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45期中文故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歪歪兔系列
雖然還是有時候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忙,但是我們已經能夠自己做到一些事情了喲。讓我們跟著歪歪兔,乖乖羊和威威龍一起自己吃飯走路,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吧!
1.《我自己吃飯》 ——自理能力
開飯啦!歪歪兔、威威龍、乖乖羊把小手洗干凈,來到飯桌前。呀!蔬菜、魚、肉、米飯面條……真多呀!好寶寶不用媽媽喂,自己吃飯;好寶寶不挑食,什麼都喜歡吃;好寶寶吃飯的時候不跑來跑去,吃完飯再玩。一口菜,一口飯,細細嚼,好好吃飯身體棒!
2.《我自己走路》——獨立性
歪歪兔走不動了,要媽媽抱;乖乖羊走不動了,也要媽媽抱。威威龍也想要媽媽抱,可是他太沉了,媽媽抱不動他。這可怎麼辦呢?威威龍決定自己走,不用媽媽抱。威威龍可真棒!
3. 《摔倒了,我自己站起來》——獨立性
歪歪兔摔倒了,乖乖羊扶她站起來。乖乖羊摔倒了,歪歪兔扶她站起來。威威龍摔倒了,歪歪兔和乖乖羊趕緊去扶他,可威威龍太重了,她倆扶不起來。這可怎麼辦呢?
手工: 「三個好朋友開心的一天」塗色
故事會准備好手工所需要的材料,需要使用小剪刀, 也希望家長們帶上小剪刀和膠水,以更方便孩子們做手工。
手工過程中請家長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 故事會期間拍攝的照片將在「MI大米粥中文故事會」微信群上傳。
報名鏈接:rsvp.chinesestorytime.org
*請大家務必報名!!!我們好提前准備手工的數量。謝謝。
大家周六故事會見!
『貳』 在《故事會》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長期吃螺,被他爸爸一巴掌打掉頭,是什麼故事
是說一對父子,在江上打漁為生,父親平時好酒,不管兒子的死活,兒子每天就自己撈點螺啊貝啊什麼的煮煮吃,後來有一天父親良心發現,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就跟孩子說要去改善伙食,孩子說想吃小籠湯包,然後他們就去了,孩子吃包子的時候一點都不怕燙,他父親以為包子不熱,自己就嘗了一個,結果燙了嘴,覺得兒子吃東西沒出息,不管熱不熱都忘嘴裡塞,就打了兒子一巴掌,結果把頭打下來了,這是因為平時孩子撈河裡的螺啊貝啊什麼的吃的時候沒放鹽,很多寄生蟲都在脖子上,所以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吃不出熱,而且寄生蟲把脖子附近的血肉都吸幹了,所以一巴掌就打下來了~而且說得寄生蟲好像是螞蟥~
『叄』 柚子故事會回顧|好吃又好玩的繪本故事會《南瓜湯》
舉辦時間:2018年8月1日
地點:汕頭市澄海區小漁親子早教
故事媽媽:柚子
故事會內容:《南瓜湯》
參與人數:孩子17位,大人15位。
孩子年齡:3-6歲
這個故事會以食物和南瓜為主題線索,讓孩子通過各種感官去認識和了解南瓜,表達自己對食物的看法。
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理解故事的內容,體會故事會角色的性格特點。
讓孩子感受和人相處的方式,在暖場環節、手工環節引導孩子互相相處。
這是我帶去故事會的物料,哈哈,旅行箱都扛上了。帶了三米的彩虹傘,故事圍裙,橫幅、擴音器、書本,手工材料。
在前面的環節,一起玩了彩虹傘律動、手指歌《乒乓球,上高樓》,還有紙戲劇《長大,長大,越長越大的》,本來沒有想加這個,但是看到小漁早教有一個屏風,難得有一個背景,所以我忍不住還是加了戲。
紙戲劇《長大長大,越長越大》和繪本《南瓜湯》之間用了談話來連接,讓小朋友們說一說,
——你喜歡吃什麼好吃的食物,覺得什麼湯最好喝?
接著,一起玩了手指謠手指謠《大南瓜》,
我自己創編的《大南瓜》:小雨小雨滴滴答,小種子小種子發了芽,小芽兒長大開了花,結出一個大南瓜,我們吧它抱回家,洗一洗,切一切,倒進鍋里來煮它。攪一圈,攪兩圈,攪三圈,倒進碗里喝掉它,乾杯,咕嘟咕嘟!乾杯,咕嘟咕嘟!真好吃呀!
這首手指謠說的是南瓜的生長過程,後面還藏著兩本繪本《乾杯,咕嘟咕嘟!》還有《真好吃呀!》這個手指謠帶孩子做了兩遍,第一遍比較快,第二遍比較慢,大家都玩得比較開心。
接著繪本故事開始啦!
