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逃學的故事
一 名人逃課的故事(本人在收集論據)
我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沈從文啊,他小時候經常逃課,但就是因為逃脫了束縛的私塾教育,他才有機會接近大自然就是所謂的大書,才為他後來成為一名名作家打下了基礎,具體的你上網上查查吧
二 李白逃學的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示
大詩人李白,幼年時有一天覺得讀書枯燥無味,便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當他閑專游閑逛時看屬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裡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十分專注.
李白問:"請問你在干嗎?"老婦人回答:"磨針."
李白覺得很不明白,李白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李白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於是他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是啊.做事情只要有恆心,天天堅持去做,什麼事也能做成的.
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
三 乖孩子逃學的故事500字作文
柳州不僅是個工業重鎮,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 在柳州,最美的景色當然要屬柳江河了。柳江河河水清澈,特別是近幾年來,人們的綠色懷保意 識越來越強了,柳江河比以前更美了。柳江河如同一汪明鏡,又似一塊碧玉,也像一條碧綠色的 綢緞。河裡的小魚經常浮出水面,好象在看我們碧藍的藍天呢!有時,一些體形比較大的魚兒會 跳出水面,甩甩美麗的扇尾,有幾分「鯉魚躍龍門」的味道呢!在「燈塔山」和「蟠龍山」之間 有一個人工瀑布。它猶如一條寬大的白布,掛在兩座高大魁梧的山間。水從瀑布頂端咆哮而下, 「嘩啦啦」的水聲猶如一隻憤怒的雄師在樹林中高聲怒吼著,氣勢雄大。兩岸的青山和柳樹相映 輝,再加上河堤的鮮花綠草,柳江就猶如一副美麗的山水畫。看著那些泛舟江上的人,臉上露出 了燦爛的笑容,就可想像這是多麼美好呀!一陣微風吹過,江面上泛起了微小的波瀾。河邊的柳 樹枝輕輕拂起,一對鴛鴦在水上嬉戲,好一個「拂堤楊柳醉春鴛」! 到了夜晚,兩岸的燈光全都亮了。青山倒映在江水中,有了燈光的山,比以前更美了。 隨著「中國—南寧東盟博覽會」的日期一步步走近,我們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了。伴著「綠色 中國與東盟,健康生活你我他」「人人爭做環保使,廣西明天更美好」的口令,我們的家鄉在不 停的變化著,每時每刻,如果我們都注意環保,都做「綠色環保使」,那我們的家園將更美好!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後你是不是心動啦?心動不如行動,趕快來美麗的柳州遊玩吧! 我的家鄉柳州是個山美水美風光美的城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就用「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來描繪了柳州的秀麗景色。而現在,「新」柳江那脈清清的江水和沿江兩岸的風光更勝往昔。一年四季都晶瑩碧綠的柳江緩緩而來,悠悠而去,蜿蜒曲折,如同一條玉帶把市中心區環繞成一個半島,形成了獨特的「水繞城,城依水」的美麗風景。 自從建成了紅花水電站大壩,這條清亮的「玉帶」更寬廣了。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明凈的柳江河水和藍天白雲、綠柳青峰融成了一體。兩岸,潔凈的濱江路旁清爽的江濱公園,翠竹
四 逃學威龍的電影劇情
《逃學威龍》講訴了這樣一個故事:飛虎隊第一號殺手周星星在第一次卧底後交差被內老總派往校園當卧底找失容槍,達叔則扮工友協助。星心不甘情不願,在學校狀況百出,直到遇見負責輔導工作的何老師,為了接近何老師,讓何對其進行補習功課,經過一段時間補習功課,奮發圖強成為同學間的領袖,並與何老師日久生情。後何發現星的卧底身份,一怒之下對星不理不睬。學校里有學生與黑社會老大大飛來往,星由達處得知飛走私軍火,趁夜將飛的軍火運走,達卻被飛所抓。第二天飛要星用軍火交換達,星依約前往,但趁機將軍火引爆,飛大怒,追星與達至學校。正巧同學們為了准備校慶活動留校工作,飛挾持學生與星對抗,千鈞一發之際老總出現,解救了星與學生,星最後不但得到何的芳心,升職亦指日可待。
五 繪本逃學的小狐狸講的是什麼意思
適讀年齡:0-6歲
當一隻自詡聰明絕頂的小狐狸遇上一群傻得可愛的母雞,回
一個機智、幽默的故事爆笑開場。答
那麼,逃學的小狐狸該怎麼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
滑稽的母雞們又該怎樣面對小狐狸的糾纏?
一本充滿智慧的圖畫書,或許讓不愛上學的孩子們從此發生改變!
