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紅色故事有哪些
紅色故事有哪些?有很多,下面是一部分。1、《小英雄雨來》,2、《烽火三少年》,3、《狼牙山五壯士》,4、《鋼鐵是怎樣煉成的》,5、《井岡山的故事》,6、《劉胡蘭傳》7、《誰是最可愛的人》
(1)河北省深州市紅色故事有哪些故事擴展閱讀:
紅色故事主要指革命期間的故事。社會革命是歷史發展之火車頭;它最深刻之根源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矛盾。相對於改革,則是由上而下的變革。例如在政治層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稱之為革命,但也有和平革命。當現存之生產關系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之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革命,改變舊生產關系以及維護這種舊生產關系之舊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之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相反,由上而下從帝制推行君主立憲制,成立民主議會,稱之為改革。通常革命較激進劇烈,改革則較保守溫和。在階級社會里,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之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通常要使用暴力。在工業層面上的重大革新,稱之為工業革命。通常是指對當前工業或生產模式進行變革,即以新的機器例如蒸汽機取代舊有的人力,提升生產效率。
❷ 衡水市的紅色革命故事有什麼
衡水市的紅色革命半床棉被的故事
紅軍長徵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候,3名紅軍女戰士借宿農民徐解秀家,因為家裡窮,當時床上只鋪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紅軍就和徐解秀蓋一條行軍被,睡一張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門口的草垛上。白天,紅軍戰士們和徐解秀一起幹活,講進步道理,還幫她帶孩子,徐解秀幫紅軍戰士煮飯。紅軍要開拔了,看到徐解秀家連一床像樣的被子都沒有,一名女紅軍用剪刀將這床被子剪開,將半床被子留給了徐解秀。這就是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的魚水情深,生死與共。
❸ 紅色故事有哪些
紅色故事有《狼牙山五壯士》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狼牙山五壯士》:狼牙山五壯士講述了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故事。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小說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
更多故事:
《劉胡蘭傳》:描寫了劉胡蘭從10歲參加兒童團,不到14歲當上了區婦女幹事,15歲便犧牲在鍘刀下的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敘述了她從一個普通農村姑娘成長為英雄的故事。她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
長征的故事:精選了發生在長征路上感人、心酸、驚險的故事,再現了當時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在當時困苦的環境下,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對共產主義事業無比忠誠、堅定不移的信念。不怕犧牲,敢於勝利,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
❹ 紅色經典故事有哪些
1、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一次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機智勇敢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灤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2、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3、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就這樣,海娃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4、在鬼子的一次突襲中,嘎子的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鬼子打死。八路軍偵察連連長鍾亮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絕,他決心報仇,毅然出發去尋找打鬼子的地區隊伍。在路上,他誤把游擊隊排長羅金保當作漢奸,想繳他的槍而鬧出笑話。後來,人小鬼大的嘎子喬裝打扮成賣西瓜的小販,用木頭槍繳了胖墩翻譯的“真傢伙”。為了不讓隊長把槍收回去,他竟動了“嘎”氣,將槍藏到了老鴰窩里,因而受到批評關了禁閉。經過區隊長的教育,嘎子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在一次戰斗中,他受了傷在老鄉家裡修養。游擊隊攻打敵人崗樓時,他偷偷從老鄉家裡跑回參戰,不幸在進城偵察時被捕。在敵人面前,嘎子剛強不屈,並在戰斗中逃了出來,他配合游擊隊拔掉崗樓,救出了鍾亮。勝利了,區隊長代表部隊表揚了嘎子,獎勵給他一支真正的手槍。嘎子高興極了,最終成了一名出色的小偵察員。嘎子的家鄉也解放了!
