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紅岩》主要敘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中,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堅貞,展現了革命前輩們為祖國而奮斗的精神。
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是發行量最大的小說;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該書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
(1)紅岩講的是哪個時期的故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建國初期,為了對青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羅廣斌、楊益言和與他們並肩戰斗過的劉德彬三個人共同把他們在獄中與敵人斗爭的切身經歷寫出來。1950年7月1日開始在重慶《大眾文藝》上發表三人合作的報告文學《聖潔的血花》,後華東、華南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單行本。
作者簡介
羅廣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學運工作,並利用其家庭關系進行統戰和策反工作。解放後歷任共青團重慶市委常委、市統戰部長、市文聯作協會員等職,積極從事宣傳烈士革命事跡的工作,是《紅岩》小說主創人之一。1967年被誣陷為叛徒,迫害致死。
楊益言(1925--2017年),四川武勝縣人。1940年在同濟大學讀書,後因在上海參加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196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為四川省重慶文聯專業作家。1979年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1980年曾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副主席。
2. 紅岩講的是幾幾年到幾幾年的故事
紅岩講的是1948年到1949年11月底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中,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
渣滓洞在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溝,位置較隱蔽。1939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佔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分內外兩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刑訊室等,內院一樓一底16間房間為男牢,另有兩間平房為女牢。
關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進報」案、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後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許建業、何雪松等,最多時達三百餘人。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僅15人脫險。有文藝作品《烈火中永生》《紅岩》《江姐》等以此為原型。
1943年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後,所關押政治犯必須外遷。軍統總務處長沈醉親自開著一輛吉普車到處察看,最終選中了渣滓洞作為關押原白公館看守所內犯人的新址。
1946年7月,息烽監獄、望龍門看守所撤銷,息烽、望龍門、渣滓洞監獄兼看守所合為渣滓洞監獄兼看守所,並將原息烽、望龍門監獄兼看守所的全體在押人員撤並渣滓洞監獄兼看守所。
中美合作所撤銷後,犯人於1947年4月回遷,渣滓洞監獄被合並至白公館看守所,但暫時廢棄。
1947年12月,渣滓洞重新關押犯人,稱「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關押的人員主要是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抓捕的教育、新聞界人士,「小民革」地下武裝案被捕人員,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被俘、被捕人員,《挺進報》事件被捕人員,民革川東、川康分會成員等,最多時關押過三百多人。江竹筠、許建業、余祖勝等曾在此關押過。
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囚禁於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殺害。
3. 紅岩的歷史背景
《紅岩》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嚴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它的歷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慶解放。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勝利進軍和反動派的垂死掙扎,是這一時期的特點。小說把反動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轉的覆滅命運,與局部上的氣勢洶洶,瘋狂鎮壓;把革命事業全局上的輝煌勝利,與革命者個人的悲壯犧牲,辯證地統一起來。它的基本情節以「中美合作所」集中營(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館)內的敵我斗爭為中心,交錯地展開了我地下黨領導的城市的地下斗爭、學生運動、工人運動、獄中斗爭以及華鎣山區的武裝斗爭,集中描寫了革命者為迎接解放、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最後決戰。小說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革命者的獄中斗爭,除了《獄中聯歡》所寫的新年聯歡活動外,還寫了獄中絕食斗爭的勝利,為龍光華烈士舉行追悼會,寫了江雪琴的從容就義,許雲峰在地牢里同徐鵬飛的最後一次交鋒,以及最後的武裝越獄斗爭等。全書共三十章,《獄中聯歡》是從該書的第十六章節選下來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都是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黎明前血與火的考驗,目睹了許多革命烈士堅韌不拔的英勇斗爭和壯烈犧牲的場面。根據這些經歷,他們於 1957年寫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