1.這是一個輕松詼諧的故事,讓孩子們在輕松有趣的故事中,知曉上學的重要性。故事圖文搭配極有新意,能夠充分調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寓教於樂,創造了一次很好的親子共讀的機會。
是海豚繪本花園裡面的一冊
六 提供幾個關於初中學生逃學偷東西最後毀了一生的例子!
父母生養兒女,還擔負著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教育!
無知的孩子猶如一張空白紙,父母可在其上任意勾勒。也許會成為一張美麗的錦圖,也許會成為骯臟的費紙一張。天真的孩子又如一株樹苗,後期的培養、管理任務都在乎父母,父母殷勤,正確的管理方式他可以成為參天大樹,成為棟梁之才;父母錯誤的引導或懶惰他就成為枝杈雜亂的廢物,也許因缺養分枯乾,因被蟲蛀枯萎。所以重視教育子女是「第一任老師」不容忽視的問題。家庭是第一課堂,必須給孩子上正確的課程。
父母教育孩子應當注重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崇拜的人,父母的言談舉止都對孩子有極大的影響。老任教育孩子非常謹慎,老兩口從不愛沾別人的便宜,偷別人東西的事是從未有過,一次兒子跟小夥伴到山上去玩,夥伴給他撥了兩株柏樹苗讓他回家栽上,幼小的兒子見別人都有就收下了,剛回到家就被老任看見了,問過是撥的別人山上的,老任奪過樹苗就要打兒子,兒子嚇的瘋一樣的圍著村子跑,快被攆上了,兒子拐彎進了田地里,面對五六米高的土堰,無路的兒子為了逃避一次痛苦,毫不猶豫的跳下去往遠外跑,老任追不上撿起一塊坷垃扔向兒子的背,傍晚兒子回家後他踢了兒子一腳,又問撥的誰家的,命令孩子去給人家栽上,向人家賠禮道歉。並教育兒子做人要「將心比心」若自家的樹被人家撥了自己心裡會是什麼滋味?換到別人身上也同樣,你見過我從別人家拿過什麼?從此兒子明白了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要像父母一樣不能沾別人的便宜。
而另一家的為人父母卻與老任恰恰相反,夫妻都會偷東西,家裡的菜、小用具等都不是花錢買的。「什麼老師教什麼徒弟」父母會的孩子也會,兒子半夜12點都敢去偷東西,父母放心,孩子也大膽,有時偷了東西父母還嫌他偷的少,怪他偷的不妙,又教給他如何偷更巧妙,一次兒子又去偷東西被人家狼狗咬傷了,打針用葯半年後,兒子由於當時的害怕心靈上受了 *** 便成了神經病。這樣的後果是誰造成的?怪兒子偷的不妙,不如狗聰明嗎?若父母也像老任一樣自己作榜樣,並正確引導孩子做人,他的孩子還會去偷東西被狼狗撞上,成了神經病嗎?
父母不正確的教育就是將孩子推向萬丈深淵,會毀了孩子一生,雖然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決不是心中盼望就可實現的,而是需要採取正確的培育方法和方式。孩子能否成為龍與鳳成功率在父母手中把握,就如一塊田地是大獲豐收,還是會荒草叢生都在乎農夫如何勞動。所以每一個為人父母都當清楚自己的職責,千萬別誤導,要以身作則,正確引導才會將孩子托向人生舞台!!!