5、1943年,八路軍小戰士孫大興腿部受傷,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占區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於是孫武兩人便以木匠靳錫武的小學徒和劉大爺的外孫身份在劉集隱蔽起來。日偽軍強拉民夫,在田鎮長家囤積糧食。大興和小武乘夜色鑽進田鎮長院內,放火燒了敵人的糧囤。他們的冒險行動打亂了組織的安排,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日寇蓄謀更大的掃盪計劃。一天,劉集的偽軍中隊突然開走,隨即開來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軍。老靳帶著大興和小武,摸清了敵人的真正意圖。緊要關頭,大興毅然決定自己留下吸引敵人,讓小武帶情報向部隊奔去。獨立三團得到小武送來的情報,立即行動部署戰斗。敵人遭到了殲滅性的打擊。
6、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 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 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 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❺ 河北都有哪些抗戰英雄
燕趙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志士,在1931到1945年的14年抗日戰爭時期,河北涌現出了許多寧死不當亡國奴的抗日英雄。2014年,民政部曾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名單和抗日英雄群體,河北籍的英烈就有34位之多,還有狼牙山五壯士這一河北英烈群體。下面就是這34名抗日英雄:
1.孫永勤(1893-1935),河北興隆人,民眾抗日救國軍軍長。
2.佟麟閣(1892-1937),河北高陽人,國民革命軍第29軍副軍長。
3.張誠德(1880-1937),河北張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二軍三師師長。
4.郝夢齡(1898-1937),河北藁城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九軍軍長。
5.王平陸(1901-1938),河北遷西人,華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區一支隊司令員。
6.鄧佐虞(1898-1938),河北高陽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5軍139師參謀長。
7.劉連科(1917-1938),河北灤縣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
8.朱家麟(1892-1938),河北滿城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0軍39師115旅旅長。
9.陳宇寰(1897-1938),河北灤縣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
10.范築先(1882-1938),河北館陶人,山東省第六區行政公署專員兼保安司令。
11.洪麟閣(1902-1938),河北遵化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兼第三路總指揮。
12.趙錫章(1901-1938),河北河間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9軍第70師215旅旅長。
13.楊裕民(1889-1939),河北遷安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第一路政治部主任。
14.魏大光(1911-1939),河北霸縣人,八路軍120師獨立2旅旅長。
15.馬振華(1904-1940),河北鹽山人,中共冀魯邊區津南地委書記。
16.節振國(1910-1940),河北故城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第二路司令部直屬特務第一大隊大隊長。
17.李林(1914-1940),河北威縣人,八路軍第129師新編9旅25團團長兼政委。
18.武士敏(1892-1941),河北懷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8軍軍長。
19.王泊生(1915-1942),河北景縣人,八路軍冀南軍區第六軍分區政委。
20.孫毅民(1914-1942),河北新河人,八路軍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政委。
21.李永安(1912-1942),河北寧津人,八路軍冀魯邊軍區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22.李松霄(1906-1942),河北武邑人,冀南第五專署專員。
23.陳子斌(1899-1942),河北深縣人,八路軍第129師新編4旅10團團長。
24.王璞(1929-1943),河北順平人,抗日兒童團團長。
25.李忠(1929-1943),河北冀縣人,抗日兒童團團長。
26.郭好禮(1904-1943),河北臨漳人,八路軍冀南軍區第一軍分區參謀長兼路南支隊司令員。
27.韓增豐(1916-1943),河北平山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八區隊區隊長。
28.解蘊山(1905-1943),河北大名人,冀南第一專署專員。
29.丁振軍(1913-1944),河北灤縣人,中共冀熱邊特委第四地委書記。
30.白文冠(1873-1941),
31.馬本齋(1902-1944),回族,河北獻縣人。原為奉軍團長,因不滿不抵抗政策而回鄉務農。全面抗戰爆發後,組織回民義勇隊抗擊日寇,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冀魯豫軍區第三分區兼回民支隊司令員,1944年因病犧牲。其母白文冠被日寇抓捕並逼其招降馬本齋,老人家不屈絕食而逝!因此被朱德稱為「母子兩代英雄」。
32.王少奇(1912-1944),河北香河人,八路軍冀熱遼軍區衛生部部長。
33.楊小根(1922-1944),河北博野人,八路軍冀中軍區第六軍分區44區隊2小隊副隊長。
34.高小安(1916-1944),河北灤縣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3軍分區1區隊副區隊長。
有保定雄縣龍灣村的孫連仲,保定定州北鹿庄的鹿鍾麟,保定高陽的佟麟閣,保定安新的韓占元,廊坊霸州東台山村的韓復榘,衡水景縣的池峰城、曹福林、程希賢,滄州泊頭的孫桐萱,滄州獻縣的劉汝明、劉汝珍,滄州鹽山的張之江、高樹勛,邢台新河南陽庄的龐炳勛,邯鄲館陶的范築先、張維璽,石家莊藁城的郝夢齡、何基灃,都是抗日名將!
