此基礎上展開文章。多用語記敘文,也可用語議論文。
(7) 數據法:引用已經被證實的數字來引起話題。
(8) 引語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見習語、諺語等作為文章的開頭。
(9) 定義法:常見於對標題下定義,然後通過舉例、邏輯推理等方法加以詳細說明。
2. 正文的寫法
(1) 演繹法:
從一般到個別。把帶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對主題句的具體化,是對主題句的具體說明。
(2) 歸納法:
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個別的事例出發,總結出一般的規律。
3.結尾的寫法
(1) 簡要評價或作結論:文章的最後幾句概括全文內容,並進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觀點。
(2) 重復主題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句上,達到再次肯定或強調的效果。
(3) 用反問句結尾:雖然形式是疑問句,但意義是肯定的,具有很明顯的強調作用,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對未來提出展望或希望,號召讀者為此而行動。
(5) 引用名人名言、諺語、常用習語結尾。
怎樣寫作文(八):怎樣過渡2(史振聲) 講第一個問題:過渡的概念 過渡,是指文章中的層次和段落之間,表示連接或轉折的方式。
所謂「過渡」,主要是指段落之間的銜接和轉換。 具體一點說:由這層意思向另層意思轉換;或由這段內容向另段內容發展,在這中間要用話串起來,這就是「過渡」。
「過渡」的實質:它是文章中的層次和段落之間,表示連接或轉折的方式。是文章內容轉換的一種重要手段。
也是段落與段落,層次與層次之間銜接的一種常見的形式。 講第二個問題:過渡的作用 橋梁的作用: 過渡在上下文中間起橋梁和接榫作用。
過渡像橋梁,它連接兩頭,連接層與層,段落與段落,把上下文的意思銜接起來。它像橋梁一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可以使行文自然、語氣連貫、脈絡清晰、結構嚴謹。
而且有助於表現主題思想。 過渡好,文章顯得結構嚴謹,前後連通貫; 需要過渡而沒過渡,或過渡欠妥,都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甚至會給讀者的思路造成混亂.連接不好的文章,就會顯得生硬、別扭、不通暢。
因此,要重視文章的過渡,學會過渡技巧。 講第三個問題:要重視過渡技巧 (一)、要重視文章的過渡。
一篇作文,當一層意思說完轉到另一層意思時,不僅要注意內在的聯系,還要注意形式上的銜接,讓讀者的思路順利的由前者過渡後者,不致感到有什麼空隙。 (二)、在什麼情況下才需要過渡呢? 〖從適用范圍上看〗 1、在結構變化中,需要過渡(如:由總述轉為分述;或由分述轉為總述時,需要過渡)。
2、在內容變化中,需要過渡(如:由一個問題轉為另一個問題;或由一層意思轉為另一層意思時,需要過渡;又如:從一件事情的敘述,轉到另一件事情的敘述,需要過渡)。 3、在表達方式變化中,需要過渡(如:由敘述轉為議論;或者說由議論轉為敘述時,需要過渡;又如:論述問題,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時需要過渡)。
4、在表現手法變化中,需要過渡(由順敘轉為插敘;或由插敘轉為順敘時,需要過渡;敘述與議論,順敘與倒敘、插敘等相轉接時,需要過渡。如:運用插敘時,在起止處,需要過渡。
又如: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當引入倒敘時,要交待清楚;當事情交待完畢,仍回到順敘時,也要過渡。)。
5、記敘時間發生轉換;或地點發生轉移時,需要過渡。 (三)、有時,還不用過渡。
有的文章,層次之間,段落之間具有自然過渡的屬性,上下意思很緊密,就範不必另加什麼過渡段落、過渡句。 學會詞語過度 講第四個問題:過渡技巧常用的有四種(用詞語、句子、段落、(一)學會詞語過渡 1、詞語過渡的概念。
什麼是過渡詞語?當文章的層次、段落之間意思的轉換,並不復雜時,一般用其所長一個詞、一個短語來過渡。詞語過渡及句子過渡,統稱「語句銜接。」
