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概括自相矛盾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自誇他的矛能刺穿所有的盾,又自誇他的盾能擋住所有的矛。當別人問他用他自己的矛刺他自己的盾結果會如何時,他便無法回答了。
自相矛盾的後因以形容形勢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後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抵觸、不相合。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講的是: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便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麼盾都戳的穿。有個圍觀的人問到:「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
語出《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後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抵觸、不相應合。
㈡ 自相矛盾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自相矛盾」主要講了一些人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後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抵觸、不相應合。㈢ 寓言《自相矛盾》說明了什麼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告訴我們說話做事不要前後抵觸,無法自圓其說。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後行,要實事求是。
「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有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誇他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問他:「用您的矛來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
刺不破的盾和什麼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這犯了邏輯上的錯誤。這告誡我們說話做事應實事求是,言行合一,莫要「自相矛盾」,成為笑柄。
擴展:從哲學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的實踐和全部科學發展的歷史,證明各種運動形式都包含著矛盾,任何事物都是對立面的統一,矛盾是一切事物的共性。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絕對的。觀念和概念中的矛盾是對客觀世界普遍存在著的矛盾的反映。人們認識事物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科學的認識在於研究客觀對象所固有的矛盾。否認矛盾,就談不到有真正科學的認識。堅持矛盾普遍性原理,用對立統一觀點觀察一切問題,是一切科學認識的基本前提,是唯物辯證法宇宙觀的根本要求之一。
㈣ 《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什麼故事
成語「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長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觸。
矛:長矛,古代用於進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於防守的武器。
個人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來的。若是這樣做了,那就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質的客觀世界,或是思維的主觀世界,都有矛盾問題。有矛盾不見得是壞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進步與發展。關鍵是我們要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才能讓事物得到發展。
(4)自相矛盾表達了什麼樣的故事擴展閱讀:
這個成語出自於《韓非子》,講的是: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便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麼盾都戳的穿。
有個圍觀的人問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後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抵觸、不相應合。
揭示道理: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做事說話皆應三思而後行。
㈤ 「自相矛盾」講的是什麼故事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講的是: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便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麼盾都戳的穿。有個圍觀的人問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此人無以對答。
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後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抵觸、不相應合。
(5)自相矛盾表達了什麼樣的故事擴展閱讀:
自相矛盾:矛,長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不能用於兩方以上,只能用於單方自我抵觸。
例句:
1、毛澤東《論持久戰》:「英勇戰斗於前,又放棄土地在後,不是自相矛盾嗎?」。
2、《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
㈥ 自相矛盾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一則成語故事。描述的是: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將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1]
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語出《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後來諷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協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