河北的抗戰英雄有很多,我身邊,我居住的鄉村裡,就有好幾十位,其中我的大伯伯就是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士兵之一。
但是,我要講一位特殊的無名的抗戰英雄:
我兒時的回憶里,他80多歲,一副老態,渾身臟兮兮的,穿著破舊滿是污垢的衣服,深深地馱著背,脊背的骨骼已經嚴重變形,走路也很費力,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的挪動,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耳朵,他的聽力完全喪失,因為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董必武的手下的一名炮兵,由於長期奮戰,使他完全喪失了聽力。
在抗日戰爭年代,人民疾苦,他一輩子沒有成家,無兒無女
,投身奮戰,後來他回到家鄉,住在一片杏林里,也孤寂的死在杏林,又被家族的後人埋葬在那裡。
只可惜,自己那時太小,不懂得面對英雄時,應該具備的崇敬之情。
河北抗戰英雄首先得說河北近代現代史。河北在清末民初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省份,直隸省,管的地方大,北京天津河北都是直隸。河北人近水樓台先得月,在北京做事的人特別多。尤其是袁世凱就任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以來,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河北人投軍入伍的非常多。北洋雛形開始形成,有馮國璋,王士珍,曹琨都是河北人。民國取代清朝後,尤其是袁世凱死後河北人扶搖直上。著名的直系開始形成,直系顧名思義就是主要領導都是河北人,如馮國璋,曹琨,馮玉祥等,當然也有部分山東人如吳佩孚等。士兵和軍官也主要是河北山東人為主。後來隨袁世凱病死,北洋內部分裂,直系同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張作霖為首的奉系都進行了戰爭,都是直系取得了勝利。當時河北的地位大概是攀上了全國最高峰。第二次直奉戰爭由於馮玉祥的倒戈,直系作戰失敗,奉軍入關開始掌握中央大權。馮玉祥被排擠到西北等地,著名的西北軍其實是河北人為主,就是馮玉祥的軍隊。1927年開始的北伐戰爭,老直系吳佩孚,孫傳芳等被徹底消滅,只有馮玉祥又倒戈配合北伐軍生存了下來。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反蔣失敗,張學良擁蔣率領奉系入關,馮玉祥手下所謂八大金剛都被蔣所分化。像宋哲元,韓復榘等分別掌握綏遠山東等地的政權。1931年918事變,張學良不放一槍被日本佔領東北,奉軍入關,蔣對張極其不滿,所以華北交給了宋哲元,由宋哲元所謂的西北軍坐鎮北京。因此河北抗戰正面戰場主要由直系馮玉祥的西北軍完成。在盧溝橋事變發生之前就有長城抗戰,就是29軍拿著大刀抗擊日本侵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還是29軍來抵抗,由於前面說到所謂西北軍主要將領也是河北山東人,山東還是靠近河北的山東人,如宋哲元是山東樂陵人,樂陵以前屬於河北,解放後劃給山東。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臨清就挨著河北。77抗戰殉國的29軍副軍長佟麟閣就是河北高陽人。北平天津淪陷後日軍向南繼續侵略,像保定石家莊平原城市基本無險可守,很快落入日軍手中。而太原開始成為日軍的另一戰略目標,在太原會戰中殉國的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就是河北藁城人。所以全國正面戰場殉國的10位上將中,佟麟閣,郝夢齡是純粹的河北人,加上張自忠趙登禹這些直系人物,相當於河北為國家貢獻了4位殉國上將,佔40%,可以說也是全國正面戰場為國家貢獻最大的省份之一。
敵後戰場部分,就更不用說了,耳熟能詳,好多情節都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就不一一列舉了。
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是我國抗戰史上的一個重要軍區。警察局司令部位於保定市唐縣何家莊村,時任司令員聶榮臻同志在何家莊指揮抗戰有兩年之久。更是指揮了黃土嶺之戰,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
抗戰時期,河北省涌現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和事跡。
抗戰時期,白求恩同志就住在晉察冀軍區,奮斗在晉察冀軍區,最後也犧牲和埋葬在晉察冀軍區。
我們偉大的國際友人,無私的共產主義者。
(黃土嶺戰役白求恩同志搶救傷員)
還有著名
的狼牙山五勇士,直到現在依然被人們常常提起。
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為了掩護大部隊的轉移,毅然決然的把敵人引到了懸崖峭壁之處,最後英勇的跳了下去。
現在,狼牙山成了著名紅色 旅遊 景區,時時有人來參觀和學習勇士們的精神,這更需要傳承。
在一望無際的蘆葦淀里,產生了小兵張嘎的故事。
西部山區里,有著王二小的故事。
我們所知道的,都是有傳承,有名字的故事,還有太多太多,發生在抗戰史上,發生在民間的故事。
每一個人,每一場戰役,每一個犧牲的人,都不應該被我們忘記。應該被 歷史 銘記,他們都是為新中國,為新生活奉獻出生命的人!