「語句銜接」,是文章過渡的一種方法,是文章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銜接轉換。 2、詞語過渡的作用。
語句銜接,它在上下文中起橋梁作用,使前後相關的兩層意思或段落,上下連貫,承上啟下。在寫作時,重視語句銜接,可使文章完整、緊湊、自然、流暢。
3、、過渡詞語的過渡方法常用的過渡詞: 用連詞:(因為、所以,因此等。) 用副詞:(不過、固然等。)
用方位詞:(以上、以下、此外等。) 用序數詞:(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一、二、三等。)過渡短語:( 綜上所述、由此可見、這樣看來、總而言之 等。)
用關聯詞語: 1、總分關系的:分述如下、綜上所述、總之 等。2、兩段之間是轉折關系的:後一段落常用:但是,反過來說。
3、兩段是補充關系的:另外、還有 等。在意思有較大的轉折時:用:然而、不過,至於,現在 等詞過渡。
用時間、方位詞語:如去年、今年,過去、現在(表示時間轉換); 前面、後面,東、南、西、北等(表示地點轉換) 4、〖詞語過渡訓練〗寫作文 題目1:我站在鮮紅的團旗下。提示:1、這是需要發揮聯想的題目。
2、要通過幾個典型的事例,表述自已的成長過程。3、要注意語句銜接。
題目2:《——促使我進步》。提示:1、在半命題中可以填上:爸爸、媽媽、姐姐等。
2、「促使」是題眼,「促使」的方法:或是言教,或是身教;可以是學習上的進步,也可寫思想認識上的進步。3、要注意語句銜接。
用過渡句過渡 (二)學會用句子過渡 1、、過渡句的運用。用承上啟下的句子過渡,要用一個完整的句子過渡,或用二個句子過渡。
句子過渡,常藉助「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可是」等關聯詞,組成一句話來過渡。 2、、過渡句的作用。
過渡句起到連接上下文、承上啟下之作用。用一個完整的句子過渡,如果過渡句在一段之首——起承上啟下作用;如果過渡句在一段之末——起啟下的作用。
用過渡句(或過渡段)過渡,在時間、場面、議論的重點等有大的轉換時,在各大層次之間進行轉換時,在敘、議之間,互相轉換時,往往用過渡句(或過渡段)過渡。有時,也用空行來表示。
3、根據過渡句所在的位置,有三種過渡方法: a過渡句置於段首:用下段首句過渡。 用下段首句過渡,起挈領下文的作用,稱為「啟下過渡」。
如《黨員登記表》文中用「這實在是出乎敵人的。
首先,作為曾經也為作文頭痛的筆者,也和大家一樣,首先就是頭疼題材。
寫那種老題材吧?好像不新穎,寫那種新穎的吧,貌似也沒什麼可寫。
這里糾正大家一個觀點,就是不寫以前寫過的題材。關於題材,如果實在是想不到要寫什麼,你可以就寫那幾個老題材,例如,「送傘」,「考試失敗,父母(同學)鼓勵我」的題材。
雖然這些題材看起來很老,但如果你描寫仔細,一樣是篇佳作。
另外,就是大家可以寫以前寫過的題材,在拿到一個作文題時仔細想想,以前寫過的XX事能不能用到這個作文裡面,如果能用,接著想想,上次寫的那篇,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這次可以改正,接著就可以動筆寫了!這也是在不知不覺得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你要知道,不管你把這個題材寫了多少遍,但至少,在中考,高考裡面,擺在閱卷老師面前的就是一篇新作文,一個從沒讀過的題材。
疑惑:寫作文時,常遇到前後接不下去的情況,怎麼辦? 解疑關鍵:學習一些過渡與銜接的規律方法,讓文章前後連續順暢。
今天我們來講最後一講,關於作文中的過渡與銜接問題。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前後通暢、連續自如,光有完整的句子和段落還不夠,還要想方設法通過恰當的過渡與銜接,才能完成。
寫文章時要瞻前顧後。也就是寫上邊要想到下邊,寫後邊還要考慮前邊。
所謂「過渡」是指段與段之間的連接;所謂「銜接」,是指上下句之間,前邊一層意思與後邊一層意思的連接。這些都是有規律性可遵循的。
一、關於句間、層間的銜接 1、自然順承。 這是指按先發生的事情或情節先寫,後發生的事情後寫這樣一個「順敘」過程,把句子連接起來,也就是活動內容的聯系。