七 孟子逃學的故事
孟子逃學文 / 安聲中
孟子小時候,父親早逝,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孟母知書達理,待人和氣。他們家境雖不寬裕,她卻處之泰然,一心要將兒子教育成一個有學問的人。據說她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有三次搬家的曲故呢。早先孟子家住郊外,屋邊不遠就是墳山。孟軻貪玩,他看別人在挖深坑,放棺材,堆土包,覺得非常有趣,經常獨自一人拿了一把小鋤頭,在墳墓之間的草地上,挖洞洞,堆土包,上面插一塊小石片,就像死人的墓一樣。有時玩得起勁了,孟母幾次喊他回去吃飯,他也不肯離開。孟母見兒子經常是滿身泥土,雙手常有一股死雀死鼠的臭味,怕他為此得病,深為不安。她想:此處靠近墳山,對教育孩子不利,還是搬家吧!搬到什麼地方呢?她覺得鄉間冷僻,還是搬進城市裡住好些。孟母進城在北街租了一間房子,對門是一家肉店,終日門庭若市,砍骨之聲不絕入耳。孟軻經常去觀看屠夫如何殺豬砍骨,覺得很好玩,就把廚房的菜刀找出來,對著案板上的南瓜、茄子亂砍一氣。孟母回家後,一見這情景,又氣又急,狠狠地揍了孟軻一頓。她覺得孩子摹仿性太強,不宜與屠夫人家來往,不然時間一長,他會忘記學習的。於是,孟母決定再次搬家,這次選了一個好地方,住址靠近學校。第三次搬家後,孟子常到學校里去觀看教師如何講課。他見那些學生們對老師非常尊敬,專心聽講,彬彬有禮,同學之間也相互揖讓,舉止斯文,覺得很有意思。回家後,便盤坐地上,眼望竹簡,像學生讀書一樣,口裡念念有詞,還在書案上擺設俎豆,學習揖讓進退的禮節。這天,孟母賣布回來,見兒子與往日大不相同,言語溫和,行動有禮,不由高興地說:「這個地方可以長期住下去啦。」孟母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一個有作為的人。所以孟軻稍大一點後,她便准備讓他上學了。這位辛勤的母親,用自己織的布,給兒子做了一套新衣裳,又給他做了一個衣袋背在身上,然後高高興興地送他到學校拜師。當時孟軻還小,第一次到學校上學,覺得新鮮有趣,又穿上了新衣新褲,更覺興高采烈。放學回家時,走路也是跳跳蹦蹦的。誰知時間一長,孟軻對聽課漸漸失去了興趣。覺得整天盤坐聽講,又要寫字又要背書,實在太累人,有進回答錯了還要挨打,遠不如在墳山埋鼠雀有趣。有一次還未到放學時間,他竟借解小便的機會,悄悄溜出學校,跑回家去。這時,孟母正在機上織布,見孟軻這么早就回家,很是奇怪,便問道:「怎麼今天放學這樣早?」孟軻撫弄書袋,好一會兒沒開腔。孟母見他臉色不對,以為他得了病,便走上前去,摸了摸他的額頭,關心地問道:「是不是有點不舒服?「孟軻臉紅了,支吾了好一會兒才說:「我……沒有病。「孟母愈加奇怪,又問道:「既然沒有病,為什麼這樣早就回家了?學校放學了嗎?」孟軻見母親愈追愈緊,難再隱瞞,只好實說:「還沒放學,是我自回來的。」孟母一聽,臉色刷地變了,她走到機前,舉起剪刀,猛地把機上織布的緯線剪斷。孟軻從未見母親生這么大的氣,嚇得趕忙跪下問道:「兒子稍早回來,自是不對,不知母親為何斷機?紡線一斷,布不是難以織成了嗎?「孟母嚴肅地說:「你的逃學,正如我的斷機一樣。紡紗織布,才可換回衣食,免於飢寒,君子發奮勤學,才能增長學問,立身世上,為國出力。我斷機則難織布,你才學幾天就逃學,這樣下去,能夠學到本領,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嗎?」孟軻聽了母親的話,才知道斷機是為了教育自己勤奮學習,不要中斷學業,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於是深受感動地說:「母親一片苦心,兒子永遠牢記,從今以後,兒子再也不敢逃學了!」孟母見兒眼含淚水,知他已認錯了,便和顏悅色地說:「不學無以廣知,有恆才能有成。孩子,你今後一定要堅持學到底,萬萬不可半途而廢啊!」從此,孟軻牢記母親的訓言,日夕誦讀,勤學不懈。後來又拜著名學者孔子為師,學識大進,終於成為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後世推他為孔子學說繼承者,尊稱為「亞聖」。
八 孟母教育孟子不要逃學{斷織教子出自什麼故事
孟母斷織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內容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母親通過剪斷織絲來教育孟子要抓緊時間學習,幫助孟子日後成為了大學者。故事教育後人要勤奮學習。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廝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選自《列女傳》
譯文
