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講故事才能吸引孩子
怎麼樣講故事會吸引孩子?
◆ ◆ ◆ 一、用聲音講故事
1.聲音,因角色而不同 一個故事一定有很多人物,如果你把每一個人物的聲音、音調、語氣都變成一樣的,那孩子一定不喜歡。所以我們要通過角色聲音的變換來吸引孩子。角色變換的時候聲音一定要變換,媽媽要利用這個角色變換的不同聲音傳遞給孩子一些人物的背景、身份、定位等,然後在變換過程中吸引孩子。
2.聲音,依情景而變化 剛剛說了聲音要因角色各異來吸引孩子,另一方面聲音還要根據情景來變化,去傳遞我們的情感、表達我們的情緒,從而吸引孩子。比如你高興的時候,聲音會亮,會特別高興;悲傷的時候,那你可能遇上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越說可能越悲傷。再比如說「過年了,煙花真漂亮啊」,但你說「過年了,這煙花真好看」。好看嗎?你自己都不覺得好看,你的聲音沒有讓孩子興奮起來,你怎麼吸引他呢?這是不可能的。
另外,聲音的語速也很重要。比如我們說「靜悄悄地、慢慢地走出來了」,很多媽媽讀的時候根本不管快慢,再比如我們講到「偷偷摸摸」這個詞的時候,我們會說「小耗子偷偷摸摸地出來了」,那你的聲音里是不是有「偷偷摸摸」,和「小耗子靜悄悄地走出來了」,是不一樣的感覺呢?所以語速是吸引孩子特別重要的地方,假如孩子要走神了,你馬上要變換,讓他感受語速的變化,當你的語速變化的時候,孩子會特別有反應。
3.聲音,因性格而各異 我們講故事吸引孩子還有一個方式,就是用聲音去表現這個故事裡人物的性格。我們看《喜洋洋》,裡面有沸羊羊,性格特別火爆,男孩子的那種,比如說「你們誰欺負喜洋洋了,我去打它」,它是這樣的一個性格,那麼這種男孩子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然後美羊羊是每天都美美的,像小公主一樣,大家也都很照顧它。所以美羊羊說,「我是美羊羊,我喜歡漂亮的花兒」,它是這種語氣。喜洋洋是智慧的,它語速是比較快的,會說:「村長,我要什麼什麼什麼事情」,它一定是這種語氣。還有懶羊羊,它的聲音是慵懶的,懶懶的樣子。 《喜洋洋與灰太狼》里,懶洋洋好久沒有洗澡,小夥伴們問他多久沒洗澡了,他說「一個月前洗的」,美羊羊說「天哪,你太不講衛生了,幸好我有香水」,然後拿出香水在它身上噴了噴,大家在旁邊高興地說,再也沒有臭味了,太好了,我們還能做好朋友。可是懶洋洋說「有了香水,我以後也不用洗澡了」,而且還是懶洋洋的樣子。所以你要用你的聲音讓孩子一聽,就知道你說的是懶洋洋,還是喜洋洋,還是美羊羊,這樣故事就會很吸引孩子。 二、除了聲音,講故事還有什麼小妙招
講非常態的故事 講故事還要有點與眾不同,就是非常態。如果是常態的事情,對我們大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吸引力,那什麼是非常態的呢?比如我們一杯水喝下去,真舒服,突然媽媽會有自己的想法:我這杯水喝下去了,可是我越喝越渴,那它就是非常態的,這杯水可能就有故事了,這杯水裡是什麼?它是讓你越喝越渴的水,那孩子興趣就大了,雖然是一杯水,但它是非常態的東西。 其實我老說講故事,你看著這本書講這個故事,一定要在非常態的時候去講,然後跟他有互動,跟他順著這個新的非常態的狀態再去說一些,然後你還可以回到故事裡面,這樣才能吸引他。如果我們永遠是常態的,這個故事就一直講,就是按照這本書講,可能吸引度就不是那麼大。
用圖片講故事 另一個是對於比較小的孩子來說,怎麼吸引小朋友呢?我覺得可以用圖片引導的方式,用互動的方式來吸引孩子講故事,這樣就會有更好的效果,我的觀點是我們可以看無數張圖片,讓孩子自己串出一句話,或者一個故事,然後媽媽通過這些圖片自己串出一個故事來。 比如說現在這個圖上有一個太陽、一輛自行車,那這兩張圖片我們能講出一句什麼樣的話呢?我們可以問孩子,比如什麼樣的陽光?什麼樣的天氣?什麼樣的孩子和誰一起?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帶著什麼樣的玩具?怎麼樣騎自行車?就是我們給孩子設立一些問題,讓他們把這個故事填充完整,讓他參與,這樣吸引小朋友來跟著我們一起聽故事,講故事。
讓爸爸講故事 我覺得爸爸參與講故事也是吸引小孩的一個方式,或者爸爸媽媽一起講。其實當兩個人講同一個故事的時候,對小孩來說是特別不一樣的體驗,就是媽媽講這個故事,然後爸爸再來再講一遍,每一個人的理解不一樣,環境不一樣,可能他的講法也不一樣。 故事雖小,竅門不少!原來講故事要想吸引孩子,真得使出我們的洪荒之力——用聲音去表現不同的角色、性格和情景;和孩子講一講非常態的故事;用圖片吸引孩子講故事;讓爸爸講一講故事!