比如: 下課的 *** 響了,同學們立刻走出教室,來到操場上,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或游戲。我和小蘭抻繩用力地搖,其它同學們站成一排,一個接一個地進行「魚貫式」跳繩。
誰都小心翼翼地跳著,生怕因為自己跳不好而影響大家。 有時,還用表示先順序的承接詞語來銜接。
如:「首先、接著、然後、又、同時、還、最後」等。這主要用於先後順序比較分明的時候,比如某個活動、某項實驗過程等。
2、概具或具概式銜接 這種銜接方式是先用中心句做總起句,概括一段話的內容,然後用「記得那是」或「就說那次」這樣的詞語把要寫的事例引出來,進行銜接。比如: 小剛有很多愛好,尤其喜歡讀書。
一讀起書來,就如痴如醉,連吃飯都忘了。‖記得有一次……(具體事例略,可按「順承式」接著寫) 畫「‖」前的句子是概括,「‖」後的句子是引起要寫的那件事。
(概具式) 3、總分式銜接 有時在一段話中,要寫兩層以上也就是兩個以上的事兒,這時,就可以用「先總說後分說」的方法銜接。比如: ①小蘭特別愛清潔、講衛生,這一點,誰都知道。
‖②她穿的衣服,哪怕是舊衣服,也總是洗得乾乾凈凈;|③她用的文具、玩具總是一塵不染;她還經常剪指甲、洗頭、洗腳、飯前便後堅持洗手呢! 這里畫前①是總的概括,「‖」以後的②③是分別說兩件事例。(總分式) 二、段間的過渡 1、用過渡句過渡(關聯復句) 要根據上下段的內容、意思決定用什麼樣的關聯復句來進行過渡。
①「遞進關系」過渡。這是指上下段內容、意思是越來越好、越重要時,用「遞進關系」的關聯復句:「不但……而且」、「不僅……還」等。
如:小蘭不但自己刻苦鑽研,學習成績很好,(這是在說上一段)而且還能主動幫助別的同學搞好學習,提高成績。(這後半句是說下一段內容的) 2、轉折關系過渡。
這是指下一段內容、意思正好跟上一段相反。用「轉折關系」的關聯復句:「雖然……但是(可是)」。
「然而……卻」 比如:小蘭雖然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節儉得很,但是對班裡生活困難的同學卻毫不吝嗇,非常大方慷慨。 前一句是說上段「小蘭對自己如何」,後一句是說下段「對別人不吝嗇、大方慷慨」,這就起到了「承上」和「啟下」的過渡作用。
③因果關系過渡 上一段說的是成果或收獲(結果),下一段闡明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果或收獲(原因)用「先果後因」關系的復句:「之所以……是因為。」 比如:小明之所以取得了這樣豐碩的成果,是因為她持之以恆、勤奮努力。
前半句是上一段內容的「承上」,後一句是引出下一段內容「啟下」。 上邊說的三種情況的過渡句,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啟下」,目的是為了引起下文,所以,在作文中就把這個過渡句歸下段。
如果主要是為了總結上文,不引起下文,那就歸上段。如果在閱讀分析時,也按這樣的規律決定歸上段還是歸下段。
2、用過渡段過渡 有時,上段與下段之間,僅用一個關聯復句進行過渡,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或過渡效果不太明顯時,就需要用一個短小的自然段來過渡,可三言五語,可三句兩句,這樣的自然段歸上和歸下都不恰當,就獨立成一個自然段,這就叫「過渡段」。 比如:小明對待自己嚴格有加,處處起模範作用,從不原諒自己的一點點過錯,深受大家的好評;|對別人卻寬宏大量,熱情耐心。
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他都會伸出友誼之手,盡心盡量地去做,讓大家深受感動。 「|」前的句子是承上段,總結上一段的大體內容;「|」後邊的句子則是「啟下」,引出下段要說的主要內容。
這幾句話歸上歸下都不合適,所以自成一段,為過渡段。 3、中心句做總結句過渡。
有時在一篇文章中,要分別敘述幾個方面的內容時,不必用「關聯復句」和「過渡段」來過渡,就可以用中心句做總起句來自然過渡,這樣的過渡方法,簡明乾脆、不啰嗦。 比如寫一個「三好學生」的幾個方面優點時,每一方面為一段,每一段開頭的總起句概括這段這一方面的主要內容,也叫「中心句做總起句」: ①志強心地善良,待人熱情,總是樂於幫助別人。
②志強勤奮刻苦、努力學習,各科成績在全班總是名列前茅。 ③志強熱愛勞動,不怕臟不怕累,有良好的勞動習慣。