發生在平山縣南滾龍溝的放牛娃王二小,當時駐南滾龍溝是中共日報社離黨中央西柏坡很近,英雄王二小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河北工業大學校友,海歸教授,革命烈士楊十三教授,國家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之一。
楊十三(1889-1939),河北省遷安縣楊團堡人,抗日英雄。原名楊彥倫,投身抗戰後曾改名楊裕民,因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楊十三。留學回國後,任河北工學院(現河北工業大學)教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亡。在河北工學院任教授兼齋務科主任的楊十三痛憤地說:「禦侮復仇,非講求武備不為功。」在他的倡導下,河北工學院特別注重軍訓、 體育 、國術,他以身作則,每晨熹微即起,與學生同拳擊,數年如一日。
1938年楊教授投筆從戎,與洪麟閣一起,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冀東暴動。
後來,經過艱苦的輾轉,楊教授來到了八路軍總部, 總部為楊十三開了歡迎會。朱總、彭總接見了楊十三,並同他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當楊十三向朱總、彭副總匯報聲勢浩大的冀東工農武裝暴動經過及洪麟閣的壯烈犧牲等情況時,他抑制不住激動的感情放聲痛哭起來。朱總、彭副總安慰了楊十三,對他的義舉和冀東的工農武裝暴動都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贊同他給八路軍總部提出的「必須搞工業,以保證軍需」的建議。這時,楊十三把鹿鍾麟送給他的500塊銀元交給了朱總,要求轉交給新華日報社作為辦報經費。
1939年7月21日下
午6時,在與日寇輾轉斗爭的征途中,重病纏身的楊教授,心臟停止了呼吸,為中華民族的抗日事業和中華人民的解放事業,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分鍾。
八路軍總部為楊教授召開了追悼大會,朱總司令主持,彭副總司令致悼詞。悼詞中說:楊十三的逝世,使我軍失去了一位親密合作的忠實朋友,使冀東人民失去了他們的抗日領袖,使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位愛國熱情極高的科學家。楊十三是廣大知識分子、科學教育工作者的榜樣。
毛主席給楊十三題寫了輓聯:
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對我輩特增擔荷;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於先生猶見典型。
朱總司令題寫的輓詞是:
渤海毓雄,民族之傑。
靄靄風儀,異質挺特。
冀東義起,倭媽氣懾。
瞻彼真容,彪炳日月。
楊十三病逝後,重慶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予1938年9月18日在沙坪壩南渝中學禮堂為楊十三召開了追悼大會,稱贊楊十三對抗戰有功,有愛國正義感。
解放後,1950年10月2日人民政府將楊十三遺骨移葬於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楊十三學長永垂不朽。
我爺爺叫孫連,共產黨員,犧牲在潘家峪,生前任中共豐潤縣縣長。
別的地方不知道,藁城有郝夢齡,何基灃,馬玉堂,,
藁城北席村的何基灃打響七七事變第一槍的抗日名將,歷任解放軍34軍軍長,解放後任水利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