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絲,(見他回來,)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用剪刀剪斷織好的布。孟子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這樣做的原因。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絲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於禍害。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 *** 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憑什麼跟織布為生不一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並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女人如果荒廢了生產家裡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鬆了自己的修養和德行,那麼一家人不做強盜小偷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孟子嚇了一跳,自此,孟子從早到晚勤奮學習不休息,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大學問的人。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九 孟子逃學的故事有哪些
孟子逃學
文 / 安聲中
孟子小時候,父親早逝,他與母親相依為命。
孟母知書達理,待人和氣。他們家境雖不寬裕,她卻處之泰然,一心要將兒子教育成一個有學問的人。據說她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有三次搬家的曲故呢。
早先孟子家住郊外,屋邊不遠就是墳山。孟軻貪玩,他看別人在挖深坑,放棺材,堆土包,覺得非常有趣,經常獨自一人拿了一把小鋤頭,在墳墓之間的草地上,挖洞洞,堆土包,上面插一塊小石片,就像死人的墓一樣。有時玩得起勁了,孟母幾次喊他回去吃飯,他也不肯離開。孟母見兒子經常是滿身泥土,雙手常有一股死雀死鼠的臭味,怕他為此得病,深為不安。
她想:此處靠近墳山,對教育孩子不利,還是搬家吧!搬到什麼地方呢?她覺得鄉間冷僻,還是搬進城市裡住好些。孟母進城在北街租了一間房子,對門是一家肉店,終日門庭若市,砍骨之聲不絕入耳。孟軻經常去觀看屠夫如何殺豬砍骨,覺得很好玩,就把廚房的菜刀找出來,對著案板上的南瓜、茄子亂砍一氣。孟母回家後,一見這情景,又氣又急,狠狠地揍了孟軻一頓。她覺得孩子摹仿性太強,不宜與屠夫人家來往,不然時間一長,他會忘記學習的。於是,孟母決定再次搬家,這次選了一個好地方,住址靠近學校。
第三次搬家後,孟子常到學校里去觀看教師如何講課。他見那些學生們對老師非常尊敬,專心聽講,彬彬有禮,同學之間也相互揖讓,舉止斯文,覺得很有意思。回家後,便盤坐地上,眼望竹簡,像學生讀書一樣,口裡念念有詞,還在書案上擺設俎豆,學習揖讓進退的禮節。這天,孟母賣布回來,見兒子與往日大不相同,言語溫和,行動有禮,不由高興地說:「這個地方可以長期住下去啦。」孟母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一個有作為的人。所以孟軻稍大一點後,她便准備讓他上學了。這位辛勤的母親,用自己織的布,給兒子做了一套新衣裳,又給他做了一個衣袋背在身上,然後高高興興地送他到學校拜師。
當時孟軻還小,第一次到學校上學,覺得新鮮有趣,又穿上了新衣新褲,更覺興高采烈。放學回家時,走路也是跳跳蹦蹦的。
誰知時間一長,孟軻對聽課漸漸失去了興趣。覺得整天盤坐聽講,又要寫字又要背書,實在太累人,有進回答錯了還要挨打,遠不如在墳山埋鼠雀有趣。有一次還未到放學時間,他竟借解小便的機會,悄悄溜出學校,跑回家去。這時,孟母正在機上織布,見孟軻這么早就回家,很是奇怪,便問道:「怎麼今天放學這樣早?」孟軻撫弄書袋,好一會兒沒開腔。
孟母見他臉色不對,以為他得了病,便走上前去,摸了摸他的額頭,關心地問道:「是不是有點不舒服?「孟軻臉紅了,支吾了好一會兒才說:「我……沒有病。「孟母愈加奇怪,又問道:「既然沒有病,為什麼這樣早就回家了?學校放學了嗎?」孟軻見母親愈追愈緊,難再隱瞞,只好實說:「還沒放學,是我自回來的。」孟母一聽,臉色刷地變了,她走到機前,舉起剪刀,猛地把機上織布的緯線剪斷。
孟軻從未見母親生這么大的氣,嚇得趕忙跪下問道:「兒子稍早回來,自是不對,不知母親為何斷機?紡線一斷,布不是難以織成了嗎?「孟母嚴肅地說:「你的逃學,正如我的斷機一樣。紡紗織布,才可換回衣食,免於飢寒,君子發奮勤學,才能增長學問,立身世上,為國出力。我斷機則難織布,你才學幾天就逃學,這樣下去,能夠學到本領,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嗎?」
孟軻聽了母親的話,才知道斷機是為了教育自己勤奮學習,不要中斷學業,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於是深受感動地說:「母親一片苦心,兒子永遠牢記,從今以後,兒子再也不敢逃學了!」孟母見兒眼含淚水,知他已認錯了,便和顏悅色地說:「不學無以廣知,有恆才能有成。孩子,你今後一定要堅持學到底,萬萬不可半途而廢啊!」
從此,孟軻牢記母親的訓言,日夕誦讀,勤學不懈。後來又拜著名學者孔子為師,學識大進,終於成為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後世推他為孔子學說繼承者,尊稱為「亞聖」。
十 理智的逃學名人故事
樓主還是不要抄找了,找了又怎樣呢?名人的成功不具有普遍性。
名人之所以為名人,不是因為逃課,而是因為確實有非凡的才能。我常常想,比爾蓋茨如果堅持把大學上完,那肯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對於才能一般的人來說,還是老老實實的上課吧。
殘屍的回答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