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命若琴弦的中心思想和賞析
中心思想是人活著需要一個理由,一個信念。
《命若琴弦》賞析:
人生有三種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來只能註定是自己,人生來註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並且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第二,人生來就有慾望,人實現慾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慾望的能力。這是一個永恆的距離。第三,人生來不想死,可人生來就是在走向死。這意味著恐懼。
「無所謂從哪裡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命若琴弦》告訴我們:這就是人生。
(1)命若琴弦故事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文章的開頭,故事已經成形:兩個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他們一前一後走在迂迴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後走在人生的崎嶇小道上。一前一後,小瞎子正沿著老瞎子的腳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經的傷痛:一個受到命運不公對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運的同情,他們所謂的愛情也只是曇花一現,註定是一個悲劇——蘭秀兒最後嫁給了別人。
而老瞎子也經歷了他師傅曾經經歷過的被崩斷心弦的痛苦時刻: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葯方,為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可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後才發現那治盲葯方原來是一張白紙。
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曾經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於是,我們看到的是:老瞎子踩著老老瞎子的腳印,小瞎子又踩著老瞎子的腳印,小小瞎子又踩著小瞎子的腳印,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於此,我們不得不稱贊構思的巧妙,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瞎子的一生,許許多多瞎子的宿命,現實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
『貳』 《命若琴弦》——生命有一種絕對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
史鐵生的《命若琴弦》講述了兩個瞎眼說書人的故事,老瞎子和小瞎子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背著三弦琴,一年四季在去「說書」的路上奔波。老瞎子對小瞎子說:「干咱們這營生的,一輩子就是走。」那究竟是因為什麼能讓他們一直這樣走下去?是彈斷一千根琴弦換來的「無字葯方」?是他們想要去追尋的那個未知的世界?亦或是生命之中那些苦與樂的瞬間?這如同史鐵生本人一樣,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它為活著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史鐵生的作品中滿含,對人文的關懷,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探索,充滿了哲思和帶有濃烈個人情感的風格。那都是他在自我拔擢之後凝練出來的生命的藝術。作品與作者本身是分不開的,我們能從人物中看見作者的影子,同樣也能通過作者本人的經歷去反觀作品的主題,去細細琢磨這個故事給讀者帶來的對生命的思考。我認為《命若琴弦》的故事,圍繞著三個主題展開:
關於殘缺:
生理上的殘缺表現為殘疾或者病症。《命若琴弦》的主人公就是兩位瞎眼說書人,這其實是史鐵生自己在寫作時候的一種殘疾意識的流露。首先他們要面對的第一個不幸就是與社會的沖突,不是一種激烈的矛盾,而是更多地反映在殘疾人自身的思考當中,他們會因為殘疾而感到不安感到孤獨,但同樣也會因為殘疾而更加專注地去感受和思考生命。
除了生理上的殘缺,還有一部分是心理上的殘缺。老瞎子是天生的瞎子,從沒看過世界,而小瞎子有短短的對世界的記憶。這個設定充滿著某種意義上的情感關懷。他們缺少的不僅是「睜眼看世界」的視覺,還有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從小瞎子不斷地提起「曲折的油狼」(曲折的游廊)就可以看出,他們其實對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從小匣子里聽到的新奇,都想要去看一遍。
但是,在史鐵生筆下的殘缺不過是軀體上機能的缺失,身體殘疾並不意味著精神和情感低人一等,人格尊嚴就能被隨意的踩踏。這個殘酷的事實它不會帶走生命最本質的力量,那些不可磨滅的力量,更讓他們綳緊了生命之弦。這就是史鐵生想要揭示的生命意涵。
關於命運:
「就命運而言,休倫公道。」命運本來就是充滿著不公的,就算是反抗也可能無濟於事,並且命運的不幸就是一個具有不可抗力的既定事實。這是史鐵生筆下的命運。老瞎子和小瞎子有著怎麼樣的命運?他們是殘疾人,他們要彈斷一千根琴弦為了得到那張葯方,再往遠了看,葯方其實是無字的白紙,他們終究無法看一眼世界。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既定的事實,是他們的命運。而當老瞎子參透了其中的意義時,他便是看透了命運,繼而反映出的就是他對命運的思考——要不要讓小瞎子知道真相?老瞎子在回顧過往一生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史鐵生從自身命運的思考上升到了命運本質的思考,就算是這樣不公且不幸的命運,一樣能走出困境,可以帶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最後老瞎子選擇讓小瞎子繼續彈斷更多的琴弦,繼續綳緊心弦帶著希望活下去。
關於生死:
生是必然的,死也是必然的,生也必然伴隨著死。在《命若琴弦》中寫道:「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干凈。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弦,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斷了。」其實在老瞎子彈斷一千根琴弦之前,就已經很多次意識到自己老了沒有幾年的活頭,但還是為了能最後看一眼世界而活著,他對自己說:「值得,當然值得。」最後當謊言被揭穿,信念轟然倒塌時,老瞎子才意識到「以往那些本本忙忙興致勃勃地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歡樂。」如同有一根弦將生命扯緊,雖然信念是虛幻的,但對於小瞎子來說那就是必要的。
那麼葯方的作用是什麼呢?是一代又一代的說書人為了自己的徒弟而說的那個善意的謊言,為了讓人生不要陷入絕望,為了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向希望靠近的同時,學會享受過程的快樂與價值。為活著找一個理由讓自己更好地活著,這也是史鐵生在所有作品中表達出來的,向死而生的執念。
著名作家韓少功曾評價:「史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在漫長的輪椅生涯里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像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恆,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裡寬厚地微笑。」
在我看來,史鐵生是能把自己寫進故事,把故事寫成自己的作家。「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他筆下的人物似乎總帶著他的神韻,甚至擁有了相同的命運,他可以是《務虛筆記》中的殘疾人C,是《命若琴弦》中翻過一座又一座蒼茫群山的瞎眼說書人,也是《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中那個對遙遠的清平灣魂牽夢縈的「我」。他的文字中總帶著思辨性的美,他善於去表達生命中關於「命運」與「生死」的哲學。這成為了他的作品中永恆的主題,更是永恆的藝術。
生命有一種絕對,在生與死之間,經過了深思熟慮,遍嘗苦與樂,經歷了與磨難的艱苦鬥爭之後,穿過所有的絕望仍然能看見遠方那星點的希望,所以繼續前行。史鐵生叫我們如何去參透,如何在文字中讓我們直面自己的生命,如何賦予或者探尋生命的意義。直到最後我們才頓悟,生命的那個絕對,不正是「命若琴弦」嗎?
現在讓我們回到開始: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叄』 《命若琴弦》的故事
這是著名小說家石鐵生的一部關於「宿命」的小說。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兩位主人公是師徒關系,但他們都是瞎子,他們天涯走唱,以三弦為生。他們師徒一直有個目標,他的師父曾經告訴過他,只要能夠拉斷1000根琴弦就可以打開琴蓋拿出裡面的葯方,吃了這個葯之後可以看到這個世界,老瞎子用了50年的時間,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終於拉斷1000根琴弦,一天他對徒弟說:我終於拉斷了1000根琴弦,達成了目標,你在這里好好練習,安心的等著師傅回來,少則三天,多則半個月一定會回來告訴你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師傅在徒弟的滿心期待中離開了這里,去追求他的光明之路!他拿著葯方來到了一個葯局取葯,但是這個葯局告訴他這個葯方是空白的,他不相信覺得葯局的人騙了他,所以他就拿葯方一家一家的葯局去跑,但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答案。他絕望了,突然夢想破滅了,他坐在一家葯局的門口的,抬著頭愣愣地看著天空,回憶著這50年來的辛酸過往,這一坐就是三天,他回憶起一件往事,他的師父曾經說過:老老師父說,他這一輩子只要拉斷800根琴弦就可以取葯看到這個世界了,但結果他取葯回來後,痛哭不已,說他記錯了不是800根而是1000根,並且讓他牢牢記住是1000而不是800。這個時候這位瞎子師父突然驚覺,原來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瞎子永遠都看不到這個世界,但他要如何回去面對自己的徒弟呢?他回去後,發現小徒弟喜歡的徒弟遠嫁了,徒弟和自己一樣目標破滅了,但為了讓徒弟更加堅強的活下去,他同樣哭著對徒弟說,孩子啊,師父沒能看到這個世界,我把數字記錯了,那個時候師父太小了把1200根記成了1000根,所以師父這一輩子是看不見這個世界了,但你還小,你一定要牢牢記住這1200根!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這個故事很感人,這個故事重復敘述著命運的輪回,敘述著瞎子看不見世界的宿命!目標的破滅是痛苦的,但是追求目標的過程卻是體現人的毅力,正因為有目標、有困惑,人才懂得堅持向前的意義。
2018.7.27 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