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個成語故事和它的意思
鏈接: https://pan..com/s/1ap2nrjqOeGrIGwvNs23A
成語故事
2. 成語文言文故事及含義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韓非《韓非子•五蠹》)
譯文:
從前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隻跑的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寓意]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後也比喻企圖不經過主觀努力而僥幸得到意外的收獲。
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寓意]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刻舟求劍】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意思: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臘友數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葉公好龍】
(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意思:葉公子高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延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魂飛魄散,一臉驚惶 。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塞翁失馬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告高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寓意:福禍相依,我們要善於用冷靜的頭腦,辯證的眼光看待福與禍。
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可以互相轉換。
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輪首,苗則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寓言意義: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先發兩則了。
網上可以查到。
題目: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譯文: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
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那個農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沒有再獲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國人的笑柄。 啟示:偶然性不等於必然性。
奔走的兔子撞死在樹樁上,這是偶然的一次,而那個宋國人以為總會有兔子撞死在樹樁上,因此農活也不幹了,整日想撿野兔子。這種想法很愚蠢,因而會被世人所嗤笑。
【刻舟求劍 】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
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
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
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
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
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
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
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
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
(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
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
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
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猴子。
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
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 「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 「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掩耳盜鈴】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
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准備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鍾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
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請君入瓮】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
刻舟求劍 :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後也用來比喻企圖不經過主觀努力而僥幸得到意外的收獲。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韓非《韓非子•五蠹》)
譯文:
從前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隻跑的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邯鄲學步邯鄲:地名,戰國時趙國都城,今河北省邯鄲市;步:行走,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失去了.從前有個人在邯鄲學習怎樣走路,結果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樣走的,於是只好爬著回家去.1、莊周《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2、昔有學步於邯鄲者①,曾未得其彷彿②,又復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歸耳④——《漢書》.①昔(xī)——從前,過去.步——行走,走路.②曾——這里相當於「乃」,意思同「卻」.彷彿——大略、大概.③故步——原來走路的步法.④匍匐(pú fú)——爬行.買櫝還珠 【發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釋 義】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盛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出 處】 先秦·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示 例】 鄒韜奮《萍蹤寄語》:「當然,以我的淺陋的眼光,恐怕'~',沒有什麼好報告.」 【近義詞】 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 【反義詞】 去粗取精 【典 故】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1.把句子補充完整,再加上標點符號.。
3. 成語故事加意思
成語大全故事加意思
成語大全故事加意思,中文裡的成語數量十分的龐大,在我們平凡的日常中,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寫作,都會經常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成語,成語能夠幫助我們更為准確地表情達意,接下來一起看看成語大全故事加意思。
1、太公釣魚
商朝末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就躲到渭水河邊過著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著說:「魚兒自己會上鉤的。」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裡念著:「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
於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裡又念著:「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最後,姬昌就准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一心想要尋找賢能的人,就答應輔佐(zuǒ)他。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就封他為太公。
後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於魯,太公望(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後,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麼來得這么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麼來得這么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
」太公後來聽說了伯禽匯報政務的情況,長嘆說:「魯國後世必定會北面臣服於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願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簡易。到了唐朝,為避太宗李世民諱(huì),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為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
3、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後,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其國君見天子如此荒唐,就來規勸,幽王根本不聽,反而把褒國國君關進大牢。
褒國國君的兒子洪德見父親被關,非常焦急,就與母親商量如何營救。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用重金買下一年輕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後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於是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褒姒入宮後,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隨心意,就是褒姒有個怪脾氣,從來不笑。幽王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於是貼出布告:誰能讓新王後笑一笑,賞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一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一絲笑容。
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傢伙,他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原來古時候,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台報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互相看見。
如果白天某處發現了敵情,就點燃曬乾的狼糞,靠「狼煙」傳遞情報;如果是晚上,就點燃柴草,靠火光傳遞情報。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多長時間,消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部隊趕往京都,聽候調遣。
幽王聽了這個計謀,萬分高興,決定一試。一天,天氣晴朗,幽王帶著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台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沖雲天。遠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還以為敵國來犯,於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hào)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一個敵兵,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
這下,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上當。褒姒一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罵一氣帶兵回去了。
幽王對此並不在意,為睹褒姒笑臉,又多次玩此鬧劇。不久,戎(róng)人發兵前來攻打鎬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來了,趕緊派人去點烽火,向諸侯求救。可是這一次,諸侯們還以為天子與王後嬉戲,全都按兵不動。就這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語「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顏十分難得,價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
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5、道不拾遺
春秋時,鄭國政治家子產由於平定貴族舊勢力的叛亂有功,成了鄭國的正卿(qīng)(官名)。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鄭國經濟發展;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制定了嚴厲的刑法來處置犯罪行為,因此,國內沒有盜賊。「道不拾遺」(路上丟失東西,別人不會撿去);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了果實,也沒人爬上去摘。由於子產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鄭國富強起來了,雖然連續三年受災,老百姓也沒受凍挨餓的。
「道不拾遺」這個成語常與「夜不閉戶」連用,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帶故事的成語4個字的
1.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
故事:秦末,項羽進攻漢中,過河後,項羽下令鑿沉渡船,砸碎鍋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戰成功
2.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有一子名趙括,幼讀兵書,談起用兵之道,如數家珍,但他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在長平之戰中導致趙國慘敗,留下了紙上談兵的說法。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3.卧薪嘗膽:薪:柴草。
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春秋時期,吳越相爭,越王勾踐大敗,幾乎亡國,但勾踐並不死心,終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飯時都要舔一下苦膽,激勵自己不忘國恥4.一鳴驚人: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楚庄公繼位後三年不上朝,終日飲樂,大臣終於看不下去了,冒死進諫,庄公說:「有一大鳥,羽色艷麗,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果然,不久庄公就重臨朝庭,把這三年中他暗中觀察發現的弊病全部修正。
5.孟母三遷:【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6.雞鳴狗盜(雞鳴狗盜)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
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7.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古代佛經里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8.畫蛇添足(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
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9拔苗助長: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在宋國有個擔心自己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
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人說:「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幫助禾苗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0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
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
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
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 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
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1刻舟求劍: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成語故事大全加解釋 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紙上談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在紙上談論用兵,即指在文字上談用兵的策略。後比喻與實際情況不切實際的空談。
成語故事大全加解釋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