④志強堅持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可好了,還是校長跑運動呢! 上邊①--④這四句話,就是文章第二大段的四個小自然段,也就是表現志強是「三好學生」的四個方面。所以。
我最熟悉的一個人作文用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至少一件事詳寫字數越多越好意思就是先寫他的不好,在寫他的好我的奶奶我最親近的人要數奶奶了。
奶奶已經年過七旬了,滿頭半黑半白的頭發,額頭上有一道道深深的皺紋,它記錄著歲月的滄桑。奶奶雖然年齡很大,但身子還是很硬朗,天天忙裡忙外,總不呆著。
奶奶有很多孫兒孫女,最疼愛,最喜歡的孩子當然是我了。有什麼好的東西,什麼好事都要給我留著,不管什麼事都寵著我奶奶雖然不識字,但她很愛翻看書本。
一有功夫就拿我學過的小學課本翻看著。一次,她邊看邊跟我說:「你們現在多好,有人供你讀書。
還不趕緊學,學得好好的,不讓誰說這說那。唉!我那時多想讀書。
當時有個非常好的老師跟我媽商量:『讓你家孩子上學吧!什麼也不用交。』可我沒那命,我媽媽說:『她上學誰給我做飯幹活。
』說啥也不讓我上學。瞅瞅現在,出門到外,一個大字也不認識,多憋人。」
我總是喜歡聽她嘮叨。奶奶很勤勞,每天早上起得很早,收拾屋子、做飯。
整整一上午,在家洗洗刷刷地忙個不停。忙完了,也到中午了,又該做午飯了,一天也不能但我一點都不覺得,奶奶身穿紅色衣服,黑色的褲子,每天精神抖擻的,就像小孩子一樣。
奶奶愛好運動,每天早上都很早起來晨練,每當我起來時,奶奶就站在陽台上打太極拳,嘴裡還念叨著:寶貝孫女兒,快吃早餐,別上學遲到了!奶奶打太極拳的樣兒與眾不同,奶奶…我的奶奶快80歲了,但我一點都不覺得,奶奶身穿紅色衣服,黑色的褲子,每天精神抖擻的,就像小孩子一樣。奶奶愛好運動,每天早上都很早起來晨練,每當我起來時,奶奶就站在陽台上打太極拳,嘴裡還念叨著:寶貝孫女兒,快吃早餐,別上學遲到了!奶奶的樣兒與眾不同,奶奶把腿張開,左手往旁伸直,右手握拳額頭前上方,隨後說了幾聲:看招!又換了姿勢……奶奶每天吃完飯都要出去走走,只要不下雨,即使下雨了,奶奶也要在家裡走來走去,唉,我奶奶!奶奶很貪玩,是「老小孩」。
她事也不做,事也不過問,只圖高興。有一次,奶奶陪我媽媽買菜,買完菜都十一點半了,可奶奶不回家,她和老奶奶談得很投機,於是就陪那個老奶奶去了一回菜市,奶奶連中午飯都沒回來吃,哎!貪玩的「老小孩」!奶奶的耳朵很不好使。
每當我喊她時,她總會聽成懶懶,於是我把奶奶喊成了懶懶,奶奶就說:「奶奶兒呢!」我想:奶奶,都說對了,怎麼就聽錯了呢?奶奶個電腦迷。每當我玩超級瑪麗時,她都要湊看看,當我玩失敗時,她就我,是,是,我也不知道是哪個,於是就讓她玩電腦,可惜啊!她連關都要失敗,唉!不管怎樣,我是喜歡奶奶。
你的第一株花蕊已經「香消玉殞」了,但我仍然等待著,等待著你和我的「綻放」。
那是一個美好的下午,望著窗外快樂玩耍的夥伴,又望望期末考試的慘敗成績,不知怎的,一種憂傷之情立刻從體內涌到了眼眶邊。我想大喊,只因無人領會;我想哭泣,只因無人同情。昔日孤傲自尊的心已然煙消雲散。我有如那石頭沉入了大海,除了一陣漣漪,之後便仍是那死一般的寂靜。
「還是去街上轉轉吧!」春節將近,熱鬧非凡的氣氛暫時舒緩了我的傷心之情。不知不覺,我來到了花鳥市場。身處其中,彷彿坐在原始森林中。突然,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回頭,遇見了美麗的你。
「老闆,這是什麼花啊?怎麼會如此芬芳呢?」我輕輕捧起你,只見那水瓶中布滿了長長的莖須,瓶頸部則有兩株花蕊,其中一株已經盛開,奼紫嫣紅,十分動人。「噢,你拿的這瓶叫風信子。你別看它小,它的來歷可不簡單呢:從一粒種子到生根發芽,它需要幾年的磨練。之後結出兩株花蕊,第一株不久之後開放,花香十分濃郁,而另一株則要在土地中等待一年才能開放,香氣更是濃郁。之後,風信子便完成了它的任務,慢慢枯萎。」老闆頗有詩意地告訴我。
我不敢相信地望著那細小而生命力旺盛的你。是什麼,能使你在泥土中默默無聞數載,只為兩次如火山噴發一般氣勢磅礴的綻放。你在百花盛開的時候用盡一生一世的精力開出令人驚艷的芳香濃郁的花,而自己卻因此而消亡。人生的真諦不亦如此嗎?與其平凡地過一生,不如從即刻起積攢力量,為了那唯一的「綻放」而努力!風信子,謝謝你,這次美麗的遇見讓我從陰影中走了出來。
我將你帶回家中,悉心照料。你的第一株花蕊已經「香消玉殞」了,但我仍然等待著,等待著你和我的「綻放」。風信子,與你美麗的遇見,真好!
