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陵散講的是什麼故事
《廣陵散》的內容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待母親去世守孝結束後,替恩人嚴仲子刺殺韓國宰相俠累的故事。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根據劉東升的《中國音樂史略》,《廣陵散》大約產生於東碰擾世漢後期。據說,《廣陵散》這一曠世李指名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絕世。因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
《廣陵散》的各曲段分為井裡(聶政故鄉)、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與聶政刺殺韓相的整個過程大致相切合。
據《琴操》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喚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笑肢,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麴之一。
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稿。隨後曾一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秘譜》中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們今天聽到的《廣陵散》。
2. 廣陵散講的是什麼故事
主要描寫的是勇士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
《廣陵散》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斗氣氛的樂曲,它激昂、慷慨、悲壯,給演奏者留下了充分的表現空間。
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廣陵散》也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最具故事情節的,時至今日得見的最長的古琴曲之一。
(2)廣陵散是關於什麼的故事擴展閱讀:
聶政是戰國時期韓國人。他的父親給韓王鑄劍,因為超過了工期而被韓王殺害。聶政長大後,從母親那裡得知了父親的遭遇,便立志要為父親報仇。
聶政拜師習武,學得了一些劍法,便以泥瓦匠的身份混入宮內,刺殺韓王但沒有成功。自己也被衛士追殺,被迫逃進了深山。
聶政打聽到韓王喜歡聽人彈琴,就想扮作琴師再次進宮刺殺韓王,他便拜師苦練琴藝。為了不讓人認出自己,他往身上塗漆來改變自己的膚色,還吞下熱炭,毀壞自己的嗓音。
10年後,聶政再入韓國時,再也沒人能認出他了,他在門樓下彈琴,「觀者成行,馬牛止聽」,人們都被他那精湛的琴藝所折服。
不久,韓王知道了此事,便派人把聶政帶入宮中獻藝,聶政准備了一把匕首,到了宮中,他在離韓王不遠的地方擺好琴,開始演奏,韓王聽得聚精會神,連侍衛們都豎耳靜聽,放鬆了警惕。
突然,聶政從琴中拔出匕首,跳到韓王面前,拽住韓王的衣襟,大喝一聲:「暴君,你的末日到了!」匕首直刺入韓王的心臟。
韓王撲通倒地,宮里的人全都嚇傻了。等他們清醒過來抓刺客是,聶政已經用匕首割下自己的眼皮、鼻子、耳朵、嘴唇,他完全毀壞了自己的面容,然後橫劍自刎。
3. 簡述古琴曲《廣陵散》所描寫的故事和琴曲的特點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根據劉東升的《中國音樂史略》,此曲大約產生於東漢後期.據說,《廣陵散》這一曠世名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絕世.因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
《廣陵散》的各曲段分別為井裡(聶政故鄉)、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與聶政刺殺韓相的整個過程大致相切合.在東漢蔡邕的《琴操》里,這次刺殺變成了一則民間故事.在這則故事裡,聶政殺的不是韓相,而是韓王.後來伏在聶政屍體上慟哭不止的不是聶榮,而是聶政的母親.這個故事被蔡邕取名為「聶政刺韓王」.
嵇康可謂魏晉奇才,精於笛,妙於琴,還善於音律.尤其是他對琴及琴曲的嗜好,為後人留下了種種迷人的傳說.嵇康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取士的條件之一,足見其影響之大、成就之高.正因為嵇康有著很深的音樂功底,所以,他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共同向司馬氏要求「請以為師」,但未被允許,使「海內之士,莫不痛之」(《晉書》本傳).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終與《廣陵散》聯系在一起.
千年後重聽此曲,不能不念及聶政,不能不遙想嵇康.
開指一段,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大序五段(井裡、申誠、順物、因時、干時).
正聲十八段(取韓、呼幽、亡身、作氣、含志、沉思、返魂、狥物、沖冠、長虹、寒風、發怒、烈婦、收人、揚名、含光、沉名、投劍).
亂聲十段(峻跡、守質、歸政、仇畢、終思、同志、用事、辭卿、氣銜、微行).
後序八段(會止息意、意絕、悲志、嘆息、長吁、傷感、恨憤、亡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