❷ 給幼兒講故事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孩子現在4歲半,已經堅持給孩子講了2年故事,自己很早就接觸了兒童認知心理學,結合自己的經驗,做一下回答。
給孩子講故事,應從兒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和實踐。第一應該注意講故事的環境,第二應該重復講。
一、講故事的環境
1.講故事的時間、氛圍、坐姿
給孩子講故事應該創造一個輕松的氛圍,一般選擇在睡前,睡前講故事,有利於孩子晚上睡眠。燈光盡量選擇台燈,就是只能照到書本的位置為宜,房間其他地方的光線要暗一些。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的姿勢很重要,爸爸媽媽應該和孩子肩膀挨著肩膀,孩子會有陪伴的感覺,而不是面對面坐著,有壓力感。
(圖片來自網路)
2.講故事的語調、語速
講故事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和孩子不時要有目光交流,爸爸媽媽的聲音要低,要慢,不能快,因為爸爸媽媽講的故事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都會在孩子的腦海出中出現,比如明媚的陽光、綠油油的草坪、細細的沙子、長著兩個長長耳朵的小兔子,這些抽象的事物和故事中的細節在孩子的腦海中會一一出現。過快孩子跟不上,跟不上,大腦就無法閃現故事中的內容,也就失去了通過講故事讓孩子認知周圍世界的意義。(更多兒童認知心理學文章,請關注頭條號)
講故事的聲調要抑揚頓挫,孩子的大腦對聲調的高和低都會有反應,使故事更加形象化。
二、故事應該重復講
1.支持孩子聽重復故事
有的爸爸媽媽常說,孩子就喜歡講一個故事,爸爸媽媽都講不耐煩了,其實這是好事情,如果爸爸媽媽不懂兒童認知心理學,就會刻意讓孩子不斷接觸新的故事,這是不對的。
(圖片來自網路)
2.一個故事講一個月
一般來講,一個故事至少講一個月,孩子不會不耐煩。我們成人看一本書,看一本電影,如果看很多遍,每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尤其是書和電影中的某些細節有新的認識。孩子也一樣,當他第二遍的時候,他會注意到新的細節,這個時候,他的大腦不是被故事情節帶著走,而是注意故事中的細節,對細節的把控能力是孩子在未來一個重要的學習能力,為什麼有的孩子到了小學4年級、5年級做應用題,總是丟三落四,就是沒有注意到應用題中有很多細節的條件,沒有注意到,所以做題做不對。(更多兒童認知心理學文章,請關注頭條號)
3.建立親密情感
當孩子對一個故事聽了很多遍的時候,孩子對故事已經很熟了,包括裡面的細節,爸爸媽媽再給他講的時候,他已經胸有成竹了,對整個故事有一種掌控感和安全感,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情感建立更加親密了。(更多兒童認知心理學文章,請關注頭條號)
(圖片來自網路)
4.培養自信心
當爸爸媽媽不小心講錯其中一個情節的時候,他會說,媽媽你講錯了,不是這樣的。你說,對不起,我是講錯了。這時候孩子有底氣糾正你的錯誤,孩子的自信慢慢也培養起來了。
5.培養情商
當你有這個發現之後,可以在後續的將故事過程中,有意地講錯某個情節,看孩子能不能糾正你,孩子在糾正你的過程中,說明他的大腦在思考,已經對整個故事情節有了全盤的把握,你對故事情節的任何一個小修改,他都能應對自如,對故事情節、故事人物、故事人物之間關系、人物關系的變化都能全面理解和掌握,這對孩子情商的提升有重要意義。這樣就達到了將故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