⑶ 寫作文時想插入一篇故事或一件事,怎麼去過渡
過渡,是指文章中的層次和段落之間,表示連接或轉折的方式.
所謂「過渡」,主要是指段落之間的銜接和轉換.
具體一點說:由這層意思向另層意思轉換;或由這段內容向另段內容發展,在這中間要用話串起來,這就是「過渡」.
「過渡」的實質:它是文章中的層次和段落之間,表示連接或轉折的方式.是文章內容轉換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段落與段落,層次與層次之間銜接的一種常見的形式.
講第二個問題:過渡的作用
橋梁的作用: 過渡在上下文中間起橋梁和接榫作用.
過渡像橋梁,它連接兩頭,連接層與層,段落與段落,把上下文的意思銜接起來.它像橋梁一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可以使行文自然、語氣連貫、脈絡清晰、結構嚴謹.而且有助於表現主題思想. 過渡好,文章顯得結構嚴謹,前後連通貫; 需要過渡而沒過渡,或過渡欠妥,都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甚至會給讀者的思路造成混亂.連接不好的文章,就會顯得生硬、別扭、不通暢. 因此,要重視文章的過渡,學會過渡技巧.
講第三個問題:要重視過渡技巧
(一)、要重視文章的過渡.一篇作文,當一層意思說完轉到另一層意思時,不僅要注意內在的聯系,還要注意形式上的銜接,讓讀者的思路順利的由前者過渡後者,不致感到有什麼空隙.
(二)、在什麼情況下才需要過渡呢?
〖從適用范圍上看〗
1、在結構變化中,需要過渡(如:由總述轉為分述;或由分述轉為總述時,需要過渡).
2、在內容變化中,需要過渡(如:由一個問題轉為另一個問題;或由一層意思轉為另一層意思時,需要過渡;又如:從一件事情的敘述,轉到另一件事情的敘述,需要過渡).
3、在表達方式變化中,需要過渡(如:由敘述轉為議論;或者說由議論轉為敘述時,需要過渡;又如:論述問題,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時需要過渡).
4、在表現手法變化中,需要過渡(由順敘轉為插敘;或由插敘轉為順敘時,需要過渡;敘述與議論,順敘與倒敘、插敘等相轉接時,需要過渡.如:運用插敘時,在起止處,需要過渡.又如: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當引入倒敘時,要交待清楚;當事情交待完畢,仍回到順敘時,也要過渡.).
5、記敘時間發生轉換;或地點發生轉移時,需要過渡.
(三)、有時,還不用過渡.
有的文章,層次之間,段落之間具有自然過渡的屬性,上下意思很緊密,就範不必另加什麼過渡段落、過渡句.
⑷ 寫作文如何引出故事情節
[思路分析]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解題過程]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麼?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
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
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閱讀興趣。
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像出整隻豹子。
「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里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
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
「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斗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
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乾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
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
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 *** 而構成的生活情景。
[思路分析]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解題過程]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麼?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
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
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閱讀興趣。
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像出整隻豹子。
「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里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
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
「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斗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
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乾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
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
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 *** 而構成的生活情景。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 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 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 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 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 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 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 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 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 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 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 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 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 、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 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 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製作》後,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製作》,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 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 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 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 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 只……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 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
1. 角度巧妙
構思的精巧,常常表現在表現角度的巧妙。蘇軾曾在詩中說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就是同一事物,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無窮。故作文時,可選擇的角度很多,然而從常人不易想到的側面甚至反面落筆,切入生活、表現生活,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於勒》就是通過我——一個純真的孩子的視角來觀察我的父母、叔叔、整個社會,從而揭露了這個人與人之間只有 *** 裸的金錢關系的冷酷社會。
2. 思路獨特
精巧的構思除了表現在角度的選擇外,還表現在行文思路的獨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頌揚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勞動者,然而開篇卻說不喜歡蜜蜂,之後又盪開一筆,寫荔枝樹、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釀造它的蜜蜂,對蜜蜂的感情也因此發生變化。其行文思路獨特別致,收到的藝術效果自然不錯。獨特的行文思路往往體現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設計上,以及人物的描繪等方面.