關於紅岩,有三個歷史范疇必須要認識清楚,一是川東地下黨、二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三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川東地下黨這個概念是歷史形成的。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兩度設立屬於四川省委領導的川東特委,但均為時不久就撤銷了。當時的情況大致是,省委在重慶時,設立川西特委,駐成都;省委在成都時,則設立川東特委,駐重慶,分別領導川西和川東大片地區黨的工作。抗戰以後,四川省黨的組織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根據當時斗爭形勢的需要,分成川康和川東兩個部分。在重慶先後三度成立了川東特(臨)委,即1938年11月至1943年9月的川東特委(1943年9月,特委書記廖志高調回南方局,旋返延安,川東特委撤銷,分別成立上川東特委和下川東特委,抗戰勝利前亦撤銷),1947年10月至1948年12月的川東臨委;和1949年1月至重慶解放的川東特委。這三屆特(臨)委和一度設立的上、下川東特委均直屬黨的中央局(先後是南方局和上海局)領導。通常習慣上所說的川東地下黨,就是指的抗日戰爭以後重建起來的,一直到解放為止的川東地區黨組織。她與四川其他地區黨組織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和工作聯系,但又是一個獨立的組織系統。
中共中央南方局是在1938年中共中央長江局撤銷以後,為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1939年在重慶建立的。它直接領導華南、西南各省及港澳地區和海外黨組織,並曾設立派出機構,代表南方局實行分區就地領導。周恩來任書記;博古、凱豐、吳克堅、葉劍英、董必武任常委;周恩來、董必武、博古、凱豐、張文彬、徐特立、吳玉章、葉劍英、廖承志、吳克堅、鄧穎超、劉曉、高文華任委員。
1939年6月,周恩來回延安報告工作,因為手臂受傷,去蘇聯治療,至次年5月返回重慶。其間,南方局書記由博古代理。1940年11月,中央調博古、凱豐離渝回延安;1942年2月,葉劍英奉調回延安。1943年6月,周恩來回延安參加「七大」籌備工作和整風學習,南方局的工作由董必武主持。1944年初,中央決定派中共中央秘書長、第十八集團軍延安總部副參謀長王若飛作為林伯渠的助手,參加同國民黨談判。5月17日,林伯渠、王若飛由西安飛抵重慶。11月7日,中央通知董必武、林伯渠回延安,同時指示成立「工作委員會」,由王若飛任書記;由王若飛、劉少文、徐冰、錢之光、熊瑾玎、潘梓年、童小鵬任工作委員會領導成員,討論有關工作時,許滌新、張友漁、章漢夫可列席。
1945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決定恢復南方局(在重慶期間稱重慶局)。由董必武任書記;由王若飛任副書記;由董必武、王若飛、徐冰、華崗、錢之光、錢瑛(女)、潘梓年、熊瑾玎、劉少文任委員;由王世英、章漢夫、童小鵬、張友漁、許滌新、王炳南、夏衍任候補委員。1946年5月,周恩來、董必武先後率中共代表團、南方局工作人員遷南京,南方局完成歷史使命。
南方局直接領導的對外公開合法機構有:八路軍辦事處(通訊處、交通站)、《新華日報》報館、《群眾》周刊社。這些機構除以合法名義進行公開活動外,還曾掩護秘密機關和地下黨組織。
南方局的派出機構有:西南工委,轄川康特委、川東特委、鄂西特委、湘鄂邊特委、湖南省委、雲南省工委;南委,轄江西省委、粵北省委、粵南省委、廣西省工委、閩南特委、閩西特委、潮梅特委、瓊崖特委、湘南特委;中共桂林統戰工作委員會。
皖南事變前後,南方局指示各地劃小組織,廣東省委劃分為粵北省委和粵南省委;閩西南潮梅特委劃分為閩西特委、閩南特委和潮梅特委;鄂湘西區黨委劃分為鄂西特委(後改為湘鄂川邊特委)和湘鄂邊特委;川東特委劃分為上川東特委和下川東特委;川康特委劃小,另成立川南特委和川北特委。1941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大後方黨組織工作的指示》。此後,南委領導的各級組織普遍實行特派員制,西南工委所屬的和南方局直轄的省特委一律實行單線聯系,個人負責。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在五年多時間里,國共兩方面斗爭的中心是抵抗日本侵略還是不抵抗日本侵略;第二個階段,從西安事變到「七七」抗戰,在半年多時間里,國共兩方面爭論的中心是真正准備抗戰,還是空談准備抗戰;第三個階段,從「七七」抗戰到武漢撤退,在一年半時間里,國共兩黨斗爭的中心是全面抗戰還是片面抗戰;第四個階段,從1939年國民黨五中全會一直到1944年參政會國共兩黨公開談判為止,整整六年的時間里斗爭的焦點是共產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而國民黨則是要妥協、分裂、倒退;第五個階段,從1944中共提出聯合政府口號到內戰爆發,談判只有一個中心,就是中共提出成立民主的聯合政府,而國民黨要繼續一黨專制的政府。在重慶期間,統一戰線處於第四個階段,也是統一戰線時間最長的一個階段,更是紅岩精神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國民黨發動三次反共高潮,一大批共產黨人、愛國人士、革命志士遭到逮捕、關押、迫害,甚至屠殺!在「搶米事件」、「平江慘案」、「皖南事變」等一系列的反共事件當中,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堅持「有利、有理、有節」的斗爭原則,維護大局、堅持統一戰線,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革命的情操。
4. 紅岩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歷史背景《紅岩》的歷史背景是:解放戰爭正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前推進,反革命的最後堡壘重慶正處於全麵包圍之中,盤踞在這里的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著垂死的掙扎,而被關押在「中美合作