很多人都會問怎麼樣才能把一個故事講得生動,其實這只是技法層面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心法方面的,首先需要自己去理解和愛上這個故事,才能呈現好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的情緒走向是這樣的,一開始是溫馨美好的,中間是爭吵雜亂的,接著在等待鴨子的過程中是無奈又著急的,喝很鹹的南瓜湯的時候是傷心的,出去找鴨子的時候是後悔又不安的,最後鴨子回來是開心又激動的,而等鴨子吵著要吹風笛的時候,仍然是爭吵雜亂,但是也透露著一點開心和高興。
而三個小夥伴的性格,鴨子是調皮又努力的,貓的兇巴巴又善良的,而松鼠是看起來普通但是卻也很勇敢的。
書中還有一個亮點是兩只甲蟲的存在,他們是三個小夥伴友情的見證者和陪伴者。也可以成為回顧故事的一個線索。
基於以上的構思,在故事講讀的過程中,我進行了這些互動——
觀察看看白色的屋子有什麼特別?這是一個長得像南瓜一樣的房子,更加突出了小動物愛吃南瓜。
模仿鴨子拿湯勺的動作,可以看出來鴨子雖然調皮,但是它也很努力。
三隻小動物在搶勺子的時候,猜猜他們分別在說什麼話?
引導孩子觀察貓的動作表情,特別是貓被湯勺砸到還有被湯滴到的表情。
最後的開放式問題:鴨子說要吹風笛,它能吹到嗎,為什麼?有小朋友認為不會,因為他們覺得鴨子力氣小,搶不過。有小朋友認為會,它給出的理由是:貓連湯滴在頭上都忍了,要吹風笛就讓鴨子吹吧。
故事結束後,一起到故事裡面去找找甲蟲的身影,找到了,按一按,摸一摸,這個環節盡量照顧到坐在不同位置的小朋友可以有機會來按一按,摸一摸。
說一說,自己最喜歡裡面的哪一隻動物。孩子都說喜歡貓和鴨子。有一個提到喜歡松鼠的,但是她表達的內容有點詞不達意,大意是因為是可愛的松鼠爸爸,當時我給她的回應是:「好的。」我想下次如果有這種情況,我可以給她更積極的回應,我可以說:「好的,你分享了你對松鼠印象深刻的事情,謝謝你。」這一次的提問我用了「你為什麼喜歡貓呢?」我想這一次換成:「你覺得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貓?」這樣會比直接問「為什麼」更容易幫助孩子去表達。
在這場故事會中孩子有一兩個主動的提問,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習慣,不懂就問沒有什麼不好的。有一個孩子是看到了鴨子放鹽的碗問了這是什麼。
在故事會進行的過程中,因為人比較多,在互動的時候我盡量照顧到前面的、後面的,男生的,女生的,比較積極發言的,比較少發言的。但是因為沒有全程錄制,所以也比較難進行整體的觀察,下次盡量還是全程錄制可以在過後觀察得更仔細。
這次故事會,我感受到孩子們能投入到故事的情緒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是在鴨子離家出走的時候,我的聲音變緩慢,在貓和松鼠在哭的時候,我做了短暫的停頓,這個時候可以看到孩子們也都安靜了下來。而最後當看到鴨子回來的時候,我用了比較上揚的語調,這個地方孩子們很開心,有好幾個小朋友還忍不住拍手叫好,眼裡放著光。在孩子的世界裡面,有驚無險就是最好的吧。
在這次活動中,有一個小女孩不肯做手工,一直躲在爸爸後面,這個我沒有發現,是我的朋友發現了,主動過去給那個小女孩講故事和引導她做手工。後來我和那位小女孩的媽媽溝通才知道,原來那個小女孩本來就不大喜歡做手工,而且她的手前幾天還受傷。對於這種情況,也體現出確實需要有協助的朋友會好一些。
在做手工的環節,因為需要用到打孔器,考慮到這個故事的主題是相處,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在生活環境中去感受和學習相處。我拿出一個打孔器,問孩子只有一個怎麼辦,那個孩子說可以輪流用,先從第一排開始,接著我又拿出了另外一個,那個孩子提議那這一個可以從第二排開始,我問他那應該從誰先開始呢,他建議從最左邊開始。後來活動結束後我問他你怎麼主意這么多呢,是不是在班裡也是一個小領袖?他告訴我說:「我只是班長而已。」
有一些孩子做好了南瓜燈興沖沖地跑過來告訴我。我給了他們肯定,然後讓他們幫忙看看地上有沒有紙屑需要撿起來,看有沒有其他的小朋友需要幫助。做完手工,再一起玩《提著南瓜走走》,這個是在前面彩虹傘律動的《圍個圓圈走走》基礎上的升級,所以孩子都會比較熟悉。
當然,最開心的環節,還是喝到了真正的南瓜湯了。這是小漁早教的余老師做的南瓜湯,香噴噴的很好喝。大家一起謝謝余老師,喝完再把碗洗干凈,就帶著自己親手做的南瓜燈籠,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