3. 情節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構思還體現在情節的設置上。所謂情節,就是記敘文中人物的活動和一些生活事件的產生、發展和解決的全過程。在記敘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都要在故事情節中刻畫和展示。情節的設置具體表現在:第一,設置懸念。文章情節必有 *** ,沒有 *** 情節就沒有起伏,就缺少波瀾,就難以吸引讀者;而情節 *** 需要組織,需要鋪墊,靠什麼來鋪墊,就靠製造強烈的懸念,為 *** 蓄勢,它就好比把一條河攔腰堵上,堤壩上游必將積蓄起更大的能量,這樣開閘放水時才會形成更壯觀的景象,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出人意料的結局。結局即矛盾得到解決的階段,結局在文章結構上一般處在 *** 之後,但也有一些作文,情節發展到 *** 就結束了,形成異峰突起、情節陵轉的結局,給讀者留下無盡的回味。第三,製造波瀾。一篇作文除了 *** 、結局可寫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節應該組織起一些波瀾,一波三折,從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華了作文的主題。如《我叔叔於勒》開頭渲染一家人是那麼急切的盼望於勒叔叔的歸來,設置了懸念,可當真正的於勒出現在一家人面前時,結局出人意料——他們逃也使得離開了,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夏天雖然悶熱,但它卻是五彩繽紛的,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會覺得它也是十分迷人的。
夏天是紅色的。唐朝詩人楊萬里在詩中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你瞧,那一朵朵粉紅色的荷花猶如披著輕紗的仙女在湖中沐浴。嬌羞欲語,盈盈欲滴,隨風飄來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有的蓓蕾初綻;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像火炬似的高高伸出;有的競相開放,露出嬌嫩的小蓮蓬。35作文網
夏天是綠色的。不信你走進我們的學校看看,你會發現校園被一片綠色籠罩了:大樹小樹綠綠的,草地也是綠綠的。榕樹高大挺拔,抬頭仰望,一樹鮮綠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著光,展現出無窮的生機。法國梧桐和榕樹一樣高大,也是一樹碧綠,它們向四周伸展的樹枝上,手掌似的綠葉密密麻麻,給校園留下一片片的蔭涼。如果說榕樹是校園里威武的衛士,那麼梧桐樹則是綠色的大傘。還有其他許多的樹木,都褪盡了冬天留下的枯黃,展現出一樹的翠綠。
夏天是白色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曾在《赤壁懷古》中寫道:「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大海里的浪花簡直就像剛剛裂桃的大片棉田,白花花的一望無際。一些頑皮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甩掉鞋子,從媽媽手裡搶過救生圈,光著腳丫歡呼著撲向大海的懷抱。35作文網
夏天是黃色的。稻田裡一片金黃,遠看真像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稻穀顆粒飽滿,壓得莖桿都彎下了腰,忽然一陣微風吹過,稻穗彷彿和人點頭致意。不用說今年的早稻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夏天是藍色的。雷雨過後,雨水在靜靜地流淌。我抬頭仰望,碧空如洗,天藍得使人心醉,藍得使我想起少年軍校的小海軍們的刻苦訓練情景。
我想,我已經成一名小畫家,手裡拿著調色板,正在描繪著夏天的景色:紅的是希望;白的是純潔;藍的是博大;黃的是輝煌;綠的是健康……
⑸ 在一個故事中插入另一個故事的寫作方式叫什麼
是 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如《同志的信任》為表現文章的中心——魯迅先生是「最可信的同志」的需要,先寫魯迅先生接到方誌敏的密信、文稿及看信的經過,再插寫方誌敏被捕及獄中書寫文稿和密信以及託付魯迅先生,然後再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魯迅先生如何珍藏密信、文稿和把它們轉交給黨中央的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